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打什(糖尿病打什么针可以瘦下来)
糖尿病疫苗要上市了?打一针就能降血糖?听听医生怎么说
最近之前的一位糖尿病患者听说有种糖尿病疫苗要上市了,打一针就能彻底摆脱天天吃药的麻烦,于是来向我求证。人民日报曾报道,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免疫室团队研发,已获得国际专利。
这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消息。它也代表我国在糖尿病生物治疗研究领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如果真的上市了,是不是以后糖尿病患者打一针就不用吃药了?没得病的健康人可不可以用药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这些问题都需要正确看待。
首先这种药物虽然叫疫苗,但它有别于传统认知的预防性药品,由于糖尿病是种自身胰岛素分泌失常导致的代谢疾病,糖尿病疫苗只能治不能防,但由于作用机制的差别。
其次,我们知道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能通过这种手段来降压的,根据疫苗的相关实验证明,糖尿病疫苗可以提升对胰岛素贝塔细胞的应答反应,恢复胰岛素代谢异常,也就是说它对于l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佳明显。
而且即使是注射了糖尿病疫苗,也并非一劳永逸,一方面,换药过程中机体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如果立刻停止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疫苗虽然维持血糖稳定的时间更长,但后续仍需要定期注射来维持。
所以对于糖尿病疫苗也需要我们有正确认识,避免过度的解读。即使药品上市也不要贸然停药换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完成。而对于7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往传统的治疗方式可以避免因换药造成血糖波动大,病情加重的情况,所以一般不建议换药。
身为糖尿病人的你,这几种疫苗都接种了吗?
糖尿病人因为长期的高血糖会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在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就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感染疾病,而糖尿病人在发生一些感染疾病的时候就容易影响到自己的血糖,会让血糖失控而引起各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人想要预防这些感染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而身为糖尿病人,以下这几种疫苗都需要接种。
糖尿病人要接种哪几种疫苗?
一、流感疫苗
虽然糖尿病人在平时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血糖,也能够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而在冬季属于流感季节,糖尿病人的免疫力比较弱,就容易感染流感病毒而出现流感,糖尿病人发生流感不仅会影响到血糖,还会让病情难以控制,因此糖尿病人要每年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二、乙肝疫苗
乙肝的危害大家也都知道,随着乙肝的发生会给身体以及血糖带来极大的伤害,而糖尿病人在平时要经常接触胰岛素针头以及各种采血针头,所以糖尿病人属于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糖尿病人要接种乙肝疫苗,并且每五年最好检查一下乙肝抗体。
三、肺炎球菌疫苗
糖尿病并发肺炎球菌感染是比较高的,所以糖尿病人对于肺炎球菌疫苗要进行接种,最好每五年接种一次,可以降低肺炎球菌感染的发生。
四、百白破疫苗
一提起白百破疫苗大家都知道这是孩子必须接种的疫苗,而对于成年糖尿病人来说也是必须接种的一种疫苗,它主要是针对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的疫苗,由于这三种疾病会感染,而这三种疾病都是致命性疾病,所以糖尿病人需要每十年接种一次白破疫苗。
五、带状疱疹疫苗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它主要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身上,特别是糖尿病人,由于糖尿病人的免疫力比较弱,因此出现带状疱疹的风险会更高,而且在出现的时候症状也就会更加严重,因此建议糖尿病人需要注射带状疱疹疫苗。
温馨提示,以上这几种疫苗都是糖尿病人需要注射的,糖尿病人不要以为自己没出现这些疾病就不用注射疫苗,糖尿病人由于自己的免疫力比较弱,如果没有注射以上这几种疫苗,就会在不注意的时候感染上这些疾病,而在出现这些疾病的时候会影响到自己的血糖,而且也会让自己的病情难以愈控制。
糖尿病疫苗要来了?每月打一针就能降糖?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调整,糖尿病逐渐成为了中老年人高发的慢性疾病,很多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就是第一批大量发病,并被“三高”问题长期困扰的人群,有的已经服药十几年,长期用药控制身体的各项指标。
今年55岁的王女士在半年以前被确诊为二型糖尿病,她家中的公公婆婆也是糖尿病患者,她每天看到他们大量服药,还要定期注射胰岛素,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抵触。
所以,在确诊一段时间后,她开始四处打听,有没有更加简易、甚至是一劳永逸的治疗手段。
后来,她听说科研机构新研制的糖尿病疫苗,可以每月一次注射,摆脱大量服药的困扰。她联系本地的三甲医院,希望可以接受疫苗治疗,并为自己的家人也进行预防性的注射。
王女士的公婆服药十几年,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具有“一次患病,终身服药”的特点,现有的治疗手段,都是用药物代替机体缺失的血糖调控功能,以稳定血液中各种物质的正常浓度,防止异常指标对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针对二型糖尿病,现阶段尚未研发出直接修复细胞结构,恢复人体自调控的治疗药物。
从病理特征上,糖尿病可以分为一型和二型。
人体调控血糖的物质是胰岛素,这是一种由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受神经调控而分泌的激素物质,可以在人体血糖浓度过高的情况下,刺激细胞快速吸收转化,使血糖降低到一个安全稳定的范围。在血糖被消耗到较低水平时,机体又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将原本被转化的糖分释放出来,维持机体的能量供应。
