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豪杰糖尿病
郑州市九院谢豪杰为社区居民讲解糖尿病常见问题
【中原经济网讯】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预测到2025年, 糖尿病患者将达到5000万以上,目前居世界第二。后备军众多:高危人群、血糖调节障碍者。发病年轻化:中国儿童糖尿病50%1型,50%2型;儿童及青少年2型患病率2.5%。更好向公众普及糖尿病知识,11月23日上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专家进社区系列讲座第二百五十九期,内分泌代谢科专家走进开元社区,谢豪杰大夫为社区居民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并由护士为大家免费测血糖。
一、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1.血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诊断为糖尿病;
2.若伴有三多一少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若未伴随三多一少症状,需非同日两次血糖均达到上述标准,才能诊断为糖尿病;
二、 糖尿病有哪几种?
1.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2.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3.妊娠糖尿病:妊娠后发现的糖尿病
4.特殊类型糖尿病:比如胰腺炎对胰腺损伤导致的糖尿病
三、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年龄增长、家族史、肥胖、高血压与血脂异常、体力活动减少或能量摄入过多。
其他危险因素:既往有IFG或IGT、心血管疾病史、巨大胎儿分娩时、低出生体重、吸烟、药物及应激等。
高血糖的主要临床表现
1.口干、口苦、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2.头晕、乏力
3.恶心、呕吐、腹痛
4.视物模糊、干涩
5.皮肤瘙痒
6.伤口难愈合
7.炎症难以治愈,比如中耳炎、妇科炎、泌尿系炎症等
8.尿中泡沫多
五、糖尿病能治好吗?
1.糖尿病早期有治好的可能,尤其是年轻、肥胖的患者,通过强化控制血糖及生活方式的调整,能诱导出“蜜月期”,甚至治愈可能,但需要终身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不能掉以轻心。
2.糖尿病中晚期,胰岛功能变差的时候,治好的可能渺茫,不能盲目相信偏方,否则会酿成大错;
六、 血糖控制不良的危害
1.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2.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眼部病变;糖尿病心血管;脑血管及下肢血管病变;胰岛功能衰退速度快。
七、怎么避免高血糖带来危害
1.保持血糖稳定:主食、运动定量。
2.养成监测血糖的习惯,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降糖方案。
3.定期检查身体,有病早治,有病不能拖:比如糖尿病肾病早期可以治愈,否则很难逆转,进行性尿毒症;糖尿病眼底少量出血,早期治疗降低失明风险。
4.相信医生,相信科学,积极面对。
八、糖尿病治疗中西医结合有优势
1.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尤其是虫类药物,可以降低患者蛋白尿、改善下肢麻凉痛等周围神经病变;
2.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比如便秘、出汗、失眠、心悸、皮肤瘙痒等应用中医有优势;
3.顽固性、难降性、血糖波动大,应用中药比如大剂量黄连有优势;
4.糖尿病难以愈合创面,中药外用愈合速度快。(王喜慧)
糖尿病足好了!郑州市九院内分泌代谢科专业施治获患者家属赞誉
“是你们专业的技术医治了我的脚,是你们的耐心、细心温暖了我的心,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面对医务人员,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患者王叔叔家属说道。
3月1日,一名出院患者及家属怀着激动的心情将写有“大爱无疆”的牌匾送到了郑州市九院内分泌代谢科田琳主任手中。简单的文字、朴实的语⾔,表达了对内分泌代谢科全体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
在此之前,身形消瘦、神情落寞,左足第二脚趾被厚厚的纱布缠绕王叔叔(64岁)来到郑州市九院。王叔叔的家属急切地询问主管医生:“医生,我爸爸的脚趾头还能保住吗?”赵华副主任医师立即俯下身子查看患者左足脚趾情况,询问后得知,王叔叔患有糖尿病已有6年之久,服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未规律检测血糖,而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因出现低血糖而停用。逐渐出现视物模糊、四肢末端麻木、发凉、双下肢乏力、酸困、夜间入睡困难。还伴有高血压、脑梗死后遗症、冠心病等多个基础病。左足第二脚趾早在半月前就已破溃,有脓液流出,肿胀、疼痛难忍,因过年一直自己在坚持,近期疼得实在无法忍受才到医院救治。
在完善相关检查,确定患者感染和血管通畅情况后,谢豪杰副主任医师带领介入小组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打通狭窄的血管,改善血供,利于足部创面恢复。定时清创换药,氧气吸入纠正低氧血症,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降糖、利尿、降压、改善心室结构、益气强心等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治疗精准调控血糖,中医药治疗改善四肢末梢循环。
在治疗过程中,还邀请患者和家属参加每周一次健康课堂,为王叔叔及家人讲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及时医治的重要性。
护理负责人李超每日带领护理人员进行床旁交接病情,观察患者脚趾皮肤愈合情况、告知护理注意事项、胰岛素使用情况以及帮助患者定制糖尿病饮食计划,讲解日常饮食与运动的重要性。责任护士孟洋洋认真指导并督促患者日常锻炼、规范注射胰岛素。
在郑州市九院内分泌代谢科田琳主任团队的专业治疗护理下,患者血糖控制平稳,腿麻、视物模糊等症状明显好转,左足第二脚趾创面也在快速愈合,并于2月29日顺利出院。
萤火之光,愿为其芒。一块沉甸甸的牌匾,收获的不仅仅是赞美、荣誉,更是患者对医护最大的肯定、信任。
糖尿病患者吴阿姨的苦恼解决了
中原经济网七十多岁的吴阿姨今年患“2型糖尿病”二十年,出现了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多种并发症,半边肢体瘫痪四年,这四年来生活不能自理,非常痛苦。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治疗后血糖得以控制,并通过新一代的实时血糖监测系统,扫描手臂上的传感器,随时随地了解血糖情况,出院时非常高兴。
吴阿姨此次入院时测末梢血糖达20.3mmol/l,内分泌代谢科的谢豪杰医生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控制血糖,经过多次监测末梢血糖,胰岛素泵的治疗发挥了完美作用,血糖开始下降了。可是苦恼于扎手指头测血糖太疼:“觉得不开心、受罪了!”王文萍护士长反复开导、沟通才得知。吴当时还非常着急,提出要求拒绝测血糖,还要求一周内把血糖控制好。面对患者的高标准现在要求,田琳主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最新一代的实时血糖监测系统,只需扫描手臂上的传感器,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血糖情况。通过讲解,吴阿姨和她的子女立刻决定试用这种最先进的扫描式血糖仪。传感器安装在吴阿姨的左侧手臂,用扫描仪扫描传感器即可得出血糖数值,无需采血针及试纸,还可以观察血糖的变化趋势,显示葡萄糖水平升高、下降或者正在缓慢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使血糖控制更平稳。经过1周的努力,吴阿姨的空腹血糖在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8.5mmol/l,无低血糖发生,高高兴兴地出院。
目前,糖尿病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也是慢病管理防控的重要关注对象。持续而准确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是频繁的扎手指头测血糖带给患者的却是更多的痛苦体验。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改变了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现状,方便血糖监测,便于医生调整治疗,利于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王文萍 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