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验便(糖尿病 粪便)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友如何应对便秘?看看好方法

糖尿病控制不好,会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除了这些,其实便秘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大约2/3的糖友都有便秘,那糖友为什么会出现便秘呢?发生便秘又该如何缓解呢?

01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便秘?

一、与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多以糖尿病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常见。而人体正常的肠道蠕动,正常的排便是受神经支配跟调节的,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会出现肠蠕动减少、腹胀、水分重吸收增加,大便就比较硬、干结、难排,出现便秘的症状;

二、饮食不合理。

糖友如果吃的太少,或者饮水不足、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摄入不足,都会影响肠道蠕动,给顺利排便造成障碍。

三、降糖药的副作用。

许多糖尿病患者每天依靠降糖药维持血糖的稳定,而这些降糖药无论是口服的,还是注射的胰岛素,药物的副作用均会对人体胃肠道产生损害,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胃肠蠕动,导致排便困难。

四、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他们年龄高,存在多种疾病,需长期卧床,导致腹肌收缩无力,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另外,还有一些病人活动量少,也会有影响。

五:负面情绪影响。

由于长期患病,糖友很容易情绪低落,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情绪会抑制胃的正常运动与分泌,也会抑制肠道蠕动,从而导致便秘发生。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便秘不仅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还可导致痔疮、肛裂,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的原因,而一旦糖尿病患者发生便秘,又合并心脑血管病时,用力排便还可引起脑血管破裂,心脏猝死,肠破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倍加重视便秘防治。

02

糖尿病患者如何缓解和预防便秘?

1、饮食疗法:多饮水,多食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如芹菜、丝瓜等。适当吃一些瓜果及“产气”食物,如豆腐、笋、萝卜等,都可以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同时,还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油腻的食物。

2、按摩:每日揉腹、做收腹提肛运动,提高排便能力。腹部按摩(尤其对有关穴位)有助于胃肠道蠕动、消化与排泄。腹部按摩应沿大肠走向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形按摩,可促进大肠蠕动,有机械推动粪便前行的作用。

3、增加运动:久坐不动是诱发便秘的不良行为,所以,糖友要想预防便秘,应该适当增加活动量,可以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慢跑等。便秘者可重点加强腹肌力量的锻炼,如收腹抬腿、仰卧起坐、下蹲动作等,以促进肠蠕动。对于卧床患者适当增加活动量,指导床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

4、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排便的习惯。良好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是预防疾病的万能药,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克服焦躁、忧郁等坏情绪。另外,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每日或隔日1次);但注意每次蹲厕所的时间不要太长,便意不强烈时千万莫用力排便,当心诱发脑出血、心肌梗塞。

5、药物疗法。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逐步使血糖平稳达标,血糖控制得越好,便秘的治疗效果也越好。另外,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建议医生开一些促进肠胃的药物,帮助治疗便秘。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患者便秘危害大,这篇攻略可还您一身轻松

便秘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难言之隐,在老年糖友中尤为多见。便秘危害大,可能因排便时用力而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老年糖友便秘的原因很多,应查清原因,在医师指导下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下面笔者参考文献,就如何安全有效的防治便秘做一介绍,希望能通过这篇短文还有便秘问题的老年糖友一身轻松。

什么是便秘?

临床上最常见的便秘是功能性便秘,根据罗马IV诊断标准,当以下6条症状符合2条以上者,可以诊断为功能性便秘。

1.排便费力(≥25%);

2.排便为块状或硬便(≥25%);

3.有排便不尽感(≥25%);

4.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25%);

5.需要用手法(如手指辅助、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25%);

6.自发性排便少于每周3次。

便秘会给糖友带来哪些危害

由于以上因素老年糖友经常会发生大便秘结,每次上厕所要蹲上半个多钟头,解出的大便像羊屎蛋一样,一粒粒又黑又硬,苦不堪言,不仅如此,由于老年糖友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因便秘而引起其他严重问题。

1.可引起眼底出血与失明:用力排便时,血压瞬间升高。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老人,很容易因此造成血管破裂,引起眼底出血,导致失明。

2.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排便时过度用力会腹压增加、血压升高,引起脑血管破裂,会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诱发心绞痛,甚至发生急性心梗、心律失常、主动脉瘤或心脏室壁瘤破裂而猝死。这样的例子临床上屡见不鲜,是对老年糖友最大的威胁。

