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寒地糖尿病(寒冷 糖尿病)

东北网 0
文章目录:

我国重大寒地疾病(高血压)比较研究项目收官 哈埠学者提出精准防控模式

东北网7月13日讯 (衣晓峰 生利健 记者 杜筱)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寒冷作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往往被忽略或估计不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教授主持的一项“我国重大寒地(高血压)防控对策国际比较研究”课题近日在京通过中国工程院的验收。该研究首次调查对比了欧美、加拿大等世界主要寒地国家与中国寒冷地区高血压的现状及防治情况,针对我国寒地高血压人群血压变异性大、卒中和冠心病高发等特点,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控模式及防控策略。

寒冷地区,简称寒地。世界范围内寒地主要指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北美大陆北部(美国、加拿大)、北欧(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等地,这些寒地国家多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在为期一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召开了20余次国内外专家研讨会,邀请到国家卫计委疾控局、世界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CDC慢病中心和8个寒地省份的领导及专家,座谈、了解和探讨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同时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寒地省份实地走访,开展问卷调查;并且多次派代表团到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深入了解典型寒地国家高血压流行特点、防控策略及成功经验。

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我国9个寒地省份高血压患病率为29.83%,高于全国非寒地省份2.4个百分点;课题组经对537篇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综述和分析,结果显示寒带地区合并患病率为29.70%,非寒带地区合并患病率为26.30%,前者合并患病率显著高于后者。据国家CDC2013年监测数据显示,由于寒地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特有的生活方式,9个寒地省份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超重率、肥胖率、摄盐过多率、甘油三酯异常率、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非寒地省份,而身体锻炼率低于非寒地省份。分析发现,我国寒地地区高血压48.86%与超重和肥胖有关,32.45%与高盐摄入有关,两组数字远高于非寒带地区。

杨宝峰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发现8个寒地省(区)均建立了高血压防控网络,并均能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相关政策;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知晓率范围、治疗率范围和控制率范围分别在20-66.04%、28.70-60%和7.60-41.80%之间。但时下我国寒地高血压防控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有:患者依从性差;双向转诊机制难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级疾控、医疗机构高血压防治能力有待提高。此外,还发现半数及以上寒地省份未建立慢性病综合监测点及高危人群信息库,未完全实施限盐行动等。

与之对比,世界控制高血压最成功的国家是加拿大,特别重视社区干预,完善了跨专业的初级卫生保健,由社区医生提供,以实现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美国、芬兰、瑞典、俄罗斯这些国家均开展了全民高血压防治宣传教育,广泛推行了国家高血压监测系统和高血压病人登记制度。

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形势不容乐观,高血压“三高一低”的状况尚没有根本改变。针对国人高血压防控现状,特别是寒地地区存在的问题,杨宝峰课题组就此提出如下建议和策略:建立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在高血压管理方面的干预作用;重视高血压防治知识普及,在中小学开展高血压防治知识教育;针对寒地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如推行限盐行动、合理膳食计划,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建室内体育设施,做到精准防控;建立国家寒地慢性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寒地高血压相关疾病科学研究;在全国二级以上医院设立高血压专科;形成并夯实“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机制,将寒地高血压防治任务纳入健康扶贫工程;进一步加强寒地地区高血压防治专业队伍能力建设。

填补国内寒地功能稻空白 低升糖水稻在哈尔滨新区育种

时下,在位于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万宝镇大亮村辉志屯的一块水稻试验田里,其中一亩地正培育着填补国内寒地低升糖(GI)功能稻空白的水稻新品种——美龙粳系列。该系列品种由大美龙江(黑龙江)种业创新中心(简称大美龙江种业)的科研团队研究培育,预计2025年定型,2026年扩繁。

7月15日,骄阳似火。在大美龙江种业试验基地里,技术人员崔可夫正在检查水稻生长情况。“长势还不错。”崔可夫说,这是美龙粳1号,是低升糖水稻,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目前正处于育种阶段,预计2026年春季在我省扩繁,2026年秋季就能吃到龙江地产的低升糖大米了。

崔可夫告诉记者,美龙粳系列由大美龙江种业创新中心主任李继明研究员带领团队研发培育。

升糖指数(简称GI)是用于描述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速率和食物引起的餐后血糖影响程度的指标。“消费市场对低GI功能性主粮的需求非常迫切,要让消费者在吃饱的前提下,吃得更健康,降低餐后血糖波动。”李继明介绍,他带领团队研究的低升糖水稻,主要针对庞大的糖尿病患者及潜在高血糖的人群。

李继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在我省种植1万亩美龙粳低升糖功能稻,可产稻谷5000吨,5000吨加工成大米销售,出米率按55%计,低升糖功能米售价按每公斤26元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7150万元,常规稻米售价一般每公斤6元,因而可比常规稻米增值4倍以上。(记者薛婧)

预防糖尿病,哈尔滨市培育低升糖稻米

来源:【冰城 】

处暑时节,稻田里,曾经青翠欲滴的秧苗已悄然蜕变,披上了一层浅黄色外衣。8月22日,记者在位于第一积温带的哈尔滨松北区万宝镇大亮村辉志屯低升糖指数粳稻育种区看到,每一株水稻都“低着头”,在沉甸甸的稻穗里悄悄地灌浆。专家告诉记者,正在培育的这片低升糖指数粳稻美龙粳系列填补了我国寒地低升糖指数功能稻的空白,有望在2026年底端上百姓餐桌。

负责带团队研究该系列品种的大美龙江种业创新中心主任李继明,1986年师从袁隆平院士主修植物遗传育种,1989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遗传育种学博士学位。此后就职于美国杜邦先锋种子公司、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等机构,主要从事植物遗传育种研究,2016年获评“国家特聘专家”。2022年11月,时任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的李继明北上哈尔滨,受聘担任大美龙江种业创新中心主任和“全日制”领衔专家。

李继明告诉记者,我国糖尿病高发,与高碳水和高升糖指数的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正在培育的低升糖指数美龙粳系列可以有效缓解人体血糖的升高。

升糖指数(GI)是用于描述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速率和食物引起的餐后血糖影响程度的指标。包括稻米在内的高GI食物消化后致使血糖快速上升,是导致高血糖的直接原因。现阶段,通过低GI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国际上公认,某一种食物的升糖指数低于55才称之为低升糖,这种低升糖的食物能够防止血糖的急剧升高,从而对于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在饮食和营养方面有预防和保健的功效。

“消费市场对低GI功能性主粮的需求非常迫切,要让消费者在吃饱的前提下,吃得更健康,降低餐后血糖波动。”李继明表示,他带领团队研究的低升糖水稻,主要针对庞大的糖尿病患者及潜在高血糖人群。

大美龙江种业公司的低升糖水稻研究主要通过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采用穿梭育种方式,即在海南省进行加代育种实现1年3代,在黑龙江省进行测试和筛选。

“我们采用南繁北育的模式,主要是加速育种进度。”李继明说,我们在海口培育的低升糖水稻美龙籼1号已经定型,今年在海南扩繁到20亩左右。今年6月,经国内权威机构华测检测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检测认定,美龙籼1号升糖指数为36.1,远远低于普通稻米的升糖指数,为国内领先水平的低升糖水稻品种。美龙籼1号是适合在南方种植的低升糖籼稻品种,美龙粳系列是适合在黑龙江种植的低升糖粳稻品种。美龙粳系列培育成功后,不仅有显著的社会价值,更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价格是常规稻米的数倍。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焱

本文来自【冰城 】,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