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手表华为(华为 糖尿病)
舒糖对决华为:两款测糖手表,谁才是糖友的健康管理新宠?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穿戴设备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健康管理领域,舒糖测糖手表和华为旗舰手表以其先进的血糖监测技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本文将深入分析两款旗舰产品的技术优势和用户体验,用数据说话,为您揭开最强血糖监测手表的神秘面纱。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全球约有4.63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1,而有效的血糖监测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舒糖测糖手表和华为旗舰手表均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但在精准度上有所不同。
舒糖测糖手表运用了微纳葡萄糖多光谱传感器技术,通过非侵入式的方式,利用光在不同波长下被不同组织吸收的特性,得出血糖浓度数据。在一项涉及70万 真人研究的数据分析中,舒糖手表的测量数据有99%以上落在了准确性评估的A B区3,显示出其高度的准确性。
而华为旗舰手表,虽然在技术背景上同样强大,但在精准度方面,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调研,其表现略逊于舒糖测糖手表。华为手表在健康监测方面更注重整体性,除了血糖监测外,还提供了心率、血氧、睡眠等全面的健康数据监测。
二、 用户体验与舒适度在用户体验方面,舒糖测糖手表以其轻盈的材质和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提供了舒适的佩戴体验。手表界面简洁明了,易于操作,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使用。此外,舒糖手表还具备智能提醒功能,如低血糖预警和高血糖提醒,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健康监测服务。
华为旗舰手表在用户体验上同样表现出色,其界面设计流畅,操作便捷,特别是对于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年轻用户,华为手表提供了多种颜色和款式的选择,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审美需求。
三、 功能丰富性与扩展性舒糖测糖手表除了基本的血糖监测功能外,还具备多种健康监测功能,如心率监测、睡眠监测、步数统计等,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健康监测需求。此外,舒糖手表还支持与其他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数据共享和交互体验。
华为旗舰手表在功能丰富性和扩展性方面同样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华为WATCH 4系列中,除了支持高血糖风险评估外,还具备微体检功能,只需1分钟就能对健康状况进行整体评估7。这显示了华为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四、 售后服务与品牌口碑舒糖测糖手表作为一家专注于健康监测领域的品牌,在售后服务方面非常出色。他们提供了完善的保修政策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能够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同时,舒糖在市场上的口碑也非常好,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华为作为国内知名的科技品牌,在售后服务和品牌口碑方面同样具有优势。华为的智能手表产品线丰富,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其产品在性能、设计和功能上均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五、 价格与性价比在价格方面,舒糖测糖手表和华为旗舰手表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舒糖测糖手表以其精准的血糖监测功能和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性价比。而华为旗舰手表则以其全面的健康监测功能和时尚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综合考虑技术背景、精准度、用户体验、功能丰富性、售后服务、品牌口碑、价格和性价比等因素,舒糖测糖手表和华为旗舰手表各有千秋。舒糖测糖手表在血糖监测的专业性上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对于需要专业控糖的用户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华为旗舰手表则在整体健康管理功能上更为全面,适合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年轻用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这两款手表将会在糖尿病管理和健康监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更多人实现更健康的生活。
华为发布业界首款支持高血糖风险评估研究的智能手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许诺)5月18日,华为夏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WATCH 4星球系列手表正式发布。华为方面表示,这是业界首款支持高血糖风险评估研究的智能手表。
近3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比例显著增加,2015-2017年达到11.2%。但糖尿病的知晓率偏低,仅有36.5%。高糖、高脂饮食偏多、运动偏少或者休息不充分等,都可能导致风险升高。高血糖风险人群因干预不及时可能会转为糖尿病,长期的高血糖会使血管等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据了解,该高血糖风险评估研究由南京鼓楼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联合发起。经过对10万 小时穿戴监测数据、80万 条血糖数据的分析后,研究团队发现,高血糖人群在血管弹性、睡眠心率、脉搏波特征等方面具有自相似性,从而创造了高血糖分形算法。
基于华为体征监测技术,集成白天和夜间不同状态下的生命体征监测数据,最终根据7天以上连续性佩戴数据分析实现了高血糖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等级给测试者提供建议。这一功能不仅降低了高血糖筛查门槛,也可用于日常监测、评估高血糖风险,提升知晓率,让用户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防患于未然。
华为方面表示,华为WATCH 4星球系列手表搭载的微体检应用,60秒就能检测10项健康指标并生成报告,用户还可授权加入专业医疗机构发起的心脏健康、血管健康、呼吸健康等创新研究项目并获得检测结果和建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华为WATCH 4系列手表产品和微体检软件非医疗器械,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用于诊断、治疗等医疗用途。
编辑 徐超
校对 杨许丽
离谱的血糖手表:“无创”验出糖尿病,实测数值翻倍
“绝对上当受骗了!主播吹嘘的说辞和实际效果完全不一样!”
