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年会(糖尿病年会期刊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李海东)

微笑面对糖尿病 0
文章目录:

糖友年会都干啥?

年终岁尾,又是各种年会、聚会扎堆儿的时候.而不同群体的聚会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话题,如跟朋友、同学聚会多聊家庭的话,跟客户、同事聚会多聊工作中的事情。那糖友的年会是什么样的呢?举杯畅饮?品茗小酌?胡吃海塞?还是大谈控糖?

微糖给大家看看2015年一场健康糖友年会——苏州附二医院甜蜜家人年终聚会,让大家了解下健康积极的糖友生活状态。

早上8点100多名糖友及家属齐聚苏州附二医院,开始了年会的第一环节:体检!

大多数糖友应该都比较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检查项目。在苏州附二医院的医生、护士支持下,所有的糖友都免费做了糖化、肝肾功能、微量尿蛋白、眼底检查这些项目。也是对2014年自己身体的一个健康总结。

体检结束后,苏州附二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甜蜜家人QQ群群主方晨医生给大家做了上一年度的年度总结。2014年里,甜蜜家人群里有糖友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有糖友的宝宝健康的诞生、还有5名糖友检测出属于单基因糖尿病,治疗方案由胰岛素治疗变成口服药治疗。最后方晨医生给所有到场的糖友讲解了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最新技术以及能够达到的治疗效果。方晨医生勉励大家,当下糖友们最需要做到的就是好好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产生,等待医学发展,能够治愈糖尿病的那一天!

既然是年终聚会,肯定是离不开聚餐的了。我们微糖营养师经常告诉糖友,糖尿病患者什么都能吃,只是要根据身体的情况适量吃!

聚会的午餐是医务工作人员和几名糖友一起在饭店预定的、非常的丰富诱人!大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喜欢的口味和合适的份量,真正做到吃好喝好血糖好。

这就是我们的糖友年会,健康知识、控糖经验、学术研究、欢声笑语贯穿全场。这种形式的年会也是微糖非常推荐的,希望更多的关注糖尿病的社会人士以及糖友们多多参与这种活动,传达正确的糖尿病知识和形象。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糖公众订阅号:boyibangdy

Roy Taylor教授领衔5大奖项!2024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即将开幕

2024 EASD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日益丰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革新。然而,面对这一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我们仍有许多未知需要解答,许多难题需要攻克。

2024年9月9日至13日,备受瞩目的第60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2024 EASD)

将于西班牙马德里盛大举行。作为糖尿病领域重要国际会议之一,EASD年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的糖尿病研究专家、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以及行业领袖,共同探讨糖尿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在EASD年会期间,组委会将颁发几项重要奖项,以表彰在糖尿病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五大奖项即将颁布!

Roy Taylor教授|Claude Bernard奖获得者

Claude Bernard 奖旨在表彰在糖尿病研究领域有创新领导力和终生成就的个人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医学教授Roy Taylor教授荣获此殊荣,将于9月10日上午9:30-10:15发表题为“2 型糖尿病的病因:实验医学奥德赛”的演讲。

Roy Taylor教授提出并验证了 “双循环病因学假说”(Twin Cycle Hypothesis),证明 2型糖尿病是一种简单、可逆的与肝脏和胰腺脂肪过多有关的病症。在他之后的研究工作中,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其“2 型糖尿病缓解之路”研究计划已在英格兰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得到实际应用。1986年 2000年间,Roy Taylor教授开发了用于筛查糖尿病眼病的国家系统,并建立了视网膜筛查师,同时出版了多部2型糖尿病科普书籍,在2023 年国王新年荣誉中被授予 MBE 勋位。

Elisa De Franco博士|Minkowski奖获得者

Minkowski奖旨在表彰对糖尿病认知做出贡献的研究者。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高级研究员Elisa De Franco博士荣获此殊荣,并将于9月11日下午17:30-18:30发表题为“寻找拼图中缺失的部分:发现新生儿糖尿病基因,获得对β细胞生物学的新认识”的演讲。

