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寿命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寿命)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的寿命大概是多少年?看看药师怎么说

小区门口小卖店的周姐今年46岁了,最近确诊患者糖尿病后一直心情很差,郁郁寡欢,对于生意和生活均提不起兴趣……据说是有人告诉她说得糖尿病后,寿命都受影响,吓得周姐是茶不思饭不想,晚上还失眠……

像周姐姐这样被糖尿病吓到严重影响生活的朋友笔者很少遇见,相信不少的恐惧是源于对疾病认识不足所致,那么到底糖尿病是否会影响寿命呢,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小知识。

正确认识糖尿病

近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也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并且有发病率升高和年轻化趋势。

糖尿病可分4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日常生活中大家遇到较多的是2型糖尿病,至今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2型糖尿病本身不是我国人群主要的致死原因,但它可通过严重的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眼病及感染性疾病等对人群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虽然糖尿病几乎不可能被治愈,但却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只要能够科学合理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和并发症风险,糖尿病同样也可以健康长寿。

糖尿病患者管理好血糖预防并发症,能同样长寿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患者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与否的关键之一,因此,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糖尿病管理技巧和方法如下:

(1)糖尿病教育:全面认识糖尿病,学会如何控制饮食,如何锻炼,如何应对低血糖反应及急性并发症等。

(2)血糖监测:每月完整监测2天到3天血糖(空腹、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的血糖),根据结果调整降糖药和胰岛素用量,同时每年监测血压、体重、血脂的变化,并根据结果调整降压和降脂治疗方案。

(3)饮食控制:不吃易使血糖、血脂、胆固醇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糖类等,适当多饮水。

(4)运动治疗: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并坚持,如快走、跑步等。

(5)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口服药物或胰岛素用量。

做好以上五点,血糖控制越早(保持血糖长期稳定以及在24小时内的平稳),身体健康受糖尿病影响就越小,自然也就不用担心其影响寿命长短

结语

糖尿病只是一种慢性疾病,并非不可控制的绝症,因此,确诊糖尿病的朋友不必过度担心。日常坚持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可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长寿。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01):4-67.

胰岛素发现百年:糖尿病患者平均生存期从1.3岁到59岁

(健康时报记者谭琪欣)“十年前查出来糖尿病,正常的人血糖值是3.9~6.1之间,我高达40.2,医生说他第一次见到血糖值含量这么高的患者,在那之后我一直打胰岛素治疗。”今年67岁的糖尿病患者宋先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如今十年过去,他自觉身体和以前没什么异样,很壮实。

胰岛素于1921年被发现,至今已有百年历程。据《Science》记载,百年前,年仅30岁的外科医生弗雷德思克·班廷成功在胰腺中获得提取物“胰岛蛋白”,后统一更名为“胰岛素”,沿用至今。

“在胰岛素被发现之前,糖尿病曾是一个病情发展快速的致命杀手,Ι型糖尿病患者很快就会因为缺乏胰岛素出现高血糖、酮症酸中毒而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仅1.3岁左右。如今,糖尿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资料图片,曹子豪供图。

寻找胰岛素,黑暗中的漫长探索

“自从有了胰岛素之后,Ι型糖尿病就变成慢性糖尿病了,而不是急性疾病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就此得到了挽救或延长。” 纪立农说。

糖尿病是个古老的疾病,其有关记载早于胰岛素三千四百多年。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古埃及就出现了对糖尿病患者“体重快速下降和频繁小便”的症状描述。我国东汉名医张机在《金匮要略》中,也以“消渴症”描述糖尿病的相关症状,该名称一直延用到近代。 “消渴症”唯一有效果的治疗方法是“饥饿疗法”,即尽可能限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摄入,但即便如此,I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仍然不到一年,而在当时,“胰岛素”仍是一个未可知的概念。

