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蛇药(蛇粉对糖尿病有用吗)
户外课堂 驴行药包 应该怎样来准备
每次旅行,一定要在行李箱中备一个小小的药包。赶紧根据你去的地方和旅行方式准备妥当吧!
城市旅行者
在城内旅行,能随时就近选择去医院得到医生的帮助和治疗。所以随身携带的药包不必太齐备,只要一些常用药品,能起到及时救治的效果就好。
1.个人特需药品:
假如你的身体有特殊健康问题,比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等慢性病,就一定不要忘记带上救命药。有心脏病的旅行者除了不要尝试危险的运动,还要备好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患糖尿病的人则要备齐降糖药,特别是需要打胰岛素的人,如果需要外出旅行,就更需要对随身的药品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果是去赤道城市旅行,哪怕是只出门两个小时,都别忘了备一个小小的电子冷藏箱,保存胰岛素针剂,保证药效。
2.晕车药:
假如你有晕车经历,那乘晕停、飞赛乐等晕车药是必要的,比如说你打算从马来西亚的兰卡威岛乘船抵达槟城,提前1小时吃1片晕车药,3个小时的旅途就会很愉快。
3.胃肠药:
对旅行者来说,当地美食是万万不能错过的。在路边摊大快朵颐,难免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者肠胃被细菌感染的状况。药盒里少不了乳酶生、健胃消食片等有益菌类的消化药,还有氟哌酸、黄连素、思密达等治疗肠道细菌感染,治疗腹泻的药物也很必须。
4.降火药:
咽喉肿痛、大便不通等是旅行者最常见的症状,所以准备好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等,可大大消除你的烦恼。
户外背包族
远离繁华都市,深入自然深处,也就远离了设备齐全、医资优良的救命之所。旅途中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做到有备无患是最安全的。假如你只是两三天的出游,带上你平日最常使用的药物就行;如果时间超过5天,那么感冒药、过敏药、止泻药、风油精、清凉油、创可贴、云南白药、紫药水等在特殊情况下就成了灵丹妙药。
另外,户外旅行时,蔬菜和水果可能吃得少,维生素补充剂也是好伴侣。当然,假如你的旅行目的地太特殊,也要准备特殊药物以防万一。
1.赤热地带:
在埃及的沙漠里,一定要准备防暑药。去热带雨林,药品则需要防止蚊虫叮咬,同时又要防暑。所以藿香正气丸、仁丹片、清凉油、驱蚊油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口服补液盐能补充出汗流失的盐分。
2.密林大山:
深山老林是毒蛇出没最频繁的地方,所以带上解毒药、弹性绷带是上上之策。万一被蛇咬到,原地不动,掏出绷带在伤口上方位置扎紧,防止毒液扩散,把你身上的刀放在打火机上烧(消毒),然后在伤口处划一条长约1厘米、深0.5厘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马上服用蛇药,待情况稳定,赶紧去医院就诊。
3.高原地带:
去高原地区旅行,一定不要忘了带上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如:高原安、红景天等。另外,还可以准备一些降低高原反应强度的药,如安眠药、止痛药、晕车药、速效感冒药、阿司匹林,以及口服葡萄糖等。
特别提示
旅行药包里的东西不是越多越好,要以简单、必需为基本原则,由于没有医生可以咨询,所以最好一次只服用一种药物,避免多种药物一起使用发生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因为作息时间的暂时不规律引起的失眠,不要轻易服用安眠药,身体逐渐适应当地环境和旅途运动规律后,自然就好了。假如你的病情和症状都不一般,如:突然高烧不退或上吐下泻,就要立即去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不要擅自用药,延误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友试试钓鱼运动
春末夏初,阳光正浓,糖友选择运动不妨试试钓鱼。很多人认为钓鱼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拿个鱼竿,往河边一坐,然后静待鱼儿上钩就行。其实不然,钓鱼并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它包含着采集饵料、静坐、抬杆、换食、摘鱼等步骤,有时候钓到大鱼,还有可能和鱼儿僵持角力,"斗智,斗勇,斗技",在你来我往之间,一步一步的把鱼儿拉到河边,待抄入网兜后,没准额头早已微微冒汗。所以说,钓鱼是一项强身心、健体魄、陶冶心情的休闲体育运动。
