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麻药(糖尿病人打麻药)
带你走进封闭针——对恐慌说NO
封闭疗法
在医学中,封闭疗法是以麻醉药以及少量激素类药注入组织内,利用其局部麻醉以及激素的抗炎作用来减少局部病变刺激并改善局部营养,从而促进疾病痊愈的一种治疗方法。
对于打封闭,许多患者都存在很多顾虑,比如担心激素伤害身体、打封闭会不会很疼等等。那么这些顾虑有没有必要呢?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打封闭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一般包括利多卡因注射液、布比卡因注射液等。这两种注射液均为麻醉药,可以暂时阻断局部神经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从而缓解疼痛,同时也可以减少注射时的痛苦。封闭针中所含的激素类药物则能够起到减轻炎症、消肿、止痛等效果。
封闭治标不治本,不能彻底治愈?
目前普遍认为疼痛的病理机理为:关节位置异常→肌肉紧张→影响血液及体液循环→局部营养代谢减慢/代谢产物堆积→产生疾病及症状。而封闭会改善局部营养代谢,消除炎症,将上述病理过程阻断,但是关节位置的异常仍旧存在,这就为下次发病埋下了隐患。很多患者之所以感觉封闭治疗效果不好,症状容易复发,是因为封闭针里有麻醉药,打完以后患者的症状就立即改善或完全消失,很多人觉得这就是“病好了”,所以在封闭治疗后完没有很好的休息,又反复多次刺激原来的病变部位,炎症又死灰复燃,导致病情容易反复。
正确的治疗方式应该是:打完封闭治疗后,休息一段时间,让病变部位的无菌性炎症彻底消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麻药和激素易依赖甚至上瘾?
麻醉药使用的是利多卡因注射液、布比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药,不是阿片类药物,目前为止没有上瘾的说法。而且激素只有在长期反复大剂量使用时才会出现依赖性。封闭注射每次只使用一支,且只需间隔一周注射一次,一般患者只需要一次注射就能达到治疗效果,不会产生依赖性。
打封闭会很疼吗?
打封闭时确实有点不舒服,特别是进针时有点痛,注射推药物的时候也会感觉涨得有点难受,但是麻药会很快地开始起效,疼痛随之得到缓解,注射时产生的疼痛过后就会感觉到轻松舒适了。
封闭疗法有哪些适应症呢?
●慢性劳损性疾患,如腰肌筋膜炎,跟痛症,滑囊炎;
●急性损伤性疾患,如急性腰扭伤、软组织扭、挫伤、创伤性滑膜炎;
●骨-纤维管压迫综合征,如弹响指、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
●退行性变疾患,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颈椎病;
●其它疾患,如尾骨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囊肿。
封闭疗法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
●患结核病及化脓性炎症与恶性肿瘤的病人,不宜采用激素封闭疗法;
●体弱或全身情况不佳的病人、肝、肾功能障碍的病人,盐酸普鲁卡因过敏的病人,不宜采用盐酸普鲁卡因封闭疗法;
●诊断不明确的病人,最好不用或慎用封闭疗珐(诊断性治疗的病人除外);
●患有全身性严重疾患(如血友病)的病人、精神失常的病人,不宜采用封闭疗法;
●局部皮肤有擦伤、感染或表皮糜烂的病人,不能应用封闭疗法;
●患者有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
●严重的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封闭疗法;
●痛点广泛,如果全身有多处疼痛,不可在身体多处进行封闭治疗。
拔牙镶牙 你该关心哪些事儿
■本报记者孙燕明
由于平时不注重口腔卫生,很多人出现牙齿损坏。牙齿早期损坏并不感到疼痛,大多数患者损坏到一定程度时才感觉到特别疼痛,最终不得不拔除。很多牙缺失患者认为,缺一颗或几颗牙不影响吃饭和外貌美观,因此不必管它。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知,这种做法不仅给口腔疾病留下可乘之机,也会给自身健康带来更大损害。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刘亦洪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牙齿具有三大功能,即咀嚼、发音和美观。医学研究发现,人只要缺失一颗牙,咀嚼功能就会下降30%。患者对缺失牙若不及时修复,因缺乏咀嚼功能的刺激,会造成牙槽骨的萎缩,加速面容的衰老,造成肌肉松弛,脸上的皱纹增多。多牙缺失会造成咀嚼功能严重下降甚至丧失,唾液分泌减少,给肠胃加重负担,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利于全身健康。长期缺牙会导致邻牙向缺牙区倾斜,到时候就不是镶牙能解决的了,必须进行牙齿矫正。刘亦洪建议,每人每年应到医院进行一次牙齿检查,做到口腔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特殊人群拔牙须慎重
