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面试对糖尿病(糖尿病影响应聘吗)

糖尿病之敌 0
文章目录:

得了糖尿病遭遇入职体检怎么办?我入职过3个企业,这是我的经验

网上有些医生说:入职体检是不会查血糖的。

真的不会查血糖么?不好意思,大部分都会查血糖的,只不过看职位、职业对你的血糖值会不会侧重参考。

网上也有些医生说:入职体检检查出来糖尿病一般是不会被拒绝的。

真的不会被拒绝么?不好意思,这个也要看HR、公司老板和你的运气。

下面的论述完全是个人经验和个人想法,可以对号入座,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仅此而已。

上面两个问题一起说,现在一般单位的入职体检是会检测血糖值的,只不过有些职位对血糖值不做参考,有些会做特别参考。

入职体检抽血主要检查看看你有没有血液传染病,然后还会适当的检查一下你的肝功能,还有是否贫血,以及会不会对以后应聘的岗位产生影响与否等。

一般外企、私企非特殊性的大部分职务不会对血糖有要求,先拿我个人为例,入职的三家不同外企(私企2个)做入职体检前我自己测了一下,因为空腹时间太长,检测的结果都在7-9 之间,虽然当时马上补了胰岛素,但是药效不会这么快,所以拿到的体检报告血糖值都是9-10 左右。

当时心里有点儿担心,尤其第一次,但是后面入职的时候拿着体检报告给HR,人家也没看,后面都是正常的入职。

同样的例子也放生在我几个朋友身上,他们也是外企、私企的一般职位,有些跟我的情况相似,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但是我一个公务员的朋友跟我说还好,他是公务员上班后得的糖尿病,要不体检的时候发现糖尿病不会让你正常入职。这个可信性应该挺高,人家不会拿这个事儿开玩笑的,具体什么职位不方便说,后来在甜蜜家园上也找到了类似的情况,所以公务员这个职位对血糖来说是很在意的。

所以么,不管怎么样,血糖在体检的时候能在正常范围最好,哪怕稍微低点儿也别高点儿,稍微高点儿也可以,因为可以用晕车吃糖这个借口来搪塞一下。

怎么做到体检的时候血糖值尽量保持在标准的范围内呢?

体检前5天开始测量自己的全天血糖,波动不要太大,提前第三天的时候在你能确定到体检的时间前1-2个小时测血糖,记录结果,然后1-2个小时再测,看看变化是多少。根据你自己的经验(我一般是一个单位胰岛素2.5个小时后能降下来2.5个血糖值),在提前第一、二天的时候测血糖,看看需要补胰岛素到底多久能降下来(你要做好体检当天抽血前补胰岛素的准备)。

体检当天,因为你到的时候距离你抽血一定会有1小时左右的空档时间,所以,我的做法是宁愿低点儿也没事儿(只讨论注射胰岛素的情况,不涉及戴甭的情况),因为随着时间的加长体内胰岛素的药效会越来越小,当你到达体检的地方最好再测一个。

如果这时我是8,预料1个半小时后会到我抽血,那我就会补针1-2个单位,扎在肚子上,因为肚子吸收的快,这样后面你拿到报告的时候可能上面的血糖值就会在5-6左右(理想状态)。

皆大欢喜。

当然也有几点需要随时牢记于心的:

1、不要补太多,这样容易低血糖,低血糖的影响我之前说过(详见历经3次严重低血糖(附低血糖感受),总结4个预防低血糖的方法),不再赘述了;

2、如果量没有控制好,稍微有点儿低,万一有人问,你血糖为啥有点儿低,你可以说昨晚就没怎么吃饱,睡的晚也没吃东西,早上现在还饿肚子呢,估计太饿了;

3、体检大夫问你有没有家族遗传病,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时候,个人建议说没有;

4、如果有人拿着体检包括问你,为什么你的血糖有点高的时候,可以说晕车吃了好几块糖。喝了糖水、饮料等等。

应该有概括不全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留言提问。

(作者:W哥 )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验,欢迎投稿给我们,一旦被采用,将会获得100元一篇的稿费。投稿邮箱:2830377@qq.com

很多人患了糖尿病后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其实只要知道几个最基本的知识,就不至于短短几年或年纪轻轻就失去生命。基于此,我们编辑了10节课,让糖尿病患者懂得最基本的实用技巧,点击以下购买阅读。

快评 | 教师招聘对糖尿病患者说不,值得商榷

针对网友留言反映的“糖尿病无法通过教师资格认定体检”问题,浙江省教育厅近日回应称,目前省教育厅已经启动了教师资格体检标准修订工作,将进一步优化体检指标和标准。

这个话题突然引起关注,因为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了解一下这个领域,有两大惊心:一是患者之众,二是患者之难。据悉,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患病人数超过1亿,糖尿病前期患者更是高达5亿,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在糖尿病患者面临的诸多难题中,除了治疗,莫过于就业。

