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看糖尿病医生(看糖尿病医生都化验什么项目)

每天讲糖 0
文章目录:

我国糖尿病人全球第一,糖尿病为什么难得有效治疗?医生讲出实情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144亿,居全球第一。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攀升当中,说到这,可能很多人要问了,中国的糖尿病人数为什么这么高?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案例:

“老王今年60岁了,前两年被查出了糖尿病,虽然医生叮嘱过要他按时吃药,但老王觉得自己身体一向硬朗,就没太把医生的话当一回事。

前段时间,老王出去旅游,走了很远的路,再加上鞋子不太合脚,就把脚磨破皮了。

老王见并不严重,就贴了个创口贴,结果,几天过去,伤口不但没有好,还发炎、发臭了……到医院一查,糖尿病足。”

大部分人都知道糖尿病可怕,而且现在医学技术也发达,那么,为什么糖尿病却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呢?

结合老王的故事,以及调研的一些数据,诺诺认为,这主要与4点有关:

1、糖尿病早期漏诊高

其实,糖尿病如果能够在一开始就被发现,还是有机会逆转的。

但不幸的是,很多糖友在被查出这个病的时候,往往已经合并了并发症,错过了最好的时期。

这个主要是因为每年定期做体检的人毕竟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做了体检的人,通常也只是查空腹血糖。

而很多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往往是正常的,一般表现为餐后血糖高。体检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很多人糖尿病漏诊的原因。

2、糖尿病症状不典型

虽然糖尿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而高血糖刚开始也不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影响。

就像案例中的老王一样,在被查出糖尿病的一段时间里,他没有任何症状,这也导致了他的忽视。

3、糖尿病普及率低

虽然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但普通老百姓对于糖尿病的了解并不多,甚至包括已经患病的人。

而且由于知识的不完善,或者医疗资源的缺乏等等原因,有的人甚至会相信偏方,这就耽误了正规治疗。

4、慢病开销大

糖尿病目前不能彻底根治。只能慢慢调养,控制血糖,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糖尿病患者测血糖用的试纸、打胰岛素用的针头,以及长期服用的降糖药物,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目前这笔开销,只有部分药物划入了医保内,这也让部分患者负担不起,很难长期坚持治疗。

总的说来,防治糖尿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祝糖友们都能成功控糖!

惊!看眼科竟查出糖尿病?一眼识透全身疾病,出现这些症状赶紧自查...

来源:【健康湖北】

人体有这样一种器官,

被称作是身体疾病的“照妖镜”

你知道是什么吗?

舌头?皮肤?指甲?

NONO 都不是!

那到底是哪一个器官呢?

有请今天的荆楚大医生来为我们揭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姜发纲:

其实,今天要说的这块“照妖镜”啊,它能包罗万象,那就是眼睛。

01

眼睛为何被称作

人体疾病的“照妖镜”?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而且也是身体健康状况的窗户。身体健不健康,很多时候会透过眼睛反映出来。

在多数情况下,受到疾病的影响,眼睛的变化常常出现在眼底。眼底主要指从晶状体往后的眼球内部结构,包括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眼睛的血管和神经非常微小,对于疾病变化特别敏感,所以眼睛的健康状况能反映全身的健康状况。

02

突现“金鱼眼”,一定速查甲状腺!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有些人的眼睛看起来很突出,给人一种很严厉的样子。其实,这有可能就是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伴随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我们的眼眶就像一个“房子”,房子的前面是眼球,房子的后面是视神经、眼外肌和脂肪等,房子四周的墙壁则是由骨头组成的。而患有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时,我们的眼外肌会变大,脂肪会变多,也就是房子后面要装的东西变多了,但四周的墙壁却不能随之变大,所以眼球就只能向前突出了,同时视神经也就受到压迫。

除了美观之外还会对眼睛造成什么样的损伤呢?

姜主任:

除了影响美观之外,甲状腺相关眼病轻者出现眼睑肿胀、眼睑退缩、睑裂增大、上睑迟落、眼睑闭合不全、眼球突出,严重影响患者容貌,重者出现暴露性角膜炎、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继发性青光眼,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甚至引起失明。

03

眼部出血,有可能是患了糖尿病!

一个小实验,认清糖尿病眼部出血原因!

04

测测你的眼底健康么?

糖尿病会让眼底产生一些变化,如微动脉瘤、视网膜出血(视网膜上的小红色点)、棉绒斑(微动脉阻塞导致神经纤维层的微小梗塞)、视网膜新血管形成等,严重的还会导致失明。

05

在家如何快速自测眼部健康?

