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哪些粗粮(糖尿病都能吃哪些食物)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吃4种“粗粮”会让血糖爆升,别把自己当实验品,后悔

糖尿病人适合适当的吃粗粮,因为粗粮相对白面、大米升糖速度要慢一些,并且营养高,对身体好。但在选择是要认清楚,这4种粗粮是真正的“伪粗粮”,糖尿病人吃后血糖会升的很快。

1、速溶麦片、水果麦片、复合麦片

速溶麦片是经过褪皮加工,膳食纤维含量大大降低。水果麦片不但失去了膳食纤维还添加了水果色素、香精。复合麦片添加更多的其他物质升糖更加迅速。尽量选择原味麦片以及没有经过加工的麦片。

2、粗粮馒头、粗粮面食类

这类食物基本都是小麦面里添加了很少量的粗粮,比如苦荞馒头,所含苦荞量极少,和普通的白面馒头区别不大,在加工的过程中为了增加粘合性,会添加一定的淀粉,反而更容易升高血糖。

3、全麦面包

说是全麦的,其实全麦的量还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是小麦粉,为了口感和保质期,还添加了大量的油、盐和糖等,想吃全麦面包,还是自己做的靠谱。

4、粗粮饼干、谷物制品

这些食品吃起来并没有粗粮的那种粗糙的口感,这是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起的作用,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使纤维变的酥性了,这类食物的脂肪含量比较高,实际上更容易让血糖升高。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真正的粗粮只有4类,糖友每天搭配吃够,血糖想不稳都难

本文1727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吃粗粮,对身体好”,这句话你肯定听过。但对糖尿病朋友来说,粗粮吃得不对,不仅血糖下不来,肠胃还可能先“罢工”。那么问题来了,超市里那么多“粗粮”,哪几种才是真的?糖尿病人到底该怎么吃,才能把血糖稳下来?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把“粗粮”的门道讲清楚。

一、粗粮,不是你想的那样

很多人以为,颜色深、口感糙的就是粗粮。其实不然。真正的粗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未经过精细加工、保留谷皮和胚芽。

这样才能保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正是这些成分,对控糖最有帮助。

但市面上一些所谓的“粗粮面包”“杂粮饼干”,加了糖、油、人工添加剂,加工得比白面还细,其实早就不属于粗粮的范畴了

二、真正的粗粮,其实就这4类

别被花样包装迷了眼,真正被权威营养指南认可的粗粮,其实只有4大类

1. 全谷类

包括糙米、燕麦、全麦、玉米、小米等。它们保留了谷皮和胚芽,是最标准的粗粮。

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有助于餐后血糖平稳

2. 杂豆类

如红豆、绿豆、芸豆、鹰嘴豆等。它们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能提供低GI碳水,是糖友非常理想的主食替代品。

3. 坚果种子类

包括核桃、杏仁、葵花籽、南瓜子等。这类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可以辅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别忘了,热量高,适量吃。

4. 根茎类粗粮

比如山药、芋头、红薯等。它们属于“有点甜”的粗粮,升糖速度慢于白米白面,但不宜多吃,尤其是红薯,GI值略高,要注意搭配。

三、糖友吃粗粮,关键就在“搭配”

很多糖尿病人听说粗粮好,就一口气把白米饭全换成了玉米或杂粮饭,结果吃几天就腹胀、拉肚子,甚至反而血糖更不稳定。

为什么?因为粗粮虽好,不是多多益善。吃粗粮,讲究的是“科学搭配”。

1. 粗细比例:3:7 最合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粗粮占主食总量的1/3左右最为合适,也就是粗细粮比例控制在3:7。

这样既能保证纤维摄入,又不至于影响消化吸收,长期坚持对控糖最有帮助。

2. 主食混搭,升糖慢还更营养

比如用糙米 红豆 黑米煮饭,既有蛋白质,也有抗性淀粉;早餐来一碗燕麦粥 煮鸡蛋,不仅控糖,还能提高饱腹感。

3. 搭配蛋白质和蔬菜,双重控糖

主食中加入豆类、瘦肉、鸡蛋等蛋白质,再配上绿叶蔬菜或菌菇类,这套“粗粮 蛋白 蔬菜”的组合,能更有效延缓血糖上升

四、吃错了,再好的粗粮也没用

很多糖友吃了粗粮,血糖还是上不去,甚至还便秘、胃胀。这些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几个?

