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迎面骨(糖尿病迎面骨会痒吗)
要谨“肾” 这个病来得静悄悄
今年的3月9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肾脏日”。要说肾脏可是个工作起来任劳任怨的好同志。即使受到部分损伤,肾脏也会“加班加点”地履行职责。这也意味着,早期的肾脏出现问题,不容易被我们察觉。怎么才能发现慢性肾病的蛛丝马迹?今天医生就来教大家几个自查妙招。
慢性肾病是个“沉默杀手”
肾脏是人体的“净化工厂”,其主要功能是净化血液和回收有用物质,能够排出含大量代谢废物的尿液,调节身体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回收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碳酸氢根、钙、磷等营养物质,实现机体内环境稳定。此外,肾脏还能促进红细胞生成、调控血压、调节维生素D和骨代谢等很多功能。
肾脏的储备功能很强大,即使受到部分损伤,肾脏也会“加班加点”地履行职责,直到残存30%-50%肾单位,甚至发展到尿毒症阶段也不出现特别严重的症状。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达10.8%,患者总数超过1.3亿,其中近3000万患者有可能发展为尿毒症,慢性肾脏病是名副其实的“沉默杀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战胜肾脏疾病的“法宝”。
肾脏好不好自查有妙招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早期发现肾脏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查:
浮肿
早晨起床经常出现眼皮水肿,睡前按压“脚脖子”或“迎面骨”出现凹陷,而且不易恢复。
排尿异常
尿中泡沫多且不易消散;尿色异常,不是清亮的黄色;睡眠过程中频繁“起夜”,即夜间小便次数增多(正常人0-1次)。
乏力
经常出现乏力、活动无力、恶心、呕吐、不想吃饭等表现,严重时还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
面色苍白
面无血色,指甲、眼睑、牙龈、手掌等发白,贫血程度加重会有嗜睡、乏力、记忆力下降、头晕等表现。
高血压
血压增高也是肾脏疾病加重和进展的信号。
化验指标
这里强调尿常规、血肌酐、肾脏超声检查是肾病早期筛查必备项目,一般健康体检都会涵盖这几项检查,一定不要忽略这些最简单的检查,同样不要忽略这些检查的异常结果,一旦有不正常的结果,一定要到肾内科专科就诊。
不良生活习惯让肾“很受伤”
我们的一些习惯正在无声无息地给肾脏带来负担,甚至是伤害。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这些细节:
限盐
钠盐的过量摄入,会加重高血压,加重肾脏负担,加速肾囊肿增大。
戒烟
吸烟会减慢流向肾脏的血液,加重肾动脉硬化,吸烟还会使患肾癌的风险增加约50%。
避免滥用药物
“是药三分毒”,药物多是通过肾脏排泄,用药种类太多、剂量过大就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发生障碍。尤其是在春季流感的高发期,不少人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时,会服用布洛芬、尼美舒利等解热镇痛药,甚至有人几种药物混服。同时,应当慎用、避免滥用镇痛药物,有慢性肾脏病或有相关风险的患者,应当在用药前咨询肾内科医生。此外,中草药肾病也多有发生,例如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也会直接对肾造成损伤。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尿酸
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若不及时有效治疗,都会继发肾病。已知糖尿病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首要原因,即使用上药也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尿酸的控制情况,努力实现“达标”。
切忌“大补”
很多肾病都是“补”出来的,不恰当地补充营养品、保健品,甚至大鱼大肉类的高蛋白饮食,都会加重肾脏负担。
文/付晨(北京积水潭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肌肉抽筋别急着补钙真正原因是这样的
肌肉抽筋的原因不只是缺钙
肌肉抽筋医学上也叫作肌肉痉挛,常见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是肢体受寒。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冬季保暖不充分、睡觉时将小腿或脚裸露在被子外、夏季肢端直吹冷气或电扇的这些情况下都极易引发肌肉抽筋。从医学角度讲,这是因为在寒冷的环境中肌肉受凉,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收缩,流经血管的血液速度变慢,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代谢废物聚集形成痉挛。
二是肌肉疲劳。此处的“疲劳”是指长时间的运动,例如跑步、登山、负重行走等。肌肉会长时间处在紧张做功状态,随着能量的不断消耗而引发痉挛。再就是短时剧烈运动形成的肌肉收缩与舒张失调,肌肉快收缩、短放松也会引起痉挛。
三是出汗过多。我们都知道出汗会蒸发体内的盐分,而盐分在身体内起到平衡体内钾、钠、钙、镁等电解质的作用,若大量丢失,会导致肌肉兴奋性异常,进而使肌肉痉挛。
四是局部压迫以及下肢动脉硬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局部肌肉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以至于发生肌肉痉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腿部抽筋频繁,要警惕是否存在动脉硬化以及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闭塞症等血管性疾病的可能。
五是缺钙。这也是大众最为熟知的原因,例如节食减肥,盐、糖摄入过多、爱喝碳酸饮料,户外运动较少的这些人群,以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都会造成钙摄入量过少或者钙流失。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产生兴奋收缩,引起痉挛。 据人民网
身体“肿”么了?
(图片来自网络)
水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坐久了、站久了、熬夜、哭过,都会出现水肿。这些水肿现象常出现在健康人群中,也都是暂时现象,活动一会儿,睡一觉,水肿就能自然消失。这是正常的身体反应,是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而形成的。但如果某些部位突然肿起来,且长时间、连续出现水肿,就要特别注意了,因为这可能是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号。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入到周围的组织内形成组织液,而组织液又不断地回流入血管内,并保持一定的平衡。但这一平衡失调时,在血管外组织中就会有过多的液体积聚,而造成水肿。
晨起眼皮、面部水肿严重
下肢无故水肿,
需警惕肾性水肿
(图片来自网络)
明明前一天晚上没喝很多水,早晨起床照镜子发现有两个“肿眼泡”,下肢无故水肿,要警惕肾脏是否出了问题。肾性水肿首先从眼睑、脸部开始发生,用手指下压时水肿部位会明显凹陷,早起时情况最为严重,随后逐渐减轻。
若不能在早期发现肾脏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水肿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发展至全身。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水肿最常见的原因,当肾脏受到损害时,尿蛋白会大量漏出、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尚好,导致水钠潴留,组织间隙中水分滞留,导致双下肢、眼睑、掩面浮肿。肾性水肿多为凹陷性水肿,常伴随小便量少、尿蛋白高,最好及时查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化验检查。
如何判断水肿的严重程度?
(图片来自网络)
轻度水肿
主要发生在眼睑、脚踝或是小腿迎面骨位置,用手指指腹轻压5-10秒,按压时皮肤凹陷2毫米左右,放开后立即弹回。
中度水肿
全身都有明显水肿的表现,尤其小腿部位,手指指腹按压后皮肤会下陷4毫米左右,需数秒才能恢复。
重度水肿
全身严重水肿,手指按压凹陷超过6毫米以上,且需要等待10秒以上凹陷皮肤才能缓慢恢复原样。
最好能在轻度水肿时就查明病因,清除病灶;若是中度或重度水肿,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身体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早就医,莫将小病拖成大病。
资料:中山青浦分院
责编:胡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