3.其他危害:便秘会引起“粪石性”肠梗阻、诱发憩室病和憩室炎、诱发或加重痔疮和直肠脱垂、肛裂,增加结肠癌风险等。

老年糖友便秘的防治措施

老年糖友出现便秘,首先应该行相关检查,如内镜检查、胃肠道X线、结肠传输试验、粪便造影、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肌电图检查等以排外器质性病变并进行临床评估,了解便秘的原因、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等。对于器质性便秘应针对病因治疗,对于功能性便秘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增加膳食纤维:因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吸收水分,刺激结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糙米、胚芽粳米、绿叶蔬菜、山药、蘑芋、海带、洋葱、白萝卜、老南瓜、红薯及火龙果、猕猴桃等水果。

2.多饮水:这点对老年糖友尤其重要。因为老年人口渴感觉功能下降,即便体内缺水也不一定会感到口渴。所以应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

3.适当增加活动量:活动量减少增加便秘的风险,缺乏运动时,肠道蠕动功能减退,导致大便干结,诱发和加重便秘。运动减少导致腹肌萎缩、肌力降低,屏气乏力,也不利于排便。

4.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利用生理规律建立排便条件反射,每天定时排便。结肠活动在晨醒、餐后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5.适当补充功能性低聚果糖:低聚果糖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或根本不能吸收,也就不给人提供能量,它具有低热量、防治糖尿病、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等生理作用。可以多吃富含低聚果糖的食物,如大蒜、西红柿、芦笋、菊芋、豆类等,有利于改善便秘。

6.腹式呼吸、腹部自我按摩,都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缓解便秘。饭后顺时针按摩结肠部位,可以帮助大便顺利排出。

7.生物反馈疗法:可针对性训练直肠肛门不协调的运动,对糖尿病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8.针灸、推拿等,效果也不错。

糖友便秘的药物治疗

老年糖友便秘往往难以自然恢复,通常需进行药物治疗。服药之前切记要咨询专业医生。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很多,但不能盲目使用。老年人往往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机体耐受力降低、行动不便及经济条件受限等情况,用药应以安全快速、服用简易、费用合理为宜,可根据情况选择如下药物:

1.泻药:不宜长期使用。可考虑使用容积性泻药(如果胶、欧车前、麦麸、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琼脂等)、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盐性泻剂硫酸镁)、润滑性泻剂(如液体石蜡、甘油),必要时使用刺激性泻剂(如大黄、番泻叶、酚酞、蓖麻油)。原则上对不存在器质性病变的便秘患者,保守治疗尽量避免过度使用泻药。

2.补充益生菌:微生态制剂可以防治有害菌的定植和入侵,调节肠道正常蠕动,改变肠道微生态,对缓解便秘和腹胀有一定作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双歧三联活菌片、酪酸菌片等。有报道显示应用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便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促动力药:常用药物有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对便秘有效,可长期间隔使用。

4.有效降糖药使血糖长期控制达标,以避免或延缓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如果出现神经病变,可口服营养神经类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

5.清洁灌肠:对于粪便嵌塞可采用栓剂或清洁灌肠。

6.中草药及中成药(麻仁丸、四磨汤、苁蓉通便口服液等)可以辨证选用。

老年糖友便秘的治疗不应完全依赖于药物,预防才是关键,控制血糖平稳、安全达标是首要的,大多数药物只能起到解决燃眉之急的作用,平时应结合饮食、情志及运动等综合调理,适当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蔬菜、水果,少食辛辣燥烈之品;适当增加运动量,避免久坐;保持生活规律、情绪安定、乐观积极的心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如此才能真正解决便秘的问题。

作者:医者仁心仁术​

糖尿病患者多会被便秘困扰,原因是什么呢?又该怎样调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大肠君,我真的快受不了了!每天都在拼命挤,而它们却越来越懒!”某天深夜,人体的肠道细胞们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主角是勤勤恳恳的“蠕动工作者”——肠平滑肌细胞,它正在控诉自己工作的艰难:“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就像一条老旧的‘地铁线’,谁来修修?”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身边有人患糖尿病,便秘这个隐秘却常见的问题或许并不陌生。那么,糖尿病和便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场“肠道会议”或许能为我们揭示真相。

糖尿病与便秘的“隐秘连线”

