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粗粮大米(糖尿病吃粗粮米饭是什么米)
想保护血管、稳定血糖?这种主食适合糖尿病人吃,不过吃法很重要
血管——血液路过的一系列管道,基本遍布人体的全身,根据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3种。
一旦血管出现淤堵,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比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粘稠、血管增生、血栓等,严重的会引发脑出血、脑梗等恶性疾病,威胁着人们生命的安全。
因此,血管保持顺畅,是保护身体健康的首要保障之一。但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好的习惯,自然也就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而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通常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而糖尿病患者如今也是逐渐增多,很多常见的食物,都不能够食用。
那么糖尿病患者除了碳酸饮料、甜食、高糖水果不能吃之外,像米饭、馒头这些主食也都只能尽量少吃。
不过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每顿饭也是要吃主食的。人们需要每天进食,达到对碳水化合物、能量的摄取,才能维持身体一天的正常生理代谢、消耗。
每天分为早、中、晚3餐,如果长时间不吃或者少吃碳水化合物,则会引发低血糖的症状,对心血管健康来讲,是很不利的。因此,主食不能不吃,但量的多少,让很多糖尿病人为之苦恼。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如何保护心血管、稳定血糖,这种主食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但是吃法真的很重要。
相信身边有糖尿病人的人可能会知道,糖尿病人可以选择食用粗粮作为主食,比如:玉米、燕麦、黑米、小米、红薯等,这些都会比馒头、米饭的升糖速度慢很多。
这些粗粮中,玉米的升糖指数只有55,而馒头、米饭的升糖指数都超过了80。显然,玉米是糖尿病人的不二选择。
这主要是由于玉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延缓血糖升高的速度很有帮助。其它燕麦、杂豆的升糖速度也较为缓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但玉米和其它粗粮的区别在于:玉米中还含有很多能够辅助调节血糖的营养元素,比如:烟酸——对胰岛素有加强的作用;谷胱甘肽——能够清楚自由基,减少其对胰岛素的破坏。
此外,玉米还含有丰富的玉米黄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的预防老年性黄斑病变。含有的脂肪也是一种不饱和脂肪——有助于人体内脂肪和胆固醇的正常代谢,能够清除体内的“坏胆固醇”,从而达到降低高血脂、动脉硬化的发病率。
上面讲了玉米很多的好处,那么到底该如何去食用它,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保护血管、稳定血糖)呢?
小编在这里建议直接煮或者煮玉米颗粒吃,千万不要将其打磨成玉米面。原本玉米属于粗粮,打磨之后就变为了精加工的玉米面。在烹饪的过程中,会容易护花,其升糖指数也就升到了68,和主食馒头、米饭差不多的升糖指数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吃粗粮为什么血糖还升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患上糖尿病之后,医生会给病人忠告,在平时要常吃粗粮,常吃粗粮有利于血糖的稳定。但是有的糖尿病人在平时常吃粗粮,血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反而导致血糖上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有可能是陷入了吃粗粮的误区。
1、选错品种
常见的粗粮有燕麦和荞麦还有大麦等,这些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是有一些粗粮就并不如此,比如黄米等粗粮,这类粗粮对血糖的影响比吃大米饭还要大,到时候会导致血糖迅速飙升,所以经常把这类粗粮当作主食来吃的话,那么当然会引起血糖升高了。
2、吃得过量
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但是粗粮毕竟是两谷类食物,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是非常高的,测量提供的能量和精白米面的能量差不了多少,所以在平时应该避免过量吃粗粮,一定要注意,并不是粗粮吃得越多就越好。
3、烹调不当
有的糖尿病人喜欢把粗粮研成粉末,然后用开水来冲服食用,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使用方法,因为粗粮经过加工之后更容易被人体快速吸收,吃了之后会引起血糖上升。有的糖尿病人喜欢用电饭煲蒸煮粗粮,虽然这样是能够改善口感,但是长时间蒸煮之后的粗粮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那么也是会引起血糖上升的。
糖尿病患者吃杂粮的正确方式
糖尿病人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吃粗粮方式,首先要控制粗粮的量,每天最好是吃50到150克左右的粗粮,大约占主食总量的1/3就可以了。同时还要注意测量品种的选择,最好是选择燕麦和荞麦以及黑麦,还有小米和玉米以及薏仁,但是一定要避免黄米等品种的粗粮。
还应该正确选择烹调方式,在做饭的时候,可以用一部分粗粮代替大米,这样混合搭配起来做主食,还可以选择杂粮面条和杂粮馒头,但是一定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来选择。
糖尿病人吃大黄米,对血糖是好是坏?包粽子时要放吗?今天告诉你
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一种美食,现在超市里的粽子口味繁多,有甜粽子、咸粽子,还有白粽子。选来选去还是最喜欢吃家乡的杂粮粽子,糯米、大黄米、紫米、芸豆、红豆一起包制而成,别提多美味了。
可是近几年来,粽子似乎成了升血糖的“高手”,糖尿病患者根本不建议食用,难道血糖高的人真的不能吃粽子了吗?
其实不然,甜粽子和咸粽子升高血糖的能力的确很强,但是杂粮杂豆粽子不仅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影响,同时还能帮助降低血糖反应。大家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黏性不是很强的大黄米代替糯米作为主要食材。
大黄米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吗?
大黄米的营养价值很高,B族维生素、钙、镁、锌等营养素含量丰富,尤其蛋氨酸、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大米的两倍还多。
虽然大黄米属于粗杂粮,但对血糖的影响相比其他谷物要大一些,尤其是糯性较强的大黄米,也就是“黍”,糯性较差的大黄米被称为“稷”。
“稷”相比“黍”,升高血糖的能力更弱,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为友好。包粽子时,一并放入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红豆、芸豆、燕麦、糙米等食物,能够很好的控制血糖的上升速度,同时增加饱腹感,减少正餐的摄入量。
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就能随便吃不忌口了吗?
当然不是,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吃点粽子解解馋就可以了,不要大量食用。每天的量不要超过1个,吃杂粮粽子的同时要减少正常主食的摄入量,同时随餐食用大量蔬菜,能够帮助大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反应。
很多人认为吃粗粮可以多吃点没关系,但其实粗粮的热量并不低,一顿饭吃80g左右的粗粮,跟吃100g的大米相差无几。
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想把血糖控制住,最好采用少吃多餐、多运动的方式,帮助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靠吃某些粗粮,只能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而非降血糖,更不能因为食用了某些健康食物而代替了药物,所以要想对抗血糖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各位朋友们,你们对于糖尿病患者吃大黄米的话题,还有哪些疑问吗?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