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糖尿病群(糖尿病患者群)
你属于糖尿病高危群吗?
许多人看到身体检查的验血报告时,发现血糖指数超高,才知道自己给糖尿病缠上。如果能先了解自己是否属于糖尿病高危群,或许可提早预防这个慢性疾病。
下列属高危群:
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糖尿病;
有体重超重、肥胖问题;
高血压、高血脂;
前期糖尿病患者,如有肥胖问题或生活饮食不当,加上缺乏运动,易患糖尿病。
脂肪肝患者也属高危群。患者应检查糖耐量是否异常,长期关注血糖变化。
年龄超过40岁,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每两三年应检验血糖一次。
高龄产妇,也是妊娠糖尿病高危险群。
曾生育过体重超过4公斤的婴儿;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70-110mg/dL),高于7.0mmol/L(126mg/dL)诊断为糖尿病。研究显示,血糖值在110至125mg/dl的人,中风概率高21%。
即使血糖是完全正常者,如果具备一些高危因素,仍需注意预防糖尿病。除了上述因子,也应关注的代谢综合征,或者叫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总之,记得“七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体重、高尿酸、高血粘与高胰岛素血症,只要有两个高,即显示有代谢综合征,即使血糖不高,也是糖尿病的高危群。
通过血糖测试检查妊娠糖尿病(世卫组织图片)
糊里糊涂交了钱,微信上的“糖尿病群”究竟是啥?
上一年,我小姑在某体检机构做完体检后,临走前被一个小姐姐邀请进入了一个“教你如何轻松降血糖”的微信群。起初是体检机构的医生免费地给群友做咨询,一周之后就开始发出产品销售、调理服务邀请等。
看着别人似乎毫不费劲就能降低血糖,小姑也有点心动动,发微信问我“大妹,你说我要不要试一下这个?6888元半年,看着很有效果,他们说只要配合得好,血糖肯定降。”
我问“那我上次告诉你的饮食方法有尝试过吗,血糖怎么样?”小姑又说“你这个方法好多东西都不能吃。他们那和你不一样,他们有餐包的,说只要吃这个餐包就行了。”
我知道小姑很爱吃甜食,虽然现在很少吃了,但每次看到还是忍不住吃一小口,我又问“那根据他们的调理方式,吃了这个餐包后,你是不是啥都可以吃也可以控血糖?”
小姑沉默了,说,“我去问问他们。”
近几年,互联网 营养服务模式越来越火。某些体检机构、美容院养生店等的都会开个微信群,分享相关的营养知识。而微信,因为用的人多且开发空间大,是作为健康宣教、开展群体性或者个体针对性健康管理的首选平台。
而这些基于“微信群”的健康管理群,以糖尿病管理为例,大概有两种模式:1 1模式,1 n模式,其中大多都附带着降糖的产品。
1 1模式就是1个营养师对1个糖尿病患者。也就等于,你专门购买某营养师的时间进行营养调理。这种模式大多是先购买产品,降糖服务是作为售后服务的一种形式;也有的是营养师边服务边销售,就看你舍不舍得花钱。
而1 n模式,就是1个营养师对应n名糖尿病患者。通常都是营养师在群上分享各种各样的养生知识、教你怎么控糖,附带着推销某产品,就看这n个人中,有多少人愿意购买,转化成1 1模式。
也就是,无论是1 1还是1 n,这些微信群大多都是为了销售某个产品、某种服务。
那这种产品和服务,都有些啥呢?
