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日记记录(糖尿病患者记录表格)
治好糖尿病,先学会写“糖日记”
撰文 杨金奎/北京同仁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微信公众号yang-jin-kui
糖尿病患者是治疗糖尿病的第一任医生。
糖尿病诊疗手册是糖尿病患者自己的病历,每位糖尿病患者自己都要建立手册。
通过手册把自己的体重、血压、血糖、尿糖、饮食内容、运动量、用药情况及自觉症状一一记录,定期检查时,拿给医生看。这是医生开处方必不可少的资料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的控制好坏、自我检查病情的一个重要依据。
体重:要求早晨起床后,进早餐前排空尿后测量,每天做法相同。
空腹血糖:是检查早晨起床后的血糖,尽量8点前,以免由于机体内各种升糖激素作用影响血糖值。
餐后2小时血糖:查三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准确测量应从进食第一口食物计时。
饮食:要把每日三餐的内容和量整理好,得到营养师核对后才能用。
运动:要填写运动项目及时间。
药物:要写名称和用量。
血糖自我监测的日记内容包括:
1.测血糖的日期、时间。
2.血糖的结果。
3.血糖与吃饭的关系,即饭前还是饭后。
4.注射胰岛素或服口服降糖药的时间和种类、剂量。
5.任何影响血糖的因素,如进食的食物种类及数量、运动量、生病情况等。
6.低血糖症状出现的时间、与药物、进食或运动的关系、症状的体验等。
-------------------------------------------------
-------------------------------------------------
(【内分泌医生杨金奎教授】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原创首发。)
糖尿病友励志:心怀感激,时刻都幸运—廖烨日记1
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在加上一个‘更’字”。
身患者糖尿病,有人也许会因此而感到不幸伤感;也有许多人,虽然饱受了糖尿病带来的痛苦,内心深处却永远有股强大的力量,这份力量来自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强硬态度,对人世的感恩;而他(她)们坚强的生活,也是对更多糖友的激励,比如说糖友廖烨!
廖烨是谁?女,于1984年11月28日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姐弟三人,父母仅靠种菜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廖烨毕业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系。10岁那年患上糖尿病,一直靠自己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完成自己的学业,大学本科毕业,考入龙南县程龙中心小学任教,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工作不到2年时间,不死的癌症让廖烨退出了自己的青春舞台,偏离了年轻人的梦想轨道。2009年初并发尿毒症,2009年4月,因为透析置管感染而导致失聪。一直靠注射胰岛素和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虽然不幸身患重症,但她又是幸运的,她有爱她的父亲和疼她的继母。父母为了给她筹治病的钱,早出晚归种菜卖钱,廖烨本人也自强不息,身患重病没有向别人乞求,而是自力更生,开网店、摆地摊买橙子来赚取巨额的手术费。
现已失聪的廖烨继续着自己的青春梦想,用一颗安静的心灵激扬文字、感怀人生……
本平台从今日起,将不断推出她的心灵日记——
2015-8-2 星期天 天气晴朗
与瑞京的缘,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当初并不知道有一天我会与瑞京有如此缜密的联系。
