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流针(糖尿病针怎么打什么位置)
解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恐惧”,我国无针给药技术取得新突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在一家餐厅,一位老先生在座位上忽然把裤腰带解开,“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可能认为他的行为不正常,但是对我来说,第一个反应就是觉得他要打胰岛素了。”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在首届“科技×爱 快舒尔无针给药技术创新峰会”说。
纪立农说,这位老先生拿出针来,犹豫了下,开始注射胰岛素,打了四次才打进去。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一天要注射多次胰岛素。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纪立农表示,在门诊中,给患者加药并不困难,但是如果告诉患者需要注射治疗,患者就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纪立农说,对注射的恐惧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导致患者反复推迟使用胰岛素的时间。在此次峰会上,快舒尔“X无针给药技术平台”发布,该平台整合快舒尔无针递送最新科技,实现不同药物特性精准匹配给药参数,可以为药物研发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给药解决方案并量产。据了解,自2005年起,快舒尔医疗专注无针递送技术研发,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将药物以极细液体流注入皮下,0.3秒内即可抵达预定深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快舒尔的临床实验单位之一。纪立农强调,药物生产因规模化成本优势显著,而在给药成本核算上,无针注射有着巨大潜力,若能进一步优化,将对整体药品生产成本的降低起到关键作用。
“当前全球的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创新一直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监督处副处长于浪摆在峰会上表示,医疗器械行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不断涌现的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动力,正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预期。
北京市经开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局副局长郭萌表示,作为经开区内的优秀企业代表,快舒尔填补了我国在无针注射领域的技术空白,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是经开区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未来,经开区还将持续优化经开区内对医疗器械的相关扶持政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药制造产业高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血糖那些事(二)——采血针
如今,人们走进药店很容易在店铺的醒目位置发现家用血糖仪的“身影”。我国糖友人数正在快速增长,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慢性病之一。因此,家用血糖仪这种便携、易用、常用的血糖测量仪器逐渐走入社区、进入家庭,和糖友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除了血糖仪,在家监测血糖通常还离不开血糖试纸和采血针。可别看这东西小,里边的门道可不小呢。今天就让小番茄我来给大家说说采血针里的是是非非。
其实目前主流的采血针就是三种规格,分别是28G,30G以及32G的。G标前面的数字越大则针越细,对创口的损伤也相对较小,出血量较小,伤口愈合度会更好。所以一般像需血量比较小的血糖仪一般会采用28G甚至30G乃至更细的针,这样对糖友来说伤口更小、疼痛感也更小。
主要的品牌有施莱,其中有21G,23G,26G,28G,30G,32G,33G等不同规格的,像诺和以及优锐BD针头等主要就以32G为主,其他的品牌还有华鸿,三诺,强生等。
至于针的通用问题,关键看是什么样的针和采血笔,一般市面卖的针都可以在基本款的采血笔上通用(除了罗氏的,罗氏的针和笔都是特殊的)。下面就是普通的采血笔跟罗氏的采血笔的图片供大家参考。
小番茄我相信大家都可以很熟练的使用采血笔采血针血糖仪三剑客了,那我们就直接进入总结环节吧~采血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1 彻底清洗和干燥双手。
2 温暖并按摩手指以增加血液循环。
3 将手臂短暂下垂,让血液流至指尖。
4 用拇指顶紧要采血的指间关节,再用采血笔在指尖一侧刺破皮肤。刺皮后勿加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样,造成检测结果偏差。
那么我们在使用采血针的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1、每次测量血糖,都应更换新的采血針。 这是因为采血针一经使用,其针尖不再锋利,针尖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钝。采血时,会因为针尖变钝而增加疼痛感。更应注意的是,使用过的采血针上容易有细菌繁殖,可能会直接危害健康。因此,血糖检测完毕后,应立即将使用过的试纸及采血针弃置。
2 采血部位要交替轮换,不要长期扎同一个地方,以免形成瘢痕。手指两侧取血最好,因其血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不仅痛感少而且出血充分。
3 使用过的采血针应妥善处理,以免误伤他人。使用完的采血针就入下图一样,只需要将针插入到针帽中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误伤他人了~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doubifanqie;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请自觉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无针注射,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来源:经济日报
不良反应降低 治疗效果更优
无针注射,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当前,中国已成为糖尿病流行最为广泛的国家,成年糖尿病(20岁至79岁)患病人数已达到1.14亿。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能够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注射感受和治疗效果,且没有出现胰岛素注射后皮下硬结,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也没有增加。”前不久,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7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与参会者分享了一项由他领衔的被称为“FREE研究”的研究结论。
据悉,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分组,以有针胰岛素笔为对照,评价新型胰岛素无针注射器作为施药载体用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是首个将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作为主要疗效指标,探讨无针注射胰岛素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也是按照国际标准临床研究方法开展的世界最大规模比较无针注射胰岛素治疗和有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研究。我国共有10家三甲医院参与,入组患者427例,跨度112天。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禁忌时,仍需使用胰岛素。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甚至是必须的控制血糖措施。
“但是,传统有针胰岛素注射方式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问题。”纪立农举例说,传统有针注射方式对患者心理存在影响。一些患者因恐针或惧怕疼痛而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或因不能按照医嘱按时注射胰岛素导致血糖控制差,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增加。
注射针头重复使用也会影响胰岛素注射准确性并增加皮下硬结发生机会。而无针注射利用压力射流的原理来完成药液皮下注射,即通过无针注射器内部的压力装置产生压力,使药液瞬间穿透人体表皮到达皮下,并呈3.5厘米直径的弥散状被吸收。这种方式明显减轻了注射的痛感。
对于患者而言,除了疼痛感,有针与无针注射还有哪些不同?相关研究证实:与有针注射相比,无针注射提高了速效胰岛素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且吸收更快。
在我国开展的“FREE研究”中,研究人员共选出427位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有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组和无针胰岛素注射组。最终研究结果显示:与有针注射胰岛素相比,无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非劣效于有针胰岛素治疗组,并具有统计学优效和临床优效;与胰岛素笔注射相比,胰岛素使用剂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与胰岛素笔注射无差异;无针注射胰岛素患者疼痛感更低,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如划伤、硬结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更高,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纪立农强调,我国在无针注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可以说,目前无针注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技术的安全性与实际效果也得到了临床证实。未来仍需全社会共同推动,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经济日报 记者 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