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加乳癌(糖尿病加乳癌能治愈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女性糖尿病易患乳腺癌,做好3点,严防乳腺癌的发生

女性糖尿病患者要警惕乳腺癌!由于人体的生理构造不同,不同的糖尿病人群也会有不同的并发症。近期研究发现,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更易患乳腺癌。多项研究显示,2型女性糖尿病人患乳腺癌的风险比常人高20%左右。因此女性糖尿病患者要警惕乳腺癌。

内分泌科专家认为,Ⅱ型糖尿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在此情况下有促进肿瘤生长的潜在危险。专家说,糖尿病与乳腺癌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危险因素,压力增大、肥胖、不良生活习惯、体力活动太少等,这些糖尿病的高发因素同时也是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专家建议有糖尿病史,年龄在45岁以上的高危女性,应注意每年定期进行乳腺肿瘤普查,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患乳腺癌因素:

◆负面情绪积聚,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促性腺激素分泌水平增高,常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容易积聚负面情绪。从而导致体内癌细胞活跃。

◆缺乏体育锻炼,饮食过于精细。运动量不足,不仅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还会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剧烈,工作生活过于紧张,严重扰乱机体的内分泌功能。饮食过于精细,脂肪摄入过多,导致超重、肥胖的发生。

◆从机体代谢上来看,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变化,特别是更年期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往往会导致机体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造成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机体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满足需要,而这一过程也正是糖尿病发生和进一步发展的机制;而且机体在胰岛素抵抗存在时,为癌症与肿瘤生长创造出更为适宜的环境,从而激发与促进了癌变细胞的生长。

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年龄段集中在中老年,此时又正值女性的更年期前后。因此,女性糖尿病者,特别是年过45岁进入更年期时,每年都应至少做一次乳腺癌筛查,并注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在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严防乳腺癌的发生,要做到:

(1)调整饮食可以减少患乳腺癌风险,饮食上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少吃肉类,多吃谷物、水果和新鲜蔬菜;适量进食酸奶等乳酸菌食物;不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等,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同时,烹调时注意油盐量的控制。同时注意最好少抽烟喝酒。

(2)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促性腺激素分泌水平增高,常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容易积聚负面情绪。

(3)积极治疗乳腺疾病。定期去医院做检查。必要时也可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MRI),来发现一些异常现象,病理诊断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乳腺癌会导致糖尿病,从而叠加严重的健康风险

编辑推荐: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潜在的生物机制,将这两种疾病联系起来,乳腺癌抑制胰岛素的产生,导致糖尿病和血糖控制恶化,从而促进肿瘤生长。

2型糖尿病和乳腺癌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除了共同之处外别无他物。在美国,每8名女性中就有1人会在一生中患上侵袭性乳腺癌,使其成为仅次于各种皮肤癌的第二常见恶性肿瘤。超过10%的美国人患有糖尿病,预计五分之二的人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患上这种慢性疾病。

然而,之前的研究已经显示了这两种情况之间的联系。例如,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了20-27%。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特征,它与乳腺癌发病率的增加和生存几率的降低有关。根据人口研究,在乳腺癌确诊两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会上升,在确诊后的第一个十年结束时,乳腺癌幸存者的患病风险比未患病的同龄女性高20%。

然而,这些流行病学联系并不明确或结论性的,其他调查也表明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潜在的生物机制,将这两种疾病联系起来,乳腺癌抑制胰岛素的产生,导致糖尿病和血糖控制恶化,从而促进肿瘤生长。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

在分裂过程中捕获的乳腺癌细胞,红色为微管蛋白(一种结构蛋白);线粒体(绿色);染色体(蓝色)。

“没有一种疾病是一个孤岛,因为没有细胞是单独存在的,”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病理学教授Shizhen Emily Wang博士指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描述了乳腺癌细胞如何损害胰岛的功能,使其产生低于所需的胰岛素,导致乳腺癌患者的血糖水平高于未患癌症的女性。”

