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津(糖尿病津液不足吃什么生津最快)
国医大师吕仁和:糖尿病治疗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国医大师,1934年出生,国医大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和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师从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等中医大家,在诊治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肾脏病和多种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糖尿病治疗中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医糖尿病和肾病专家,该方案是在继承《黄帝内经》经典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临床应用,总结而成。其中,方案中的“二”是指防治糖尿病的总目标;“五”是指观察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检测的五项指标;“八”是指需要采取的八项措施。
二:两个目标
即长寿与健康。应尽力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努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要求不但要让患者能够有较长的寿命,还要让患者过上相对健康的生活,最大限度减少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综合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不仅能达到身体健康,还能够有意识地实现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康。因此,糖尿病患者因为要控制糖尿病,反而更有可能成为完整健康标准的追求者和实现者。
五:五个观察指标
即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症状。
1.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在6、7、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9、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7%、8%,分别可作为优、良、差三个控制等级。其中,由于糖化血红蛋白能体现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应充分重视。
2.血脂 糖尿病常常伴有血脂异常,治疗应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都努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促进脂肪肝改善。
3.血压 高血压与糖尿病经常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必须将血压控制良好,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体重 体重是衡量健康状况很重要的指标,要求患者的体重要争取达到正常范围内。体重正常,利于健康长寿;肥胖者,常伴有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代谢失常,容易合并心、脑和大血管病变;体重过低者,易合并周围神经炎等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都应向正常标准体重方向发展为好(具体计算指标详见书中介绍)。5.症状
(1)口干舌燥、多饮多尿、大便干燥、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失眠多梦、心烦急躁、怕热汗多等,多由高血糖及其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一般血糖控制良好后,临床症状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如果血糖控制良好而症状仍不见好转,则应除外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感染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疾病。
(2)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中出现黑点、夜尿频多、尿多浊沫、肢体麻木、疼痛等,常是糖尿病并发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应该积极予以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导致失明、肾衰竭、足坏疽等。
(3)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或有偏身麻木等,应除外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4)胸闷憋气,应除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5)皮肤疮疖痈疽、牙周炎感染,在糖尿病患者治疗难度较大,应进行积极地、较长时间地治疗,以求彻底解决感染病灶。
(6)皮肤瘙痒,特别是二阴及易出汗的部位瘙痒,在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见,可以应用外洗加内服药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7)急性高血糖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痛等高渗综合征症状,出现口渴多尿、腹痛、恶心、呕吐等酮症酸中毒症状,必须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应注意在纠正高渗综合征、酮症酸中毒过程中,不合理过多使用胰岛素可诱发低血糖,进而导致脑水肿、心力衰竭等。
八:八个调理和治疗方法
即饮食、运动、心态、中药、西药、胰岛素注射、针灸推拿、导引等。
(一)三项基本措施
1.饮食要合理
2.运动要适当
3.心态要平衡
(二)五项选择措施
1.中医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轻症或初发病例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不理想者,或糖尿病已经应用西药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血糖仍不能良好控制者,加用中药治疗常常可以实现血糖良好控制,甚至保持病情长期稳定。而对于糖尿病已经发生并发症者,应用西药控制血糖,应用中药治疗并发症,则可以发挥我国医学中西结合的优势,使众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免于致死、致盲、致残之苦。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吕仁和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了“六对论治”思路,临床应用,卓有成效。
2.西药口服药治疗 西药口服药包括口服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等。对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取效或中医药治疗血糖不能得到良好控制者,可以加用西药口服降糖药等。并在充分认识不同药物作用特点和副作用的基础上,酌情配合调节血脂和降压药物。
3. 注射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中西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胰岛素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必要时,应该选用注射胰岛素治疗。有条件者,更可安装胰岛素泵,以良好控制血糖。
4.针灸推拿 吕仁和教授临床发现,糖尿病下肢沉重麻痛、夜卧不宁,针刺双绝骨穴常有良效;咽痒咳嗽,以六神丸用胶布贴于列缺穴常有良效;全身疲乏按摩督脉经、足太阳膀胱经常有良效;下肢冷热失调,点按丹田穴常有良效等。故除中医中药外,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法应引起足够重视(具体疗法详见书中介绍)。
5.导引吐纳——巢氏消渴之气功宣导法。本法记载于《诸病源候论》一书,适用于以口渴多饮、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其功理在于宣导肾津以止消渴。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松衣宽带,安静仰卧,腰部伸展悬空,用骶骨背着床席,两手自然置体侧。双目微闭。随着呼吸的节律鼓起小腹,意在牵动气机,使之行水布气,津液上升。
第二步:接上式,用舌在唇齿之间,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搅动9次;再由下而上,由右至左搅动9次;鼓漱18次,将口中产生的津液分数口徐徐咽下,并用意念将其下引到“丹田”。使水之上源下流,元龙归海,津布热减,静卧数分钟收功。
第三步:收功后起立,走出室外,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缓缓步行。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心境下,步行120~1000步左右,使练功后内在的有序,在常态下尽可能地保持住。巩固已取得的引肾津、滋上源、止消渴的效果。
哪里有什么糖尿病?不过是肺热津伤而已,这个屡试屡效方,你收好
肺热津伤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呢?肺热津伤,是中医上的一个病证名,常指因郁热内生,蕴藏于肺,从而火盛内阴,使身体伤津耗气。而这种证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均与糖尿病的口渴多饮相同,所以肺热津伤,也在临床中成为了糖尿病的一种症型。
那此证型有什么症状呢?