钓鱼的好处
锻炼注意力
钓鱼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一个观察的状态,钓鱼者需要集中精神来观察水面的波纹的变化来判断鱼是否上钩,这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注意力。
缓解精神压力
相比于城市的喧嚣和快节奏。钓鱼时接触了大自然,会给自己带来一种安宁平和的氛围,让自己暂时从生活的压力当中解放出来,从精神上得到放松,身体也受益。
补充维生素D
钓鱼时可能会经常晒太阳,这样补充了身体当中的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从而增加骨骼的强度和密度,延缓老年朋友的骨质疏松进程。
钓鱼的注意事项
糖友钓鱼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
钓鱼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强弱,选择不同的运动量。年轻力壮、体质好的垂钓者,可以长途跋涉,去郊外钓鱼,或者步行三五里乃至十余里到河川、水库、湖泊等钓场。年老而又体弱者,则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在城区或郊区交通方便,有偿垂钓的公园、养鱼塘或养殖场等处进行半天或几小时的垂钓活动。
每个垂钓者,到了钓场后,活动量的大小也完全可以自己控制。例如,选钓点,看地形,择钓位,观水色,变换钓点,抛钓换饵等活动,都需跑腿、动手,消耗一定的体力,也因各人不同的体力,可繁可简。中老年有慢性病的垂钓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的人,更要注意避免因疲劳过度而引起的意外伤害。
怎样才能正确地掌握适当的活动量呢?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每次垂钓活动之后,进行几次简便的自我观察,判定自己进行的活动量是否适宜。如果感觉良好,可以坚持下去;如果感觉不佳,就要适当地减少活动量。适当地控制活动量,才能更好地坚持垂钓活动,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注意饮食卫生
垂钓是野外活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不讲究饮食卫生,容易引起肠道疾病。有的垂钓者,在垂钓时用手掐断蚯蚓装钩,或抓鱼、撒窝子时会把手弄脏,不洗手就抓食物吃。也有的垂钓者,饥不餐,渴不饮,饮食极不规律。这些,都是患肠胃病的根源。所以,在垂钓活动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进食前要洗手,防止因为手不清洁而感染肠胃系统的疾病。另外,在这春夏交际时垂钓,野外气温有时候会很高,导致出汗多,体内失水量大,造成内分泌功能降低,消化能力减弱。这时候就需要充分补水和进食清淡的食物。
注意安全
这个时节垂钓,要注意预防中暑。要戴草帽遮阳,钓点要选择有树荫的地方,如没有树荫,需带伞。
垂钓时,一定要把药物准备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千万不能大意。慢性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更应该如此,因为在野外谈不上什么医疗条件,必须准备好常用药物和应急药品。身体健康的钓鱼者,也应随身带些药物,如仁丹、十滴水、创可贴、止痛片、风油精、蛇药片等,以防中暑、毒虫叮咬,或受皮外伤时应急。
注意用眼过度
在垂钓中,还应预防视力疲劳。在垂钓者特别是中老年垂钓者中,看漂的时间久了,眼睛有些胀痛,看东西模糊,并有畏光、流泪的症状。闭眼休息一段时间,虽然可以看清浮漂了,但时间一长,又模糊不清了。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眼睛经常受风,水面、特别是冬钓的冰面、雪面反射光的长时间刺激所造成的。
预防的办法是,晴天垂钓要选眼睛不受水面反射光刺激的位置。在强烈的阳光下垂钓,要戴变色眼镜或太阳镜。集中精力看漂40~50分钟后,要使眼睛休息5~10分钟。休息的方法,可以闭目养神,也可以眺望远方,看看绿色的植物,使眼睛得到休息。
中老年垂钓,可选用粗大一些的漂。用投竿垂钓时,可不用看竿尖颤动获得鱼儿上钩信号的钓法,改用在竿尖挂小铃的方法,鱼儿吞钩时,牵动钓线,小铃会发出声响信号。这样可使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可有效地预防视疲劳(见天地链接)的发生。
天地链接:什么是视疲劳?
