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东糖尿病(糖尿病门特什么意思)
专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不当易影响疗效
新华社天津3月1日电(记者毛振华)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葛焕琦提醒,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时,在注射剂量、注射部位选择等方面应注意规范,避免影响疗效。
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胰岛素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广泛。葛焕琦表示,临床发现相当部分患者胰岛素使用并不规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
首先在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上,葛焕琦说,按吸收速度依次排列为腹部、臂部、大腿外侧、臀部。腹部吸收最快,也是最佳选择。长、短效胰岛素在注射时间上也是有区别的。其中,短效门冬起效快,餐前注射即可进餐;长效甘精作用久,睡前注射。
“在使用剂量上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能自行随意用药。”葛焕琦说,用药期间要保证规律饮食、适量运动,以预防低血糖。规律检测血糖并记录数据,便于随诊和治疗。
胰岛素在储存上也是有讲究的。未开封的在2摄氏度到8摄氏度环境下冷藏保存,不要冷冻。开封后25摄氏度以下常温保存,有效期为开启后28天。
葛焕琦还提醒,每次注射要更换部位,针孔之间距离至少1厘米,避开硬结与疤痕,以免影响吸收效果。
在科学治疗外,葛焕琦建议每个人都要注意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结构;管理好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减少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通过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注意,尽可能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糖尿病患者福音!首个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在国内获批
5月2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生产的诺和佳®(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在中国的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诺和佳®在去年9月被纳入国家优先审评审批目录,加快了在中国上市批准的速度。
“随着2型糖尿病进展,糖尿病患者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个月血糖仍未达标的患者,应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大龙教授指出。
“在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起始胰岛素是目前糖尿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临床中起始胰岛素治疗仍面临较大挑战。如何更好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一直都是研发胰岛素制剂的理想目标;另外出于对多次注射和低血糖的恐惧等因素,也影响了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作为首个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诺和佳®(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由70%的德谷胰岛素和30%的门冬胰岛素组成,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两种组份在结构上互不干扰,独立发挥德谷胰岛素长效平稳无峰降糖优势,以及门冬胰岛素快速降糖作用,兼顾基础血糖与餐后血糖控制,实现优势互补。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的杨文英教授表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使用更少的胰岛素剂量达到有效降糖的同时,可以显著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作为中国首个双胰岛素,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获批上市将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带来更多获益。”
诺和诺德中国企业副总裁张克洲指出:“诺和佳®是胰岛素发展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创新,它是基础胰岛素(德谷)和餐时胰岛素(门冬)组成的可溶性制剂。经皮下注射后,两种成分中的德谷胰岛素形成可溶的多六聚体长链,作为胰岛素储库缓慢而持续释放德谷胰岛素单体,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超长效作用;而门冬胰岛素起效快,作用峰值高,持续时间短,发挥餐时胰岛素作用。”
(责任编辑:齐钰)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糖友降糖的一大选择,使用前建议熟悉6个要点
老张被二型糖尿病困扰多年,这几年一直依靠门冬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一天,他在和老友们下棋聊天时,听闻德谷门冬双胰岛素降糖效果很不错,不少糖友用了之后血糖控制得比以前更好了。老张心动不已,心想自己也换换药,说不定能让这糖尿病更好控制些。
于是,老张没和医生商量,自己去委托朋友开了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就开始使用。
刚开始,老张还挺高兴,觉得这新药似乎真有效果。
可没过几天,问题就来了。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出门遛弯,走着走着就突然感觉头晕目眩、心慌乏力,差点晕倒在路上。幸好被路过的邻居及时发现,送去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告知老张,这是低血糖症状,而诱因很可能就是他自行更换胰岛素且使用不当......
你知道吗?胰岛素也分短效和长效。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如同一个隐匿的杀手,悄然潜入许多人的生活。它不再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汇,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交织。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正逐年攀升,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胰岛素,作为控制糖尿病的关键药物,却有着许多不为大众所熟知的门道。
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在什么时候才应该使用胰岛素呢?并且,胰岛素还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类型,那么,到底哪些患者适合使用短效胰岛素,哪些又适合长效胰岛素呢?
