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十问(糖尿病病人十知道完整的模板)

齐鲁壹点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十问十答

问:什么是糖尿病

答: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

问:糖尿病有什么表现

答:糖尿病的表现常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许多患者无任何感觉,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

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答:糖尿病诊断基于空腹(FPG)、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2HPG),FPG:3.9至6.0为正常,6.1至6.9为正常糖耐量,大于等于7.0mmopl/ll应考虑糖尿病,OGTT2HPG<7.7mmol/l,为正常糖耐量,7.8至11.0为IGF,大于等于11.1mmol/l应考虑糖尿病。

问:有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答:

1)年龄>45岁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

2)有糖尿病家庭史,父母都有或一方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几率比普通人要大、

3)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者

4)肥胖,腹部脂肪多,脂肪沉积在内脏器官,这种脂肪容易产生很多抗胰岛素作用的因子

5)生活方式不规律,运动少,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高血压、血脂不正常的人都容易得糖尿病

6)年龄>30岁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

问: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答:

1)大血管病变: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

2)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

3)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是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病人常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可伴痛觉过敏、疼痛,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力减弱甚至肌萎缩和瘫痪。肌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自主神经病变:主要表现:排汗异常,胃排空延迟,腹泻、便秘等,直立性低血压以及残尿量增加、尿失禁等。

问:得了糖尿病怎么改善

答:

1)糖尿病教育与心理干预:对患者和家属耐心宣教,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干预需持之以恒。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控制要求,学会测定或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计,掌握医学营养的具体措施,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等。

2)饮食改善:按患者性别、年龄和身高计算总热量,设计营养餐

3)运动改善: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对1型糖尿病患者,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时间不宜过长,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如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亦应按具体情况作妥善安排。

4)病情监测:定期监测血糖,并建议患者应用便携式血糖计进行自我监测血糖,每3到6个月定期复查AIC,了解血糖总体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方案,每年1-2次全面复查,了解血脂以及心、肾、神经和眼底情况,尽早发现有关并发症,给予相应干预。

5)药物控制

口服降糖药,每种药的适用对象不同:根据个人而异。

胰岛素:适应症:1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消瘦者;有效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各科急症;有较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问:糖尿病打胰岛素后是不是会成瘾,是不是只能长期打胰岛素。

答:2型糖尿病改换口服降糖药指征:应激消失,血糖满意,全日胰岛素总量已减少到30U以下,空腹血浆C肽.>0.4nmlo/l,餐后C肽>0.8-1.0nmol/l,.副作用:过敏,胰岛素浮肿,皮下脂肪萎缩,低血糖症,胰岛素抗药性,肥胖。

糖尿病治疗必须做好五件事:降糖、降压、调脂、降粘、减肥。用好降糖药,降压药,调脂药、降粘药,必要时可用减肥药,还可使用对症治疗药物。

问: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出现头晕、乏力、冒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如何紧急处理?

答:若在家中发生低血糖可吃糖果、糖水、饼干、水果馒头等食物。

问:年轻人会得糖尿病吗?

会,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是一组高度异常性的单基因遗传病,主要临床特征:有三代或以上家族史,且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发病年龄小于25岁,无酮症倾向,至少5年内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问:糖尿病一定会有症状吗?

不一定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糖尿病知多少——糖尿病十问!

作者:赵光临(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对于糖尿病很多人有很多疑问,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

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吗?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 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中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需重复一次确认,诊断才能成立。在应激情况下可出现血糖暂时升高,不能以此诊断为糖尿病。一次性吃大量糖可使血糖一过性升高,此时则不能诊断糖尿病;另外如果血糖升高达不到上述标准亦不能诊断为糖尿病。

2

吃糖多了就会得糖尿病吗?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吃糖是引起糖尿病的诱因,很多人一次吃比较多的糖,会引起血糖一过性升高。

3

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吗?

糖尿病可以吃水果,但要注意控制摄入的量,尽量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合理搭配。

4

糖尿病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最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会同时出现“三多一少”症状。

5

如果患者没有症状是否还用监测血糖?

答案是肯定的,必须用监测,很多患者症状不明显,而忽视监测血糖,造成血糖波动较大,引起糖尿病一系列并发症。症状并不明显不代表血糖控制的很理想。

6

糖尿病能治愈吗?

糖尿病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但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把血糖控制平稳,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7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常见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慢性并发症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如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五官、泌尿系统等,常见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心血管并发症等。

8

糖尿病患者必须打胰岛素治疗吗?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为:

①1型糖尿病;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

③手术、妊娠及分娩;

④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⑤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

⑥某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可以饮食,运动及药物控制,胰岛素治疗只是控制血糖的一种方式,很多比较轻的患者通过饮食及运动治疗也能达到满意效果,但某些情况必须应用胰岛素来控制,比如1型糖尿病。

9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什么?