Elisa De Franco博士曾是英国糖尿病研究所劳伦斯奖学金和 EFSD/Novo Nordisk 未来领袖奖的获得者,还曾获2018年EASD新星奖和2020年ISPAD青年研究者奖。De Franco博士的研究方向为利用基因组测序来发现对细胞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的基因。已发表80多篇论文,包括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LancetNature Genetics上的论文。

Rodica Pop-Busui教授|Camillo Golgi奖获得者

Camillo Golgi奖旨在表彰在糖尿病并发症的组织病理学、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美国密歇根大学卡斯威尔糖尿病研究所临床研究主任Rodica Pop-Busui教授荣获此奖。她将于9月10日下午17:15-18:15发表题为“这很复杂:利用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知识创造一个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未来”的演讲。

Rodica Pop-Busui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管理新技术的应用。Rodica Pop-Busui教授自 1993 年以来一直是 EASD 的成员,并于2023年担任ADA医学和科学主席。

Lori Sussel教授 | Albert Renold奖

Albert Renold 奖旨在表彰在糖尿病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取得的杰出成就。美国Barbara Davis糖尿病中心的研究主任Lori Sussel博士获得此奖,并将于9月11日上午9:00-10:00发表题为“健康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系调控”的演讲。

Lori Sussel博士的研究侧重于胰岛细胞分化和功能性分子调控,重点探索β细胞功能障碍如何导致1型和2型糖尿病。她的研究结合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小鼠模型和人类干细胞模型,以了解胎儿发育过程中胰岛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以及维持成人α和β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经过研究发现了多种新型蛋白质、长非编码 RNA 和分子,参与了胰腺发育过程中胰岛细胞的分化和成年后β细胞功能特性的维持。

Juleen R. Zierath教授 | 糖尿病卓越奖

糖尿病卓越奖旨在表彰在糖尿病或其并发症的认识、预防或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杰出研究人员。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Juleen R. Zierath教授荣获此奖。她将于9月12日下午17:30-18:30发表题为“2 型糖尿病中胰岛素和运动作用的信号分解和代谢节律”的演讲。

Juleen R. Zierath教授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大会、瑞典皇家科学院、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欧洲科学院和 Keystone Symposia 董事会成员。致力于转化研究,以阐明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她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昼夜节律与运动训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代谢控制。

会议亮点前瞻

1.最新研究发布:

会议将展示糖尿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新型治疗方法、疾病管理策略等。

2.专家主题演讲:

来自世界各地的糖尿病领域专家将就当前糖尿病研究的热点问题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经验。

3.跨学科交流:

会议鼓励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旨在通过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推动糖尿病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4.临床实践分享:

临床医生将分享他们在糖尿病治疗和管理中的实践经验,为参会者提供宝贵的临床参考。

随着会议的临近,我们对即将呈现的糖尿病研究新发现和新观点充满期待。医脉通将与您一同见证这一医学盛会,共同探索糖尿病治疗与管理的新篇章。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干细胞疗法、冷冻疗法,医学界贡献治疗糖尿病新招术

治疗糖尿病,医学界又贡献了新招术

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多年来,一批一批研究人员致力于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方面探索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各类创新疗法和干预措施。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2021年,我国20—79岁糖尿病患者总数、因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均排名全球第一,20—79岁群体因糖尿病产生的医疗费用排名全球第二。据估计,2045年我国20—79岁糖尿病患者数将上升到1.744亿人。

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但这些治疗方案效果有限,且不能阻断并发症发生以及阻止病程进展。

为了突破治疗瓶颈,糖尿病领域的相关研究者在不断努力。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治疗方向和方案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干细胞疗法 有望使患者摆脱频繁的胰岛素注射

糖尿病的病因,简而言之就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病人胰岛β细胞出现罢工或怠工,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减弱。因此,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有望使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摆脱频繁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

据悉,糖尿病干细胞疗法始于1998年。到21世纪初,该领域受益于模式生物胚胎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2010年后加速发展。目前,干细胞强大的增殖和分化潜能使其成为胰岛β细胞的潜在来源。

在干细胞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方面,该领域需要进一步提高干细胞转化生成成熟的、可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的能力,还需要解决移植的干细胞衍生的β细胞免受免疫排斥并确保其纯度等重要问题。

今年年初,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刊发了我国科学家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研究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彭小忠研究员研究团队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教授研究团队合作,解决了高效诱导人多能干细胞(IPS)分化成为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的难题。

