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糖尿病喝水(糖尿病喝水加点什么东西最好)
糖尿病病人应该是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医生一文说清楚
“医生,我糖尿病十多年了,不喝水容易感觉到口渴,喝水后小便次数增多,那我到底是应该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呢?”
糖尿病
今天门诊来了一个病人,他糖尿病十多年了,由于之前没有把糖尿病当回事,也没有按时吃药,所以血糖控制得并不太理想。血糖控制得不好,那小便次数就会增多,再喝水小便次数会更多,因此这位病人对自己到底是否应该多喝水比较疑惑,所以就发出了开头的疑问。那糖尿病患者到底是应该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呢?如何科学喝水呢?今天医者良言跟您好好聊一聊这个问题!
1.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太敢多喝水:消瘦
有点医学常识的人估计都知道,糖尿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不少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本身小便次数就多,如果这个时候再多喝水,那小便次数肯定会更多,这不仅会给生活带来不方便,而且还会把多喝的水排出体外,因此多喝水也是白喝。
还有一些糖尿病病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小便次数增多就是多喝水引起的,为了减轻小便次数增多的情况,他们就选择尽量少喝水。
脑梗死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糖尿病患者尿液增多的话,就会造成体内丢失水分的增加,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那肯定对身体是不利的。尿液增多、喝水减少,就会使得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这不仅仅会引起血糖的升高,而且还会增加栓塞性疾病(比如脑梗死、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和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等)的风险。
根据权威的数据,糖尿病患者之中因为饮水不当而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比例高达15%。
2.糖尿病患者适合多喝水吗?喝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地多喝水是有好处的。至于具体为什么,下面且听我细细解释。
人体内存在着三种体液,即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正常情况下这三种体液之间的渗透压是一样的。大家可能不知道,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渗透压一样有何意义,学过高中生物的朋友估计都知道,液体流动的方向是从低渗向高渗。如果这三种体液的渗透压不同,那就有可能会造成细胞的脱水或者吸水胀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血液中的葡糖糖含量是偏高的,这就会使得血浆中的渗透压升高,当血糖以及血液中的大部分水分在肾脏进行代谢的时候,就会造成肾脏小管液得渗透压升高。这样的话肾脏对水和氯化钠的吸收就会减少,从而形成渗透性利尿。
细胞
当血糖很高的时候,就会造成血浆中的渗透压明显升高,根据液体从渗透压低的地方流向渗透压高的地方的理论,细胞内液和组织间液的部分水分就会向血浆移动,这会造成细胞脱水,可引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如果糖尿病患者喝水喝得少的话,那就会造成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增加,而这不仅会增加小便的次数,还会增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这样的话人体就不能很好地利用葡糖糖。但是人的日常活动是需要能量的,那这些能量只能从脂肪和蛋白质中获取。然而,脂肪和蛋白质在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如果喝水少的话,那就会增加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这对于人体来说肯定是不利的。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的。适当多喝水不仅仅能降低血糖的数值,而且还能避免血液粘稠、增强新陈代谢。#健康明星计划#
3.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喝水?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应该喝1600ml左右的水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点饮水量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对水的需求量是大于正常人的。具体每天要喝多少水,这个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不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变化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小便的次数很少或者尿量很少、小便发黄,基本就可以断定喝水的量不足,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不过需要注意,一定要排除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否则这个判断的不准。
可能糖尿病患者想知道应该喝什么水为好,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可以优先选择白开水,因为它不含有任何糖类,而且还容易获得。如果喝不惯白开水,也可以在里面放点茶叶,当然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豆浆、矿泉水、纯牛奶等。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尽量不要在水里面加入糖类,而且也不要用饮料替代白开水,否则的话不仅仅会引起血糖的升高,还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尿频
在喝水的时候,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为何糖尿病病人为何少量多次喝水,其实这个是因为一次性喝的水太多,那就会造成尿液量明显增加,这不仅仅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还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与此同时,一次性喝水喝水的太多,人体来不及吸收,这些被喝进去的水分就被排出体外了,压根就起不到补水的作用。
最后总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增加饮水量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因为多喝水造成多尿就减少喝水的量。只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喝水也不能喝的太多,而且尽量要采取多次少量喝水的方式!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糖友要少喝水,以防多尿?医生辟谣:这样喝水,比吃降糖药还有用
上周某三甲医院急诊收治了一位患者林某,来到医院时已出现嗜睡状态,呼吸深快。医生查体发现林某皮肤极度干燥,显然是脱水造成的,最后经过检查诊断为酮症酸中毒。原来林某有糖尿病史3年,平时血糖一直控制欠佳,继而一直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特别是喝水多和尿多。
近一个月林某听信了朋友说糖尿病患者少喝水,就能够改善“三多一少”的症状,所以特意限制了饮水量,哪怕是非常口渴,这样做的确让林某上厕所小便的次数减少了,但不久林某就逐渐出现疲乏和食欲下降,并且症状逐渐加重,于是被家人送到了医院。糖友们少喝水,就能缓解糖尿病吗?内分泌科医生说:这样喝水,才有利于血糖平稳。
糖尿病患者少喝水的危害
其实,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并不是多喝水引起的,相反正因为多尿导致身体失水过多,才会经常感觉到口渴而需要多饮水。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糖的升高,使尿糖也相应升高,从而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而导致的多尿。所以少喝水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多尿症状的。而且,糖尿病患者少喝水还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多尿容易引起体内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另外一个更大的危害,就是导致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由于少喝水引起少尿,体内生成的酮体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在身体里蓄积,从而引发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这样喝水,有益血糖平稳
首先要明确的是,只要血糖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的范围内,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是可以减轻的,但这并不代表糖尿病患者就不需要多喝水,相反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比正常人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多喝水可以增加血容量,使血糖稀释,更容易控制高血糖,还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另外,多喝水促使多排尿,体内产生的酮体及时排出,还能够预防酮症酸中毒。
在喝水量、喝水方式和喝水种类方面,根据我国和欧盟推荐的慢性病患者饮水量建议,在没有心功能不全和心功能衰竭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每天饮水量最好保持在1-2升,或者达到2升以上。在喝水方式上,医生并不提倡把一天的饮水量在短时间内喝完,可以平均分为三个时间段去喝,即早餐后、中餐后和晚餐后,这样更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另外在喝水种类方面,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饮用果汁、碳酸饮料和酒精,这些水会使血糖升高,而应该是纯净水、白开水或矿泉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不仅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喝水,正常人同样也要多喝水,因为有研究显示,正常人每天喝1升水以上,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如果你今天还没喝足够多的水,赶紧行动起来,喝水去吧!
