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口渴症状(糖尿病口渴症状表现有哪些图片)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经常口渴怎么办?4个小妙招可帮你来缓解!

一、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糖尿病人经常会出现口渴的现象,实际上是和血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血糖的升高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也就会让尿量增多,从而让细胞失去水分,最后导致口渴的现象发生。因此糖尿病人经常口渴是因为自己的血糖处于上升的状态,所以想要止渴就要先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二、做好饮食调理

糖尿病人在平时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酸味的新鲜蔬果,如山楂、猕猴桃等,这些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充分的咀嚼可以有效的刺激唾液的分泌,从而缓解口渴症状。

三、调理好环境

糖尿病人要注意环境的调理,要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以及湿度的平衡,这样可以防止身体水分流失过多而感觉到干燥,从而导致口渴的发生。特别是在冬季干燥的时候糖尿病人可以使用加湿器来保持环境的湿度平衡。

四、不口渴的时候也要多喝水

一般来说,当正常人的身体缺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口渴现象。而糖尿病人会因为口渴中枢神经长期受到刺激,就会让身体那对缺水的敏感性下降,这样在身体缺水的情况下也感觉不到口渴,所以糖尿病人在感觉不到口渴的时候也要适当的饮水。喝水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能够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也能够让血糖稳定。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才能够降低口渴症状出现的现象。另外在平时要适当的喝水,不过要注意尽量饮用白开水,不要用饮料或者其他饮品代替白开水,只有白开水才能够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而且能够起到降低血液中血糖浓度,如果用饮料或者饮品代替白开水,反而会让血糖出现上升而不能稳定。

高血糖并非毫无预兆,深夜睡眠有4个表现,或是糖尿病发出的信号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且近些年糖尿病患病率呈“爆炸式增长”的趋势,有一项数据统计表明,我国18岁以上的患糖尿病人数已经超过了1亿人,每年因糖尿病引发各类并发症而死亡的人,远超过了乳腺癌和艾滋病!

但是,糖尿病早期发现率却非常低,很多人都是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却不自知,甚至身体已经出现了症状,也以为是其他问题,从而忽视了检查和治疗,等到糖尿病症状爆发或出现并发症后,才发现高血糖早已找上了自己。

但实际上,高血糖也并非是毫无预兆,如若在深夜睡眠时有以下几个表现,那就可能是糖尿病发出的信号:

1、深夜时的口渴

在进入睡眠状态后,身体各机能运转和代谢也会逐渐放缓,所以轻易不会出现口渴情况。但是,当体内血糖严重超标后,这些血糖就如同海绵一般,迅速吸收体内多余的水分,血糖升高越快体内缺水也就会越多。而且,受高血糖影响,血浆渗透压也会上升,刺激人体口渴中枢,所以患者经常会在深夜感觉口渴,必须起床喝水才能缓解。

2、夜尿频繁

健康的成年人每日小便次数在4-6次左右,夜间小便在0-1次之间。如若近期饮水量一直都正常,且睡前没有喝水的习惯,但就是夜尿次数变多了,那就可能是高血糖发出的信号。这是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了肾脏代谢负担,而且尿液中的葡萄糖指数不断上升,原尿的渗透压也会增加,再加上口渴、饮水量过多等影响,夜尿次数就会增多。

3、四肢发麻

在睡觉时如若睡眠姿势不正确,就可压迫到肢体血液循环,从而出现手脚麻木的情况。如果近期没有压迫肢体,但仍然在睡眠时感觉肢体麻木,甚至是突然因麻木清醒,那就可能是高血糖造成的。有数据统计表明,临床上将近40%的糖尿病患者,早期都出现了手脚麻木的症状;

有部分患者还出现了皮肤瘙痒、抽筋等多个表现,这正是因为持续升高的血糖造成了末梢神经病变,神经感知能力降低,且高血糖还会影响血液循环,肢体末端供血不足,随着病情发展就会造成一系列肢体异常出现。

4、饥饿感频频出现

糖尿病早期三大表现,就是口渴、多尿、饥饿感频频出现。在正常情况下,夜间身体代谢机能缓慢,且没有大量活动和体能消耗,所以不会感觉饥饿,也不用深夜补充食物。但糖尿病患者由于摄入的血糖无法转化成能量供机体消耗,为了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只能通过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来供能,而且,受小便频繁的影响,体内的物质还可能随着尿液排出,让身体能力更加缺乏,所以患者很容易感觉饥饿。

以上四个深夜症状出现,都可能是高血糖发出的信号,特别是肥胖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血糖测试。一旦发现有高血糖或已经发展成了糖尿病,就需及时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调理,争取将血糖控制在平稳状态。

糖尿病总是口渴、乏力、烦躁不止?一张方子化解,血糖降至5.7!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属"消渴症"范畴。许多患者除了血糖升高外,还会出现口干烦渴、虚弱乏力、心烦易怒等症状,这些都与气阴两虚密切相关。

说一个治疗案例:
王女士,55岁,确诊2型糖尿病4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近半年来常感疲惫无力,口干难耐,睡眠质量差,且血糖控制不稳定,情绪波动时更为明显。

初诊:舌质红绛,苔薄少津,脉细数。空腹血糖11.2mmol/L。

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辨证为气阴两虚,虚火内扰型消渴,治宜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于是开方:太子参、沙参、玄参、枸杞、麦冬、天冬、白术、茯苓、生地、山药、五味子、酸枣仁、远志、甘草。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

一周后复诊:口渴、疲乏症状明显减轻,夜间睡眠改善。遂加入北沙参、生地黄,继续服用。

两周后二诊:自觉诸症基本消失,空腹血糖降至5.7mmol/L,舌淡红,脉转和缓。

随访半年,血糖一直稳定在6.0mmol/L左右,没有其它明显不适。

方子解析:
太子参、沙参益气生津;
麦冬、天冬滋阴降火;
白术、茯苓健脾利湿;
生地、枸杞养阴补血;
五味子收敛生津;
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配伍精当,共奏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的作用。

注: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和健康科普,不作为对任何药和治疗的推荐。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用药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