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诊治过程(糖尿病诊治过程记录)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该怎样“吃”和“动”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

根据中国研究团队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的最新研究,中国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相当于每8人就有1人患病;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相当于每3人就有1人血糖异常。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显示,全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8.0%、34.1%和33.1%,糖尿病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糖尿病有哪些健康危害?患者应怎样科学地“吃”和“动”?武汉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严亚琼所长带来详细解读。

■ 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要警惕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被称为“三多一少”。

严亚琼介绍,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高血糖可能并发血压、血脂升高,影响全身心、脑、眼、肾、神经等多个器官,共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失明、糖尿病足等多种疾病并导致死亡。全球每6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

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情况,即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40岁以上;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在6.1-7.0mmol或餐后血糖在7.8-11.1mmol);父母或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中有人患糖尿病;超重(28>BMI≥24)和肥胖人群(BMI≥28);向心性肥胖人群,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久坐不动,缺少身体活动的人群;孕期曾患妊娠糖尿病或生产过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的女性;已患高血压、高血脂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那么,临床上如何诊断糖尿病呢?严亚琼介绍,如果患者静脉血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同时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指标达到诊断标准,但未出现“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者,则需另日重复检查以明确诊断。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补充诊断标准。

她介绍,我国90%以上的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甚至可以逆转糖尿病前期,其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吃”和“动”,对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控糖”提倡低GI饮食

“GI”指血糖指数,低GI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消化吸收缓慢,可减少餐后血糖波动,有助于血糖控制。严亚琼介绍,糖尿病患者要遵循平衡膳食原则,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调整饮食结构,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其中一个重要技巧就是尽量选择低GI食物。

在主食上,全谷物、杂豆类GI指数明显低于精米白面,并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植物化学物,宜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推荐糖尿病患者以荞麦、燕麦、玉米等粗粮取代部分细粮,烹饪时急火快煮,尽量避免长时间熬煮。

在菜肴上,餐餐都要有新鲜蔬菜,每日蔬菜摄入量一斤左右,其中深色蔬菜应占到一半。常吃鱼、禽,适量吃畜肉,少吃肥肉,尽量不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烧菜注意少油少盐,每日油摄入量不超过30克,食盐不超过5克。

血糖控制良好的人群可以选择低GI品种的水果,如柚子、桃子、樱桃、李子等作为加餐,在两餐间或者运动前后食用,每次食用水果的数量不宜过多。

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饮食还应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等原则。建议调整进餐顺序,养成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的习惯。注意监测血糖变化,既要防止血糖升高过快,又要预防低血糖反应。

■ 外出活动随身携带“身份牌”

科学的锻炼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

严亚琼介绍,糖尿病患者应遵循由少至多、由轻至重、由疏至密的原则进行运动锻炼,推荐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并辅以适当的如举杠铃、哑铃、引体向上、俯卧撑等抗阻训练,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的中等强度运动。“中等强度”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即自我感觉微微喘气,能与同伴交谈但不能唱歌。

不恰当的锻炼方式或强度易造成糖尿病患者心绞痛、猝死,以及骨关节韧带损伤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格外注意运动安全。在运动时机上,不要空腹或饱餐后马上运动,建议患者餐后1小时后进行运动,不要在夏季正午阳光暴晒、冬季寒冷的早晨以及刚注射完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运动。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鞋子和柔软的袜子,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或破损。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后检查足部有无红肿或受压痕迹,发现皮肤破溃及时就诊。

血糖波动较大,有眼底病变、肾病、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或伴有各种器官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且活动后加重、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情况下,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

为防止血糖波动引起低血糖的风险,建议患者外出活动时兜里常备糖果,同时在领口或胸前醒目位置携带一张“身份牌”,注明自己患有糖尿病等相关信息,标明姓名、住址、紧急联系人电话等,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够得到他人及时的帮助。

文/周小琦

来源: 长江日报

糖尿病患者该怎样“吃”和“动”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控糖不能仅靠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还需注重科学饮食和运动。很多患者认为糖尿病饮食就是少吃甚至不吃,运动也是越多越好。其实这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对控糖不仅无益,还会增加营养不良、贫血、低血糖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那么糖尿病患者该怎样“吃”和“动”呢?

