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古埃及(糖尿病在古代又叫什么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冷知识”:司马相如为史载患病第一人,胰岛素挽救无数人

胰岛素大大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不仅能延长患者生命,而且能极大地提高生活质量,能够让糖尿病患者过着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胰岛素无疑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作者:左永波

司马相如患消渴症

史载得糖尿病第一人

最早关于糖尿病的文字记录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人文献记载着一种多饮多尿的疾病。古印度人发现如果谁的小便会招来蜂拥而上的蚂蚁,谁就肯定患上了这种疾病。希腊医生亚的阿勒特奥斯把这种主要症状为“排泄多且甜的尿液”的疾病命名为糖尿病。

公元前400年,中国的《黄帝内经》记载: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由此,古代中医把以多食易饥、口干多饮、小便频数、身体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称为消渴症。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对消渴的辨治论述宏富。东汉名医张机就在《金匮要略》中对糖尿病症状写下诸多描述;医圣张仲景留下了不少简单实用的方剂,由于疗效突出,流传至今,现在临床仍广为使用,其中,白虎人参汤和肾气丸就是其中的代表处方。东汉张仲景、唐朝孙思邈、隋末唐初的《古今录验方》对糖尿病也有记录。此外,金朝李东垣、清朝叶天士等在治疗消渴症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才子佳人千古韵事家喻户晓,一曲《凤求凰》传颂至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了“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这说明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症。司马相如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确认为得了糖尿病的人。

历史上还有位皇帝也有糖尿病。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每天“口干舌燥,要饮水数升,排尿数升,渐渐形枯骨立,于是下旨诏太医诊治,结果一个个有去无回,都被隋炀帝斩了。”隋炀帝的种种迹象都与糖尿病症状无二,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的症状。

胰岛素上市

挽救无数患者生命

糖尿病与胰脏的关联关系在19世纪末才得到确认。

1888年,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通过对狗的瘘管手术研究了食物与消化液之间的关系,研究并确认了胰脏分泌物的消化功能。

此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开始了新课题:胰岛所分泌的激素究竟是什么?又将如何提取这种神秘的激素?

1920年10月30日,加拿大医生班廷在一所医学院备课的时候读到一份病例报告说,一个病人的胰脏导管被结石堵塞之后,分泌消化酶的消化腺萎缩了,可是胰岛细胞却依然存活良好。这次偶然的阅读给班廷带来了启发:模仿结石阻塞的状况,把狗的胰脏导管用手术结扎,等消化腺萎缩之后,再提取神秘激素。

班廷找到多伦多大学的糖尿病权威麦克劳德教授。在麦克劳德教授支持下,班廷艰苦的试验取得了进展,提取出了神秘激素。这种神秘激素注射到狗身上,使狗的血糖降到了正常水平。班廷将这种神秘物质取名为“岛素”,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胰岛素”。这种动物身上提取出来的胰岛素能否用在人的身上呢?班廷和助手贝斯特两人在自己身上注射了牛胰岛素,完成了人体实验,确定牛胰岛素应用在人体是安全的。

1922年2月8日,班廷医学院的一位同学利斯特患上了糖尿病,并迅速恶化,生命垂危之际,利斯特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班廷的实验室,请求在自己身体上试用仍在试验阶段的牛胰岛素。贝斯特为他注射了牛胰岛素,奇迹发生了,仅几分钟的工夫,他表示说自己感觉好多了;又过一会儿,乔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觉得自己的脑子如此清醒,两腿也不再沉重了……

麦克劳德教授闻讯调动自己的全部资源,投入了胰岛素实验的后续工作。

为了解决量产与杂质的问题,他们与美国的药厂合作,成功地从屠宰场取得的动物胰脏中,分离出足以提供全球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

1923年胰岛素作为商品上市,当年有近8000名医师对25000多名糖尿病患者使用了该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胰岛素已在世界各地的医院使用,挽救了无数患者。美国一位著名的糖尿病学家说:“1897年,1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10岁男孩的平均生存期是1.3年,30岁和50岁的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分别是4.1年和8年。而到了1945年,10岁、30岁和50岁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却可继续生活45年、30.5年和15.9年。”

