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和糖尿病(唾液与糖尿病)
糖尿病人经常口渴怎么办?4个小妙招可帮你来缓解!
一、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糖尿病人经常会出现口渴的现象,实际上是和血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血糖的升高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也就会让尿量增多,从而让细胞失去水分,最后导致口渴的现象发生。因此糖尿病人经常口渴是因为自己的血糖处于上升的状态,所以想要止渴就要先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二、做好饮食调理
糖尿病人在平时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酸味的新鲜蔬果,如山楂、猕猴桃等,这些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充分的咀嚼可以有效的刺激唾液的分泌,从而缓解口渴症状。
三、调理好环境
糖尿病人要注意环境的调理,要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以及湿度的平衡,这样可以防止身体水分流失过多而感觉到干燥,从而导致口渴的发生。特别是在冬季干燥的时候糖尿病人可以使用加湿器来保持环境的湿度平衡。
四、不口渴的时候也要多喝水
一般来说,当正常人的身体缺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口渴现象。而糖尿病人会因为口渴中枢神经长期受到刺激,就会让身体那对缺水的敏感性下降,这样在身体缺水的情况下也感觉不到口渴,所以糖尿病人在感觉不到口渴的时候也要适当的饮水。喝水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能够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也能够让血糖稳定。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才能够降低口渴症状出现的现象。另外在平时要适当的喝水,不过要注意尽量饮用白开水,不要用饮料或者其他饮品代替白开水,只有白开水才能够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而且能够起到降低血液中血糖浓度,如果用饮料或者饮品代替白开水,反而会让血糖出现上升而不能稳定。
糖友要避免牙感染
牙好,才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对糖友来说,高血糖常常让他们面临各种口腔问题,从而在吃东西上受到影响。所以,糖友护牙非常重要,科学护牙更是必不可少。
血糖降到8.88以下再拔牙
临床上常有糖友因牙周炎严重需要拔牙,但碍于糖尿病和感染,迟迟不敢拔,不仅痛苦,还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其实只要将血糖控制在 8.88毫摩尔/升以内,且无尿酮症和明显酸中毒症状时,糖友是可以拔牙的,但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空腹拔牙,以免局麻时出现低血糖昏迷。接受胰岛素治疗者,拔牙最好在早餐后1~2小时进行,此时药物作用最佳。
2.拔牙前应减少体力消耗,以缩短拔牙时间。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拔牙时间应在两小时内完成,以防禁食时间过长,出现低血糖反应。
3.拔牙前后应使用抗感染药物。糖友抗感染能力较差,拔牙后易出现愈合时间延长、疼痛及炎症等,所以拔牙前后可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以及干槽症的发生。
4.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在拔牙前给予镇静剂。血糖控制的不好或伴有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在拔牙前与内科医师会诊,确定是否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病灶感染。
糖友种牙更不能大意。因为他们凝血功能下降,伤口复原缓慢,而种植牙修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即便是微创,如果没能有效护理,还是会出现感染。此外,高血糖对种植体骨结合具有反作用,所以使用种植体有一定风险,与健康个体相比,糖友牙槽嵴顶骨更易流失。
因此建议,没有控制好血糖的糖友不要急着去种牙,等病情稳定后再进行,不仅能够保证个人安全,也有助于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之后还应定期复诊维护。
洗牙应到正规场所,不宜过度
洗牙对糖友来说绝对是应对牙周病的有效方法,但很多糖友担心洗牙会发生感染,影响血糖。因为糖友机体抵抗力减弱,白细胞吞噬能力差,微血管病变导致血管微循环障碍,洗牙时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并发感染。此外,洗牙时机械振动或疼痛的刺激,会使糖尿病患者体内胰高血糖素、类固醇激素等分泌增加,血浆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波动。如果洗牙过度,还会让牙龈出血不止,感染加重或扩散,加重并发症,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
