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活动游戏(关于糖尿病的趣味活动)

糖尿病唠嗑 0
文章目录:

体验糖尿病“游戏式”看诊

赴台学习收获很多,感悟颇深,不仅领略到了台湾医护团队的做事精神——严谨、精湛、研究、总结、提升;而且真正感受到了他们以“病人为中心”的团队管理模式——医师、卫教师、营养师、护理师通力合作;处处都能感受到同理心——“换成是你自己,你会怎么做?”这句话铭刻在每位医护工作者的心中。

值得一提的是:医师在与患者沟通时,耐心地把医学术语转化为通俗的白话,还贴心地利用患者看得懂的卫教工具与其交流。卫教师还会经常组织患者联谊活动,让他们通过做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学习知识,其中“幸福一起来”游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戏通过5个阶段,把患者平素对胰岛素的负向看法,运用图片、动画片、积极讨论等方式,让患者直接明了的学习胰岛素的基本功能,注射后的好处,安全性及对各脏器的保护,解除他们的顾虑,从而轻松愉快的接受胰岛素。

还有就是对并发症的认识,同样是用团体卫教形式,让患者用双足在规定时间做撕报纸、卷团、平铺等动作,来评估其足部的反应,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病变。让患者佩戴事先改装过的眼镜(眼镜上用黑色水笔划上黑点,代表眼底出血点)夹豆子游戏来亲自感受高血糖引起视网膜病变后的生活。

这些游戏非常有趣,患者像孩童一般玩得非常投入,大家争先恐后,尽最大努力去做,气氛非常激烈。另外,他们会把糖友当家人,想方设法丰富他们的生活,学习期间有幸参加了他们每三个月组织一次的“控糖达人生日会”,诺大的会场聚集了好多糖友,他们享受着卫教师、营养师精心准备的生日patty,品尝着美味的巧克力蛋糕、果冻、代糖饮料,同时享受着营养师的饮食指导,卫教师生动有趣的足部护理照护等精神食粮,然后一起做健康操,给寿星赠送精美礼物……整个会场气氛高昂,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让糖友过上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台湾同仁们说到了,也做到了,不禁让人感慨,在这么优秀团队照护下的糖友不幸福才怪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laoke1114,精彩不断;糖友唠嗑,与您一起改变糖尿病!

护士自制糖尿病教育棋盘,“糖友”在游戏中掌握控糖技能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刘姗姗

“下列食物中哪个升糖最快,哪个升糖最慢?”“每次运动时间多少合适?”“冰箱里拿出来的胰岛素要放置多久使其复温后使用?”近日,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糖友”们正在进行下棋闯关游戏,棋盘上的每个格子都是护理团队精心设计的糖尿病管理相关问题,涵盖了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糖友”们在互动游戏中获取更多健康管理知识。

“糖友”们在进行下棋闯关游戏,在游戏中获取更多糖尿病相关知识

70岁的陈婆婆患有糖尿病十余年,是名副其实的“老糖友”。刚查出糖尿病时,家人劝她重视起来,她却不以为意,虽然每天都在服用降糖药,但日常饮食上却不控制,血糖更是难得监测一次,结果随着病情的进展,导致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像陈婆婆这种只服药,却不改变生活方式,疏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提前出现的患者不在少数,甚至有的患者还很年轻。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易兰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开动脑筋,创新健康教育模式,自创了糖尿病健康教育游戏棋盘,将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内容设计成问题,融入棋盘游戏中。

患者在下棋的时候,通过投掷骰子的点数前进,并回答停留在格子上的问题,回答正确可以继续挑战,最后先到达终点即获胜。在有疑惑的地方,内分泌科护士在一旁及时讲解并补充相关知识,加深记忆。参与的“糖友”们纷纷表示,这种下棋闯关的形式很有趣,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到了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了更多控糖技巧。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易兰护士长介绍,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时间都需要自我管理,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友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据了解,为了让糖友们更全面地掌握糖尿病健康知识,该院内分泌科不断创新健康教育模式,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科普讲座、模拟体验、下棋闯关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科学认识糖尿病,掌握更多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

(武汉市中心医院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2019年美国ADA指南给糖尿病患者的最新运动建议,看看你的运动方法对吗

2019年ADA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对糖尿病患者的体力活动与运动提出了更详细、安全、有效的方案建议。本文为您一一解析。

青少年与成年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别

1.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积极运动

青少年与儿童的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都能从运动中获益。青少年与儿童1型糖尿病获益尤其明显,可改善生活质量。

2.每天运动时间要求不同

青少年/儿童糖尿病,每天要求至少6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成年糖尿病患者至少运动30分钟以上。

3.青少年运动强度要求高

青少年/儿童糖尿病,要求进行中等强度或者高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成年人一般要求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清风计划#

4.运动类型要求多

青少年/儿童糖尿病,要求每周进行至少3次高强度的强化骨骼与肌肉的运动。

大多数人了解有氧运动的重要性,但是容易忽视对肌肉和骨骼的锻炼。

针对青少年与儿童,建议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如下刺激肌肉与骨骼的锻炼方式:

  • 对抗性球类运动:网球、篮球、足球、排球等。
  • 肌肉力量训练:深蹲、硬拉背部、负重弓箭步走、俯卧撑、哑铃操。
  • 骨骼力量训练:单腿跳、双腿跳、跳绳、跳舞等各种跳跃训练。

糖尿病运动前要做哪些评估

糖尿病友运动,首先强调“安全”。千万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一段“奋不顾身的锻炼”,运动前评估非常重要。

1.年龄和体能评估

以确定自己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

2.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

比如有没有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高危因素。

如果有这些情况存在,则建议糖友从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开始,缓慢增加,确保安全。

3.并发症评估

糖尿病患者如果有一些严重的或者不稳定的并发症,运动尤其要谨慎。

比如血压控制不稳定、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自主神经功能病变或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盲目运动就非常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4.血糖评估

血糖偏低或者血糖过高状态,都不适合运动,容易加剧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运动4要素

1.运动时间

目标:每天半小时的有氧运动。

具体过程:如果体质较弱,建议至少每天10分钟起始。

提醒:不允许连续48小时不运动。

2.运动强度

目标: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

运动达人:可以中高强度运动。

友情提醒:如果能以时速10公里跑步,每次15分钟的锻炼时间就够了。

3.运动类型

目标:有氧 抗阻训练。

提醒:抗阻训练每周2-3次,隔天练习,比如每周一三五,或者二四六。

强调:所有年龄段,都可以从力量训练中获益。根据身体强度选择做器械训练或者自重训练。

4.柔韧性训练与平衡训练

指南突出说明,柔韧性训练与平衡训练这些运动形式对糖尿病很有帮助。比如瑜珈、太极对糖化血红蛋白、柔韧性、肌肉力量与平衡性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能够从这类运动中得到更大获益。

糖尿病患者忌久坐

所有人(当然也包括糖尿病患者),都要避免长久静坐。

什么是久坐?

伏案写作、电脑前工作或者游戏、看电视等超过30分钟以上,就叫久坐。

久坐就是慢性自杀。

久坐使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4%,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7.9%,癌症死亡风险增加17.3%。

久坐不动,比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久坐使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4.3%,癌症发生风险增加13%,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95%。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该站起来了?

是的,指南建议:每隔半小时,就要站起来,走一走,动一动。

活动活动,要活就得动。

关于运动,您有哪些疑问,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林忆阳 解放军900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