胰岛素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细胞的大门。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当人体自身的胰岛素分泌系统出现问题时,就需要外界补充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对于短效胰岛素来说,它的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一般在注射后15 - 30分钟就开始起效,作用高峰在2 - 4小时,持续时间大约为5 - 8小时。短效胰岛素比较适合那些需要快速降低血糖的情况。
比如说,在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高血糖并发症时。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体内的血糖急剧升高,这时候短效胰岛素就能够迅速发挥作用。及时降低血糖水平,缓解病情的危急状态。
还有,在一些刚刚确诊糖尿病,还没有确定长期治疗方案的患者。短效胰岛素可以作为一个临时的控制血糖手段,方便医生观察患者对胰岛素的反应,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而长效胰岛素则有着不同的特性。长效胰岛素的起效相对较慢,但是作用时间很长。它能够在体内持续稳定地释放胰岛素,维持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
长效胰岛素通常在注射后1 - 2小时开始起效,没有明显的作用高峰,持续时间可长达24小时甚至更久。这就使得长效胰岛素特别适合那些需要长期稳定控制血糖的患者。
例如,对于那些已经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并且血糖波动相对较小的患者。长效胰岛素可以提供一种持续、稳定的降糖效果,就像一个默默坚守岗位的卫士,守护着患者的血糖稳定。
而且,长效胰岛素对于一些生活方式比较规律,每天的饮食、运动相对固定的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选择。因为它不需要像短效胰岛素那样频繁注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不便。
不过,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血糖波动特点、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来决定是使用短效胰岛素还是长效胰岛素,或者是两者联合使用。
对于年龄较大、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长效胰岛素的缓慢而稳定的降糖效果。以避免血糖的大幅波动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且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搭配短效和长效胰岛素,以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此外,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还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要遵循定时定量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因为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会直接影响血糖水平。运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降低血糖。但是,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也需要合理安排,过度的运动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总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使用,无论是短效还是长效,都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
只有深入了解胰岛素的特性,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与糖尿病这个慢性疾病和谐共处。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使用前,同样需要了解这6点!在糖尿病治疗的领域中,胰岛素治疗对于许多糖尿病患者而言犹如生命之舟的船桨,至关重要。而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作为一种新型的胰岛素制剂,正逐渐在糖尿病治疗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然而,要想安全、有效地使用它,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其中的诸多要点,这不仅关乎血糖的良好控制,更涉及患者的整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第一,我们必须理解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基本药理机制。
德谷胰岛素属于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它的独特结构使其能够在皮下形成可溶性的多六聚体长链。而且,这种长效的作用机制为患者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基础胰岛素补充,就如同为身体构建了一个持续而稳定的“血糖防护堤”。
而门冬胰岛素则是一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它能够迅速起效。在注射后10 - 20分钟左右开始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其峰值作用大约出现在注射后的1 - 3小时,能够快速应对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将这两种不同作用时效的胰岛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旨在模拟人体生理状态下胰岛素的分泌模式。也就是既有持续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又能在进食后迅速释放胰岛素来处理升高的血糖。
第二,在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之前,准确的剂量确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这并非是一个简单随意的过程,而是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
患者的体重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一般来说,体重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相对较高的起始剂量,但这仅仅是一个初步的估计。
更关键的是要结合患者当前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值。
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那么基础胰岛素的剂量可能需要适当增加;若餐后血糖波动较大且偏高,那么就需要对门冬胰岛素成分对应的剂量进行调整。
此外,患者的肾功能状况也会影响胰岛素的代谢和作用效果。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胰岛素的代谢可能会减慢,这就要求医生在制定剂量时更加谨慎,避免因胰岛素在体内的蓄积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第三、注射技术也是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正确的注射部位选择对于胰岛素的吸收和作用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
通常推荐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腹部的皮下组织较厚,胰岛素的吸收速度相对较快且较为稳定,是较为理想的注射部位。
然而,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可能会导致皮下脂肪增生或硬结,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因此,患者需要遵循“轮替注射”的原则,有计划地在不同部位进行注射。
在注射时,还需要注意注射角度。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使用45度角或90度角注射都是可行的。但如果患者比较消瘦,皮下脂肪较薄,那么采用45度角注射可以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因为肌肉层的胰岛素吸收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第四,饮食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使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同关系。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这种胰岛素时,必须保持规律的饮食。
定时定量进餐是基本原则,这有助于胰岛素在体内更好地发挥作用,避免血糖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例如,当患者注射了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后,如果未能按时进餐,就可能会因为胰岛素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而食物尚未摄入,从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相反,如果进餐量过多而胰岛素剂量没有相应调整,血糖则会控制不佳。
还有,食物的种类也会影响血糖的变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上升,这就需要胰岛素及时发挥作用来降低血糖。
因此,患者需要合理搭配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使血糖升高更为平缓,这样也有利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更好地调节血糖。
第五,运动同样是影响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适度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有益的,它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血糖的控制。然而,运动的时间、强度和类型都需要谨慎选择。
如果患者在注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速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血糖下降过快,引发低血糖症状。故而,一般建议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1 - 2小时再进行运动较为合适。
对于运动强度,轻度到中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是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的。
同时,患者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随身携带一些含糖的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低血糖发生时及时补充糖分。
第六,低血糖是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过程中需要高度警惕的风险。
低血糖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头晕、视力模糊等。
一旦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纠正低血糖。可以立即食用含糖食物,如果汁、糖果等,一般来说,15 - 20克的碳水化合物就可以有效提升血糖水平。
如果低血糖症状较为严重,患者已经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为了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除了前面提到的准确剂量确定、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之外。患者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的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总之,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但要想充分发挥其优势,患者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与之相关的各个要点。
在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期间,需要定期复诊。监测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及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检查是否有胰岛素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胰岛素。而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患者和医护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其相关知识。
从血糖监测、生活方式调整、剂量调整、注射技术到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各个方面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在与糖尿病的长期斗争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习涛,程泽君,邢新军,等.两种短效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对比[J].科技导报,2022,40(12):118-122.
2、宋玮.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07):116-118.
3、罗圣丽,李伟华,陈琼.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研究[J].医学信息,2024,37(22):70-73.
#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