据《Science》杂志中的记载,1889年,德国两名医生将一只健康狗的胰切除,不久观察到狗的尿液中糖分显著增加,断定糖尿病与胰损伤有关。之后30年间,美国、德国、罗马尼亚等国的多位科学家对胰中胰岛细胞的分泌物进行了研究,发现胰岛细胞分泌物对狗的糖尿病有疗效,并将其命名为“胰岛素”,但此后并无突破性的进展。

直到1920年,29岁的加拿大外科医生弗雷德里克·班廷发现开私人诊所并不能养家糊口,于是到西安大略大学谋得一份兼职工作,备课时,班廷无意中看到德国医生的狗胰切除实验和其他人的研究论文时,对胰岛素的纯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找到母校多伦多大学生理学系主任约翰·麦克劳德教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这位糖代谢领域的权威专家,并希望能在他的指导下纯化胰岛素。在班廷的坚持下,教授最终答应让班廷留在自己的实验室开展胰岛素纯化研究。

经过1年多的无数次失败,1921年暑假,班廷与助理才最终从动物的胰中分离出微量的胰岛素。班廷将纯化出来的牛胰岛素注射到患有糖尿病的狗和兔体内,发现它们的血糖很快降低了。

纪立农介绍,“胰岛素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于1921年12月开展,患者是一名14岁的男孩,患有严重糖尿病,但是注射胰岛素一天之后,男孩的血糖和尿糖浓度只是轻微地降低,完全没有临床疗效。直到1922年1月,高纯度的胰岛素被提取出来,临床试验再次重启,患者还是那个男孩,这次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一天后男孩的糖尿病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年,诺德胰岛素实验室成立,并很快制成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首支胰岛素产品。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糖尿病患者平均生存期从1.3岁到59岁

“ 1897年,1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10岁男孩的平均生存期是1.3年,30岁和 50岁的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分别是4.1年和8年。而到了1945年,10岁、30岁和50岁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可继续生活45年、30.5年和15.9 年。”美国著名糖尿病学家乔斯林曾写下这样一段话,胰岛素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1923年之后,市面上的胰岛素产品加速更新迭代:1921年,猪/牛动物胰岛素为第一代产品;1980年,人胰岛素为第二代产品;1990年,胰岛素类似物为三代产品;2017年,诺和诺德研发的超长效德谷胰岛素获批上市,被视为第四代产品。

“我有一个朋友原来是医学总监,他得糖尿病已经60年了,他刚开始4岁得的一型糖尿病,他妈妈给他磨针头,针头很粗,每天打完针以后针头要磨,要不然太疼了。他稍微大一点以后妈妈说‘你该对自己负责任了,你自己磨针头,拿磨石’,好多年轻人没有见过磨石,他贪玩,磨了两下就交给他妈妈消毒了,结果那个针头没有磨锐利,扎的时候疼得要命。”纪立农告诉记者,而现在的胰岛素注射针头已经非常细了,针头有非常高的科技,无论是它的斜面还是表面涂层都要越来越减少疼痛感,增加注射感。此外,胰岛素笔、无针胰岛素注射器以及胰岛素泵的发明都在逐步将糖尿病患者从注射胰岛素的不适感中解放。

纪立农表示,胰岛素开启了挽救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旅程,而胰岛素装置的创新,也使糖尿病的管理更简单、更安全。自推出第一代动物胰岛素后,1974年,诺和诺德公司从猪身上提取出一种高纯度的动物胰岛素,并将该产品推向市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与人类胰岛素相同的制剂。随后,诺和诺德不断推出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高纯胰岛素,人体胰岛素和胰岛素注射笔。

“糖尿病的根治在今后的二三十年之内可能还不会实现,但最新数据显示普通糖尿病患者平均生存期已经达到59岁。在胰岛素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史当下,仍然有很多新的东西可以期待,比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可以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心衰发生的风险,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好的胰岛素出现,让病人能够治疗起来越来越轻松。”纪立农说。

参考资料:

1. Wade N. Nobel follies. Science 1981.

2.The tumultuous discovery of insulin finally hidden story is told.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1982/09/14/science/ html

糖尿病人的寿命大概是多少年?

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