误区一:粗粮吃得越多越好

粗粮虽然升糖慢,但膳食纤维太多,会增加胃肠负担,特别是老年人或胃动力差的人,容易引起腹胀、反酸。

误区二:忽视总碳水摄入

即便是低GI的粗粮,只要吃得多,碳水一样会超标,血糖照样“蹭蹭往上飙”。

误区三:把“粗粮零食”当主食

杂粮饼干、全麦面包、粗粮能量棒,这些加工食品大多含糖高、脂肪多,升糖快,远不如自己煮的五谷饭来得实在。

五、粗粮吃得对,血糖更稳、肠道更顺

研究显示,每日摄入25克以上膳食纤维的糖尿病患者,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纤维摄入不足者(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年第31卷第4期)。

粗粮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还能被肠道菌群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有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辅助血糖控制。

长期坚持合理吃粗粮,不仅能稳住血糖,还能改善便秘、降血脂、控制体重,一举多得。

六、糖友这样吃粗粮,一天三餐稳稳当当
  • 早餐:燕麦粥 鸡蛋 凉拌菠菜
  • 午餐:糙米 芸豆饭 清蒸鱼 炒西兰花
  • 晚餐:小米粥 蒸南瓜 拌豆腐

记住,每餐主食中的粗粮占比不超过1/3,并搭配优质蛋白 高纤蔬菜,一天的血糖自然更平稳。

写在最后

粗粮虽好,吃法得讲究。选对种类,搭配得当,控制好量,才能真正把血糖吃下来。

糖尿病不是“一天吃对一次”就能解决的事,而是建立在日复一日、科学饮食习惯上的长期管理。

真正的粗粮只有那4类,吃够、吃对、吃久,血糖想不稳都难!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国营养学会
[2]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3年第31卷第4期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粗粮消费与血糖管理研究解读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真正的粗粮这4类,糖友每天搭配吃够,营养又健康

“粗粮到底该怎么吃?”

这是王阿姨在诊室里急切地问我的问题。她今年刚刚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医生建议她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粗粮。但是,走进超市琳琅满目的“粗粮专区”,却让她眼花缭乱:是买燕麦还是荞麦?是玉米糁还是红豆?

更让她困惑的是,有人说粗粮是糖友的“救星”,有人却告诉她吃多了粗粮会胀气、拉肚子,甚至影响营养吸收。

粗粮,真的是糖友的饮食“良药”,还是存在某些“陷阱”?

今天,结合临床经验和权威研究,我们来揭开真正的粗粮秘密,看看哪些粗粮对糖友最友好,又该如何科学搭配,让它成为健康的助力,而不是负担。

粗粮的“真面目”:什么才算真正的粗粮?

在诊室里,我常听到患者把任何“看上去粗糙”的食物都归为粗粮,比如紫薯、山药,甚至加工后的全麦面包。然而,真正的粗粮是指未经精细加工的谷物、豆类和薯类,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从营养学角度,粗粮主要分为以下4类:

1. 全谷物类:如燕麦、荞麦、小米、玉米,这些谷物保留了谷皮和胚芽,膳食纤维含量较高。

2. 杂豆类:如红豆、绿豆、芸豆、鹰嘴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抗氧化物质。

3. 薯类:如红薯、紫薯、木薯,富含抗性淀粉,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

4. 未精加工的谷物制品:如糙米、全麦面条,避免了精白米面加工中的营养流失。

误区提醒:市面上一些打着“粗粮”标签的食品,比如粗粮饼干、即食燕麦粥,大多含有大量糖分或添加剂,实际上很难归为真正的粗粮。糖友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配料表,避免“伪粗粮”。

粗粮与血糖的“微妙关系”

