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与剩饭(糖尿病吃剩饭好是真的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吃米饭也会升血糖?吃饭时注意几点,血糖或会变得更平稳

米饭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主食,很多家庭基本上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米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日常吃的米饭都是经过精细加工的,人体在食用后很容易消化吸收。有的朋友在医院体检的时候,查出了身体出现了糖尿病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还能够吃米饭吗?会导致体内血糖升高吗?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人还能够吃米饭吗?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米饭里的淀粉含量比较高,并且人体很容易消化吸收。那么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还能够继续吃米饭吗?其实虽然吃米饭容易导致人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但是糖尿病人群如果因为担心血糖升高,而拒绝吃米饭,身体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人体还容易缺乏营养,身体出现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对于血糖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还是需要吃米饭等主食的,关键在于吃米饭的方式方法。那么糖尿病人群,在平时吃米饭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糖尿病人群想要维持血糖稳定,吃米饭时该注意哪些事情?

用部分粗粮代替米饭。其实很多人担心米饭进入身体后,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情况出现,主要是因为大米经过了精细加工后,很容易被肠胃消化吸收,而一些常见的粗粮则没那么容易被身体给消化吸收。经常吃粗粮能够很好的增加人体的饱腹感,同时促进身体肠胃蠕动,对于稳定人体血糖是非常有帮助的。

粗粮里含有的膳食纤维很丰富,人体肠胃需要多次进行蠕动,才能够逐渐吸收粗粮里的营养,同时粗粮里的热量和淀粉含量比较低,人体在食用后,不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建议大家在平时吃饭的时候,选择一些糙米、薏米、燕麦、黑米、紫薯等粗粮,来代替部分的大米。

煮饭时少加一些水,将米饭煮的硬一些。很多人在煮饭的时候,喜欢多加一些水,煮出来的米饭会非常的软糯,吃进嘴里的口感也比较好。但其实煮饭时间长,加的水比较多,米饭会呈现比较粘腻的状态,人体更加容易消化吸收,体内血糖就容易出现上升的情况。

但是大家如果能够在煮饭的时候,少加一些水,这样煮出来的米饭会偏硬一些,进入人体后肠胃消化吸收的时间会比较长,这样一来餐后血糖上升的指数会降低,对于人体稳定血糖是比较有益的。

吃饭前适当吃一些新鲜的蔬菜。蔬菜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在饭前适当吃一些蔬菜,人体的肠胃系统会提前进入工作的状态,这样等我们开始吃主食的时候,就能够很好的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身体出现血糖上升的情况。

建议大家在餐前半小时左右,吃一些番茄、黄瓜、芹菜、西兰花等食物,这些食物里的纤维素含量很高,能够更好的促进身体对于淀粉的消化吸收,对于保持人体血糖稳定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虽然吃米饭可能会导致,身体内血糖升高,但是如果长期不吃米饭,人体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对于健康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掌握好吃米饭的方法很重要,大家在平时可以用一些粗粮来代替米饭,这样能够很好的稳定体内血糖水平,在吃饭前半小时内,吃一些新鲜的蔬菜,这样能够避免血糖突然上升。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常吃米饭会诱发糖尿病?两者并无直接相关性

人民网北京1月9日电 日前,经大数据分析、专家初评等阶段,“典赞·2018科普中国”活动“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前二十入围名单出炉。在入围榜单中,有一则流言称,常吃米饭会诱发糖尿病。这一说法从何而来?事实究竟如何?

2016年2月26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长安镇红卫小学食堂,学生根据饭量自己打米饭。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网上有传言称,某项研究显示,中国人和日本人每天吃3份以上白米饭,其中吃白米饭多的人其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增加55%;而美国人每周只吃1~2份白米饭,其糖尿病发生风险只增加12%。因此,有人认为常吃米饭即是诱发糖尿病的罪魁祸首,为远离糖尿病,日常应少吃或戒掉白米饭;而糖尿病患者则不能食用白米饭。

其实,这一说法十分缺乏科学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贾凯指出:“常吃米饭会诱发糖尿病的说法是错误的。糖尿病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它和遗传还有生活方式都有关系,认为吃白米饭是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不对的。”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肖建中进一步解释了这一问题:“从两个例子来看,一个是看中国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但是对比整个糖尿病患病率的情况,北方人要明显高于南方人;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吃米的现象越来越少,以日本为例,最近这些年与三四十年前相比,其大米的人均销售量从一年120千克下降到大概一年60千克,但是日本的糖尿病患病率也是明显增加的。由此,可以看出糖尿病患病增加的趋势跟摄入的米量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本文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专家团队进行科学性把关。