可以说,这两种激素在身体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存取系统”,通过“多退少补”让血液循环维持正常,当其中一个发生问题,整个代谢系统就出现了“故障”。
一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群体,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机体错误地将胰岛B细胞当做攻击目标,使胰岛B细胞失活甚至死亡,临床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的绝对减少。如果治疗得当,修复胰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尚可以摆脱长期服药的困扰。
二型糖尿病占发病人群的95%,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的进行性减少、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兼而有之。简单地说就是机体对胰岛素不再敏感,正常剂量的胰岛素已经无法满足患者机体“降血糖”的要求,必须体外补充注射,才能将血糖波动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这种代谢性的疾病尚未找到致病的靶点,现有的治疗思路只局限于“缓解症状”,而不能“彻底治愈”。
王女士所患的就是二型糖尿病,属于长期用药治疗的类型,她现有的血糖指标是通过药物维持的,如果擅自停药,血糖的波动很可能超过用药前的高点,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糖尿病本身的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当高浓度血糖对肾脏、眼睛等部位造成了器质性的损害,才容易被患者察觉。除此之外,该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也有很大的关联。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不仅会导致高血糖,也会导致低血糖。当血糖浓度过高,尤其是餐后时间,人体的血糖会达到一个峰值,如果得不到迅速的调整,就会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形成“糖尿”。本应吸收的糖分被排出,意味着营养的流失,长期累积之下,患者会变得越来越消瘦、多尿,所以,糖尿病在我国古代也被称为“消渴”。
出现在新闻中的糖尿病疫苗,是我国的科研团队在2019年研制的治疗性DNA疫苗,根据现有的消息,用药的频率可以稳定在每月一次。
但是,这与王女士设想中的“神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现有的糖尿病疫苗针对的是一型糖尿病,对二型糖尿病的作用有限。
根据科研团队公布的数据,糖尿病疫苗是通过DNA层面的干扰和调控,抑制机体对胰岛素以及胰岛B细胞的异常免疫应答,以恢复胰岛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的。这针对的正是一型糖尿病的病理因素和临床症状。二型糖尿病本身并没有免疫系统的紊乱问题,注射疫苗无法收获预期的治疗效果。
第二:是治疗性疫苗,没有提前预防作用。
我们所熟悉的疫苗大多用于“病前预防”,如乙肝疫苗、HPV疫苗,和最近耳熟能详的新冠疫苗。这些疫苗的作用原理,是用已经灭活的病毒或者与之结构相似的物质事先侵入机体,让身体的免疫系统进行一场“患病演习”,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根据记忆快速应答,将病毒在大量入侵、繁殖之前彻底消灭。
但是,糖尿病疫苗的药理作用是对人体异常功能的“修复”,在没有患病的情况下,该疫苗不仅不能起到预防作用,还有可能引发正常功能的紊乱。
第三:糖尿病疫苗尚未大量上市,没有成熟的治疗体系。
现有的糖尿病疫苗于2019年完成了动物实验,并申请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到现在,仍然没有完成临床的数据收集,正式获得药品上市的准字号。所以,现在能接触到糖尿病疫苗的仅限于签约进行用药试验的患者群体。
在用药过程中,会有工作人员全程监控患者的各项指标,以确认药物是否起效,还有一部分患者会使用安慰剂进行对照。这种临床试验大部分会集中进行,并不能像王女士所设想的一样,可以通过医院直接开处方购进,给患者使用。
所以,现阶段王女士最佳的选择还是坚持用药治疗,不建议中断服药,寻求“疫苗”的神效。
三、糖尿病患者怎样正确控糖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多方注意,维持最佳的控糖效果。
1. 摆平心态,积极学习。
糖尿病患者是一项需要“技术水平”的职业,患者需要自行注射胰岛素,并定期测量自身血糖,所以积极学习是维持身体状况的首要条件。
除了各种测量手段,患者还需要熟悉血糖过高过低时的各种症状,比如胰岛素注射过量时导致的低血糖,会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以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2. 定时服药,调控饮食。
除了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大多还需要服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增敏剂,服用的时间和剂量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不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如果偶然忘记,或因其他原因中断,也切忌加倍服用,只需要及时补服,否则也会出现血糖过低的现象。
同时,糖尿病的患者都有严格的食谱控制,医生建议控制糖类和主食的摄入量,尽量用高纤的粗粮替代;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适当补充豆类和优质的肉类蛋白,以维持机体的健康代谢。同时注意少食多餐,以控制餐后血糖峰值。
3. 规律作息,适当锻炼。
作息规律不仅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要求,也是现代人群普遍需要注意的生活状态,规律作息不仅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更能使身体形成稳定的调控节律,使人改善亚健康的状态。
同时,患者需要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积极锻炼,加速人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速度,使身体处于更加活跃的应答状态。中老年人群可以选择散步、速走、小幅度的健身舞蹈等方式,规避一部分糖尿病带来的不适症状。
结语:如果以新药研发和实验的周期推测,糖尿病疫苗确实离我们不远了,现阶段的患者应当坚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用药,以更好的身体状态迎接新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