68岁的林先生将从直播平台近300元钱购买的“无创测血糖”手表扔进垃圾桶,“10分钟内多次测试,每次数据都不同,甚至能达到一两倍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群体的日益扩大,也让血糖手表走红。和传统抽血测试以及微创动态监测不同,这些商品号称只需要通过佩戴就能实现“无创测血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一家直播间购买了血糖手表,实测显示,记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血糖值达到9.3mmol/L(毫摩尔每升),换手测试后数值降至6.2mmol/L。当天几乎同一时间,记者通过抽取指尖血的传统方式测试,血糖值仅为4.3mmol/L。
“血糖手表市场水太深。部分不良商家和主播抓住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态,借口‘高科技’噱头向高血糖人群推销此类商品。”在重庆一家医院工作的张捷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事实上,不少手表所测出的数据和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如果老年人贸然轻信并以此判断身体情况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手表测血糖:血糖值超过10mmol/L,全家慌了
林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年需要通过抽取指尖血的方式进行血糖值检测。虽然已经习以为常,但针扎进手指的疼痛也有些犯怵。
他在直播间浏览时,无意中看到主播正在推荐一款号称“只需佩戴就能监测血糖”的智能手表。主播介绍,手表的无创测血糖功能不但不用抽血,还可随时监控血糖数据。在对方的连番“科普”下,心动的林先生当即下单购买。
不过,当手表戴上手后,林先生发现,空腹状态下测出的血糖值达到14mmol/L,远高于自己日常的7.4mmol/L数值。林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5分钟后再次进行了测试,此次血糖值差距更大,自己也对手表测血糖功能的准确性产生怀疑。
据介绍,为了检测该功能是否真实有效,他让妻女也佩戴了手表,结果显示,一家人血糖都在10mmol/L以上,远超过正常数值。
“感觉就是随机弹出个数值,根本没有准确性可言。”林先生说,“如果以此判断的话,几乎全家都得了糖尿病。”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国民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据《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1.4亿,居世界首位。市场的巨大需求,逐渐涌现出多款号称能无须扎针采血,且可以持续提供血糖监测的智能穿戴设备,并凭借几百元的低廉价格迅速吸引老年人。
实际上,类似产品的实际效果备受争议。在微博、贴吧等多个社交平台上,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留言“纯纯智商税”“血糖值基本测不准”,吐槽测血糖手表的不靠谱。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血糖手表”的投诉量达到近200条,多位消费者表示,其所测出的数据不但无法真实体现血糖值情况,甚至还可能引发老年人心理恐慌、不当治疗等情况发生。
“这些商品利用老年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心态,以及对智能产品的不熟悉,以‘专业’‘权威’的噱头让老年人信以为真,进而陷入不良商家的消费陷阱。”一位买家说。
智能手表功能宣传。截图
商家玩文字游戏,实测结果差近一倍
直播间里的血糖手表,“花式”功能于老人而言充满诱惑。
贝壳财经记者在直播平台搜索“无创血糖手表”时发现,不少主播正在销售类似商品。价格则根据款式、功能的不同分为数百元到数千元多个档次。主播在介绍商品时,大多都会提及“无需扎针”“精准测量血糖”“随时监控身体健康”等。
一位主播介绍一款价格为268元的智能手表时称,“采用光学信号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24小时全天候连续自动血糖监测,实时了解血糖变化趋势,更可设置血糖私人模式,让数据更精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品说明中,这款智能手表除了能检测血糖外,还有着“测血脂”“测尿酸”等诸多功能。
为调查所需,贝壳财经记者在一家销售量达到500多单的直播间,购买了一款血糖手表。到货后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其具备“测血压”“监控睡眠质量”等功能,说明书上却没有关于“血糖测试”的功能介绍,在表盘所预设的APP中同样没有相关显示。
据客服后续发来的视频显示,血糖测试功能需要通过AI助手唤醒,并需要输入之前的血糖相关数据才能正常使用。贝壳财经记者在清晨未进食的状态下测试时发现,手表数据显示血糖值达到9.3mmol/L。
