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糖尿病网膜症)
报告指糖尿病患病5年是“糖网”高危期 呼吁及早发现和治疗
《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出炉”。 陈静 摄
《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出炉”。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陈静 李柔)中国科学院中科科技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14日联合发布了《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
据此,糖尿病患病5年是糖网发生的高危期,且随着患病时间增长,发生糖网等疾病的可能性越大;在已发现病变的患者中,有将近三分之一者未能按照医嘱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根据《报告》,家庭医生、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需要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的了解。
《报告》显示,未被确诊为糖网的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长多在5年内;而已经被确诊为糖网的患者,患病时间大多 陈静 摄
作为常见致盲性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忽视的健康问题。该疾病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表现,因此极易被忽视。在当日举行的“糖尿病眼病关爱日”活动中,记者了解到,《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调查对象覆盖全国糖尿病患者、糖网患者以及基层公卫医生、家庭医生等。
中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众多,血糖和糖尿病足、心血管及肾脏等并发症正受到更多关注,但是糖网等眼部并发症却经常被忽视。事实上,糖尿病会引起多种眼部疾病。其中糖网致盲风险最高,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4.7%~37.5%。糖网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一旦症状发生,患者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为何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均有发生糖网病变的可能?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糖尿病使视网膜血管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因而变得脆弱,血管就像裂缝的水管一样,容易渗漏、出血,形成病变。
《报告》显示,未被确诊为糖网的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长多在5年内;而已经被确诊为糖网的患者,患病时间大多在5年以上。“不只是老年人,年轻人同样需要关注糖网。”据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上海特区副总院长李文生教授当日对记者介绍,在多年的临床诊疗中,有不少因视网膜病变致盲的案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才20来岁。《报告》显示,在已发现病变的患者中,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未能按照医嘱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
几年前,才28岁的小吴被确诊罹患I型糖尿病。由于最初无症状,小吴并没有重视。几年后小吴的视力继续下降,等再去医院就诊时,已被确诊为糖网中期。但此时,小吴仍没有遵从医嘱定时来院进行眼底激光治疗。“直到几乎快看不见了才想起来找眼科医生。”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唐仕波教授接受采访时谈及该病例时深表痛心,并表示,“糖网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完全有可能避免失明的。时间拖得越久,治疗难度就越大,治疗效果越不尽人意。”唐仕波教授提醒,民众一经确诊罹患糖尿病就应该马上检查眼底;无眼底病变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当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党委副书记、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协会委员郭浩岩通过远程连线解读分享了《报告》。郭浩岩表示,要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眼健康水平,降低糖尿病的致盲率,对患者进行专业的、终身的、动态的眼健康服务管理很重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副会长冯子健通过远程连线表示,如何有效控制糖尿病减少并发症、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致盲率是当今需研究的重大课题。基层医疗机构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糖网预防、筛查和诊治的能力,是提升糖尿病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报告》显示,虽然超半数的基层医疗机构内分泌科医生、家庭医生从医时长超过10年,但仍有部分医生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甚至有误,难以为糖尿病患者和糖网患者提供科学的防治引导。
当日,记者了解到,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公卫医师分会主办的第一期“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项目”已在中国15个城市开展,覆盖了6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近2000名医务人员。据透露,第二期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糖网”原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
听说过渔网、蜘蛛网、互联网,那“糖网”是个什么网?甜不甜,好不好吃,不!不!不!大家可不要被他的名字迷惑了,他非但不能吃,还甚至会夺走人的光明!
那么他的真面目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简称,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
糖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而病变发展后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重影、视野缺损等症状,而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失明,且不可逆。一般来说,血糖控制不好、高血压、高血脂、妊娠、经常抽烟、或患糖尿病多年的患者,有其中一种或多种,则发生糖网病的几率会增高。
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下列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眼部的检查,血糖持续升高,严重者恶心、呕吐时;短期内视力不断变化,头晕、走路不稳;突然出现一侧眼睑下垂(上眼皮下垂,睁不开眼)。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积极控制好血糖,定期去眼科医院检查,眼科医生通过眼底照相、眼底荧光造影、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可以准确诊断糖网病。
虽然患有糖网病的患者并不一定就会失明,但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才是治疗的关键。所以,建议糖网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做眼部检查。
糖尿病患者,小心这个甜蜜杀手——“糖网”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4亿,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45年将增加到1.74亿。更为严重的是,糖尿病患者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糖尿病本身带来的困扰,更有由糖尿病引发的100多种并发症所造成的健康威胁。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糖网”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我国已约有3700万人发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糖网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糖尿病史10年的患者患病率为50%,超过20年的糖网患者患病率几乎为100%。
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通常双眼可能会出现
视物模糊,色觉受损,飞蚊症,夜视能力差,视觉中心出现黑点或空白点,突然失明等。这些视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痊愈吗?
答
可以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6期,前3期称为“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经过良好控制是可以恢复的;后3期称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到了这个阶段不但难以恢复,控制其发展也不容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标准
糖网的发生,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视网膜微血管及神经的持续性损伤。早期阶段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往往是病情发展到较晚阶段,才会出现明显症状。许多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会面临已经视网膜病变但不知道的情况。因此,一旦患有糖尿病,做定期的检查就至关重要。早发现,早治疗是糖网最好的防控方式。
如果发现已经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早期干预。
1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使其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以内,这样就能够延缓病情发展。如果不能严格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即使糖尿病病程较短,也有概率发生较为严重的视网膜病变。
2 规律运动,并避免烟草与酒精对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
3 在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管理中,改善微循环也是预防并发症进展的重要策略之一,特别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药物,是改善早期DR患者视力及眼底状况的有效手段。例如,复方丹参滴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因其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复方丹参滴丸能够通过促进血液流通、减少血管阻力,有效改善眼部的微循环环境,为视网膜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从而有助于延缓DR的病程进展。此外,羟苯磺酸钙等药物也被证实能够改善微循环,减少微血管渗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所有药物的使用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存在视网膜前微动脉瘤、黄斑区点状出血或渗出者的早期DR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激光光凝治疗作为干预手段,以此减少出血和渗漏,从而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糖尿病患者们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更重要的是提早预防,远离甜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