视疲劳又称为眼疲劳综合征,严重的视疲劳症状,包括眼部症状以及全身症状。近距离用眼时发现看东西出现模糊,甚至出现复视、不能持续性用眼、眼睛容易疲乏、不愿意睁开眼,遇到强光刺激后眼睛有明显的刺痛,眼球及周边出现明显的酸胀、疼痛、流泪等症状。可能伴有颈椎部胀痛、头痛、偏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各种症状,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胃肠道功能性的症状。
户外课堂 从药物到救治 一应俱全
一、高海拔登山预防身体脱水方法
人体进行户外运动时,在高海拔地区很容易出现胸闷脱水的现象,因为排汗、呼吸、排尿以及腹泻均可以导致体内水分的流失。在高寒的山区,由于空气极其干燥,体表排汗很快蒸发,同时通过急促地张口呼吸运动排出大量水分,但往往不被自觉,从而出现机体脱水(高渗性脱水)症状。对于高温、寒冷等所引起的疾病以及急性高山病,维持良好的流质摄取是很重要的防治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得病的几率,同时可以使登山者的整体生理机能大为增强。
机体脱水(高渗性脱水)
症状:
⑴轻度缺水:口渴。缺水量为体重的2~4%。
⑵中度缺水: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尿色深浊、唇舌干燥、烦躁、皮肤弹性差、眼窝深陷。缺水量为体重的4~6%。
⑶中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幻觉、谵妄,直至昏迷。缺水量约为体重的6%以上。
机体脱水的预防措施
⑴多喝水。营地活动时多喝热茶即可防止脱水,又可保暖。行进活动出发前喝一杯水,途中每30分钟适量饮水(等量饮料)一次。每日进水量>2000ml/d(营地活动)~3000ml/d(行进时)。
⑵剧烈运动时不能以高浓度果汁或其他高浓度流质(巧克力饮料、麦片等)代替饮水。
⑶同时需适当进食咸味的果仁或路餐食品,可以补充体内盐分的丧失。
⑷行进途中携带1l~2l的保温瓶。
⑸行进途中饮水量必须均匀分配,充分考虑回程饮水量以及突发情况的应对。
⑹忌食冰雪,防止口咽冻伤。
⑺戒烟、忌酒,减少辛辣、高盐食品摄入。
机体脱水的治疗
⑴饮水。首先考虑饮用低浓度的葡萄糖水或其他含糖热饮料。必要时可采用静脉途径补液。
⑵适当补充盐分(口服补液盐冲剂)和维生素。
⑶热流质(果珍、巧克力饮料)或半流质(稀饭、麦片或烂面条),补充机体能量。如果患者口渴缓解,情绪逐渐平稳,开始排尿提示病情好转。神志清晰,对答切题,尿色变清提示机体脱水已纠正。
二、野外急救技能之—心脏复苏术
急救是指出突发性的伤病,由本人或他人所做的临时处理措施。对伤者的紧急处理措施越快实施效果越好。若遇到不知如何处理的事故时。在保证伤者无生命危险的情况,不可随便移动伤者,否则会使情况恶化。在进行野外穿越前,每一个成员都应行前接受急救培训。
急救常识
受伤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当检查一下他/她的心肺功能是否正常,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检查。如果怀疑是背部或颈部受伤,则应注意不移动他/她的头,并尽快将其头部固定。
掰开受伤者的嘴巴,把口中的阻塞物去掉,然后检查其呼吸道:一只手放在受伤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抬起受伤者的下巴,使其头部向后仰。
检查受伤者的呼吸。将脸颊贴近受伤者的嘴巴和鼻子约5秒钟,感觉她的呼吸。同时注意观察受伤者的胸部运动,判断受伤者的肺功能是否正常。
测气管处的脉跳次数以检查受伤者的血液循环,测5秒钟,如果有脉跳和呼吸,将受伤者按复苏姿势摆好,如果既无呼吸又无脉跳,就开始进行心脏复苏治疗。
如果受伤者昏迷不醒,则最好将其按复苏姿势摆好,这样受伤者的舌头就不会堵住喉咙,口水从口中流出,以保证其呼吸道通畅。
如果受伤者昏迷不醒但仍有呼吸,就把其挨地的物臂抬至身体的适当地方,把另一只手臂与脸颊贴近,挨地的腿放直,另一条腿弯曲,把受伤的大腿向自己拉近,受伤者侧躺。
把受伤者的头部放置在地面上并向后仰,鄂部向前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果可能的话,把受伤者的手放在头下。
人工呼吸
人所呼出的空气中氧气占16%,通过做人工呼吸,可以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如果病人停止了呼吸但还有脉跳,则每分钟做10次,直到病人能够自主呼吸。
让伤病者平躺在地面上,为保证其呼吸通畅,要把口中的阻塞物去掉。把一只手放在伤病者前额上,捏紧鼻子。另一只手放在其下巴下面,使其头略微向后仰。
用拇指和食指捏紧伤病者的鼻子,嘴对嘴将空气吹入病人肺部,持续2秒钟。然后停止吹气。让病人的胸疗完全瘪下去。
重复步骤(2),每分钟做10次,直到伤病者能自主呼吸为止。测其脉搏,如果脉搏停止,就对其施行心肺复苏治疗。
心肺复苏治疗