测试:看阿姆斯勒方格表

要求:光线要明亮、平均,如有近视或老花,需佩戴眼镜进行测试。遮住一只眼,凝视表格中心的黑点,再换另一只眼观察。

正常人看阿姆斯勒方格表时,直线没有弯曲和缺损,方格的中心是个黑色小圆点。如果线条变弯、缺损、中心出现黑色云雾状阴影,那就说明可能存在黄斑变性,比如像这三张图片中的这样,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点击下方图片,

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

↓↓↓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来源:荆楚大医生

往期回顾:

湖北一批乡镇卫生院也能开展脑卒中溶栓治疗!“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 “323”攻坚进行时

事关每一位儿童!健康儿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来啦!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请您留下志愿服务足迹

目前2200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你还不来吗?

本文来自【健康湖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看门诊谁不会?你错了,糖尿病患者懂得这9条常识,才算会看病

日常门诊中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不会看病,一问三不知:不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不知道自己使用的药物名称,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并发症。

这样的复诊既不能让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又浪费了时间,而且还会导致医生开出不必要的检查。

糖尿病患者怎样才能把握住复诊时和医生交流的机会呢?本文教您9招。

1.按时复查

不按时复查,是所有糖友的通病。为什么要定期复查呢,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血脂、血压等控制不好,并发症就会很快发生,而且血糖、血脂、血压等随时在变化。

所以需要每月复查,进行肝肾功能,血脂、血黏度、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等常规检查,每3个月或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除了常规检查外,还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黏度、眼底、神经系统、动脉彩超、胸片、必要时做肺部CT检查等。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按照医生的医嘱复查,医生根据您的检查结果及时了解病情,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带上既往就诊的资料

很多糖友有经常找同一医生复查的习惯,认为这样医生会熟悉自己的病情,看得更好些,所以常常不带既往的病历资料。

事实是:医生每天要看几十号人,不可能将每个人的既往病情都记住。所以应携带既往住院的出院小结、门诊病历或外院就诊资料等。因为这些资料可以如实的反映您过去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及上次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案。

这样既有助于医生对您病情的全面评估,为你制定一个更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同时又省去了此次复查中不必要的检查,节约了就诊成本。

3.用笔记下自己要问的问题

常有病友在家时想到有很多问题要咨询,但是到医院后就全忘了,最后想咨询的问题全都没问,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各位糖友看门诊前一定要用笔记下自己想要问的问题,看门诊时请医生及时给予解答。

另外,有一些糖友总喜欢索要医生的电话,常常被医生委婉拒绝,这是因为医生在开会、学习工作等时间不方便接电话,你可以请求添加医生的微信,在日后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及时咨询。

4.分享饮食情况

饮食是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之一,糖友必须做到规律饮食,定时定量是必须的,所以糖友每次复查时,必须将近期饮食情况与医生或营养师分享交流,以便得到医生的及时指导,必要时调整饮食方案。

5.告知运动情况

运动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之一,只有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才能保持理想体重,消耗过多的能量,维持正常的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糖尿病运动治疗讲究个体化,不能自己随意学习其他人的运动方法,所以每次门诊复查就诊时,一定要将近期的运动情况告知医生,便于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对既往的运动方案进行调整。

6.近期用过的一切药物

糖尿病病人以老年人居多 ,常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支气管炎、脑梗等,所以使用的药物很多,有时可多达十几种,有些药物相互间会有影响,有些药物会影响到血糖的控制。

所以来门诊复查时一定要记得将近期所吃的药物列个清单,或直接将药物盒、药物说明书带上,便于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帮助你选择和指导用药。

7.近期出现的新情况

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每天都会有变化,如视力下降、头晕、四肢麻木、行走不稳、足部溃疡等。

这些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看病复查时一定要将这些表现及时告知医生,便于医生根据你的表现选择恰当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将治疗方案给予相应调整,或及时住院治疗。

8.有出院记录者要带上

糖尿病病友基础疾病多,常常会因为其他疾病住院治疗,如感染、结核、冠心病、高血压、风湿病等,住院期间所使用的药物有些会影响降血糖药物的效果,或直接影响血糖的变化。

这些情况糖友自己不可能弄清楚,也记不住。所以应该将出院记录带上,以便内分泌专科医生根据你的病情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9.近期的自测血糖记录

糖尿病病友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地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才能保证血糖平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自我血糖监测的原则是:

  • 当血糖控制不佳时需每周监测1天,每天监测5次;
  • 当血糖控制平稳时每周或半个月监测一天,每天监测2-3次。
  • 当你来复查时,必须在来医院的前一天监测一整天的血糖(包括空腹、每餐饭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便于内分泌科医生根据你的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注意以上9点,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如果想得到医生更多的服务和帮助,最好在来医院复查前通过微信与你的主治医生取得联系。

作者:向建平 主任医师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怀化分中心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