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药糖尿病(结核药和糖尿病药能一起吃吗)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结核病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加,肺结核被称为糖尿病的姐妹病,一旦“结伴”,影响很大。邢台市第二医院中西医结核科主任范路修表示,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可为结核菌快速生长、大量繁殖提供营养环境。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或者出现两周以上咳嗽、咳痰、盗汗、午后发热等症状,应引起注意,及时到医院就诊。
桥东区市民王某34岁,身高164厘米的她体重为73公斤。去年10月底的一个晚上,她突然开始间歇性咳嗽。几天后,咳嗽更加严重,且伴有黄色浓痰,喝水时咽喉部有疼痛感,全身乏力、盗汗。王某以为自己感冒了,就买了一些感冒药吃。谁知半个月后症状并未减轻还咳血。这下她慌了神,赶紧到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其肺部有阴影,确诊王某患了继发性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随后,在医生的建议下转入市二院中西医结核科接受治疗。
范主任表示,临床中常常会遇到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紊乱,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有利于结核菌生长,加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不仅使肺泡与支气管粘膜血液供应减少,还使吸收困难,这一切都为结核菌提供了沃土。同时肺结核患者又容易感染糖尿病,肺结核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不仅增加胰岛素的需求量,同时又降低胰岛素受体功能,以致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再者,结核菌毒素可侵犯胰腺,使其分泌功能降低,可引起血糖升高。
邢台县的董某也被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50岁的他患糖尿病4年多。“从发现糖尿病的那一天起,我就规律服用降糖药,但血糖一直控制不好。”董某介绍,11月初他出现了阵发性咳嗽,尤其是晚上睡觉时咳得厉害,并伴有胸闷、心悸、活动后气促等症状。董某来到市二院中西医结核科就诊,医生确诊他患有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同时有肺心病。范主任说,董某一直有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虽然在服药,但他的不良生活习惯还是没改过来。
糖尿病与结核病一旦“结伴”,将加重病情。“由于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有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故在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药物副反应的可能性很大,且很多高效的抗结核药物在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身上无法使用,使得治疗难度大、预后差。”范主任表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其症状容易与感冒、肺炎等疾病混淆,容易被漏诊。肺结核患者在生活习惯与治疗未改变的情况下,若出现病情加剧或虽正规治疗病情却不见好转,痰中结核菌久治不消的情况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张平勤 刘璐)
糖尿病还能“勾起”肺结核
75岁的张大伯患有糖尿病10年,但始终疏于健康管理。一直感到无所谓的张大伯前段时期不停地咳嗽,且痰中带血。后经医院检查,他竟然患上了肺结核。医生说,张大伯的肺结核主要是血糖控制不好“勾”起来的。“小时候听老人说肺结核叫‘痨病’,由营养不良引起。糖尿病叫‘富贵病’,吃得太好是病因之一。看似两者对立,怎么还‘统一’了呢?”下面就给张大伯答疑解惑。
糖尿病人患肺结核
几率可高八倍
医生告诉张大伯,尽管肺结核与营养不良有关,但并不是唯一原因。结核病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入侵人体导致的一类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为肺结核,身体其他的部位也可以出现结核,如骨、肠道、泌尿生殖系统、脑及腹膜。结核病易患人群为幼儿、青春期的少年、老年人,还有营养不良、尘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是易患人群。
糖尿病和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两病关系密切。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结核病患病率高出普通人群4到8倍。为什么糖尿病和肺结核常常合并存在呢?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增高为结核杆菌的滋生提供了营养来源。另外,患者机体代谢紊乱进一步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结核病。
要治肺结核
先控制好血糖
肺结核典型症状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等,与单纯肺结核病不同的是,糖尿病一旦合并肺结核,10%~20%的患者无呼吸道症状,80%左右的患者则起病较急、进展快。且肺部病变范围广,干酪病灶多,空洞多,排菌量大,治疗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糖尿病和肺结核病同时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预防合并肺结核很重要。首先要做到控制血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遵医嘱坚持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一旦发现连续两周以上咳嗽、咳痰,或者咳痰带血丝,或有午后低热、盗汗、全身疲乏、食欲减退,或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应该立即就诊。如果确诊合并肺结核,必须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自行用药,更不能相信所谓的秘方、偏方,以免延误治疗时机而加重病情,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
抗结核药和降糖药别“打架”
由于糖尿病对肺结核的不良影响要大于肺结核病对糖尿病的影响,所以要首先控制好糖尿病,肺结核病的疗效和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糖尿病控制的程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应注意避免抗结核药与降血糖药的相互作用。
比如,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可干扰正常碳水化合物代谢,使血糖波动,可以加重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炎,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并采取相应措施;再比如,磺脲类降血糖药如甲苯磺丁脲等与异烟肼、利福平合用,后者会促使肝脏分泌较多药酶,加速甲苯磺丁脲等的代谢与排泄,使糖尿病恶化,可导致患者昏迷。因此应改用链霉素、氮硫脲、对氨基水杨酸钠治疗结核病。若选用异烟肼、利福平进行抗结核治疗,则应选用胰岛素为主要药物治疗糖尿病,不宜选用磺脲类降血糖药。
此外,抗结核药物乙硫异烟胺有降糖的作用,但与降糖药物合用时,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文/邬时民
糖尿病患者,出现肺结核该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
出现肺结核该怎么办?
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自1980年以来,20-79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是发生肺结核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长不仅会增加肺结核的发病风险,而且合并糖尿病后还会增加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复发和死亡的风险,对肺结核的治疗和管理构成挑战。因此,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
一、寻求个性化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视神经、末梢神经、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伤,抗结核药品可能加重糖尿病本身的并发症。因此,在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时,患者需要主动告知自身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便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适当延长抗结核治疗疗程
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和较高的治疗失败率。因此,对于强化治疗2个月末痰抗酸杆菌检查仍为阳性者,或肺部病变广泛且发生空洞者,以及血糖控制差、且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者,可以适当延长抗结核治疗疗程至9-12个月。
三、开展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者,应每天进行快速血糖监测4-7次。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空腹或餐后2小时进行快速血糖监测2-4次。使用胰岛素治疗者,通过监测空腹血糖来调整睡前胰岛素或晚餐前胰岛素剂量;通过监测晚餐前血糖来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达标后,还要注意监测餐后血糖,以优化治疗方案。
四、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普通肺结核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损伤、胃肠道反应和皮疹等症状。共病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在出现相应症状时加强血糖监测,并寻求医生帮助,必要时可由医生进行治疗药物的调整。
五、加强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既要满足肺结核的营养需要,又要使血糖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之内。因此,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患者每日摄入能量应该较普通糖尿病患者多10%-20%,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或不超过300g/d,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脂肪占总能量的20%-30%。对于营养不良的共病患者,也可选择专用的肠内营养制剂,以保证营养摄入和维持血糖稳定。另外,肺结核患者胃口常不好,需注意饮食调配,避免进食辛辣的食物,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宜。
六、关注体重变化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消瘦和肥胖,将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BMI:18.5-23.9kg/m²)。而且,每个月都要监测体重指数,并在其发生变化时及时联系医生调整抗结核药物使用剂量。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充足的睡眠、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居住环境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保持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等,这些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李剑虹、毛凡、由晓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