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维维豆奶(糖尿病维维豆奶不含蔗糖能喝吗)
豆奶市场即将爆发 谁会是最大赢家?
曾经仗着年轻对身边那些用保温杯喝热水、晒营养食谱和健身照片的行为总是一笑置之的90后王元最近也加入到这个队列中来了。
不久前公司组织的常规体检中,无肉不欢、酷爱可乐饮料的王元被检测出血脂偏高。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血脂偏高年轻化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虽然目前来看还算不上什么大病,不过医生还是给出调理饮食的建议,并叮嘱王元多运动的同时,少吃动物脂肪、糖类,多吃豆类、蔬菜等食物。于是,除了定期的健身,王元每天的早餐也换成了维他奶豆奶和麦片,“医生说了,相比动物蛋白,植物基饮品更加健康、无负担”。
伴随着消费者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有着天然、健康标签的食品也更加受欢迎,这其中就包括豆奶为代表的植物蛋白饮料。
敏感的企业们早已观察到消费者新的消费动向。近年来,除了最早在内地提供即饮盒装豆奶的维他奶,维维豆奶,伊利 、蒙牛、北大荒,豆本豆等新进入者都在加码豆奶行业。
维他奶开创中国豆奶发展新纪元
作为中国人两千年前发明的健康饮品,豆奶已经被证实是更适合中国人肠胃的优秀蛋白质的来源,相对于牛奶,豆奶可以避免中国人喝牛奶肠胃不适产生的乳糖不耐等症状。
而中国现代豆奶产业的起步则要从中国香港开始。1940年,维他奶诞生于饱经战火摧残的香港。品牌创立之初,维他奶希望为香港的百姓出一份力——为当时身体孱弱的香港人提供营养丰富、富含高蛋白的豆奶饮品,并以相宜的价格出售,务求令大众能在战后摄取足够营养,重新建立健康的新生活。
维他奶推出后,逐渐为市场认可。为了让更多的人喝到维他奶,维他奶不断在技术上进行革新与投入。早在1975年维他奶就采用了先进的UHT超高温消毒法。同年,维他奶首次将利乐包装引入香港。这两项先进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豆奶的营养和口味,无需添加防腐剂,无需冷藏,同时能够大大延长货架期。这个在豆奶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让维他奶品牌走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也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这种来自植物的蛋白质饮料的营养和美味。
从维他奶开始,豆奶才算真正进入现代化生产销售的时代,从街头巷尾的现磨豆浆,变成了现代科技和包装加持的植物蛋白饮料,和其他软饮料一起摆上了货架,成为消费者便携即饮的选择。
在内地,维维豆奶曾经推出过冲泡型产品。但这种冲泡型产品,难以满足快消品消费便捷的特性。当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方便易得就变得更加重要。事实上这也是维他奶迅速在大陆市场打开销路的原因之一。
豆奶成为健康饮食新宠
在这期间,虽然也有不少企业以小规模生产的方式尝试进入豆奶行业,但都未能形成气候。截至目前,国内没有诞生如乳制品行业伊利蒙牛这种销售额超过或者接近600亿的大企业。
不过,正如身为90后的王元这一批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健康,早餐市场甚至于饮品市场的风向也开始发生变化,机会终于来了。
中国人脱离物质匮乏导致营养不良的年代,营养过剩又接踵而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对全球1920万成年人历时40年的健康调查显示,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1975年中国仅有70万男性和170万女性体重超标,而40年过去后,肥胖的成年男性已达4320万,成年女性达4640万。
超重、肥胖是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许多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肥胖很大程度是因为饮食结构不健康。
营养专家指出,摄入同样的蛋白质,植物蛋白比动物蛋白更加健康。例如,蛋白质最好的来源不一定是那些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食物,我们还必须考虑到食物中其他营养组成的利与弊。例如,牛排提供的能量中有30%来自蛋白质,70%来自脂肪,而且饱和脂肪含量比较高(占热量的30%),这会导致胆固醇的升高和发生心脏病的危险。
大豆所提供的能量中有33%来自蛋白质,但只有40%来自脂肪,6%来自饱和脂肪 (脂肪及饱和脂肪含量远低于肉类如牛排),而且植物脂肪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对心脏健康有益。相较于动物蛋白质食物,植物蛋白食物具备明显的优势,它拥有更加完善的营养结构。
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接受豆奶作为营养的补充,并认识到豆奶来自植物,更天然,并能够有效降低乳腺癌、骨质疏松、高血脂、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发病风险。
这种选用植物蛋白饮品替代动物蛋白的消费趋势,在中国蓬勃兴起。根据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英敏特(Mintel)的报告,2010年以来,中国植物蛋白饮料整体市场的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为24.4%。这个增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市场。
欧睿信息咨询(euromonitor)数据则显示,2017年中国内地豆奶(豆浆)的整体零售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对比去年增长8.9%,远高于整个行业增长情况。
这种消费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同样也势不可挡。
最大碳酸饮料生产商可口可乐早在2015年就以4亿美金收购了厦门粗粮王,完成在植物蛋白领域提前布局。英国知名的豆奶品牌Alpro立足于天然无乳糖,从豆乳、巴旦木到椰子,越来越丰富的代乳产品线渐成规模。
风口已经打开,谁会是风口最大的赢家?