不去了解糖尿病患者就业问题,还真不知道,就业难、升职难问题早就存在。网上搜一搜,案例一大把。有的人通过了招聘笔试面试,入职体检被发现,结果被婉拒;有的人知道自己病情,采取隐瞒、作假等方法入职,入职之后也不敢公开治疗;有的人入职之后,被公司发现,被公司以各种理由辞退……

教师招聘将糖尿病患者拒之门外,合理与否?极端情况下,应聘者健康有问题,确实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比如,坐轮椅的肢体残障人士当体育教师。而这只是极端例子,多数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并不影响工作。糖尿病就是这样,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控制得好并不影响教学工作。事实上,教师当中也有大量糖尿病患者。

很多行业设立较高的体检标准,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换句话说就是不愁招不到人,比如当下的教师招聘。这固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可是,市场之上还有法律,还有人性。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非必要的就业门槛,就是对劳动者权利的隐性侵夺。一位糖尿病患者呼吁,“给我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我们也共享发展成果。”而这,就是人性层面。

只要有心改变,很多体验标准都是可以改的。以前,各类体检项目都有乙肝检测这一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受到严重限制,经过多年各方努力,大概从2010年开始,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准入的行业越来越多,如今只有少数行业禁入,如食品加工。糖尿病患者也一样,应该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图/新华社

1型糖尿病患者的“隐糖”路:大学时曾被退学,工作后又被开除

唐德看上去和其他人并无二致,却经常感到无助,因为他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

从2003年17岁时发病到现在,已经18年,唐德习惯了每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却仍然不习惯“糖尿病”这个名称,让他更加痛苦的,是隐瞒自己患病的艰难。

每天都保持运动,血糖控制得也很好,唐德感受到,近年来,社会各界已经有了一些对1型糖尿病的关注和呼声,但是自己仍然不可避免地遭受歧视,他表示,不得不“隐糖”,是这个群体目前的生存困境。

转学

2003年,唐德由于口干、尿频和身体不适,被县医院确诊为糖尿病。

“那时候,县医院医生诊断我是2型糖尿病。”唐德说,1型糖尿病比较罕见,当地县医院医生经验较少,误诊让他在患病的头两年一直在吃药,而这对绝对缺乏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来说,完全没有作用。

1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特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高血糖,目前暂无方法治愈,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控制。

唐德双十一时囤的动态血糖仪。

“由于身体不好,高中头两年学业落下很多。”没有用胰岛素治疗导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严重的时候,眼睛已经看不清楚,上课期间不停去厕所,每天都感到精神恍惚,抵抗力也非常差,经常感冒。

后来,唐德在市医院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经过胰岛素治疗后好转。惊叹于胰岛素对身体的作用,唐德努力把学业补上来,备战高考,想要学习药学,复读了一年后,他被山东一家医学院录取。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患有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的,学校可以不予录取。而1型糖尿病就在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的范围内。

面对高考体检,他巧妙地避免了被查出血糖问题。

“体检前一天我都不会吃饭,也很少睡觉,几乎一会儿测一下血糖,保障自己的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熬到早上再去体检。”

离开家去求学,对于他也是一种考验。由于胰岛素需要在冰箱保存,而大学宿舍并没有这样的条件,于是唐德去了校医院,希望可以让校医院帮忙冷藏。

“校医院却向学校反映了我的情况,我遭到退学。”当时,唐德奔走求助,也无济于事。借助媒体力量,他被湖北一家学校录取转学,学习会计。

“虽然没有继续学药学,但是我毕业后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对收留我的学校很感恩。”

成家

2011年毕业后,他通过面试到一家企业工作,也用了自己的“办法”通过了体检,工作后住集体宿舍,“隐糖”生活又再次开始。

为了不让其他人发现,他穿宽松的裤子,在自己的裤子里面缝了口袋,把胰岛素泵放进这个口袋里。宿舍里没有冰箱,他就把胰岛素放在保温杯里,唐德称,虽然没有冰箱效果好,但是也可以保障胰岛素的活性。

“除了这个难言之隐,我觉得我其他方面不比别人差。”唐德说,因为患病,他更加珍惜可以工作的机会,比其他人都要努力。

唐德冰箱里的胰岛素、无糖可乐和水果。

工作稳定后,相亲、成家成为了他的另一道坎,他也知道,很多“糖友”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我大学时候一直没有谈恋爱,因为自卑,后来相亲,每次提及自己这个病,都会被对方或者对方父母拒绝。”相亲上的失败让唐德很受打击,但他表示理解。

后来,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女孩在重庆工作。一开始,他没有说自己患病的事情。过了一两个月,他内心不安,觉得还是不能隐瞒,鼓起勇气讲出事实,做好了感情走向终点的准备。出乎意料,他发现,这个女孩和之前认识的女孩都不太一样。“我告诉她自己有糖尿病,她一开始的反应就是很关心我的身体。”