最常见的是各种各样的代餐粉,让你用这个代餐粉作为主食;也有的是某种营养素,说能够降低血糖,例如蜂胶、铬元素、苦瓜提取物;或者某些有降糖功效的茶饮、茶叶;也有些是啥都有的例如体脂称、益生菌甚至生鲜蔬果、食用油等等。而这些,极有可能还会发一些客户在群上说的照片、图片作为证据,来表明自己的这个产品确确实实有用。但无论卖的是啥,都会建议在生活饮食上作出调整,都会有饮食的控制、运动的建议。
另一种的,也就是这种服务:设计食谱、运动指导、健康知识的分享(包括文字、图片、文章、链接、视频等多种形式)等,这种服务一般都是1 1模式的比较多,才能做到具体化和针对化。例如,会进行定期的视频或者电话来观察这一段时间到底做了些啥,做得怎么样,要怎么调整。
那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讲,这些微信的服务,到底值不值得参加呢?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无论是销售产品还是销售服务,这些“糖尿病群”的核心都是——提高你自我管理的水平,帮助你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并进行纠正。
说句大实话,真正能够降血糖的物质,只有药物和胰岛素,包括我们自身体内分泌的内源性胰岛素,和注射的外源性胰岛素。所谓的保健品、降糖餐包,都离不开我们日常饮食、运动习惯的配合,离开了这点,任何产品都显得没效果。所以倒不如说,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才是真正的“降糖产品”。
因此,对于大多数糖尿病人群来说,如果你能够遵循医嘱吃药,能够通过在网络上获取的这些那些降糖知识来控制自己的饮食,能够规律运动,那这些产品、服务,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必要;但如果仅仅是想用钱买什么东西,就能够满足自己饮食欲望的同时还能控制好血糖,那就是痴人说梦了;如果你觉得有人监督可以更好的养成这个习惯,或者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那么这些服务或许适合你。
所有的“糖尿病群”或者“控糖服务”,都是为了增加你对糖尿病的认知,告诉你要怎么自控、自律,要怎么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要怎么增加运动。而所有的“产品”,是存在于背后那深不可测的利益链。
5G、AI技术的发展,会进一步完善这个模式。智能血糖仪、可穿戴的设备可以和大数据平台连接在一起,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个人的行为进一步分析、优化,生成科学的、个性化的知识教育和管理方案。相信这个系统的到来,会节省很多人力、时间,也可以提高糖尿病管控的效果。我很期待,也确信科技能给人带来幸福。
小姑说完那句话之后,就再也没说别的。
隔日下午,在奶奶家见到小姑,小姑对我嘻嘻一笑,说“那边说,吃了他们的餐包,就不需要吃米饭、面条了。问了几个问题,发现都和你之前说的差不多。我把钱要回来,就没去了”
我是营养师小小黑,专注于减肥、糖尿病等慢病营养调理。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可以点个赞并关注我哦~
青岛八医优秀党员王海燕:建“糖友群”为患者答疑
半岛网8月2日消息 王海燕现任青岛第八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多年来,王海燕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守护百姓健康。
努力学习,锐意进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海燕深知要胜任科室领导工作,必须提升自我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她自觉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忘治病救人初心,牢记护卫健康使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和做好人民健康卫士的责任使命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
另一方面,王海燕同志深知要做一名优秀的不被科学发展所淘汰的医生就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为此,她紧跟专业发展步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处理疑难病、少见病的业务能力。为弥补自己和科室的科研短板,提高科研能力,她报考了青岛大学在职医学博士,开始了边工作边学习的生活。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学校做实验,曾经一次早晨5点半出发,晚上11点才回到家。这样的生活非常忙碌,但也让她感到异常充实。
此外,为了提高科室的学习氛围,她还经常带领大家开展病例讨论、业务学习,创建学习型科室。在她的带领下,近2年内分泌科诊治了多例少见病、疑难病,如甲亢危象、皮质醇增多症、甲旁减、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等,病种数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
爱岗敬业,争创佳绩
医疗工作繁重而忙碌,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事无巨细。作为科主任,王海燕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她总是早晨7点半就来到病房,亲自查看患者,从患者的饮食、用药到血糖情况,每个患者的病情她都亲自掌握、耐心询问,每天下午她都是5点半以后才离开医院,早来晚走成了她的常态。她常说:要让别人做到的事,首先自己要做到;医疗无小事,我们必须做到认真查对,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差错。每一句话、每一件事无不彰显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和付出精神。
内分泌科面对最多的是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很多住院期间血糖控制得很好,但出院后就不注意控制饮食、运动,不规律监测血糖,不及时复诊,而且平时在院外很多小问题也无处问询。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王海燕建立了多个“糖友群”和“甲友群”,共服务上千名患者,利用业余时间回答患者的问题,加强健康宣教,督促患者控制饮食、运动和规范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院外血糖管理,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所有共产党员的初心,王海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牢记为百姓健康谋福祉的初心和使命,在医疗战线上默默奉献,用医术解除百姓身体病患,勇担健康使者使命,以实际行动为广大患者托起了健康梦。
通讯员 孙鹏飞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