品牌积淀与品质将成决胜关键
目前来看,最早坚持在豆奶领域,并于1994年从香港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带来利乐包装盒装即饮豆奶的维他奶大概是受益最多的品牌。
2003年,维他奶中国内地市场贡献率为6%左右,2017年已经达到62%。17/18财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市场营收增幅达41%,并在即饮豆奶市场中占据42.3%的市场份额。
维他奶厚积薄发,持续深耕植物蛋白饮料领域,并最终迎来了消费者追捧健康的新趋势。
作为拥有近80年历史的品牌,在华南地区拥有的雄厚消费者基础和优异口碑,让维他奶产品品质上也更容易让消费者信赖。
即饮豆奶的生产看似简单,但生产出一款美味健康、品质有保障的即饮豆奶,却对技术、品控有较高的要求。豆奶产品营养成分高,也极易腐坏,整个生产、运输到存储都需要严格把控。因此,仅品质把控这一项,许多小品牌已经被挡在局外。而堪称豆品世家的维他奶在豆奶领域积累了近80年的丰富经验,对技术、品质的把控已经相当完美与成熟。
维他奶的产品覆盖了商超、便利店、批零店以及电商平台等主要渠道,在每个地区的销售渠道及策略都不尽相同,务求以有效的销售渠道组合以及细致精准的执行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产品。17/18财年上半年,维他奶在线上和线下渠道表现都令人瞩目。
在市场营销方面,维他奶变得更加积极进取。为了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维他奶携手大流量平台与他们互动。维他奶品牌的身影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节目与平台上。此外,维他奶携手知名IP打造趣味包装,沟通大豆蛋白对身体的益处以及其非转基因大豆原料的产品特色,让早餐以及不同场景下喝维他奶变得更加轻松、妙趣横生。
当然,诱人市场机会下,越来越多品牌的加入也让这个市场竞争变得激烈起来。其它品类的品牌也希望能够分一杯羹,豆奶品类出现了品牌暴发的景象。
一向征战在牛奶领域的奶业巨头伊利与蒙牛也不甘在植物蛋白的蓝海中缺席,纷纷推出植物蛋白饮品。
与任何行业一样,在经历初期的多品牌厮杀,不断优胜劣汰,具备绝对优势的大企业也将最终凸显。市场已经展示机会,最后胜出者会是维他奶为代表的行业资深品牌,抑或是新进入的门外汉?
醇香四溢维维豆奶“换”发新光
不当言论风波导致全国超市下架其产品的维他豆奶为香港老牌上市公司,20世纪40年代就经创办。
事件发生后,港股维他奶国际股价大跌,市值较高点已然缩水四成。有很多投资者就将维他豆奶与被处以st的A股上市公司维维豆奶产生关联。
但两者并没有任何联系。
广义来说,维他奶带动了豆奶行业的整体发展。
成立于1992年的维维集团,其豆奶产品伴随了太多人的成长,优异的品质、醇厚的口感给许多孩子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那么这家老牌豆制品企业为何突然就被戴上了st的帽子?
事情起于维维股份的原大股东维维集团的两笔资金拆借。
维维集团在未取得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的授权之下向维维股份借调资金12.67亿元,并且未按照规定发布公告。
按照上市公司管理条例此举属于资金违规占用,维维股份立即被st警示。可以说是被大股东给坑了一下。
究其违规拆借资金的原因,近几年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宏观政策下,民营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融资困境。
银行压缩贷款规模,传倒至股市导致上市公司质押率过高,资金缺口问题凸显,还款问题加大。
维维集团的违规占用资金很大一部分用来偿还了银行贷款。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维维股份大股东维维集团进行的多元化战略,涉足的领域包括房地产、煤化工、茶种植业等...
