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新型针(糖尿病新型针剂)
治疗糖尿病又添新药!国家药监局批准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上市
央视财经(记者 张文杰)近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 1 类创新药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商品名:孚来美)上市,用于成人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是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可促进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单药或与二甲双胍联合,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的上市将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无针注射,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来源:经济日报
不良反应降低 治疗效果更优
无针注射,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当前,中国已成为糖尿病流行最为广泛的国家,成年糖尿病(20岁至79岁)患病人数已达到1.14亿。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能够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注射感受和治疗效果,且没有出现胰岛素注射后皮下硬结,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也没有增加。”前不久,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7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与参会者分享了一项由他领衔的被称为“FREE研究”的研究结论。
据悉,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分组,以有针胰岛素笔为对照,评价新型胰岛素无针注射器作为施药载体用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是首个将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作为主要疗效指标,探讨无针注射胰岛素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也是按照国际标准临床研究方法开展的世界最大规模比较无针注射胰岛素治疗和有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研究。我国共有10家三甲医院参与,入组患者427例,跨度112天。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禁忌时,仍需使用胰岛素。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甚至是必须的控制血糖措施。
“但是,传统有针胰岛素注射方式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问题。”纪立农举例说,传统有针注射方式对患者心理存在影响。一些患者因恐针或惧怕疼痛而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或因不能按照医嘱按时注射胰岛素导致血糖控制差,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增加。
注射针头重复使用也会影响胰岛素注射准确性并增加皮下硬结发生机会。而无针注射利用压力射流的原理来完成药液皮下注射,即通过无针注射器内部的压力装置产生压力,使药液瞬间穿透人体表皮到达皮下,并呈3.5厘米直径的弥散状被吸收。这种方式明显减轻了注射的痛感。
对于患者而言,除了疼痛感,有针与无针注射还有哪些不同?相关研究证实:与有针注射相比,无针注射提高了速效胰岛素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且吸收更快。
在我国开展的“FREE研究”中,研究人员共选出427位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有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组和无针胰岛素注射组。最终研究结果显示:与有针注射胰岛素相比,无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非劣效于有针胰岛素治疗组,并具有统计学优效和临床优效;与胰岛素笔注射相比,胰岛素使用剂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与胰岛素笔注射无差异;无针注射胰岛素患者疼痛感更低,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如划伤、硬结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更高,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纪立农强调,我国在无针注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可以说,目前无针注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技术的安全性与实际效果也得到了临床证实。未来仍需全社会共同推动,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经济日报 记者 吴佳佳)
国产自创“糖尿病疫苗”问世!已拿下国际专利,患者无需每天用药
前段时间,小九发了一篇关于高血脂疫苗的文章,在评论区有不少“糖友”表示羡慕:
——糖尿病针什么时候有啊?
——糖尿病患者有一天只打一次的胰岛素不?
——盼糖尿病疫苗尽快上市,好用又不太贵才是福音!
其实小九要告诉大家,其实“糖尿病疫苗”早在一年前已经有消息了。
一、我国首创!I型糖尿病治疗性疫苗获专利患上了糖尿病,每天几乎都是跟“药”打交道,偶尔忘了吃药,血糖就不受控了。
我国本次首创的疫苗,让糖尿病患者不用再饱受每天用药之苦,只需在患者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次,该药效能维持疗效近一个月,避免糖尿病患者每天用药的麻烦。
图源:中新网
本次疫苗的研制团队——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奚永志团队表示,这项成果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也是我国全新治疗性DNA疫苗领域获得的首个国际标准“三方”发明专利授权。
它代表我国在I型糖尿病生物治疗新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在全新型治疗性基因疫苗的创新研究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二、糖尿病目前还无根治方法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胰岛素失衡,就会引起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障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尿病。诱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疾病,目前人类的医学技术还无法完全根治,对于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就是控制血糖,主要包括: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01 教育
我国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危险因素认识不足,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管理措施,是决定糖尿病管理成败的关键。
02 自我监测血糖
想要控制好血糖,必须对自己血糖数值有所了解。糖尿病友应备有血糖仪,测个学会自己使用血糖仪器,尤其是餐前,饭后的测量,这样做可以更好的分析血糖升高的原因。
03 饮食治疗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光伟建议,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还要注意合理饮食结构。高纤维饮食多选择粗粮、蔬菜等食物,利于血糖和血脂的下降及大便的通畅。
04 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05 药物治疗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加入药物治疗的环节。
三、糖尿病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患者提问:血糖控制好了就可以停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郭晓蕙主任表示,这是一种很多患者存在的误区。代谢异常是人体本身出了问题,我们只是通过药物,去暂时性修复,但不能维持长期效应。轻易停药,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患者提问:胰岛素用了就戒不掉了?
部分患者宁愿血糖高,也不愿打胰岛素,认为一旦打了一针后就会成瘾,需要终生用药。
其实不然,药物依赖,并非以是否终生使用这种药物为依据。胰岛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低血糖的物质,没有胰岛素,人体不可能正常运转,因此糖尿病患者才需要终生用药。
患者提问:听说运动可以降血糖?
糖尿病早期确实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改善。我们经常看到不少糖尿病友的分享,都表示运动可以战胜糖尿病。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陈显英解释,运动能够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并且能够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达到降糖的目的。
患者提问:XX食物可以降血糖?
网络上我们经常看到诸如“多吃山药降血糖”、“吃XX保健品降血糖”之类的文章,但其实目前并没有哪个科学试验论证某样食物,可以有效降低血糖。
但我们确实可以通过某些食材,如南瓜、紫菜、黑木耳、魔芋、燕麦等,有效避免过多摄入热量,增加饱腹感,减轻胰岛负担,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我国首创疫苗成功研制,无疑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希望未来在该疫苗的推广下,能帮助更多糖尿病友不再饱受用药之苦。
#健康科普排位赛##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无需每天用药,我国首创I型糖尿病全新治疗性疫苗获国际专利》.人民日报. 2019-04-02
[2]《十大顶级专家谈糖尿病防治》.环球时报-生命时报.2008-05-20
[3]《海淘药品、胰岛素会成瘾 十大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光明日报.2018-11-0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