值得一说的是,班廷和麦克劳德将胰岛素的专利以一元钱的价格转交给了多伦多大学,用最伟大的“奉献”精神给自己的功绩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现年61岁,他已经与糖尿病斗争了20多年。

胰岛素不断发展

四次与诺奖“结缘”

胰岛素的发现过程中四次与诺贝尔奖“结缘”: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并确认了胰脏分泌物的消化功能,获得1904年诺贝尔奖;加拿大医生班廷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人取得成功,获得1923年诺贝尔奖;阿根廷医学家豪赛发现脑垂体对胰腺分泌胰岛素有重要影响,获得1947年诺贝尔奖;英国化学家桑格确定胰岛素分子结构,使胰岛素成为第一种被人类弄清楚化学结构的蛋白质,并有可能人工合成胰岛素,他获得1958年诺贝尔奖。

在班廷发明胰岛素的制备方法作为一项新技术被制药公司引进后,第一代动物胰岛素开始了工业化生产之路。

但工业化的路并不平坦,1000克动物胰腺仅仅可以提纯出100-200毫克的胰岛素,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1955年,英国科学家桑格解析了牛胰岛素的结构,开辟了人类认识蛋白质分子化学架构的道路。这无疑为人工合成胰岛素指明了方向。

1958年12月,中国科学家选择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高难课题。最终,历时6年9个月的曲折努力,终于在1965年9月17日人工全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11月,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以简报发布。1966年4月《结晶胰岛素的全合成》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第6卷第2期全文发表。1966年4月,中国科学家在华沙欧洲生化会议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科技工作者人工化学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一成就轰动了全世界,因为它标志着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的来临。

1978年,美国的科学家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携带人胰岛素基因的质粒导入酵母菌,生产出了和人胰岛素的序列完全相同的胰岛素产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人胰岛素的出现意味着动物胰岛素产品的时代已然过去。相比动物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血糖控制达标时间缩短,胰岛素日均使用量减少。

胰岛素发明近100年来,给药的方式一直是注射,口服和吸入胰岛素成为当代科学家研究的一个目标。吸入剂型是把胰岛素制备成非常细的粉末,再利用特殊装置吸到肺中,2006年曾经在美国短暂上市使用,但由于接受程度低以及罹患肺部疾病的风险,于2008年退出了市场。口服胰岛素最大的挑战是口服胰岛素的利用度仅仅是注射方式的1%,换言之,如果口服,就要使用注射胰岛素剂量的100倍,口服胰岛素也做不到像注射胰岛素那样的精细调节。

有此一说

杜甫患了糖尿病吗?

唐代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从开始的抒写个人的情感到反映人民的疾苦,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被世代中国人所铭记。然而,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自身也颠沛流离,罹患糖尿病以致在59岁便英年早逝。

杜甫现存的1400余首诗作中,140多处都记载了杜甫患病的疾苦。诗歌从症状、治疗和并发症都有记载。

公元766年,他在54岁时写下《同元使君春陵行》,“我多长卿病,肺枯竭太甚”,此处的长卿是指西汉的司马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杜甫的诗中还记载了自己的症状,如“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病身虚俊味,何幸饫儿童”“病渴身何在,春生力更无” “消中日伏枕,卧久尘及履”“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等,这些都具体描写了他的症状,包括口渴,多饮,食欲不佳,乏力疲惫乃至糖尿病的晚期小血管病变对视力,听力的影响。这些症状给杜甫身心带来莫大痛苦,“多病沉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正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登高》中悲鸣“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关于疾病描述的诗作还有很多,如《驱竖子摘苍耳》,“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苍耳具有发汗止痛,祛风除湿的效用,杜甫让儿子采摘,用于祛除疾患。而诗人吟咏最多、最详细,给他带来最多痛苦的疾病是消渴症,他描写自己患病的诗句,如严重口渴,多饮消瘦,疲乏无力,视力听力障碍,这些都是糖尿病引起的症状和远期并发症。

前沿新知

智能手机远程治疗糖尿病

中国与瑞士科学家开发了一种集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智能诊疗新系统,通过动物实验首次实现用智能手机超远程调控治疗糖尿病。