不顾主业的维维集团在多元化道路上出现坎坷,经营愈发困难,导致资金回转严重滞慢。
金子总会发光,并且是持续性发光,再污泞的泥土终难掩它的光泽。今年4月,维维股份迎来了新一届董事会---新盛集团。
新任董事长立即着手解决了原大股东的资金占用问题,追回了其拆借走的资金本息,并加强完善了公司内部治理。
无业绩亏损,无财务造假、无经营重大问题的维维股份被冠以的st之名并不能阻碍这个名族品牌的发展。
热气蒸腾的维维豆奶仍飘香在千家万户,行业龙头地位始终无法动摇,相信其未来的发展终归愈发强劲。
维维:豆奶大王重拾初心收获新自信
来源:新华网
专注豆奶领域30载的维维豆奶,如今也迎来了升级发展的新纪元。早在1997年,维维豆奶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0亿元。作为当时中国最畅销的商品之一,其主打产品维维牌豆奶粉占据豆奶市场80%份额,连续多年名列市场占有率和销量第一,并享有“中国豆奶大王”的美誉。2000年6月,伴随着“维维豆奶,欢乐开怀”这句响彻大江南北的广告语,维维股份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当时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
上市之后的维维股份,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豆奶产业的同时,围绕“大农业、大粮食、大食品”战略进行产业布局,在乳业、白酒、粮油等领域进行跨界。近年来维维集团重拾初心,全新回归赖以成名的豆奶领域。
2015年,在意识到新的市场需求后,维维豆奶升级换代推出战略新品液态豆奶,这也是维维豆奶从固体饮料向液体饮料跨越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从冲调到液态化、方便化的转变,也使得其在植物蛋白饮料市场拥有了更大空间。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维维推出了一款维维“逗”系列罐装豆奶,包装上印有大大的“逗”字和逗逼范儿的卡通人物,趣味活力十足。从袋装产品到玻璃瓶、易拉罐、利乐包,和即将面市并主打的塑瓶豆奶,与时俱进的维维在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阵营,然而这些都还不够。
为锁定年轻消费群体,维维集团在进行着渠道创新,聚焦年轻人聚集的餐饮渠道、校园渠道、电商渠道和新零售渠道。同时积极拥抱互联网和新零售业态,例如与京东、天猫、饿了么、支付宝等企业展开了新的合作。
面临营销环境的日新月异,作为豆奶行业的老大哥,维维也深知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在这崭新的一年,维维将致力于打造一全新的营销平台,借助液态豆奶帮助维维集团实现互联网转型及新的营销模式成型,灵豆豆公司就在这样的愿景下应运而生。
据灵豆豆公司合伙人兼总经理左辉介绍,灵豆豆是由维维集团与灵狐股份共同投资打造的一家互联网 新营销模式的快消品营销平台,整合维维与灵狐两家上市公司的优势资源,抓住消费升级风口,可实现在新零售下真正的营与销,为经销商赋能,通过持续社会化营销给年轻人提供有趣的内容和高品质产品。
例如,近期维维在北京簋街搞的“何以解辣,维有逗奶”系列线上线下整合传播活动,一举将千禧一代的餐饮生活场景与营销传播串联起来,制造出了“沉浸式”的餐饮消费场景,让更多的年轻人借此接受豆奶饮料的佐餐新风尚,为品牌进入到年轻消费群体的生活,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径。
作为当之无愧的“豆奶大王”,维维及时站在行业变革的拐点,在科技、理念、消费场景快速变化与碰撞的当下,锐意创新,打造出了与千禧一代紧密相连的场景营销故事。如今,很多老品牌都在极力向年轻人靠拢,如何适应年轻人的需求,重新定义产品,并借助新技术、新传播手段,改变传播语境,拉近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这是传统品牌营销思维转变需要去思考的关键点,而维维豆奶的悄然转型,对于经典品牌的焕新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值得借鉴。
此前,维维集团新闻发言人菜田曾透露,未来3—5年集团将重点投入研发与营销力量。从维维近年来的举措,我们也可见出其这一豆奶大王的发展规划,即年轻化、时尚化和健康化。20年前,维维豆奶粉开始在中国市场走红,20年后,以全新包装、全新形态、全新思路亮相的老牌劲旅,此番发力希望能撼动整个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