第一次听说瑞京是在电视上面,好像是我印象里最早知道的糖尿病专科医院。当时没有去怀疑广告,反而觉得这家医院会是我们的福音。于是记下了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的电话,想着有一天能够到北京,去瑞京治疗。很默契的是,我的好朋友,也记下了北京瑞京的电话,要我去那里看看。那是2008年,也是这样的夏天,马上奥运会就在北京举行,我想我们那时候更多的是向着奥运会而默契的吧。之后的许多年,好像瑞京就这样在我的记忆的洪荒里消隐了……
再度重逢,是在2013年的冬天。当时的我在黑暗中前行,凭着一线的光感,凭着心中不灭的希望,在网上联系到一解君,你根本无法想象,那是多么艰难的一个过程。眼睛视力模糊,近乎失明,只有一点点的光感,我现在翻起当时的聊天记录,都能够感觉到当时的暗无天日和寂静无声,黑黑大大的字体,漏洞百出的字句。还好一解君能够看明白。我知道,我只有调整好血糖,眼睛视力才可以慢慢恢复些。于是找到了一解君,将自己的情况诉说……
后来的后来,便遇见了糖圈里的很多人,会长、咖啡姐姐、还有许多的小伙伴。还有瑞京。他们帮助我度过困难的时刻,用上了胰岛素泵,血糖平稳了下来,眼睛也渐渐清晰。
我要说的是,瑞京的老大,卓国金先生。
他的坚持,他的仁善,一直激励感动着我。这只不过是我在这片网海里,了解到的沧海一粟,我想现实中的他一定有更巨大的能量。一切为了糖尿病人,这是瑞京。我没有去过瑞京,但单单从与他们老大的一点点接触,就能够想到瑞京的温馨与安心。更何况还有安医生这样的好医生。
在朋友圈里,许多情景,许多信息,来了又去,火了又淡去,只有卓总一直坚持的运动,每个清晨都能看见。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一直坚持的人,他的坚持却提醒了我,告诉我抗糖更需要坚持。也坚信他的糖尿病事业会造福于更多的糖友,会改变越来越严峻的糖尿病。一直以来,身体都是时好时坏,亦步亦趋,像风里的残烛,摇摇曳曳。总是在自己焦灼,纠结脆弱,绝望之时,会有一束光照进昏暗的病房。是的,生病的时候人尤其的脆弱。我在坚持与放弃之间纠结,在继续往前与停下来的徘徊之间焦灼。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觉得前路绝望……却因为一条微信,死灰复燃。
他说,“你的存在能够鼓励和影响很多的糖友,希望你能快点好起来……”就这样一句话,几个字,让在病床上的我突然找到了继续抗争下去的意义。也许卓总并不了解这一句话的分量,但在我的心里却是金口玉言。我怎么能辜负那么多人的爱,我怎么能就这样轻易地被打败?
这些都是心里的话,不是给瑞京打广告,这是我感受到的瑞京人。
感恩这一切。愿瑞京为我们糖友带来更多的福音。
大学毕业时廖烨和同学在校门口的合影(右)
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请君关注
糖尿病住院日志一
阴历十月十四日,立冬。下午三点四十左右,我因为糖尿病住中医院了。早上我就来了一趟,在一楼窗口办手续,打听了一下情况,住院的人比较多,糖尿病多年了,吃中药控制,有些症状控制的很好。我也相信中医糖尿病的治疗很有效果。
人生五十岁了,第一次来住院的心态也是和到医院看病人不同,那时有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此时自己到了医院,体会到心中有一些无奈和彷徨,无所适从而又不得不把自己交给陌生人把控。人有时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生命状态,我就是这样,其实掩耳盗铃很长时间了。身体报警了,没有更严重表现就照样放纵自己,不知道是什么心态。
办完住院手续,护士就安排了血压血糖检测,询问了身高体重生活习惯等。测量血糖达到23,大夫护士觉得很严重了,赶快给我输盐水,着急为我用胰岛素泵。我拒绝了胰岛素。我说我不想西医的胰岛素治疗,我需要用中医中药治疗。西医胰岛素降糖疗法,根本上就是分解血糖的掩耳盗铃做法。不是治疗胰腺,而是取代胰腺。这样是治不好病。血糖被分解了不是被吸收了只是让仪器测不到而已。中医有着大局观和系统的治疗理论,对身体有着清晰的了解,我只是了解中医的太晚了,中医是生活态度,也是哲学,更是人生宇宙的真理。
西医有没有具体数据,血糖分解后变成什么了,大量血糖提供给身体,细胞是什么反应?根据能量守恒,血糖 胰岛素反应后释放出大量能量和其他成分。这些成分是什么?有没有人科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