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便秘益生菌(糖尿病便秘益生菌怎么吃)
保持肠道健康 益生菌来帮忙
来源:北京晨报
近年来,市场上各类益生菌产品层出不穷,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那么益生菌到底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好处?消费者又该如何挑选益生菌产品呢?
益生菌是能够促进人体健康的有用活菌
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琳琅满目,对于什么是益生菌,世界卫生组织做了如下定义:当摄取适当数量后,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孙桂菊教授表示,益生菌是和人类共生共存、促进健康的活的细菌。人体肠道中存在三类细菌,它们分别是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补充益生菌相当于增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共生菌的数量和功能,当肠道中益生菌达到一定数量时,其他致病菌的空间就会被“挤压”,从而达到维护和改善健康的目的。益生菌的存在意义重大,对人体免疫力的提高及便秘、肥胖、肠道疾病、二型糖尿病、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等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菌群平衡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和微生态系统,只有在肠内菌群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整个肠道机能就能够正常运转,而益生菌正是维持肠内菌群平衡的有效助手。
具体来说,益生菌对人体的有益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益生菌株在胃肠道内会产生消化酶,能够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帮助乳糖不耐受者促进消化,益生菌能够帮助乳糖不耐受者产生半乳糖苷酶活性菌,从而解决乳糖不耐受者因摄入乳糖而产生的腹痛、胀气等不良反应;增强人体免疫力,活性益生菌可以在肠道内定殖,调节肠道各种不同菌群的平衡,并可以对肠道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增强肠道的免疫功能;缓解过敏反应,一般来说,人的肠道里益生菌越多,患过敏疾病的几率也就越小;降低血清胆固醇,益生菌具有胆盐水解酶的作用,它能够将小肠内水解后的胆盐与胆固醇产生作用,从而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选择益生菌产品应注重品牌质量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益生菌产品,如何挑选成为了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安利大中华区研究开发、技术法规及质量管理副总裁陈佳表示,“临床验证是选择益生菌的‘金’标准,首先要注意产品标示的益生菌菌株是否经过临床验证,菌株首先是安全的,其次是有效的。看了菌株以外,再看菌群的数量,是说活菌数,挑选益生菌产品时要看清产品标识,如果只是添加了益生菌,里面的益生菌能不能活下来,这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大家要看清楚,添加了益生菌的产品中保证的有效菌数是多少,这个数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看它是前面添加的,还是后面存活的,最好是后面存活的越多越好。”
同时,陈佳建议:消费者如果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在购买益生菌时最好选择品牌有保障的产品,因为好的品牌往往在产品的临床实验等方面做得更好。
安利纽崔莱益生菌具有“活、量、效”三大优势
作为国际营养保健食品领导品牌,安利纽崔莱已经有将近85年的历史。陈佳表示,作为营养保健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利纽崔莱一直致力于益生菌基础科研与产品升级。结合当前大健康行业个性化的趋势,安利纽崔莱2018年10月份最新上市了3款益生菌产品,这3款产品的配方经过了多项临床研究验证,上千受试人数,确保18个月有效期内每包产品的活菌数量达100亿。能够分别满足女性、儿童与老人对益生菌的需求。
安利纽崔莱在中国市场推出的这三款益生菌产品,具有“活、量、效”三方面的优势。活:纽崔莱益生菌所选的菌株是耐胃酸、耐胆汁的,为了保证益生菌的活性,产品中还特别添加了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这不仅使它可以活着到达人体肠道,还有利于益生菌的增殖。量:在产品18个月的保质期内,到保质期最后一天,每袋益生菌还能为人体提供100亿活菌。效:纽崔莱益生菌所选择的每一个菌株都是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对人体是有效的,能够真正促进肠道健康。
糖尿病患者防治便秘用这6招就够了
最近有很多糖友便秘,苦不堪言,问我怎么办?我把我多年来防治便秘的诀窍告诉了他(她)们,现在公开发表,或许对您也有参考价值。
1.控制高血糖
高血糖损伤自主神经,致使肠胃蠕动无力,代谢紊乱,蛋白质呈现负平衡,腹肌与会阴张力不足,排便无力,这是造成糖尿病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控制高血糖就抓住了防治便秘的主要矛盾。
2.多饮水
水占成年人体重的2/3,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肠胃的润滑剂。人体若缺少水肠道蠕动慢,大便干结。多喝水可以软化大便,促使肠道蠕动,加快大便下行的速度。
3.吃高纤维膳食
高纤维食品可以吸收较多的水分,促使大便膨胀松软,增加大便的体积。高纤维食品有魔芋、红薯、玉米、荞麦、燕麦、竹笋、绿叶蔬菜、海带、海藻、香蕉等,这些食品我常交替食用,所以我很少便秘。
如果我两天没排便就将红薯当主食,连续吃3-4餐,排便就会通畅了。
4.加强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能够放松紧张情绪,促进肠胃运动,我每天清早醒来就在床上就用手按摩腹部,左右各按摩36下,下床后拍打腹部36下,早、晚餐后30分钟外出散步40分钟左右,同时进行腹式呼吸,锻练腹肌。
5.服用润肠通便药物
润肠通便的药物很多,主要有麻仁润肠丸、芦荟通便胶襄、香丹清、益生菌等都有滋润肠道、加快大便下行速度之功效。
如果我大便秘结,服用2粒香丹清几个小时就排便了。
6.养成排便习惯
古话说“习惯成自然”,我每天定时上厕所排便,或一有便意就排便,慢慢地就形成了按时排便的习惯。
希望我的经验对广大糖友帮助。
作者:邓焕新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荣誉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巜华夏医魂》丛书特邀编委
中国糖龄王