让我们先从糖尿病的“幕后操作”说起。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控制中心”早已失控,导致血糖水平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这种“血糖风暴”不仅会损害血管和神经,还会悄悄盯上肠道,特别是那条负责排泄的“地铁线”——大肠

连接一:神经系统的“断电事故”

糖尿病对肠道的最大威胁,是它可能损害自主神经系统。听起来复杂?没关系,让我们简单点:想象你的肠道是一条地铁,而自主神经就是地铁的“中央调度系统”,负责指挥列车准点发车。如果神经系统遭到糖尿病的破坏,这条线路的“列车”自然会变得迟缓,甚至停摆,导致便秘问题。

据权威统计,约6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病变,而这种病变往往会首先袭击肠道,导致排便困难。肠平滑肌细胞无奈地抱怨:“没有指挥,我们就像失控的民工,干起活来全靠运气!”

连接二:水分的“蒸发之谜”

糖尿病患者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常常感到口渴,尿量也比常人多。这背后是高血糖在搞鬼——当血糖过高时,肾脏为了“洗刷”掉这些多余的糖分,会拼命增加尿量。结果,身体里的水分被大量排出,而大肠却因缺水而无法正常运作。

“肠道里的存货(粪便)干得像块石头,我们怎么挤得动?”肠道细胞们一边抱怨,一边苦哈哈地工作着。大便变硬、排出困难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水分不足。

连接三:药物的“副作用黑名单”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然而,降糖药有时会对肠道“下黑手”,导致便秘或腹泻问题反复交替。肠道细胞们纷纷吐槽:“明明是帮血糖‘打工’,却让我们吃尽苦头!”

不仅如此,一些患者为了控制血糖,还会减少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甚至不吃主食。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纤维素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便秘问题。

便秘的背后:肠道细胞的“吐槽大会”

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肠道细胞们的“内部会议”:

大肠蠕动细胞:我们太累了!血糖高的时候,神经系统罢工,我们就成了无头苍蝇!

肠道黏膜细胞:水分呢?水分在哪?每次都干巴巴的粪便,我们怎么能顺畅工作?

肠道菌群代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太单一,不爱吃蔬菜水果,我们的“粮仓”都快空了!

这场吐槽大会揭示了便秘的根源:神经损伤、水分不足、饮食结构紊乱、菌群失衡……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最终让糖尿病患者的肠道陷入了困境。

如何调理?让肠道重新“上轨道”

既然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调理的方向也就清晰了。以下是几条科学建议,帮助糖尿病患者摆脱便秘困扰。

1. 补水,给肠道“加油”

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唤醒肠道的“动力系统”。记住:即便不觉得口渴,也要主动补水,这是对抗便秘的第一步。

2. 多吃膳食纤维,给菌群“喂粮”

膳食纤维是肠道的“清道夫”,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以下低糖高纤的食物:

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蓝、空心菜。

低糖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蓝莓。

粗粮:如燕麦、糙米。

小贴士:千万别突然增加纤维摄入量,否则可能会引起腹胀或肠胃不适。慢慢增加,循序渐进。

3. 适量运动,唤醒“肠动力”

运动对肠道的帮助不可小觑!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或游泳,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运动时,肠道细胞们会兴奋地喊:“终于不用再单打独斗了!”

4. 调整用药,避免“副作用”

如果糖尿病患者因为降糖药出现便秘问题,可以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避免滥用泻药,以免损害肠道功能。

5. 益生菌的“神助攻”

益生菌是肠道的“好帮手”,它们可以调节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健康。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食物,比如酸奶(选择无糖版本)或益生菌补充剂。

6. 定时排便,培养“好习惯”

每天固定时间如厕,即使一开始没有便意,也要尝试“蹲一蹲”。这种习惯能帮助肠道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节奏”。

结语:让肠道“不再堵车”

糖尿病导致便秘,就像一场肠道的“交通事故”。但只要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科学的调理方法,就能让肠道重新“上轨道”。记住: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带来的“小问题”。

最后,大肠君在会议上总结发言:“只要血糖控制好、饮食结构合理、还愿意多喝水、多运动,便秘一定可以被赶跑!”肠道细胞们纷纷鼓掌,期待着你为它们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资料: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1年更新版。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便秘的影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年第4期。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中华神经学杂志》,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