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对照下列症状:口渴多饮,尿量增多且频率增快,平时心情不好,感觉烦躁,口干舌燥明显。舌红,苔薄黄而干。
该如何治疗?
这类糖尿病的治疗,可以从清热润肺和生津止渴为治疗原则。开方可以参考《丹溪心法》中的消渴方加减原则。
组成:
生地、花粉、黄连、荷梗、沙参、麦冬、藕汁、姜汁、蜂蜜。每日一剂,可用水煎服。
最后:中医治疗讲求辨证论治与个体化用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糖友应用中药调理时,一定要先辩自己的证型,再选取合适自己的方子进行调养。
文中分享仅供参考,具体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看到回复大家。
糖尿病年轻化高发,如何破解?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今年4月,由中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18至2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30至39岁人群达6.3%。更醒目的是,国际糖尿病联盟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亿人,居世界第一。
医院频现“小糖人”
糖尿病离你我并不远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秋梅发现,现在来门诊看糖尿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门诊里出现40岁左右的糖尿病患者都很少见,大都在50岁以上,现在隔三岔五就会出现的年轻患者,让她感到很担忧。
“许多年轻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大部分都是在单位组织体检时发现的。”张秋梅说。
26岁的天津白领刘丽(化名)就是一个例子。今年4月,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指数严重超标,她来到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确诊患了糖尿病。
回想起确诊糖尿病的原因,刘丽坦言,自己平时很喜欢喝汤,主食米饭等也吃得很多,再加上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我和我丈夫工作都很忙,基本上每天晚上十一点多都要吃夜宵,然后忙到后半夜。”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江霞也有同感,“小糖人”的数量也明显增多。“十多年前确诊糖尿病的孩子基本是1型糖尿病,现在确诊2型的孩子多了起来。”
7岁的小鹏(化名)是江霞印象很深的一名糖尿病患者,一年多以前,小鹏的父亲因糖尿病住院,江霞在查房时注意到了正在探望的小鹏,胖胖的,“一看就超重了”。她和小鹏的父亲说,孩子太胖了,还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得赶紧给孩子进行减重干预,不然就晚了。小鹏的父亲告诉江霞,小鹏血糖一直挺高,2型糖尿病已经确诊了。
嗜甜、熬夜……
潜在威胁你“中招”了吗
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1型、2型、妊娠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比例仅占5%至10%,2型占90%左右。
“1型和2型虽然都是糖尿病的一种,但成因是不同的。简单来说,1型糖尿病通常是基于人体感染后产生的自身免疫损伤,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受损,人体无法分泌胰岛素,进而引发糖尿病,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人群。2型糖尿病的成因是胰岛素抵抗,主要和日常饮食、生活环境等有关,高发于超重或出现腹型肥胖人群,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每代谢一个葡萄糖会比正常人多分泌一部分胰岛素,胰腺处于长期‘加班’的状态下,时间久了,功能就会下降。”张秋梅说。
那么,年轻人每日摄入添加糖过量有多容易呢?以常出现在年轻人手中的奶茶为例,上海市消保委针对现制现售奶茶比较试验数据显示,27件标称正常加糖的奶茶平均含糖量在每杯33g左右,大致相当于7块普通方糖。仅一杯奶茶的含糖量,就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的建议。
此外,熬夜也成了年轻人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之一。年轻人在以“喝最浓的茶,熬最长的夜”自我调侃的同时,糖尿病也悄悄找上门来。以1型糖尿病为例,除了遗传因素外,长久熬夜造成的免疫力下降增加了1型糖尿病发生的可能。
去年我国糖尿病方面
卫生支出超过1000亿美元
2019年,我国在糖尿病方面的卫生支出超过1000亿美元,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糖尿病是全球发病率最高、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我国以前是糖尿病发病率较低的国家,如今已成为糖尿病的第一大国,而糖尿病前期人群这一‘后备军’数量也很庞大。”说到糖尿病的流行趋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翁建平深感忧虑。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有较大不同,治疗更为棘手且疗效相对不如老年人理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提出,18岁以上人群中,具有如年龄超过40岁,超重、肥胖,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病史、血压血脂异常等一种情况及以上的,可被定义成为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进行糖尿病筛查、自我管理和健康干预等手段。张秋梅认为,糖尿病年轻化的高发,呼唤的是全社会力量在宣传科普方面的共同努力,从预防到治疗全面着力。
江霞坦言,在糖尿病的防治上,除了少吃甜食多运动等自我管理以外,还要关注的是,我国目前尚有大量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群体,主要指空腹血糖数值在6.1mmol/L至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至11.1mmol/L之间的人群。“糖尿病前期通常是可逆的,通过控制饮食、多加锻炼等方式,能够让血糖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不加注意,继续以往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血糖持续升高发展成为糖尿病后,将终生无法痊愈。”
“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罗樱樱说,为糖尿病防治要“关口”前移,高危人群尤其要定期检测血糖。“尽管糖尿病很难根治,但很多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在确诊糖尿病数十年后依然没有任何并发症。”
(综合新华社11月14日电)
来源: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