刘亦洪介绍说,病灶牙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局部骨髓炎,造成间隙感染。若细菌沿着血液循环扩散,可能导致败血症、心内膜炎、胃炎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对不能保留的患牙要及时拔除,但有些特殊人群拔牙应非常慎重。例如,罹患严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糖尿病、血液病的患者拔牙前需要对系统疾病做评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拔牙时机;患有急性传染病、口腔黏膜急性炎症的患者应暂缓拔牙;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在决定治疗方案前、放射治疗期间和手术实施半年之内均不宜拔牙;女性月经期间也应视情况暂缓拔牙,妊娠期前后3个月内一般也不适宜拔牙。
长期服药的患者拔牙时一定要主动向医生交代服药的情况,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在停药一周后拔牙,以免造成出血不止的情况。服用某些特殊药物,如治疗严重骨质疏松药物的患者,拔牙后可能造成骨坏死,服药期间也不宜拔牙。
拔牙后3个月左右适宜镶牙
患者拔牙后要咬住压在伤口上的消毒棉球或纱布30至40分钟再吐掉,因为在麻药作用下容易发生咬伤舌头和颊黏膜。拔牙后两个小时内最好不要吃东西,24小时内不要漱口、刷牙,以免造成流血不止。拔牙当天可用另一侧吃一些凉的软食,不要进食热的食物或喝热水,这样有利于止血。有些患者因为麻药或者口腔内的血腥味而不停地吐口水,或者反复吮吸口水,这样做会造成伤口的破裂和出血。拔牙后口腔内有少量的血液或有血腥味儿是正常的,过一两天就会消除。
拔牙当天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应适当休息。通常情况下,拔牙后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如果拔牙的过程很复杂、治疗时间很长或患牙有严重感染,医生可能会给予适当的预防感染用药。在拔牙后是否服药的问题上,一定要遵从医嘱,擅自用药没有好处。对疼痛非常敏感的患者,在拔牙前后的48小时可以服用止痛药。
患者拔牙以后24小时之内口水中有血丝是不用处理的,但拔牙后半小时口腔内仍有明显出血,或止血后又重新出血,就要引起高度注意,而大口吐血就需要及时就医。
感染也是可能出现的情况之一,可能诱发“干槽症”。它大多是由拔牙创急性感染所引起,会出现剧烈疼痛、拔牙窝空洞、口腔异味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采取局部冲洗、上药治疗,并配合适当的抗菌素治疗,通常1至2周后可痊愈。另外,打麻药时出现不能闭眼、口歪或麻木等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等麻药的作用减退,很快就可以恢复健康,严重的可以用冰袋冷敷。
镶牙是在拔牙创口愈合后,通过合理的设计,利用人工假牙使之恢复口腔的咀嚼功能及美观。医学术语称这个过程为“义齿修复”。一般情况下,拔牙后3个月左右镶牙比较合适,这是因为拔牙创口下的牙槽骨完全愈合需要有一个过程。也就是俗话说的伤筋动骨100天,牙槽骨的愈合也需要3个月。
镶牙前一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去除不合适的旧假牙或牙套;拔除无法保留的坏牙;牙齿的洁治和牙龈的消炎治疗;充填治疗龋坏牙齿,对已经发生牙髓炎症或牙根周围组织炎症的牙齿进行根管治疗。
三种义齿修复方式因人而异
人们常说镶牙分为镶“活牙”和“死牙”,所谓“活牙”就是指活动义齿,所谓“死牙”就是指固定义齿。刘亦洪介绍说,目前人的牙齿缺失后有三种义齿修复方式,即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种植牙。选择哪种修复方式,要因人而议、因病而定。
镶活动义齿的适应范围比较广泛,不受缺牙多少的限制,非常便捷,费用较低,但活动假牙只能达到天然牙1/3左右的咀嚼效率,不能进食坚硬的食物。固定假牙用的卡环会影响美观,也是活动义齿的缺点。患者初戴活动义齿会流口水,感到恶心,发音不清楚。由于活动义齿有比较大的基托安放在缺牙区的牙床上以及上腭的位置,口腔空间会变小,患者会感觉到非常明显的异物感。长期全口牙缺失时,患者的舌头会变大,镶上活动假牙后,不但异物感明显,还会影响义齿的稳定性,镶的全口义齿很容易脱落,需要很长时间适应。此外,活动假牙的耐用性较差,一般只能使用3至5年。刘亦洪建议,严重的牙周病、颞下颌关节病患者采用活动义齿修复。癫痫患者由于存在活动假牙误吞的风险,不要镶活动义齿。