IPS是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以在体外通过诱导分化成为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但分化效率低下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瓶颈。邓宏魁研究团队大幅度优化了IPS向胰岛细胞的分化方案,重点解决了如何高效率地诱导从胰腺前体细胞向胰岛内分泌细胞命运特化的技术难题,从而使体外大规模制备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成为可能。

研究团队通过临床前期灵长类糖尿病模型,将人IPS来源的胰岛移植给糖尿病恒河猴,受体猴血糖控制水平较移植前得到明显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并且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移植的胰岛细胞存活并保持良好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在灵长类动物实验周期内,未发现移植细胞发生致瘤现象,初步验证了人IPS来源的胰岛移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SGLT1/2双重抑制剂 降低葡萄糖吸收量,控制血糖水平

此前,欧盟宣布批准Zynquista(sotagliflozin,索格列净)用于胰岛素的辅助疗法,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这是Zynquista在全球首次获批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

Zynquista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和2(SGLT1和SGLT2)的口服抑制剂。SGLT1主要负责调控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而SGLT2主要负责调控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抑制这两种蛋白的功能可以降低人体对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SGLT2抑制剂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也得到了权威指南的推荐。2021年12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新版指南《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2022版)》。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是糖尿病领域最著名、最客观、最前沿的指南之一,每年都会依据糖尿病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治疗理念进行更新。

新标准推荐的治疗方案依然保留了二甲双胍一线用药的地位,但与以往不同,二甲双胍已不是唯一的一线用药。该标准推荐,GLP-1RA、SGLT2抑制剂可用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起始治疗,并且人们可根据降糖需要选择是否联用二甲双胍。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药物 修复“血糖传感器”,重塑血糖稳态

11月5日至10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多格列艾汀片(商品名:华堂宁),作为上海十年来医药界最新成果之一向全球进行展示。

该药品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GKA)药物,是过去十年来糖尿病领域首个全新机制的原创新药,也是首次在中国推出的2型糖尿病全球首创新药。这款药物由上海企业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研发,今年9月底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血糖传感器”——葡萄糖激酶在维持人体血糖稳态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款新药以葡萄糖激酶为靶点,通过修复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激酶功能,恢复人体对血糖水平变化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和β细胞功能,重塑血糖稳态,控制和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并有望实现糖尿病停药缓解。

截至目前,多格列艾汀片可以单独使用治疗未经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在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效果不佳时,搭配二甲双胍使用。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该药无须调整剂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技术副总师陈凯先表示,多格列艾汀片是一款具有新概念、新机制、新结构、新技术和新疗效等特征的全球首创新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项目中,这是一个非常有标志性、有显示度的成就。

冷冻疗法 或为无法锻炼的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福音

在今年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上,“冷到发抖有利于降血糖”成了一个热议话题。

来自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博士生亚当·塞勒斯在会上介绍了一项初步研究结果:对超重/肥胖成年人群进行的研究显示,反复短时间的冷暴露(达到颤抖)会提高人体葡萄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并显著改善血压。

塞勒斯表示,冷暴露改善了许多与2型糖尿病等疾病相关的心脏代谢指标。他认为,这种策略有望最终成为2型糖尿病的替代治疗或预防措施。

在未来的研究中,他们计划评估冷暴露对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塞勒斯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像桑拿浴和蒸汽房一样的“冷藏治疗室”。

对此,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综合生理学教授安娜·克鲁克博士发表评论称,这项研究证明了“颤抖”带来的代谢效应。对于那些患有糖尿病但因各种原因无法锻炼的人而言,冷暴露可能是不错的降糖选择。不过,这种治疗策略能否付诸实践最终取决于其可被接受的程度。

百年来,一批一批研究人员致力于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方面探索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各类疗法和干预措施,包括最初的动物提取胰岛素、重组与合成胰岛素,到后来的单克隆抗体、干细胞疗法及免疫细胞疗法等。与此同时,基于发病机制的糖尿病分型与诊断不断细化,人们可根据分型不同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目前,人类已实现了糖尿病的长期、有效管理。征服糖尿病,未来可期。(记者 代小佩)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