在饮食方面,患者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每天应至少有早中晚三餐,每餐应包括不少于三种食物:谷类、肉类、蔬果类。

进食需适量,不过饥过饱。若出现低血糖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可根据情况适量增加进食量。手掌法是一种为糖尿病患者量身定做的食量粗略估算法。主食拳,即每餐摄入一拳头大小的碳水化合物,比如一个馒头、花卷或一小碗米饭、面条。水果拳,建议每日摄入一拳头大小的水果。蛋白掌,成年人单手掌心大小相当于50克蛋白质类食物,建议每日可摄入50至150克蛋白质类食物。蔬菜捧,两只手捧起可容纳约500克的蔬菜,建议每日可摄入500至1000克蔬菜。瘦肉指,建议每日摄入两根手指大小的瘦肉,约50克。油脂尖,每顿宜摄入大拇指第一指节大小的油脂。

食品的选择上,宜多选用高纤维食品,如红米、全麦面包、麦片、水果、蔬菜及豆类,忌吃甜食如糖果、雪糕、饮料、中西式甜点(低血糖除外)。烹调方式少用煎炸,烹调时用植物油,减少动物脂肪摄入。每日用盐量少于5克,限制摄入含盐量高的调味品。

糖尿病患者需戒烟限酒。吸烟可影响胰岛素正常发挥作用,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眼病、肾病等风险。酒精可使血糖不稳定,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空腹饮酒,若饮酒,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含酒精10克为1份标准量),每周不超过两次。

科学运动可提升消耗量,有效控制体重、即时降糖,促进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减量,还能降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心理状态。对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来说,可延迟或预防糖尿病发生。

运动一般应在进食后1—2小时进行,每次开始前做5—10分钟的热身运动,一周运动3—7天,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常见的运动形式有:行走、慢跑、爬楼梯、游泳、骑自行车、跳舞、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

在此基础上,每周最好进行2次抗阻力运动,如哑铃、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抗阻力运动每周可做2—3次,每次30分钟。两次抗阻力训练需间隔48小时以上,可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运动时穿宽松舒适的衣袜,携带水和含糖食物;糖尿病患者所选择的运动强度宜控制心率为(170-年龄)/分钟,简单的判断方式是运动时心跳稍加快,微汗,无急喘,能正常说话。

运动虽好,但糖尿病患者在血糖≥16.7毫摩尔/升、反复发生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合并严重急慢性并发症时不适合运动。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不宜进行抗阻力运动。

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疾病,但能够通过积极调整干预得到有效控制。糖尿病需要综合性的长期治疗过程,已确诊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注意科学饮食和运动的同时,切不可胡乱用药,一定要到医院寻求规范的诊断和治疗。(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副主任谷伟军)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送你一份科学防治糖尿病指南

新华社长沙11月14日电(记者帅才 姚羽)今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专家指出,糖尿病前期病人很多,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发展为糖尿病,甚至引起肾病、脑梗、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一些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处于发病潜伏期,这个时候如何防治?糖尿病患者怎么科学治疗?记者采访了多学科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长沙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邵挥戈介绍,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并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等原因导致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邵挥戈说,糖尿病前期患者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比如餐前还没有到吃饭的时候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感等低血糖症状;出现反复的感染,伤口久不愈合;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经常感觉乏力;皮肤干燥、瘙痒,视物模糊。

邵挥戈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要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饮食结构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应定期监测血糖,必要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明确有无糖尿病的诊断。

医务人员给患者测血糖。(湖南省脑科医院供图)

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如何科学治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任刘幼硕教授建议,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以及药物治疗。其中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患者应制定适合自己的每日总热量并进行科学饮食,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有效避免严重低血糖发生。

长沙市第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医生胡忠东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在专科医生综合评估和指导下服用降糖药物,制定血糖控制目标,并定期复查以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警惕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糖尿病。”胡忠东建议,青少年预防糖尿病,应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高糖的饮食摄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少熬夜,保证足够的运动量,有效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科学控制病情,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湖南航天医院肾内科医生李慧晶说,长期高血糖可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特别需要警惕的是,长期高血糖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肾病,严重时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要透析维持。

李慧晶提醒,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小便泡沫多、下肢浮肿等情况,要赶紧到医院检查尿蛋白、肾功能等,早期糖尿病肾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至一年要做尿蛋白检测,早发现,早干预。(报道员:刘年兵、朱文青、唐莉)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