为什么糖友要吃粗粮?答案藏在粗粮对血糖的“双刃剑效应”中。

优势: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相比精白米饭,燕麦和荞麦的升糖指数(GI)更低。例如,白米饭的GI高达83,而燕麦仅为55。这意味着,粗粮能够减轻胰岛负担,帮助糖友更好地控制血糖。

挑战:粗粮中抗性淀粉和膳食纤维含量高,若摄入过量或烹饪不当,会导致腹胀、腹泻,甚至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的吸收。因此,科学搭配和适量摄入非常重要。

糖友吃粗粮的黄金法则:每天吃够这4类,搭配才更健康

1. 粗细搭配,避免“一刀切”
不少新确诊的糖友听说粗粮好,就急于“粗粮化”。但全粗粮饮食可能导致胃肠不适,甚至因能量不足引发低血糖。

建议:每天主食中粗粮占比控制在30%~50%,即每餐可以用50~100克粗粮替代部分白米白面。例如,在早餐中,将1/3白米粥换成燕麦,或加入适量红豆煮成杂粮粥。

2. 烹饪方式决定血糖反应
研究表明,粗粮的烹饪方法直接影响其升糖速度。蒸煮时间越长,淀粉糊化程度越高,升糖指数也越高。

建议:尽量用蒸、煮代替长时间的熬煮。例如,小米可以蒸成疏松的蒸饭,避免煮成稀粥。燕麦片选择颗粒完整的原味燕麦,而非即食燕麦。

3. 多元搭配,营养更均衡
仅靠单一粗粮无法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的需求。例如,燕麦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但缺乏优质蛋白;红豆蛋白质丰富,但膳食纤维不足。

建议:将不同粗粮搭配食用,例如燕麦 红豆、玉米 芸豆,既增加口感,又实现营养互补。

4. 适量摄入,避免“过犹不及”
吃粗粮也要讲究适量。过多摄入粗粮可能导致胃肠道胀气和矿物质流失。

建议:中老年糖友每天摄入粗粮总量控制在50~150克,可根据个人体重、活动量和血糖水平调整。例如,体重偏胖或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可以将每日粗粮量调整到100克左右。

粗粮背后的健康玄机:不仅限于降糖

除了稳定血糖,粗粮对糖友还有多重健康益处:

保护心血管
燕麦中的β-葡聚糖能够降低胆固醇。而杂豆中的植物甾醇有助于减少血管壁的脂质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控制体重
粗粮因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增加饱腹感,减少过量热量摄入。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增加全谷物摄入的糖友,其体重管理效果显著优于控制组。

促进肠道健康
粗粮中的抗性淀粉被肠道菌群发酵后生成短链脂肪酸,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预防便秘等肠道问题。

从厨房到餐桌:粗粮新吃法让健康变得美味

在临床中,我发现很多糖友对粗粮“敬而远之”,原因是“不好吃”。其实,只需稍加创意,粗粮也能变得令人垂涎。

早餐:燕麦红豆粥

将燕麦、红豆提前浸泡一夜,用压力锅蒸煮,保留颗粒感,搭配一小勺蜂蜜,营养丰富且低升糖。

午餐:玉米荞麦杂粮饭
将玉米粒、荞麦和糙米按1:2:3的比例混合,蒸制成杂粮饭,搭配一份清蒸鱼和绿叶蔬菜。

晚餐:紫薯燕麦饼
紫薯蒸熟捣泥,混合燕麦粉,制成小饼,用煎锅少油慢火煎熟,既低脂又美味。

未来的粗粮研究:更多期待与可能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粗粮的功能性成分,如抗性淀粉和多酚类物质,正在成为科学家关注的焦点。未来,是否会有更精准的粗粮搭配方案,甚至个性化的粗粮营养配方?这些都值得期待。

你今天吃粗粮了吗?

健康从每一餐开始。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评论或转发给身边的糖友,让更多人了解粗粮的健康之道。

参考文献

[1]张小莉,王雪松,李红霞,等. 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2):110-115.
[2]徐静,刘丽. 燕麦β-葡聚糖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的改善作用[J]. 中国营养学杂志,2022,34(6):584-588.
[3]李慧敏. 杂豆类食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4,30(3):56-6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