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特别重(糖尿病特别重怎么办)

妙手医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简述“八重奏”与“五驾马车”,以及糖尿病3点防治误区

糖尿病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关于糖尿病相信大家也有了很多了解。

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无力,由于体内的糖分被当做尿糖排出体外了,所以吃进去的东西不足以维持身体需要的热量,导致患者总是出现饥饿感,于是大量的吃东西,但是还是感觉到饥肠辘辘,平时不怎么吃甜食的人也变得开始吃大量的甜食。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夜间小腿抽筋,还会常常无缘无故地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加明显。糖尿病患者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看不清楚东西,还有尿液呈现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出现体重不明原因的急剧下降,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需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

糖尿病的“八重奏”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疾病诱因很多,疾病与遗传有关,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部分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还有环境因素有关,比如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年龄、怀孕时的血糖情况,出生时候的体重,还与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早期的认识是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三个重要的作用所致,

1、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

2、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

3、肝糖输出增加

现在发现除了这传统的3个机制,还有很多器官和激素,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包括脂代谢紊乱,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基础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大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也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统称为糖尿病的“八重奏”。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糖尿病已是现代较常见的疾病,人们对它的认识及医学治疗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有五项措施也称为五驾马车分别为:

①饮食控制;

②适量运动;

③降糖药物使用;

④定时病情监测;

⑤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及心理调整。

这五项措施中,其中饮食控制是基础,适量运动是手段,降糖药物是关键,病情监测是保证,学习宣传是根本。因此要根据这五驾马车去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防治误区

1、患者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运动和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仅仅有药物控制血糖是不够的,要通过饮食结构的控制和一定的运动来辅助,三个缺一不可。

2、盲目饮食控制,造成营养不良。有许多患者患了糖尿病就不敢吃饭了,这是不对的,根据糖尿病饮食原则:一般含糖饮料是不能喝的,但是饭菜还是要吃的。每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不然长期下去很容易会营养不良,发生其他疾病。

3、未坚持正规综合治疗,盲目求治。不少患者在得病后就自己寻找偏方治疗,其实这是在拿自己做试验,要知道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也很难出现,请不要相信“祖传秘方”、“重大科学发现”、“根治糖尿病”等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

糖尿病饮食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少吃精细食物,多吃粗粮,对于体重超重者要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时要选择植物油不要选择动物油。同时要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奶油蛋糕等。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提及药品相关信息,均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健康科普排位赛##清风计划##糖尿病#

更多阅读:

你知道吗?2/3的糖友身边都潜伏着一个“隐形杀手”

降糖药吃的时间不对,药效会大大减半,你的降糖药吃对了吗

辟谣 | 无糖食品不含糖,吃多了还能稳定血糖?

你的糖尿病会不会越来越重?九个常见加重原因,你有没有?

【专业医生天天与您说健康】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生接受治疗的疾病,而治疗也只能起到阻止与延缓病情进展,尤其是将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降到最低的目的。临床实践证实:只要坚持规范合理治疗,这个目标完全可以实现,也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享有应有的预期寿命;但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规范的糖尿病,在3-5年后即会迅速加重,8-10年后即会因严重心脑血管病等危及生命。

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不断加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血糖居高不下难以控制,主要原因在于自身胰岛功能不断下降,胰岛细胞不断受损凋亡,分泌的胰岛素越来越少,运送进组织细胞中的血糖越来越不足,机体利用血糖的能力越来越差;二是组织器官得不到充分的能量供给而受损发生病变,从而引发多器官并发症。

那么,导致糖尿病不断加重的原因有哪些呢?常见的九个原因:

对糖尿病置之不理 由于糖尿病在发生一初起及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症状表现,便认为对身体没有损害而不理不管,实际上高血糖持续存在对身体各组织器官尤其是血管都会造成损伤,就像腌咸菜一样,血管长期浸泡在“糖水”中会“脱水萎缩“而受损,大量脂肪从受损处进入血管并引起炎性反应导致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阻碍血流导致给组织器官供血供氧不足,不知不觉间即会引发病变。