心肺复苏治疗能提供人工血液循环并使肺部充气。该治疗的作用包括按胸部促进血液循环至头部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含氧量。具体方法如下:
让病人躺在坚实的平面上,用食指和中指探摸位于最下方的肋骨,然后手指向上移动,直到中指触摸到肋骨和胸骨的交接处。
中指位于胸骨处,另一只手掌沿胸骨向下移动,直到与自己的食指接触,在这个地方压缩胸部。
双用重叠,手指相扣并向上翘,手臂伸直用力向下压,然后放松,但不要将物移开。重复30次后做2次人工呼吸。
休克
各组织的氧气和养分供应不足,会导致全身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引起休克。如果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其重要器官就会停止工作,导致死亡。对于休克病人的处理方法如下:
把病人双腿抬高(略高于头部),使其保持清醒,解开衣物,让病人放松,然后测量其脉搏。
在病人的背部和胸疗盖上睡袋或大衣。测量其呼吸及心跳。尤其是当病人失去知觉时,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治疗。
三、驴行药包应该怎样来准备
每次旅行,一定要在行李箱中备一个小小的药包。赶紧根据你去的地方和旅行方式准备妥当吧!
城市旅行者
在城内旅行,能随时就近选择去医院得到医生的帮助和治疗。所以随身携带的药包不必太齐备,只要一些常用药品,能起到及时救治的效果就好。
1.个人特需药品:假如你的身体有特殊健康问题,比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等慢性病,就一定不要忘记带上救命药。有心脏病的旅行者除了不要尝试危险的运动,还要备好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患糖尿病的人则要备齐降糖药,特别是需要打胰岛素的人,如果需要外出旅行,就更需要对随身的药品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果是去赤道城市旅行,哪怕是只出门两个小时,都别忘了备一个小小的电子冷藏箱,保存胰岛素针剂,保证药效。
2.晕车药:假如你有晕车经历,那乘晕停、飞赛乐等晕车药是必要的,比如说你打算从马来西亚的兰卡威岛乘船抵达槟城,提前1小时吃1片晕车药,3个小时的旅途就会很愉快。
3.胃肠药:对旅行者来说,当地美食是万万不能错过的。在路边摊大快朵颐,难免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者肠胃被细菌感染的状况。药盒里少不了乳酶生、健胃消食片等有益菌类的消化药,还有氟哌酸、黄连素、思密达等治疗肠道细菌感染,治疗腹泻的药物也很必须。
4.降火药:咽喉肿痛、大便不通等是旅行者最常见的症状,所以准备好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等,可大大消除你的烦恼。
户外背包族
远离繁华都市,深入自然深处,也就远离了设备齐全、医资优良的救命之所。旅途中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做到有备无患是最安全的。
假如你只是两三天的出游,带上你平日最常使用的药物就行;如果时间超过5天,那么感冒药、过敏药、止泻药、风油精、清凉油、创可贴、云南白药、紫药水等在特殊情况下就成了灵丹妙药。
另外,户外旅行时,蔬菜和水果可能吃得少,维生素补充剂也是好伴侣。当然,假如你的旅行目的地太特殊,也要准备特殊药物以防万一。
1.赤热地带:在埃及的沙漠里,一定要准备防暑药。去热带雨林,药品则需要防止蚊虫叮咬,同时又要防暑。所以藿香正气丸、仁丹片、清凉油、驱蚊油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口服补液盐能补充出汗流失的盐分。
2.密林大山:深山老林是毒蛇出没最频繁的地方,所以带上解毒药、弹性绷带是上上之策。万一被蛇咬到,原地不动,掏出绷带在伤口上方位置扎紧,防止毒液扩散,把你身上的刀放在打火机上烧(消毒),然后在伤口处划一条长约1厘米、深0.5厘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马上服用蛇药,待情况稳定,赶紧去医院就诊。
3.高原地带:去高原地区旅行,一定不要忘了带上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如:高原安、红景天等。另外,还可以准备一些降低高原反应强度的药,如安眠药、止痛药、晕车药、速效感冒药、阿司匹林,以及口服葡萄糖等。
特别提示
旅行药包里的东西不是越多越好,要以简单、必需为基本原则,由于没有医生可以咨询,所以最好一次只服用一种药物,避免多种药物一起使用发生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因为作息时间的暂时不规律引起的失眠,不要轻易服用安眠药,身体逐渐适应当地环境和旅途运动规律后,自然就好了。假如你的病情和症状都不一般,如:突然高烧不退或上吐下泻,就要立即去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不要擅自用药,延误治疗。