因此建议,糖友洗牙不要贪便宜去街边没有严格消毒管理的小诊所,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师洗牙。洗牙前要向医生说明自己的糖尿病病史,并将近期的血糖值报告给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洗牙,谨遵医嘱进行。
使用软毛刷护牙,三个月定期检查
糖友护牙,除了借助医疗手段,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勤刷牙。尽量做到睡前、早起后、每次餐后都要刷牙、漱口。
刷牙不要太用力。选择软毛牙刷可以保护牙釉质,避免造成牙周袋,使得细菌进入。刷牙时不要过于用力,每3~4个月最好更换一次牙刷。
做牙保健操。每天早上,可以进行牙齿的空咬运动30次,前20次进行快速冲击咬合,后10次进行强力持续咬合,以改善咀嚼肌,刺激牙根及牙槽骨,增加牙齿的骨密度。
定期检查牙齿。建议糖友每三个月到医院检查一次牙齿,预防糖尿病牙周炎的发生。
适当按摩牙龈。洗漱后,用拇指、食指轻度按摩牙龈内外两侧,内侧用拇指,外侧用食指,每次按摩30下,以促进牙周微循环,增强黏膜抵抗力。
多喝水,注意饮食清淡。唾液能防止斑块的堆积,冲刷细菌和保护牙釉质。但高血糖和某些口服降糖药会造成口干。为刺激唾液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专为防止口干而设计的含氟牙膏,平时多喝水,避免食用过咸、过甜和酸性强的食物,做到饮食清淡。
(航空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赵 强)
来源:人民网
天渐冷,血糖升!中医4法调血糖,保护健康好入冬
糖尿病病情发展和季节关系非常密切。
渐入深秋,天气越来越冷,寒意容易造成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更容易在秋冬季爆发或加重。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这个时节尤其要做好自我防护。
中医怎么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总以热伤气阴为病机核心,最明显症状就是口干,所以中医抓住津液流失这一特征,把糖尿病称作“消渴”。
中医一般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
01上消
病位主要在心、肺,一般表现为口渴喜饮、喉咙干热、嘴唇干燥,饮水后仍口干;小便多、颜色发黄;食量变化不明显;舌红,苔黄干涩。
02中消
病位主要在脾、胃,吃得多但饿得快是中消最明显的表现,还伴随口干喜饮的情况。
此外,还表现为小便频多、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红苔黄等。
03下消
病位主要在肝、肾,主要表现是小便频繁且量多;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糖尿病的中医保养指南
01饮食少苦多酸
无论属于3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生津护阴都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中医认为,酸可生津,而苦能坚阴,苦寒药能通过泻火达到存阴的目的。
因此,苦和酸搭配,有助于降糖。
苦味食饮种类繁多,比如苦丁茶和苦荞茶就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苦的茶饮、食物多偏寒性,过多食用于脾胃无益,故而可以选择少量的苦味食物,搭配酸性的山楂和酸梅汤食用,以达到饮食控糖的目的。
02吞津液
吞津液是常用的生津法之一。
一些人在锻炼之后会出现唾液分泌增多的情况,这时一定要内吞唾液。
现代医学证实,唾液可以湿润口腔,软化食物,便于吞咽。
而唾液中的淀粉酶还可以促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有助于消化吸收。
此外,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唾液中的黏蛋白可以保护胃黏膜,还有增加胃黏膜抗腐蚀性的作用。
03细嚼慢咽
另外一个生津方法是吃饭时细嚼慢咽。
一般来说,吃一口饭至少需要咀嚼36下,这时嘴里会产生大量津液,然后再慢慢顺着食物吞下。
有些人吃饭速度较快,几分钟就搞定一顿饭,如果不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容易患上胆结石或者膀胱结石等疾病。
04“慢”运动
作为控糖的有效手段之一,秋冬季运动锻炼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进入秋收、冬藏阶段,在行为上也要以“慢”为主,不宜做过量的运动,也不宜出太多汗。
可选择不太激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乒乓球、室内羽毛球等。
运动时间最好选择进餐后1小时。
运动方案
以走路为例,建议每次30~60分钟,一般慢速行走以每分钟60~70步为宜,中速行走每分钟80~90步,快速行走为每分钟110~120步。
走路的速度应按个人体力而定,也不要刻意追求运动时间。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结束时也应做些放松调整活动,如慢走几步、揉揉腿、做几下深呼吸等,逐渐从锻炼的兴奋状态回到静息状态。
(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