#生命摆渡人# #谣零零计划#
糖尿病的人到底要多喝水,还是少喝水?让医生告诉你怎么喝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糖尿病人喝水越多越好,“多喝水能稀释血糖”;也有人坚持认为糖尿病人应该少喝水,“少喝水就能减少尿糖排出”。
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说法,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的?水,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生活必需品,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糖尿病患者在饭后感到口干舌燥,便一口气喝下满满两大杯水,却发现自己刚喝完没多久,又跑了好几趟厕所,甚至感到头晕乏力。面对这些疑问,他不禁自问:“我这是喝水喝错了吗?”
喝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水却可能成为“加速器”或“保护伞”。喝对了水,可能让身体如同甘霖滋润;喝错了水,却可能让病情雪上加霜。
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该如何科学喝水呢?我们从医学的角度来逐步揭开这个谜题。
糖尿病人为什么总是“口渴”?
糖尿病患者经常会感到口干、频繁喝水,这是由体内的“高血糖环境”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简单来说,血糖水平升高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直接影响了身体的“渗透压平衡”。
人体为了“稀释”这些多余的葡萄糖,会通过信号刺激大脑产生强烈的口渴感,迫使人主动补充水分。与此同时,肾脏也会加速过滤血液,将多余的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同样需要大量的水来参与。
这一过程看似是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却可能带来新的问题:糖尿病患者喝水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喝水过少,则可能导致血糖浓度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喝水过多和过少,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
喝水过多:肾脏的“超负荷运转”
糖尿病患者若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肾脏需要快速过滤并排出水分和尿糖。这不仅会增加肾脏的工作量,还可能引发“低钠血症”。这种状态下,血液中的钠离子被稀释,导致人出现头晕、疲倦甚至抽搐等症状。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更要警惕因过量饮水而诱发的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喝水过少:隐形的“高血糖陷阱”
如果糖尿病患者刻意减少饮水,试图通过少排尿来“保留”能量,往往适得其反。因为摄入水分不足,血液中的糖分会更加浓缩,血糖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身体脱水状态。长期如此,还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人到底该怎么喝水?
喝水的学问,其实藏在“量”和“时间”之中。
把握好饮水量:适量才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的饮水需求,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控制在1500-2000毫升左右,而糖尿病患者的饮水量应根据个人病情、体重、气候等因素适当调整。
比如,血糖较高、排尿较多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而合并肾病的患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饮水量。
选择喝水的时间:分次少量饮用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而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例如,每隔1-2小时喝上一小杯水(约200毫升),既能有效缓解口渴,又不会给肾脏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在饭前、饭后或运动后,适量喝水有助于促进代谢、调节血糖。
注意水的种类:普通白开水最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白开水是最健康、安全的选择。不建议饮用含糖饮料、浓茶或咖啡,因为这些饮品可能干扰血糖控制;而矿泉水、苏打水等虽然无糖,但长期饮用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
科学依据与医学解释
研究表明,适量的水分摄入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一项发表于《糖尿病护理》期刊的研究指出,饮水不足的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升高,而适量补水则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与此同时,另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规律饮水的人群,其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小于饮水习惯不规律者。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在饮水过程中,还需关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高温天气或剧烈运动后,身体失水量增加,此时应适当补充电解质,而不是单纯喝水;而在感冒、腹泻等特殊时期,饮水量也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生活中的细节决定健康
有人说,糖尿病人的生活就像走钢丝,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喝水,看似简单,却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合理饮水不仅能缓解口渴、改善代谢,还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观察尿液颜色来判断自己是否喝对了水。通常来说,淡黄色的尿液是理想状态;如果尿液过于清澈或过于浓黄,都可能提示饮水量需要调整。
此外,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都是糖尿病患者维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健康的守护者。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喝水这件小事,藏着大道理。学会科学喝水,既是对身体的尊重,也是对生活的热爱。或许,从今天起,每一杯水,都能成为你健康路上的“助推剂”。
参考资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糖尿病管理指南》(2023修订版)
《糖尿病护理》期刊(Diabetes Care),2022年第45卷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饮水与健康的研究报告
《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