糖尿病患者多会被便秘困扰,原因是什么呢?又该怎样调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大肠君,我真的快受不了了!每天都在拼命挤,而它们却越来越懒!”某天深夜,人体的肠道细胞们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主角是勤勤恳恳的“蠕动工作者”——肠平滑肌细胞,它正在控诉自己工作的艰难:“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就像一条老旧的‘地铁线’,谁来修修?”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身边有人患糖尿病,便秘这个隐秘却常见的问题或许并不陌生。那么,糖尿病和便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场“肠道会议”或许能为我们揭示真相。
让我们先从糖尿病的“幕后操作”说起。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控制中心”早已失控,导致血糖水平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这种“血糖风暴”不仅会损害血管和神经,还会悄悄盯上肠道,特别是那条负责排泄的“地铁线”——大肠。
连接一:神经系统的“断电事故”糖尿病对肠道的最大威胁,是它可能损害自主神经系统。听起来复杂?没关系,让我们简单点:想象你的肠道是一条地铁,而自主神经就是地铁的“中央调度系统”,负责指挥列车准点发车。如果神经系统遭到糖尿病的破坏,这条线路的“列车”自然会变得迟缓,甚至停摆,导致便秘问题。
据权威统计,约6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病变,而这种病变往往会首先袭击肠道,导致排便困难。肠平滑肌细胞无奈地抱怨:“没有指挥,我们就像失控的民工,干起活来全靠运气!”
糖尿病患者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常常感到口渴,尿量也比常人多。这背后是高血糖在搞鬼——当血糖过高时,肾脏为了“洗刷”掉这些多余的糖分,会拼命增加尿量。结果,身体里的水分被大量排出,而大肠却因缺水而无法正常运作。
“肠道里的存货(粪便)干得像块石头,我们怎么挤得动?”肠道细胞们一边抱怨,一边苦哈哈地工作着。大便变硬、排出困难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水分不足。
连接三:药物的“副作用黑名单”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然而,降糖药有时会对肠道“下黑手”,导致便秘或腹泻问题反复交替。肠道细胞们纷纷吐槽:“明明是帮血糖‘打工’,却让我们吃尽苦头!”
不仅如此,一些患者为了控制血糖,还会减少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甚至不吃主食。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纤维素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便秘问题。
便秘的背后:肠道细胞的“吐槽大会”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肠道细胞们的“内部会议”:
大肠蠕动细胞:我们太累了!血糖高的时候,神经系统罢工,我们就成了无头苍蝇!
肠道黏膜细胞:水分呢?水分在哪?每次都干巴巴的粪便,我们怎么能顺畅工作?
肠道菌群代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太单一,不爱吃蔬菜水果,我们的“粮仓”都快空了!
这场吐槽大会揭示了便秘的根源:神经损伤、水分不足、饮食结构紊乱、菌群失衡……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最终让糖尿病患者的肠道陷入了困境。
既然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调理的方向也就清晰了。以下是几条科学建议,帮助糖尿病患者摆脱便秘困扰。
1. 补水,给肠道“加油”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唤醒肠道的“动力系统”。记住:即便不觉得口渴,也要主动补水,这是对抗便秘的第一步。
2. 多吃膳食纤维,给菌群“喂粮”膳食纤维是肠道的“清道夫”,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以下低糖高纤的食物:
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蓝、空心菜。
低糖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蓝莓。
粗粮:如燕麦、糙米。
小贴士:千万别突然增加纤维摄入量,否则可能会引起腹胀或肠胃不适。慢慢增加,循序渐进。
3. 适量运动,唤醒“肠动力”运动对肠道的帮助不可小觑!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或游泳,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运动时,肠道细胞们会兴奋地喊:“终于不用再单打独斗了!”
如果糖尿病患者因为降糖药出现便秘问题,可以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避免滥用泻药,以免损害肠道功能。
5. 益生菌的“神助攻”益生菌是肠道的“好帮手”,它们可以调节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健康。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食物,比如酸奶(选择无糖版本)或益生菌补充剂。
6. 定时排便,培养“好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如厕,即使一开始没有便意,也要尝试“蹲一蹲”。这种习惯能帮助肠道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节奏”。
糖尿病导致便秘,就像一场肠道的“交通事故”。但只要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科学的调理方法,就能让肠道重新“上轨道”。记住: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带来的“小问题”。
最后,大肠君在会议上总结发言:“只要血糖控制好、饮食结构合理、还愿意多喝水、多运动,便秘一定可以被赶跑!”肠道细胞们纷纷鼓掌,期待着你为它们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资料: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1年更新版。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便秘的影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年第4期。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中华神经学杂志》,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