随后,贝壳财经记者换手进行了第二次测试,手表数值显示血糖值为6.3mmol/L。然而,贝壳财经记者当天空腹状态下的医院检测血糖值仅为4.3mmol/L。
记者换手进行了第二次测试,手表数值显示血糖值为6.3mmol/L。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摄
“无论是传统抽血检测,还是动态血糖检测,都需要刺破皮肤。而网上所销售的无创血糖手表仅需凭借佩戴在手上就能得到相关数据,这种说法并不可信。”医院一位护士表示,自己接待过多位前来进行血糖检测的患者,其中不乏购买过类似手表的老人,“手表和扎针方式得出的数据有着一定出入,感觉并非其介绍中那么精准。”
贝壳财经记者在多个直播间浏览智能手表时注意到,大多未提供正规“医疗器械注册证”,即使在主播介绍商品时提问,同样也没得到相关答复。不过,在商品详情页里,较小的字体显示“本产品非医疗器械,测量数据和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疗依据”的说明。
据多位早前曾购买过血糖手表的网友表示,其曾尝试将手表放置在矿泉水瓶身、水果以及椅子脚凳等物品上测试,表盘上都能显示出不同的血糖数值。
“母亲曾对血糖手表深信不疑,几乎每天都要随时观察数据,心情也会随着数据的变化而时好时坏。”曾多次劝导母亲不要贸然轻信手表数据的魏杰吐槽称,“直到看到家里的矿泉水也有7mmol/L的血糖值后,才彻底认为这款产品的不可信。”
测量方式准确性存疑,提防错误用药
“当初选择血糖手表,除了看中其便捷性外,也是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同样患有2型糖尿病的周科坦言称,“一度以为前期投入数百元能一劳永逸。没想到却掉入陷阱。”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老年人每个月用于血糖检测的花销并不少。据电商平台某血糖测试品牌价格显示,血糖仪搭配针头、测血糖试纸和酒精棉等一次性消耗品的50天套餐价格为99元。另外,当下主流的动态血糖检测仪价格是270多元。相比之下,血糖手表不足300元的价格显然让老年人更加心动。
血糖手表凭借“无创”“24小时监控”等噱头出圈,但医药以及智能制造业内却并不看好。
早在2024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出安全信息,警告消费者、患者、护理人员和医疗保健提供者,使用声称无需刺破皮肤即可测量血糖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戒指存在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测量不准确可能导致糖尿病管理错误,甚至贸然服用错误剂量的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或其他可快速降低血糖的药物。如果过量服用此类药物可能会迅速导致危险的低血糖状态,进而在数小时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的风险。
“这并非危言耸听。”张捷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隔着皮肤进行监测的方式必然会受到外界干扰。
多位科技智能穿戴领域从业者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早前包括华为、苹果在内的大牌科技公司以及强生、罗氏等医疗健康公司都曾尝试研发无创血糖监测设备,截至目前没听说这些厂商推出过能精准测出血糖具体数值的设备,即使华为WATCH所带有的血糖监测功能也仅是评估是否有高血糖风险。如今,市场中活跃的能精准测出数值的商品大多都是中小科技公司制造。
“无创血糖监测手表是通过给皮肤施加微弱的电流,将葡萄糖从组织间液提取出来,根据葡萄糖被传感器上的酶氧化后产生的正负离子,计算出血糖水平。”曾在智能穿戴行业工作多年的何斌分析称,由于人体的电导性与血糖浓度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因此这种测量方式的准确性常常受到质疑,“由于其结果受运动、出汗等因素影响,精准度不高。也限制了无创血糖监测手表的发展。”
一家知名健康手表企业负责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公司曾尝试涉足这一市场,但在多方调研和拜访后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无法达到医疗级别的无创测血糖数据,最终才无奈放弃。
“现在市面上的手表,没有一家通过FDA(美国标准)与CFDA(中国标准)的血糖医疗器械认证,这意味着目前达不到医疗级,如果老年人贸然轻信数据的话,很可能出现错误判断血糖情况而造成不良影响。”上述人士如是说。
据期刊《传感器》早在2020年发表的文章显示,无创血糖监测技术一般可分为光学法、微波法和电化学法。这些技术都是间接而不是直接估计血糖水平,因此测量的血糖水平和实际血糖水平之间相关性不高。
“目前市面中血糖手表的出厂商,无论技术水准还是研发投入都无法和大厂媲美。如果连大公司都没能研发成功的话,那么这些血糖手表精准度到底有多高,谁也说不清楚。甚至不排除其中掺杂部分不良商家针对老年人而设下的欺骗陷阱。”何斌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