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怀孕群(糖尿病患者怀孕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怎么治疗)
你属于糖尿病高危群吗?
许多人看到身体检查的验血报告时,发现血糖指数超高,才知道自己给糖尿病缠上。如果能先了解自己是否属于糖尿病高危群,或许可提早预防这个慢性疾病。
下列属高危群:
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糖尿病;
有体重超重、肥胖问题;
高血压、高血脂;
前期糖尿病患者,如有肥胖问题或生活饮食不当,加上缺乏运动,易患糖尿病。
脂肪肝患者也属高危群。患者应检查糖耐量是否异常,长期关注血糖变化。
年龄超过40岁,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每两三年应检验血糖一次。
高龄产妇,也是妊娠糖尿病高危险群。
曾生育过体重超过4公斤的婴儿;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70-110mg/dL),高于7.0mmol/L(126mg/dL)诊断为糖尿病。研究显示,血糖值在110至125mg/dl的人,中风概率高21%。
即使血糖是完全正常者,如果具备一些高危因素,仍需注意预防糖尿病。除了上述因子,也应关注的代谢综合征,或者叫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总之,记得“七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体重、高尿酸、高血粘与高胰岛素血症,只要有两个高,即显示有代谢综合征,即使血糖不高,也是糖尿病的高危群。
通过血糖测试检查妊娠糖尿病(世卫组织图片)
孕妈身体发出这些信号,说明患上妊娠糖尿病了,会影响到胎儿发育
“多吃点儿,别饿到我孙儿!”、“身材哪有宝宝的健康重要,多吃的多吃点,生个大胖宝宝!”、“别乱动,躺着躺着,什么都不用做,想吃什么老公去给你做!”孕妈妈们对于这些话是不是都很熟悉,自从怀孕后这些话总是从老公和婆婆的嘴里说出,显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也都提升了不少,老公也总是在家里准备一大堆好吃的好喝的东西,就这样好多孕妈妈们也都顺理成章的过上了狂吃不动的日子,但在这些极其舒适的日子背后,却有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悄悄的向孕妈妈们靠近—妊娠糖尿病。
最近宝妈群里就有一位孕妈妈向大家提到了这个问题,她说自己怀孕以来每天好吃好喝的从来没有断过,吃的最多的就是蛋糕甜品。因为自己爱吃,所以老公也惯着自己,每天三顿饭都会有甜点出现,但最近感觉身体好像出了问题,明明自己怀了宝宝,但体重却减了不少,后来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自己得了妊娠期糖尿病,从那之后便什么东西都不敢再多吃了,日常只能吃一些妊娠糖尿病患者允许吃的食物,真的太痛苦了!
那么孕期的妊娠糖尿病究竟是什么?孕妈又为什么会得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本来没有糖尿病的妈妈们怀孕后得了糖尿病,在一般情况下,它可能会出现在孕期的第24~28周。妊娠糖尿病是由于孕妈妈在孕期时胎盘分泌的大量激素影响了体内胰岛素的正常工作,阻碍了糖正常进入妈妈的体内,很多糖分滞留在孕妈妈的血管内,从而所导致妊娠期并发症,发现后需要及时治疗,不然会危害到孕妈妈与胎儿的身体健康。
这种病对于妊娠期的孕妈妈来讲,发病率大概在1%~3%左右,分娩后大多都会消失,它通常会因为一些孕妈妈的不良饮食习惯、肥胖或遗传等原因所引起,比如孕龄大于30岁、孕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且不爱运动营养过剩、又或是直系亲属也有过妊娠糖尿病等等,有这些情况的孕妈妈们要提前做好预防与检测。
孕妈妈患上妊娠糖尿病的信号又有哪些呢?
1、身体出现“三多一少”症状
“三多一少”具体是指孕妈妈们在一段时间内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少。宝妈们在妊娠期的时候,饿得快、吃得多、尿频都是可能发生的,但是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孕妈妈在怀孕的整个过程中体重都会是增加的,若是发现自己的体重突然在某段时间减少了,那孕妈妈们可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得了妊娠糖尿病!
2、外阴阴道真菌感染反复发作
患了妊娠糖尿病的孕妈妈们,在患病期间细菌抵抗能力会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孕妈妈的外阴容易被真菌感染。若是孕妈妈们不注意,日常也不注重外阴阴道的清洗与护理,偶尔觉得发痒便去用手抓它,这样就很有可能造成孕妈妈过敏或皮肤发炎,在这个情况下,孕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要注重平时的清洁与护理,并及时去医院向专业的医师咨询处理!