四、户外运动骨折后的及时处理方法
骨折,必须得到即时、有效的专业救护。如条件不具备,患者应快速举行现场自我抢救,以减轻自身的苦痛,保障亲身的性命安全,缩减并发症的发生。
自我抢救的措施主要有
1、止血。对开放性骨折,出现大出血者,应即时举行止血,可依据详尽景遇,应用压迫、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等方法。
2、保护伤口。伤口外表有显著异物可以取掉,然后用清洁的布类覆盖包扎伤口。对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以免将污染物带入深层,但要举行保护性包扎。
3、伤肢固定。伤肢的即时固定,可减轻疼痛,避免造成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固定材料可因地制宜,应用木板、树枝等,如无物无用,可将负伤的上肢固定于胸壁,下肢固定于健侧。
五、户外被蜂螫后的急救方法
毒蜂包括蜜蜂、黄蜂(有些资料又叫马蜂或胡蜂,不一而足,大概只有研究昆虫分类学的才能够说清楚)、大胡蜂和竹蜂等多种有毒刺的蜂类,其毒力以蜜蜂最小,黄蜂和大胡蜂较大,竹蜂最强。
毒蜂尾端都有螫针与毒腺相通,螫人后将毒液注入体内,引起中毒。蜜蜂螫针有逆钩,螫人后螫针常残留体内,而胡蜂的雄蜂无螫针,雌蜂螫针无逆钩。
蜜蜂蜂毒为微黄色透明酸性液体,主要含蚁酸和蛋白质;其他毒蜂的毒液却大都呈弱碱性,主要含组织胺、五羟色胺、缓激肽等成分复杂的毒质,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中毒反应较蜜蜂快而严重。蜂毒性质的这种显著差别,决定了必须对症下药。
一般身体健康的人,同时受到5只蜜蜂螫刺,仅发生局部红肿和剧痛,数日可以恢复正常;如同时受100只以上蜜蜂螫刺,会使机体中毒,引起中枢神经损害、心血管功能紊乱等症状;同时受200只以上蜜蜂螫刺,会死于呼吸中枢麻痹。
外出野游时被蜂螫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应引起重视,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些毒蜂的毒性决不亚于任何毒蛇,而之所以较少有人死于毒蜂螫,根本原因仅仅在于进入人体毒液的数量相差悬殊。然而即使只被一两只大胡蜂或竹蜂等毒性猛烈的毒蜂螫伤,也常常会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对蜂毒过敏者,还可能迅速出现荨麻疹、哮喘或过敏性休克,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六、徒步穿越当中如何防止与解决伤痛
短途穿越
这里所说的短途穿越,是指周末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周边进行的一两天的穿越活动。这类户外活动引起的急性损伤,一目了然并且立竿见影,如脚底神经刺痛,肌腱痛小腿肌肉痛,运动腹痛等等。不用多说你也知道,这是因为体质不好或者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进行高强度户外活动导致的后果。只要马上停止活动休养生息,而后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户外运动强度就无恙。
即便是短途穿越,若长期不在意活动中我们身体所发出的警告信号慢性损伤就会不请自来,让我们痛不欲生。我们身边有些猛人,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吹嘘自己如何在三小时内完成别人整天才能走完的线路,就我的经验,这种朋友玩户外超不过三年,一是争强斗狠的人任何时候都会不缺少,“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二是三年后恐怕他自己就走不动了,膝盖严重劳损。
膝关节是人体构造最复杂的关节,由股、胫、髌,腓骨构成,其周围的肌肉,肌腱,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韧带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共同维持它的稳定性。如果你在户外太过活蹦乱跳,尤其在下山时跑得飞快,那么膝关节关节面就会因撞击而造成软骨破裂,或者半月板破裂。除关节软骨破裂,半月板破裂外,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有髌股关节疼、髌腱炎,髌胫束症候群及滑囊炎等等——这些名词记不住没关系,你只要问问自己膝盖是否感到过疼痛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