点击进入“典赞·2018科普中国”专题页面gt;gt;gt;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吗?6个“干饭技巧”,不用担心血糖升高

今天在门诊有个老爷爷跟我抱怨,自己中午和晚上必须要吃米饭,不然就会感觉饥饿,谁知道现在查出糖尿病,米饭不敢吃了,每天总感觉吃不饱,饿得心慌慌,这可怎么办呢?我被老爷子的话逗笑了,没错,中国人大多数对米饭情有独钟,一顿不吃就饿得慌,但是正因为吃得太精细了,对老年人不太友好,那么,米饭真的就不能吃了吗?忍不住想吃怎么办?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吗?6个“干饭技巧”告诉你,让你放心吃米饭

首先我们来看下常见的主食GI值是多少:

米饭:83.2

米粥:89.4

黑米饭:42.3

玉米粥:51.8

小米粥:61.5

可以发现,同样是大米做的,不同的做法却会影响GI值;同样是主食,不同种类的米GI值也有很大区别,就像黑米和大米,二者之间相差一半,所以,选择吃什么,怎么吃,是非常重要的。

1、不要单吃米饭,黑米、玉米、荞麦都可以做饭吃

每顿都吃大米饭肯定是不行的,它太精细了,最好能加两三种其他粗粮,把大米的占比降一点,粗粮的占比升一点,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吃米饭的愿望,又不会让血糖升得太快。比如说大米、黑米、小黄米、燕麦仁四种混合在一起,吃起来口感还是很不错的。

2、不要煮得太软太烂,尽量不要煮大米粥

发现很多中老年人喜欢喝白米粥,还经常用高压锅煮,米粒完全煮化了,这样的食物吃进肚子里,血糖肯定容易升高。建议不要“吃软饭”,平时蒸饭的时候少放一点水,另外,不同的米吸水性不一样,需要大家多试几次,找到最合适的水位。想吃粥的话就米杂粮粥,少抓一把大米增加黏稠度,同样别煮太烂。

3、心急吃不了热饭,放凉一会再吃

米饭的温度高低也会影响GI值,一般温度越高,GI值也越高,所以建议米饭盛到碗里了不烫嘴了再吃。但是,这不是让你吃冷饭,小心把肠胃吃坏了。

4、用小碗吃米饭,注意控制饭量

一般喜欢吃米饭的人都爱用大碗,吃起来过瘾,建议您用小碗吃,一顿不超过2两,如果身材很胖,还应该再控制一点。有人说我吃得少了就会饿,怎么办呢?不吃米饭可以多吃菜、多吃肉,啃两个玉米,它们都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就算米饭吃少了也不会饿。

5、按照喝汤、吃肉、吃菜、吃米饭的顺序进行

不想血糖升得那么快,又想吃米饭,就要注意一个进餐小细节,那就是把米饭放在最后吃,一个是为了控制血糖上升,另一个是为了控制饭量,可谓是一箭双雕。

6、慢点儿吃,多嚼几口

吃饭没人催你,再饿也别火急火燎,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优雅的贵族,小口慢吃,至少持续15分钟,让大脑接受“吃饭信号”。另外,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能帮助你分解食物,消灭部分细菌,对口腔和肠胃都有好处。

学会了以上6个“干饭技巧”,就可以安心吃米饭了,不过还是建议糖友们,米饭再好吃也别常吃,还是要适当控制一点,和其他谷物、豆类、薯类交换着吃,这样身体才健康。

另外,有一件事让人想不通,日本的主食也是米饭,为何中国糖尿病患者那么多,日本却那么少呢?

首先,米饭的做法不同

中国人吃米饭一般是把大米、水加入锅里蒸,蒸熟了直接吃,日本人喜欢将米饭搓成饭团,外面包上蔬菜或紫菜,带到学校和公司食用,等吃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基本已经凉了,不会二次加热,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吃热食的情况,对控制血糖也有帮助。

其次,食用量不一样

中国人吃饭非常热情,会告诉你“敞开肚皮吃!”、“不够再加!”而且加饭还不要钱,很多男性朋友都会吃第二碗。日本人注重质量和健康,吃多少是固定的,吃完就结束,不会继续加饭。如果中国人能把饭量控制一下,血糖就不会上升得那么快。

最后,大米的品种不一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的米饭特别养人,东北大米、河南大米、新疆大米都很出名,绵软略黏,做出来的饭闻着味儿就香,日本的大米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有韧性、不太黏,大米品种不一样,GI值自然也会有所区别。

总之,糖友们是可以吃米饭的,但是不要吃得太多、太快,最好能和其他食物搭配在一起吃,学习正确进餐顺序。除了米饭这一点,糖友们还需牢记其他饮食注意事项,合理安排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