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健康教育。这几种方式让患者血糖控制更加平稳,使患者更加受益。

10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不出现吗?

如果病人严格控制血糖,是可以不出现并发症,我们严格控制血糖,是为了减少并发症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糖尿病患者撑起一片天,共同战胜糖尿病,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转发一下,大家也可以在下面评论中补充更多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受益。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亲,中国药店公众号长期公开征集稿件,如您欲抒发心声、记录生活、分享经验……可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将作品发送到yaodian2018@163.com(邮箱),稿费=200元 阅读量*0.01元。温馨提示,投稿时请注明联系方式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

湖南省卫健委健教中心推出:糖尿病防控十问十答

(通讯员 谭珺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十分之一,患病人数超1.4亿,全球第一,而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及达标率均不足50%,导致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而糖尿病并发症是患者失明、尿毒症、截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教育改变明天”。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专家编写了糖尿病防控“十问十答”,供广大群众认识糖尿病、了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危害,从而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糖尿病,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1.什么是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之一。就像汽车行驶需要电量、汽油或天然气一样,人体也需要葡萄糖来供能。尤其是大脑主要靠葡萄糖供应能量,所以如果血糖低就会感觉头昏、没有力气等不适。血糖主要来源于我们所吃的食物,包括淀粉(米饭、粉面等)、蛋白质(鱼、肉、蛋等)、脂肪(油、肥肉、坚果等),也可由肝脏储存的糖原分解而来。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一般是3.9-6.1mmol/L,餐后血糖一般在 7.8mmol/L 以下。

2.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分泌减少(产量下降)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质量下降,有量无质)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不典型表现为视物模糊、身体乏力,或者皮肤瘙痒、反复感染、伤口难以愈合等。如果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或服糖水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3.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容易得糖尿病的人群有:(1)超重或肥胖的人; (2)年龄大于 45 岁的人;(3)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4)有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 mmol/L 但小于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但小于11.1mmol/L) 史的人;(5)曾患过妊娠期糖尿病的人;(6)有高血压、冠心病、痛风、脂肪肝的患者; (7)久坐生活方式人群;(8)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4.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容易并发感染,感染又可以诱发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急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遍布全身,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病和糖尿病足等,患者可出现视物模糊,四肢末梢麻木、疼痛,感觉像戴了手套、袜套或有蚂蚁在身上爬等,便秘与腹泻交替,恶心呕吐,尿少,双下肢浮肿或破溃等。此外,孕期糖尿病增加母亲早产、手术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感染等风险; 增加胎儿及新生儿低血糖、骨折甚至死亡等风险。

5.如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措施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正确用药、自我监测和健康教育等5驾马车。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糖尿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药物,按时监测血糖和定期到医院复诊,并且主动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

6.患糖尿病后怎么吃?

对糖友来说,没有什么绝对不能吃的食物。糖尿病饮食的原则是定时定量、少量多餐、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少盐少油、戒烟限酒。一般情况下,糖友每天可以喝1杯牛奶,吃1个鸡蛋、2-3两的瘦肉或鱼禽、2两豆制品、1斤蔬菜、20克油、5克盐、半斤左右的主食,或每餐吃一个拳头大小的主食。可以添加粗粮,如玉米、荞麦、燕麦、薯类等。烹调方式以清蒸、水煮、凉拌为主,减少红烧、油炸。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7.糖友如何运动?

糖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情况,选择散步、快走、慢跑、骑车、太极拳、瑜伽、健身操、打球、游泳等运动方式,也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弹力带、哑铃等。不推荐空腹运动,饭后1-2小时为宜,每次30-60分钟,每周3-5次。运动时要选择平整的场地,穿舒适的衣服和鞋袜,携带水和含糖食物,可结伴而行。运动强度不要过大,中等强度即可,即运动时,还能自然交谈,身体有发热或出微汗。运动过后,注意检查自己的足部有无受伤。

8.有没有最好的降糖药物?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适用人群、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没有最好的药物,只有适合自己的药物。医生会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血糖、胰岛素分泌情况、有无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合并症等选择适合的降糖药物。千万不能看见别人吃什么药就买什么药吃,也不是药越贵越好。

9.吃药会不会伤肝肾?

正规合理的使用降糖药物一般不会伤肝伤肾。治疗期间应每年检测肝肾功能2-3次,如有异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不要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药物治疗,因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也会影响肝肾功能,甚至导致心脏、血管和神经等多种并发症。

10.注射胰岛素会成瘾吗?

不会。胰岛素是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种协助血糖运输到各种组织细胞进行合成和分解的激素,是目前发现的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的激素。糖尿病就是因为自身胰岛素的分泌量下降或胰岛素作用能力下降所致,所以胰岛素的使用是病情需要不需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