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糖尿病(海拉尔诊所电话)
陈巴尔虎旗:开展“健康义诊进家门 温暖服务零距离”活动
为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提升健康水平,营造和谐社区气氛,3月20日,陈巴尔虎旗巴彦社区联合呼伦贝尔爱尔眼科医院、海拉尔普爱糖尿病肾病医院开展“健康义诊进家门 温暖服务零距离”活动。
义诊现场,医务人员认真为群众检查身体,耐心地与每一位前来咨询就诊的群众进行交流,详细询问群众的身体状况、以往病历,细致地为他们进行诊疗答疑,并对大家的身体状况做出专业诊断,提出诊疗意见,并提醒存在潜在风险的患者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此外,医生们还提醒大家,要通过改善饮食及生活习惯来提高身体素质。
此次活动使居民群众享受到了“面对面、点对点”的医疗服务,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下一步,巴彦社区将继续依托“家门口”阵地,走进群众家门口,聚集多方合力,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务,让大家真正感受到社区的关心与爱护。
来源:陈巴尔虎旗融媒体中心
主编:敖拓斌 美编:刘坤
监审:侯跃峰
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德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伦贝尔发布》微信公众号
描绘中国式现代化海拉尔民生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
海拉尔区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在生活点滴中时刻感受到城市温度。
仪式拉满
爱意充盈“喜庆红”
“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领证程序很方便。”新人李绮欣分享着新婚的幸福喜悦,连连称赞工作人员有耐心。
经过整装升级,2024年1月份启用的海拉尔区婚姻登记大厅,大气而不失一丝温馨,装饰有鲜花合影墙、结婚证换代沿革墙,以及《诗经》里关于爱情的美好诗句祝福语。工作人员细致地指导新人完成每一个步骤后,亲手在证件上加盖公章,每个细节都提升着婚姻登记的体验感。
今年的“520”适逢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小满,当“金风玉露一相逢”与“小满胜万全”撞了个满怀,中式浪漫为婚姻登记送上了一份不期而遇的仪式感。
这一天,海拉尔区婚姻登记办特意延长了工作时间,策划了“以爱相约”婚前辅导活动,发放《婚俗改革倡议书》,并为新人献上新婚祝福。5月20日和5月21日,海拉尔区婚姻登记办共办理176对新人的婚姻登记,是2024年的数据最高峰,更是收获了100%的群众满意率。
作为直接面向广大群众的窗口,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工作直接接受着监督与检验,其工作思路与方式的转变,深刻影响着民政工作水平的提升。
为了给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便利,海拉尔区婚姻登记处开设了蒙速办APP、支付宝APP、电话等多种预约渠道,还实现了凭借居住证明即可直接办理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以及涉港澳台居民、外国居民的婚姻登记业务。
在“数据帮忙跑,群众不用跑”的服务基础上,截止11月27日,海拉尔区婚姻登记办共受理结婚登记1690对、涉外婚姻登记51对。
救助兜底
托举保障“温暖红”
2023年4月,被救助人员伟某某成功回到了亲人身边。
这条返乡路千辛万苦,苦累交织。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跨度,途经4000多公里的路径长度,还有辗转四地救助站的指挥调度。
这是海拉尔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多年来救助工作中的一例。伟某某36岁,患有重度抑郁症,曾自杀未遂。其户籍地为鄂伦春自治旗,曾因寻亲不遇被昆明市救助站护送至呼和浩特救助站,又被送至海拉尔救助站。
联系上鄂伦春自治旗相关部门后,经过多次协商研讨,海拉尔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派出3名工作人员一路护送,最终成功将伟某某送回亲人身边。
几经更名,前身为公安民政收容遣送站的海拉尔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如今承担着做好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精准救助,为受助人员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救助服务,保护最基本的生活权益的民政兜底保障服务功能。截至11月末,该站2024年共救助115人,男102人,女13人,其中未成年人7人,60岁以上人员24人,残疾人6人,疑似精神问题6人。
一座城市的真实面貌取决于夜晚,城市真实的温度,体现在“兜底线”的高度。海拉尔区正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不断完善“保基本,兜底线”各项制度,不断规范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促进社会组织慈善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各类兜底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坚守城市发展底线,守护城市进步良心。
手心向上
温暖守护“夕阳红”
雪后初霁,午时的海拉尔区养老服务中心,飘来阵阵饭菜香。
今天,老人们的午饭是小米粥和角瓜鸡蛋蒸饺。
据护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餐厅每日三餐都会科学配菜,根据各民族老人的饮食特点及实际需求,实行多样化就餐,还专门设定病号餐和高血压、糖尿病食谱。这是提供精细化养老服务的鲜明缩影。
经过多年建设完善,海拉尔区养老服务中心现在共有34个房间、62张床位,设有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室、康复室、安宁室等11个功能科室。住在这里的50位老人,每日由负责营养、康复、护理等方面的16位中心工作人员统一照料。
2017年底,海拉尔区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在强化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功能,优先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集中供养需求,对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老年人实现“应养尽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拉尔区目前共有10家养老机构,9个镇、街道已经建成8家为老服务中心、18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室,实现镇、街道层面养老服务的全覆盖、养老服务功能全具备、养老服务人员全配置。居家养老建设两年来,已累计完成12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包括无障碍通道、扶手安装、卫生间适老化改造等。
海拉尔区民政局将继续以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为工作重点,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各项措施,践行更多让老年群体受益的实事,助推养老事业蓬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政事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社会的良心、坚守着道德的底线、体现着文明的传承,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新征程上,海拉尔区委、区政府怀着深厚的为民情怀,落实每一项政策,惠及每一个群体,将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当作前进的动力,切实将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惠及需要帮助的群体,将老百姓的好口碑作为暖色的挑染,为海拉尔这座城市绘制动人底色。
来源:海拉尔区融媒体中心
主编:敖拓斌 美编:马海文 潘美琪
监审:塔娜
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都毕力格
海拉尔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22.9万人
本报讯(见习记者王美灵 通讯员赵杨)海拉尔区卫健委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服务内涵,稳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全方位、多角度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强机制”完善服务考评体系。海拉尔区卫健委坚持以具体监测指标数据为依据的质量控制分级抽查制和分片互查制,创新实行“红黑名单”制,并与岗位聘任、分等级聘任、劳动合同及综合绩效工资直接挂钩,监测指标与主要负责人评优及单位干部职工综合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直接挂钩,与单位经营资质直接挂钩,完善考评机制,筑牢管理底线。
“强网底”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海拉尔区卫健委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完善家庭医生服务网络体系,推进由团队签约向与医生个人签约拓展、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二、三级医院拓展,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医生加入家庭医生队伍。目前,海拉尔区共有家庭医生团队76个,参与医务人员221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22.9万人,签约率达到了62.8%,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了92.7%。
“强内容”拓宽个性化服务形式。家庭医生对签约家庭每年进行一次家庭健康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健康规划,提供免排队诊疗服务,开展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对失能、半失能居民提供上门拆线、换药等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为残疾人提供针对性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指导,针对重点人群提供口腔保健指导等,以丰富多样的签约服务内容,当好签约居民的健康参谋。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将健康档案管理、慢性随访、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整合开展,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服务需求,通过门诊、入户、信息推送等多种方式提供针对性服务,包括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疾病预防、就诊指导、心理疏导等,密切签约双方关系,增加互信互动,发展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有效促进医防融合。
一份签约、一份守护。海拉尔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将直面居民健康需求,做细做强“家医”签约服务,持续推进基层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