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诊断方法(糖尿病诊断方法及过程)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怎么知道自己患上糖尿病,或许可以从这4个方面判断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患上糖尿病后都不知道,因为有些人在患上糖尿病后并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导致他们忽略而没有发现,而糖尿病如果在早期发现及时控制是能够避免血糖带来的伤害,因此在早期发现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从哪几个方面可以判断自己患上糖尿病?

一、容易饥饿

在糖尿病发病的早期由于高血糖的出现,这样患者身体多余的糖分被尿液排出体外,这样就会让身体缺乏能量而容易出现饥饿,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食欲也会跟着增加,如果突然发现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容易饥饿,并且在补充食物后一段时间又突然感觉饥饿,就要特别的注意及时监测自己的血糖。

二、经常感觉到口渴

在早期糖尿病发生的时候患者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而在出现口干舌燥的时候身体第一反应会出现口渴,就需要不停的喝水,而不停的摄取水量就会让尿液的数量增加,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也就会让身体长期处于脱水的现象,从而让自己经常感觉到口渴。

三、视力莫名的变差

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让眼睛中的液体浓度变高,也就容易让眼睛的视力出现问题,因此在发现自己的眼睛视力下降或者是看东西模糊的时候不要过于小觑,也不要以为是近视发生了,要及时进行眼睛检查,并且监测血糖。

四、手脚发麻抽筋

有很多中老年人会反映自己突然间出现手发麻脚抽筋的现象,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多数的患者认为这是缺钙的症状,也就会进行补钙。但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有可能和糖尿病有关系,要注意在进行补钙后如果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看是不是高血糖导致的。

温馨提示,大家要知道的是,平时对于糖尿病的一些症状要有所了解,并且如果发现自己身体有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要特别的重视,只有及时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和其他相关检查,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也能够让自己及时发现并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从而防止糖尿病发生自己不知道,而对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和影响。

如何确诊一个人是否患糖尿病?这3个诊断标准,每个人都应该懂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所以给人们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认为只要血糖升高,就是患糖尿病了,真的是这样吗?

并非如此。关于糖尿病,并非所有人所患的都是一类糖尿病,因为在诊断糖尿病的时候,也涉及到糖尿病的分型,并且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这3个诊断标准,每个人都应该懂。即使大家不学医,也应该牢记于心,帮助自己,也为了帮助身边更多的人。

1.监测血糖的标准

血糖是确诊糖尿病的直接手段,这种手段非常简单,只需要通过测得患者的手指血,就能够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那么,测手指血糖到了什么标准,才能够确诊是否属于糖尿病呢?在这里提醒大家,两个关键的数值需要记住,一是在空腹状态下,患者没有摄入任何食物,这个时候测得的血糖水平为7.0mmol/L以上,那么可以肯定患者有患糖尿病。

另外,如果不是在空腹状态下,患者摄入食物之后,测得的血糖水平超过了11.1mmol/L,也可以得出患有糖尿病的诊断。这两个数值主要是血糖水平,大家在平时可以通过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患糖尿病。

2.判断对胰岛素是否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这种激素主要是降血糖,所以当这种激素分泌不足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血糖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血糖飙升,进而出现糖尿病。

但是,糖尿病并非都是因为胰岛素缺乏所致,在临床上,糖尿病其实分为两类。为了更好地区分糖尿病,在诊断的时候,分为I型和II型糖尿病,其中所谓的I型糖尿病,就是指胰岛素绝对缺乏,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所谓的II型糖尿病,就是指血糖的水平升高,是因为身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而导致的。所以,判断对胰岛素是否抵抗,也是对糖尿病进行分型的重要依据。

3.判断是否有“三多一少”

谈及“三多一少”,其实就是糖尿病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有全部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这些表现可以作为糖尿病的确诊方式。

所谓的“三多一少”,就是指多饮、多食、多尿,同时伴随有体重减轻,如果身体符合这样的趋势,基本也能够确诊糖尿病。结合血糖的监测,联合诊断可以得出更为精确的答案。虽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很多,但是希望大家记住。

另外,很多人都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好,才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如何准确诊断糖尿病?最新指南:这3大点需要牢记,一个也别落下

说到糖尿病,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因为这种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大家对其也见怪不怪了。

关于糖尿病,人们能够得知并确诊该疾病,主要是通过血糖水平检测,但是并非所有的人在确诊糖尿病时,都需要通过监测血糖,这样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还会给诊断带来很多不便,可能大家觉得检测血糖,不就是在手指上取一下血吗?但若是每一次都这样,对于患者本身而言,会平添许多心理压力。

因此,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正确诊断糖尿病呢?了解完这3点,你就明白了。

1.先观察身体的特殊表现

糖尿病患者在最初不会有很明显的表现,这个时候直接监测血糖,很可能会得出阴性结果,那么怎样得知是否与糖尿病“结缘”了呢?其实,血糖升高还是会给身体带来一些特殊表现的,这其中就包括了身体的体重变化,通常会表现出体重减轻,与肥胖刚好相反,糖尿病患者会表现出多饮、多食,但是体重反而会下降。

另外,糖尿病患者在初期总是觉得口渴,所以喝得多了,尿也会随之增加,这样就会导致小便频繁。总之,观察身体的特殊表现,可以归结为“三多一少”,这是排查是否有糖尿病的初始表现。

2.再观察血糖的变化状态

血糖是血液中的糖水平,通常会在饭后表现出水平升高。但是,这种升高是暂时性的,因为食物中的糖分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血液中,最终会被身体吸收,所以饭后监测血糖水平,一般不会很标准。

建议大家在平时诊断时,保持空腹状态,血糖水平若在血糖空腹状态下超过7.0mmol/L,即可以确诊有糖尿病。

为了保险起见,建议连续三天观察自己的空腹血糖,如果连续超过了7.0mmol/L,基本上就可以确诊是糖尿病无疑了。所以,通过身体的表现,结合血糖的水平,可以很肯定的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患糖尿病的可能。

3.最后结合身体的并发症状

如果以血糖监测作为主诊断,那么在确诊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方面,一些辅助的表现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来讲,糖尿病患者到了病情发展的严重时期,可能会表现出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因为血糖处于高浓度状态时会使血管堵塞,继而导致血管坏死,影响到周围的血管和神经,所以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皮肤破溃,肢体的远端会有麻木、疼痛等不适,综合这些因素不难看出,糖尿病已经发展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所以,身体出现这些并发症的时候,基本上也可以确诊糖尿病了。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