很幸运,唐德拥有了普通人恋爱的甜蜜,结婚也逐渐被提上日程。

唐德觉得,妻子愿意和他结婚,他已经非常感动,工作上自然不能让妻子再为自己付出,于是,只能他来“为爱妥协”,再次换工作,“刚好有个成都一家私立医院的工作机会,离重庆近一点”。

2019年,唐德结婚了。前提是妻子向自己的父母“隐糖”,因为怕父母不同意。

暴露

2020年9月,唐德在一次酒局上因为不得不替上司挡酒,他醉到不省人事,被同公司的行政人员送到医院急诊科救治。

“那时候我已经不清醒了,如果还有一点力气,一定不会去医院。”唐德回忆说,那时护士在他醒来时问他,测到的血糖超过了16,是不是有糖尿病,他十分慌张,矢口否认,但是不可避免的,同事已经知道了他患糖尿病的事实。

事后,领导关心地询问他身体状况如何。到了年底,唐德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公司人事找他面谈,以他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劝退,并委婉表示“他最好去重庆工作,能和家人团聚”。

“我的工作或许存在一些小瑕疵,但是绝对没有到被劝退的程度。在此前的评比上,我作为财务负责人,在二十几家子公司中,被评为第三名;在平时工作中,我也创新了财务管理办法,发挥了自己得价值。”

但是他不敢走法律途径:即使现在留下来了,合同到期公司还是不会续签;他更怕的是自己患病的事情人尽皆知,那么,很难再找到工作了。

拿着公司的离职证明,他乖乖离开了。

唐德表示,“糖友”被公司拒收或劝退,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是他们不得不“隐糖”的原因。“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找工作难,还要担心被开除。”

唐德再次找到新工作时签订的承诺书

现行《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人社部发〔2016〕140号)自2017年起实施,第十条认定“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不合格”,把患糖尿病的青年拒于公务员大门之外。

而《通用标准》与我国的就业促进法等法律并不适应。

“我们这些‘糖友’,不能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本身选择工作的范围就小了些,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是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录取人的标准为‘风向标’的。”唐德表示,如果企业可以用开放的心态对待1型糖尿病人,“糖友”们或许就不用“隐糖”。

被劝退后,唐德只能再次求职。“我找工作的时候非常痛苦,尤其是年初女儿的出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现在,唐德找到了新工作,战战兢兢地度过了试用期,未来怎么样,他不知道,但他说,一定会努力地工作、认真地生活。

呼吁

近年来,社会各界已经存在对于1型糖尿病“糖友”的关怀和呼声。

“糖友血糖控制得好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与普通人无异,能够实现个人梦想,也能对社会作出贡献。但糖尿病患者却被现行的高校录取体检标准和公务员体检标准笼统认定为‘严重的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阻挡于高校和公务员队伍门外,这是不公平的!”

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呼吁,尽快修改高校录取体检标准和公务员体检标准,让糖尿病患者能够平等入学和参加公务员考试。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3亿糖尿病患者,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青少年,我国每年有1.3万名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糖尿病虽然是一种终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但是可防可控。随着治疗手段和药物的技术进步,胰岛素注射方法越来越简单,血糖检测逐渐无创化,并发症发生率大幅下降,糖尿病患者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差异。

刘悦伦还表示,长期以来,由于科普宣传不够,人们对糖尿病还存在错误认知:一旦患病,就会丧失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因此对糖尿病患者产生歧视心理。社会的不理解让患者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除了公务员和高校,“入园难”也是1型糖尿病患者要面临的问题。唐德表示,在他们“糖友”群中,有家长称,孩子因为患病,幼儿园不敢接收,到最后,家长只能隐瞒实情,等入园后过一阵子再委婉向老师“交代”。

“我不想被同情,只想像被当正常人对待。”唐德说起一些啼笑皆非的经历。此前,他在“被退学”时,曾在媒体公开过自己的身份,还有有眼部疾病的大学生联系他,问他能不能捐献眼角膜。

“其实1型糖尿病并没有那么可怕,和正常人相比,只是缺少胰岛素。”唐德说,在患病的时候,亲戚朋友都不看好他;被大学开除时,同学们很多也不看好他。他用自己的自律和努力,过得像正常人一样,除了血糖需要控制,身体其他指标都很正常。

每天锻炼是他的习惯,有时候,他还会去长途骑行,“100公里都不是问题。”

他和“糖友”们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改变糖尿病的称呼,“糖尿病这个名字却让我们觉得被污名化了,如果能像高血压的名称一样,叫高血糖,就还不错。”

【记者】王越莹

【实习生】李雅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用为化名)

【作者】 王越莹

南方探针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