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负责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海峰介绍,他们首先人工设计合成一种定制化细胞,能在远红光照射下分泌降血糖药物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样肽;然后,结合合成生物学与光遗传学多种技术,设计开发了由血糖仪、智能控制器和智能手机三部分组成的诊疗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小鼠的血糖值由血糖仪读取获得后,通过蓝牙等方式传送至智能手机进行分析,当血糖值高于预先设定安全血糖阈值时,智能手机将给类似智能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器发送命令,后者将通过电磁场作用打开预先移植在小鼠体内含有定制化细胞的水凝胶LED(发光二极管),定制化细胞在远红光照射下产生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样肽,从而达到维持血糖稳定的目的。该治疗方法降血糖见效非常快,糖尿病小鼠只需要远红光照射1至2小时,血糖值就能恢复到正常范围。

美国怀俄明大学教授马克·戈梅利斯基在同期杂志配发的评论中说,这项工作“让我们兴奋地一瞥未来基于智能细胞的治疗”,届时我们也许将看到大街上的人戴着时尚LED腕带,这些腕带能在智能手机的控制下照射植入人体的细胞,从而释放治疗药物。

数据调查

全球患者4.25亿

2017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暨蓝光行动通过在各国纪念性建筑上点亮蓝色灯光,唤起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新华社资料图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出版的糖尿病地图集第8版估计,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14亿,相当于全世界超过1/4的糖尿病患者(全球共4.25亿)来自中国。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10年里增长迅速。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以归咎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工业化、营养变化、肥胖症流行和体力活动少。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18岁以上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高达11.6%和50.1%,且仍呈上升趋势,我国已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资料表明,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以及对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并发症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已居于世界死亡原因的第5位。2017年,全球约400万人死于糖尿病,占全球死因的10.7%;而这一年,中国有超过84万患者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其中33.8%的年龄小于60岁。为了应对糖尿病,全球每年投入超过8270亿美元。中国政府每年投入近250亿美元用于糖尿病管理,占医疗总支出的13%。

大开眼界

人工合成胰岛素纪念邮票发行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全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该纪念邮票1套1枚,面值为1.2元。邮票整体设计体现出科学的严谨性,主体图案为显微镜下的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结晶,背景为胰岛素分子的一级结构图、实验用具和发表的论文首页。画面简洁朴素,直观地展现了这一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王宏伟

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就发现了糖尿病,并预言了高血糖的来源

说糖尿病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是一种轻描淡写。毕竟,糖尿病是在几千年前首次被提及的。

倒回公元前1550年:存在来自古埃及的纸莎草纸卷,可以准确地描述糖尿病的症状。经常需要喝水,减肥…………

在欧洲人甚至还没有将糖尿病和糖分联系起来之前,公元前4世纪的某些印第安部落就非常了解糖尿病。

但是,在1921年,弗雷德里克·班廷和查尔斯·贝斯特一起发现了胰岛素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糖尿病得到了首次适当治疗。

另一方面,能够检查血糖并进行调整是相当新的现象。最早的家用血糖仪仅在80年代才投放市场,而且价格昂贵,价格昂贵。

那么过去如何识别糖尿病呢?这就是蚂蚁发挥作用的部分!甚至在想起尿液试纸,血糖仪和CGM的很长时间之前,微小的小虫子就证明有人患有糖尿病。听起来很怪吧?但这是真的!认真地说这种诊断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人。

如果您能想象得到,那么当蚂蚁偶然发现任何甜食时,它们就会变得疯狂。尿中含糖。

古印度医生查拉卡将糖尿病称为“ Madhumeha”,翻译为“蜂蜜尿”。

他这样描述:患者的尿液像蜂蜜或甘蔗一样甜,并且会吸引蚂蚁和昆虫。

糖尿病被称为“沉默杀手”,但是,为什么高血糖首先导致这些问题呢?