Wang博士说,这项研究受到了Jerrold Olefsky医学博士的早期工作和指导的启发,他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内分泌和代谢学部的医学教授和科学事务副院长。Olefsky是这项研究的资深合著者。

根据Wang博士和Olefsky博士的说法,罪魁祸首是细胞外囊泡(EV)——细胞分泌或脱落的中空球体,用于在细胞之间运输DNA、RNA、蛋白质、脂肪和其他物质,这是一种货物通信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癌细胞被发现向囊泡分泌microRNA-122。Wang博士解释,当小泡到达胰腺时,它们可以进入负责胰岛素生产的胰岛细胞,释放它们的miR-122货物,并破坏胰岛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关键功能。

“癌细胞喜欢吃甜食,”Wang博士介绍:“它们使用比健康细胞更多的葡萄糖来促进肿瘤生长,这是PET扫描用于癌症检测的基础。通过增加癌细胞很容易利用的血糖,乳腺肿瘤会制造自己喜欢的食物,同时也会从正常细胞中剥夺这种必要的营养。”

这项研究是在小鼠模型上进行的,研究发现,在乳腺肿瘤存在的情况下,缓慢释放胰岛素颗粒或一种名为SGLT2抑制剂的降糖药物可以恢复对葡萄糖的正常控制,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Wang强调:“这些miR-122抑制剂,是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基于miRNA的药物,可能在乳腺癌治疗中有新的用途。”

来源:Nature Cell Biology

免责声明:康加号致力于健康常识传播,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

糖友患癌几率比常人高1倍!高血糖为什么会“促发”癌症?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据2018年统计,全球范围内有180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患者因癌症死亡,而且,未来的几十年里,发病率还将持续上升,而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高达4.25亿,每11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该病,500万人死于糖尿病,12%的全球卫生支出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它的并发症上。

那如果有一天告诉你,这两大疾病互为影响,互为关联,是否会引发你新一轮的恐慌呢?在日本糖尿病学会和日本癌症学会发布研究成果声明,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为无糖尿病人群的1.2倍。

而美国糖尿病协会则在2010年发表报告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癌症的风险要比无糖尿病人高20%-50%。

同一时间在中国的一项慢病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最高,最高可达2倍。

糖尿病是如何发展成为癌症的?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临床统计,糖尿病患者患癌几率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背后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直到2018年7月19日,我国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施扬/石雨江教授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科研成果揭示了背后的原因。

简单来说,人在生下来后就带有一群抑癌基因,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和生长,其中有一个基因叫做TET2蛋白就是属于这一群中的一个。

研究发现,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DNA上的5mC向5hmC修饰的转化,在癌细胞中可以明显的发现5hmC水平出现广泛的下降,间接说明TET2抑癌功能在下降,在临床上,可用来判断癌症恶性的程度高低。

好了,这还不是最可怕,可怕的是在糖尿病患者的体内也发现了5hmC水平出现明显下降,进一步发现,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抑制身体内一种叫AMPK蛋白激酶的活性,导致了TET2Ser99磷酸化与TET2蛋白稳定性降低,从而减少了TET2蛋白生成5hmC,上面已经说到,一旦5hmC生成减少,则意味着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降低,发生肿瘤的风险增高。

糖尿病患者容易导致哪些癌症风险增加?

当然并非所有的癌症种类都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肝癌、胰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患病的风险最高。

专家认为,肝脏本身就参与血糖的调控,高血糖反过来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从而糖尿病成为肝癌的独立发病因素,而胰腺作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器官,影响更为明显。

此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女性糖尿病患者患任何癌症的几率都比男性高6%,怀疑是雌激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糖尿病患者可用二甲双胍防癌症

糖尿病人除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外,积极控糖在预防癌症上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而其中,研究显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患癌的风险低于使用其它降糖药物的患者。

石雨江团队表示,主要是二甲双胍能增强TET2的活性,从而对肿瘤达到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