3、容易乏困无力
得了妊娠糖尿病的孕妈妈可能还会因为体内的葡萄糖被迅速吸收利用而得不到充分的补充,便会出现浑身乏困无力的症状。虽然在孕期,妈妈们都可能会比较嗜睡,但妊娠糖尿病导致的乏困无力却是比普通孕妈妈喜欢嗜睡的程度还要严重一些。
以上便是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些介绍了,看到这里的孕妈妈们肯定对这种疾病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了,它对孕妈妈们和胎儿的身体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孕妈妈们可不要小看了这种疾病!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我的糖友会,我的微信群
我叫杨历军,而相熟的糖友们会叫我:“会长”。
咖啡老师说:“我们叫你会长,但是一直不知道你是什么会”。虽然是句玩笑,我听了也只能汗颜,看来,自封的会长,听上去很高大上,但是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群众基础。
建立糖友会的想法,其实很偶然。两年前,我就职于业内最早的一本糖尿病科普杂志《糖尿病之友》旗下的网站——糖友网,当时正尝试着在新浪微博上做糖尿病科普的我,经常有机会接触糖友,甚至有线上的糖友来杂志社找我咨询,很是满足了一下我的虚荣心。
渐渐我发现,很多糖友都在隐藏自己的病情,由于现实的种种因素,他们必须“潜伏”在普通人之中,以换取整个社会公平对待自己的“权利”。从知情、困惑到理解,我决定要做点什么,于是就有了糖友会。
我的“糖友会“其实就是一个线上虚拟的患者组织,糖友们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无须担心暴露自己的身份,自由地在这里交流,互帮、互助、互爱。说起来容易,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糖友们能自由交流的目的呢?我很是犯愁。
网站、论坛做不到及时沟通,QQ群人数太多,聊起来很乱,最后我选择了当时还是方兴未艾的微信。首先微信操作很简单,不会打字可以语音,其次是微信群有人数限制,当时是40人的小群,我觉得很适合患者分为一个个小群长期聊。
为了招募患者,而且方便经常发布一些通知和科普内容,我首先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糖尿病之敌(tnb112)。关于这个公众号的名字,还有段小插曲,我们的杂志叫《糖尿病之友》,我一直认为名字有语文上的错误,它本来的意思是:“糖尿病患者的朋友”,但是遇到我这种有点二的人往往会直接理解成“糖尿病的朋友”,这怎么能行呢!你做糖尿病的朋友,我就来做糖尿病的敌人吧。
于是浩大的工程开始了,我先是每天挖空心思发一些自认为精彩的科普内容,来了糖友后,我的初步设想,是想按照糖友病的类型、病程、地域、性别甚至爱好来细分,这样分成小组就比较有共同语言,容易聊得起来。但是等我分到近200个小组,而每个小组的人数都不满的时候,才发现这真不是我这个光杆会长一个人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改变思路,用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把最早“忽悠”过来的糖友们按1型、2型和几个重点城市分成几个微信群,就有了糖友会1群,2群,3群,4群,1型群,以及北京群,上海群,广州群。
我的糖友会微信群终于开张了,而光杆会长大人我,则开始了每天的“苦逼”生涯。
除了要经常通过公众号发科普文章,我还要负责患者的分群,和每个微信群的管理。我的手机流量经常耗费一空,我的业余时间基本没有了,频繁的微信消息提示和满屏的留言经常让我抓狂,我有点想放弃了。图啥呢?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我又能帮得了多少。
群里的糖友们在最初的新鲜劲过了后,群里的活跃度开始直线降低。难道,我的想法是错的?糖友们并不需要这么一个组织,这么一个平台?我陷入了挫折的低谷。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我发觉,群里活跃度降低的原因是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仅仅患者相互之间的交流,存在很多误导,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对周围相熟的医生护士“下手”,开始有热心的医生和护士加入我的群,这时候我遇到了北京儿童医院的咖啡老师。
我和咖啡老师一拍即合,她开始在糖友会1型群里帮助大家,答疑解惑,活跃气氛,后来又创立了“咖啡老师1型管理群”。从那时候开始,1型糖友们就成为我管理的这些群里最活跃的群体。
说说1型群里糖友的“豪华配置”吧。
咖啡老师,医生,也是36年的1型患者,血糖控制的稳定,可以用“可怕”二字来形容。关于咖啡老师的故事,不了解的糖友们可以去看看最近CCTV1套《人口》栏目播出的《隐藏在“孤岛“的人们》上下集。)
舒葵,咖啡的发小,也是30多年的1型糖友,血糖控制稳定,CCTV的视频中采访出镜的有她。
杨琨,我们昵称他为“天津老大”,老糖友,血糖控制稳定,创办企业,还招募了几位同为糖尿病患者的员工,是我非常钦佩的糖友之一,同样接受了央视的采访,他的回答甚至成了央视这两集视频的题目。
廖烨,一个乐观的,永远绽放笑容的1型糖友,关于她的媒体报道,文字的,视频的,百度上很多,从知道她的情况到她进群,一直牵动着咖啡老师的心,为了能给她买一个胰岛素泵,我们发起了线上的募捐,咖啡老师更是不遗余力的利用她的人脉,最终成功地得到了一个泵。
朵妈,家里有一个幼小的患有1型糖尿病的孩子朵朵,她的《家有朵朵》感动了很多人。
小栋,一路骑行去西藏,在这全程的风风雨雨里,浸透着群里糖友们和咖啡老师多少嘱咐和关心啊。
还有充满正能量的大大高小小茜(她的故事见《患病8年》),还有很多很多,糖友们的故事说不完。
创立糖友会,做微信群两年,我的微信群里开始充满关怀,充满友爱,大家互帮互助,开始实现我最初的理想。
我给了糖友们一个平台,而糖友们改变了我。
我熟悉你们,了解你们,知道你们所思所想,也感受你们的欢乐和痛楚,这两年的日日夜夜,我们一直在一起,你们是我的可爱的糖友会员,而我,是你们永远的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