排斥拒绝降糖药 担心一旦服用降糖药不能停、长期服药会损伤肝肾,殊不知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胰岛细胞受损且部分凋亡,分泌的胰岛素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只有借助降糖药的帮助才能将血糖控制达标,目前使用的各种降糖药都是有安全保证的,临床上未见规律合理使用降糖药对损伤的严重事件,而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引发多器官病变最终导致致命事件发生却很多见。

对糖尿病断续治疗 在刚发现糖尿病时害怕担心,尚能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能持续坚持治疗,致使血糖处于高高低低不断波动中。研究证实:血糖波动比单纯高血糖的危害更大,就像是”坐过山车心脑血管承受快速压力变化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一样“,血糖的波动对身体的损害会更大。

对血糖疏于监测 不少人认为只要服用了降糖药就应当没问题而从不或很少检测血糖,事实上影响血糖的因素有很多,降糖药只是控制血糖的措施之一,血糖可能随时发生着变化,且糖尿病是一种渐进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降糖药的服用量需要根据血糖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才能稳定控制血糖。

血糖监测不到位 平时只测空腹血糖从不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认为空腹血糖正常即可,事实上餐后血糖更容易发生变化,由于全天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餐后状态,因此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危害更大,应当多测餐后2小时血糖并以将餐后血糖控制达标为主要目标。

饮食控制不合理 糖尿病饮食控制并非单纯的少吃,而是要在确保热量摄入不超标的前提,通过多种食物的合理搭配来满足身体需要,尤其是主食所提供的热量要占到全天总热量的60%-65%,主食吃得过少或不吃水果反而会加重机体代谢紊乱,血管更加难以控制,对胰岛细胞的损伤更大。要知道科学合理控制饮食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血糖来源,是控制血糖的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做运动锻炼 运动是消耗血糖的过程,有助于增加血糖的去路,研究证实:每天进行一次30分钟可出汗的运动,产生的控制血糖的效应可以持续存在近20个小时,相当于服用小剂量的降糖药,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减缓胰岛细胞的损伤,阻止胰岛功能的衰退。

不做定期检查 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并非仅仅控制血糖就可以,血糖的升高会引起全身各项代谢障碍,大多会伴有血压、血脂等的异常,多器官损害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定期做相关检查有助及时发现早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大多可以得到逆转。

轻信偏方验方 要知道除了以合理的饮食控制、坚持有效运动锻炼为基础,规范使用降糖药外,没有其它捷径可走,所谓哪种食物可以控制血糖、什么仪器可以降低血糖等等都是不可信的,否则就可能导致血糖失控,各种并发症提前发生。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合理控制饮食、坚持运动锻炼、合理使用降糖药、规范血糖监测、学习防治知识”五驾马车“同时发力,只有听从医生指导,管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才能有效阻止延缓糖尿病的进展,同正常人一样生活并享有相同的预期寿命。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推荐阅读

有糖尿病的人,预防糖尿病肾病,一日三餐不要少了肉和豆

#哪些行为会加重糖尿病#

“小不点儿”怎么得了如此重的糖尿病

不久前,解放军第967医院儿科收治了一名6岁患儿,血糖高到47.4mmol/L,血酮体检查呈现( ),医生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如此重的糖尿病?该院儿科医生黄丹青说,据统计,国内某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近期收治的儿童糖尿病患者比往年同期患儿增加10%左右,其中年龄最大的15岁半,最小年龄仅 1岁。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减少有关。

黄丹青说,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家长一定要格外注意以下症状:一是多饮多食多尿。孩子容易感觉到口渴,变得比平时多喝水。常说肚子饿,进食量增大,特别能吃。尿量增多,不仅平日尿量多,上厕所频率高,夜尿也增多,原先晚上不起夜的,现在晚上要起夜。二是体重减轻,精神状态差。由于体内能量代谢紊乱,营养物质吸收不佳,导致体重减轻,且容易感到疲劳、有困意。三是皮肤溃烂后不容易痊愈,女孩往往出现外阴瘙痒症状。四是酮症酸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急促、胃疼等症状,身体散发烂苹果的味道。

疫情期间,孩子居家时间增多,饮食及作息不规律,户外活动明显减少,有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可能。黄丹青提醒,儿童糖尿病预防重于治疗,要培养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多喝水少喝饮料,鼓励孩子多做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