镶固定义齿一般适合缺牙少、剩余牙齿比较坚固、身体能够配合较长时间治疗的患者。这种修复方式利用缺失牙两侧的天然牙做固位,舒适度较好,没有明显异物感,对发音和美观没有影响,可以达到天然牙80%的咀嚼效率。镶固定义齿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失牙两侧必须有天然牙作为固位体,并对两侧牙齿进行一定幅度的磨除,对两侧天然牙损害较大。同时,由于镶一颗固定义齿就要做3个牙冠,费用较高。一般来说,前牙区最多可以修复4颗连续缺失的牙齿,后牙区只能修复1至2颗缺失牙。
种植牙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义齿”,稳定性、美观度、使用时间都类比真牙,受到不少缺牙患者的欢迎。种植牙是将种植体直接种植在牙槽骨内,在种植体的上方安置假牙冠,行使咀嚼功能,因此不会影响两侧天然牙的健康,单颗牙的种植义齿基本上可以完全恢复咀嚼效率,全口牙缺失的种植义齿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达到50%至80%的咀嚼效率。同时,种植牙费用高,一般疗程需要4至5个月。
患者选择种植牙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缺牙区的牙槽骨和颌骨要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并达到一定的骨密度,不能有严重的骨质疏松。若有中轻度骨缺损可以采取人工骨和自采骨移植的方式弥补骨量的不足,做植骨手术的疗程需要6至10个月。
刘亦洪强调,癌症患者在放疗期两年之内,心脏病患者做搭桥手术后一年内并服用抗凝血药物,不建议做种植手术。全身骨质疏松患者并服用双磷酸盐类药物,不适合做种植手术。若患者每天吸烟10支以上,会对种植牙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损伤毛细血管,将影响血液在口腔局部的微循环。牙周病会影响种植体与牙槽骨的结合,会造成种植牙的脱落。若患有牙周病和口腔黏膜疾病必须先进行治疗,治愈后才能实施种植手术。
糖尿病人的麻醉前评估
徐学武,梁庆伟,赵琳,吕砚 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麻醉科
麻醉前评估是对病人的病史资料、药物治疗情况、实验室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结果和全身情况及重要器官功能的综合评价。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分解脂肪、蛋白质和糖原以产生糖,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高血糖症),同时肝脏产生过多的代谢副产物酮体,导致许多器官系统疾病。糖尿病造成的全身小血管损伤(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和神经损伤(神经病变)会给麻醉医生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为提高手术麻醉安全性,手术麻醉前对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生理功能做出全面评估。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①病人的健康状况;②全身状况和器官功能的不足;③器官疾病和特殊病情;④病人接受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实践证明,充分的麻醉前估计和准备,不仅提高安全性和减少并发症,且可加速病人康复。
一、麻醉评估分级
综合分析麻醉前访视结果,对病人的全身情况和麻醉手术耐受力作出比较全面的估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根据病人全身健康情况与疾病严重程度,对病人术前情况分成5级,定名为“ASA体格情况分级”。我国根据病人对手术麻醉耐受力的实践经验,分为两类4级。对第I类病人,术前毋需特殊处理,或仅作一般性准备,可接受任何类型手术和麻醉;对第II类病人必须对营养状况、中枢神经、心血管、呼吸、血液(凝血机能)、代谢(水、电解质代谢)及肝、肾功能等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方可施行麻醉和手术,必要时采取分期手术,即先做简单的紧急手术,例如大出血止血、窒息气管造口、坏死肠袢外置等,待全身情况得到改善后再进行根治性手术。
二、麻醉前存在的一般危险因素
麻醉前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不可变与可变两大类。不可变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急慢程度、以往麻醉意外史、医疗单位的经验技术设备条件等。可变的危险因素主要指术前病人的生理病理状况,即病理性危险因素,术前是否能调整到最佳状态是关键。
