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指标项(糖尿病指标是哪个)
糖尿病人要重点关注这12个指标
许多糖尿病朋友不理解,明明是调整血糖,为什么医生还要让做那么多检查。这是因为糖尿病需要综合管理,糖尿病并发症绝不是单纯由血糖一项引起的,糖尿病人需要关注的指标有很多,尤其是下面的十二项。
一、血糖
血糖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等指标,只有把这些指标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来讲,空腹血糖要控制在7mmol/L以内;餐后1小时血糖要控制在11.1mmol/L以内;餐后2小时血糖要控制在10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要控制在7%以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要控制到70%以内。
二、血压
约三分之一的高血压病人合并糖尿病,约一半的糖尿病人合并高血压。可见糖尿病和高血压关联度极高。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促发因素,高血压和高血糖同时存在的话,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速度会大大增加。
糖尿病人每次到医院就诊都应该测量血压,建议血压的控制目标是小于130/80mmHg。
三、血脂
血脂主要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指标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级别甚至要超过血糖和血压。
糖尿病人每6-12个月要查一次血脂系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是在1.8mmol/L以下。
四、体重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管理体重是重要的一方面。理想体重的计算公式:身高-105。糖尿病人要力争保持理想体重,肥胖者减肥,消瘦者增肥。
糖尿病人要多关注自身体重还和选取降糖药有关。
五、肝功能
肝功能是一项基础检查,虽和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因为肝功能异常时会影响某些降糖药的代谢,因而糖尿病人每6-12个月应该查一次肝功能。
六、肾功能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肾功能比肝功能更重要。肾功能的检查项目至少应该包括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其核心是肾功能的持续损害。为了预防糖尿病肾病,糖友们每6-12个月要化验一次肾功能,如果已经出现异常,更要加大化验频率。
七、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的目的也是为了检查肾功能的情况,不同的是,在血肌酐开始升高之前,尿液检查中就可发现尿蛋白。也就是说尿蛋白阳性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糖尿病人必须把尿液检查当成一个常规检查去做。
八、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是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唯一检查方法。2型糖尿病人发病时就应该做首次眼底检查,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九、足部检查
足部检查一般糖友们自行就可完成,如果发现足部有伤口或破溃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很多糖尿病足患者就是长时间拖延出来的。
十、心电图
即使没有任何心前区不适的症状,也应把心电图当做一个常规检查去做。如果心前区疼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和无症状时心电图有明显区别,则更有临床意义。
十一、动脉彩超检查
动脉彩超检查主要包括颈部动脉和下肢动脉,可以查看是否有动脉硬化的“蛛丝马迹”。
十二、周围神经检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除了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发现外,肌电图检查也很必要。
总结:控制糖尿病绝不是单纯控制血糖那么简单,必须要综合性的管理。
糖尿病患者除控制血糖外,还要关注这个指标!
本文审稿专家:
邹大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20-79岁的成年人中约5.37亿患有2型糖尿病,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更是高达1.41亿,居世界首位,大概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1。在糖尿病患者身上,除了血糖高的问题,将近七成还合并有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除控制血糖外,也应该关注血脂管理2,3。
健康时报图
糖尿病遇上血脂异常后
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与血脂异常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糖尿病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高血脂,而高血脂又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不仅面临着高血糖所带来的危害,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还会面临大血管及微血管疾病的多重威胁。
大血管疾病:甘油三酯(TG)升高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增加,而低HDL-C则是预测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一些研究发现:血脂异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更高4。
微血管疾病:血脂异常也会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脂质紊乱通过多种途径诱发肾脏损伤。纠正血脂异常不仅可以防止正常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进展为糖尿病肾病,也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5。此外,血脂异常还会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6。
糖尿病遇上血脂异常
应该怎么办?
正确处理糖尿病血脂异常、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等微血管疾病应该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重要任务。那么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质异常以后该怎么办呢?
定下调脂目标:《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推荐,糖尿病患者应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首要目标,并根据危险分层,设定不同目标值:ASCVD极高危人群LDL-C<1.8 毫摩尔每升,ASCVD高危人群LDL-C<2.6 毫摩尔每升7;TG如果超过5.6 毫摩尔每升,就要尽快降低,以预防急性胰腺炎发作。
生活方式干预:当下人们有着许多的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缺乏运动、肥胖、饮食不健康等,这些都是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共同诱因。因此首先要从生活方式上要进行干预。比如健康均衡的膳食、增加体力运动、维持理想体重、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等(具体可见下图)。生活方式干预不仅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还可对血压、血糖以及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产生有益的影响7。
健康时报图
合理选择药物:经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仍不能改善血脂水平者,需加用调脂药物治疗7。
因此,为了避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控制良好外,也应重视血脂管理,全面调脂需要“三降一升”,所谓三降就是降低总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一升”是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积极采取合理的干预方式,这样才能控制。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Diabetes Atlas, 10th ed[M]. Brussels, Belgium 2021.
2.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专家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3,06(1) : 1-11.
3. 沈迎,等.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5(5):6.
4.ACCORD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 Apr 29;362(17):1563-74.
5. .Jisieike-Onuigbo N N, et al.Niger JClin Pract, 2011, 14:171-175.
6. 肖竹,等.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04):12-14.
7.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 (11): 925-936.
来源: 健康时报
读懂糖尿病常见化验指标,守护健康没烦恼!
得了糖尿病,或者担心自己血糖有问题,免不了要做各种化验检查呀。可那些化验指标就像“神秘代码”一样,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解读一下糖尿病常见的化验指标,让你心里明明白白。
首先来说说血糖吧,这可是大家最熟悉的“老面孔”了。血糖一般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就是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后测出来的血糖值啦,正常范围通常在3.9 - 6.1mmol/L之间哦。要是超过了这个范围,那可能就提示血糖有点异常了。餐后血糖呢,一般是吃完饭后2小时测的,正常应小于7.8mmol/L。如果经常餐后血糖超标,那也得引起重视,它很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小信号”呢。
再讲讲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个指标可厉害了,它能反映过去2 - 3个月平均的血糖水平。就好像是给这段时间的血糖情况拍了个“合照”一样。正常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一般在4% - 6%之间哦。要是数值升高了,说明这两三个月里,整体血糖控制得不太理想,就算有时候测空腹或者餐后血糖看着还行,但这个指标可是“铁面无私”,把平均情况都暴露出来啦。
还有个指标叫尿糖。正常情况下,尿液里只有极少量的葡萄糖,用普通的检测方法是测不出来的,也就是尿糖呈阴性。但要是血糖太高了,超过了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葡萄糖就会“漏”到尿液里,这时候尿糖检测就可能呈阳性了。不过,尿糖阳性不一定就代表得了糖尿病哦,有时候吃太多甜的东西,或者肾脏本身有点小毛病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尿糖阳性呢,还得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胰岛素这个指标也很关键呀。我们身体里的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细胞的大门,让血液里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通过检测胰岛素水平,可以了解胰岛细胞的功能情况。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出现了问题,那血糖就容易“失控”啦。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应的正常参考值不太一样,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哦。
另外,C肽也不容忽视哦。它和胰岛素是从同一个“源头”产生的,而且C肽在血液里比较稳定,检测它也能间接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呢。正常情况下,也有对应的参考范围,数值异常就可能提示胰岛功能出现了状况啦。
了解这些糖尿病常见的化验指标后,大家再拿到检查报告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迷茫啦。不过要记住哦,化验指标只是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一定要听专业医生的建议呀。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些指标,把健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