三、病理性危险因素
(一)心血管系统
糖尿病可以导致高血压、缺血性心肌病、脑血管病和由于心肌病变而诱发的心肌梗塞,对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神经的损害(自主神经病变)还可导致突发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呼吸短促、心悸、关节肿胀、疲劳和胸痛病史的病人都需要接受仔细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心衰(颈静脉怒张、关节肿胀、轻度肝肿大、肺部听诊湿罗音),而且术前应该检查心电图。心衰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因素,必须在术前利尿剂治疗。高血压是常见的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对轻、中度高血压需要进行内科治疗,从而减少麻醉中并发症的发生。对心肌梗塞病人施行的手术,应尽可能推迟至心肌梗塞发作6个月以后进行。为明确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心功能的水平,对于安全实施麻醉和手术是非常重要的。心脏超声图(Echocardiograph)对估计瓣膜病和心室功能特别有效,术前应予常规检查。对心脏射血分数显著性降低至25%~35%的病人,可确定为“高危”;对充血性心肌缺血病人应该常规施行鉈扫描成象检查;蹬车运动试验可更正确地提供围术期心脏、肺脏、或心肺混合性并发症的预测依据。
(二)呼吸与肺脏
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肥胖和吸烟患者,非常容易并发肺部感染。术前和术后应该对此类病人采取一些肺部物理疗法,如果听诊有哮鸣音者进行雾化吸氧并且应用支气管扩张药。X线胸片、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是判断肺部功能的金标准,反复、仔细地临床评估可提示患者是否达到了良好状态。糖尿病患者的软组织增厚常发生于关节韧带。如果颈部关节受累,会造成颈部伸展困难,导致气管插管困难。检测患者是否存在这种危险时可以让他们用双手做出祈祷的姿势,如果两个手掌的手指不能彼此贴住,说明手指关节韧带增厚,可能伴随插管困难。
(三)神经系统
术前存在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影响麻醉药和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处理的良好与否,可显著影响这类病人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四)肾脏
糖尿病病人可能已经发生肾脏损害,通常表现为尿中存在蛋白。常见的尿路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糖尿病可造成病人出现术后急性肾衰和尿潴留。术前血液电解质检查可以发现尿素和肌酐上升,如果出现钾离子升高,术前应采取措施使之降至正常水平。
(五)胃肠道
糖尿病可造成支配肠壁和括约肌的神经的损害。胃排空延迟和胃酸反流会增加病人在麻醉插管时的反流误吸的危险。如患者有平躺时烧心(返酸)的病史,在麻醉过程中需进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并按压环状软骨。术前用药最好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胃复安。术前2小时口服雷尼替丁150mg或西米替丁与胃复安10mg,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
(六)眼睛
由于糖尿病可导致眼内血管生长异常,糖尿病病人白内障很常见。必需重视眼内血管和眼内压的变化,在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
(七)其它
术前许多用药情况和合并疾病都会对糖尿病患者全身状况和血糖控制水平产生严重的影响,如皮质类固醇、噻嗪类利尿剂和避孕药均可引起或加重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怀孕甚至紧张都能影响糖尿病的控制。糖尿病是一种可累及机体各系统的代谢性疾病,对机体的影响非常广泛。为了保证麻醉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安全,在围术期必需做好病人血糖和尿糖的监测和调控,对病人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至关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与一般患者在某些症状或疾病时症状表现可存在不同,为取得正确的评估结果,在评估过程中详细客观的进行体格检查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