基础

首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消化系统会将葡萄糖从食物中转移到血液中。在非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将其带入细胞。

如果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或者您的细胞已停止对胰岛素作出反应,那么葡萄糖会留在您的血液中。这有点像把杂货放在厨房里,因为您太累了(胰岛素不足),或者您的橱柜和冰箱不能很好打开(胰岛素抵抗)。

糖化

那怎么办呢?如果您曾经触摸过粘性食品,则很有可能是因为其中含糖。当糖变湿时,它喜欢粘在东西上。血液中有大量的水,因此这会使多余的葡萄糖在称为糖化的过程中粘附在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上。在高血糖水平下,您的血液变得像糖浆。

实际上,这正是HbA1c测试所测量的。它测量您有多少“粘性”血红蛋白(红细胞)。指尖血糖测试可以测量自由浮动的葡萄糖,但是HbA1c测试显示了您在过去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对血糖的控制程度。

您的身体会尽量减少糖化。胰岛素可以适当地移动细胞中的糖分,但是如果仍然有过量的糖分,您的身体会尝试将其通过尿液排出。这就是为什么排尿过多和口渴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但是,正如您从接触粘性物品所知道的那样,一旦葡萄糖粘附在某物上,就很难去除。

糖在您的血液中结晶,而这些晶体会切入您的细胞,对糖尿病造成长期损害。这并不是真正发生的事情,但是可以理解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流逝,血糖升高会对您的身体造成长期损害,特别是无法像眼睛和神经那样很好地再生的身体部位。

实际发生的是一组非常缓慢的氧化反应。这些反应会导致在您的体内形成称为AGEs(高级糖化终产物)的其他副产物。正是这些AGE造成了真正的损害。它们与构成晚期糖尿病的许多症状有关,例如眼部问题,神经问题,肾脏问题等等。

这些AGEs会与体内的不同结构接触,并产生引起伤害的反应。起初它很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累积。这就是为什么当长期症状开始出现时,几乎无能为力的原因。

但是,已知一些AGEs对人体是良性的,而某些糖尿病患者尽管血糖不受控制,但似乎从未出现晚期症状。研究这些产品,它们的作用以及它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之处是当前糖尿病研究的一部分。

AGEs的形成及其后果是一个漫长过程的最后阶段,该过程始于您如何控制血糖。如果您的血糖处于正常水平,则您的身体可以处理多余的葡萄糖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糖化和AGEs的形成。定期进行测试并改变习惯以控制糖分会减少HbA1c的含量,从而减少糖尿病对您的身体造成的长期损害。

什么?下午三点吃午饭!埃及人可能跟你想象的有些不一样

最近,十年未见的大学同学给我发微信,说想到埃及来玩,问我埃及如何?

我说我挺喜欢埃及的。埃及的环境其实有点“脏乱差”,而真正让我对这个古老国度产生深厚感情的是当地人。

活泼、自信、健谈、热情的埃及人

很多人都说阿拉伯人性格外向奔放,埃及人就很典型。他们整体上更外向活泼,而且非常自信和乐观,对外国人也特别热情,有时这种热情奔放让我受宠若惊。

走在开罗的大街上,埃及人总会主动上前跟你打招呼。他们打招呼的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用中文说“你好”;直接问我“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拿起手机,要和我拍照合影;非常真诚地说:“Welcome to Egypt!”(欢迎来埃及)。

在当地咖啡馆,热情的服务人员让作者试着冲泡咖啡。

埃及人的热情友好还体现在马路文明上。除主路和一些交叉口外,埃及的红绿灯和人行道很少,过马路对于外国人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在我面对急速飞驰的轿车不知所措时,面前的车会突然停下来,司机伸出手微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我过去。有时遇见交警,见我过不去马路,也会立马挥手让车停下来。

除了这些在大街上偶遇的陌生人,我对当地人热情友好的深刻印象,还来自一起工作的埃及雇员。

我们的雇员阿姆拉和很多埃及人一样,爽朗幽默、喜欢聊天、乐于助人。

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聊天中我和他提及埃及的一种特色美食kushary(当地人的一种主食,有点像我们的蛋炒饭)。他说自己的妻子非常擅长做kushary。我便随口说了句:能吃到你老婆自己做的kushary就好了。

图为埃及的kushary。图片来自网络

过了两天,阿姆拉突然在傍晚给我发信息让我到办公室。我去后,他把一个橘黄色的大包递给我,说这是他妻子做的kushary。

我回到家打开一看,简直惊呆了。这个橘黄色大包是个巨大的保温包,里面放着各种饭盒。kushary通常是用米饭、通心粉、洋葱、黑扁豆及番茄酱等做成,阿姆拉的妻子居然把这些做好的食材分别放在不同的保鲜饭盒里,以方便我根据自己口味偏好拌在一起。

阿姆拉和他妻子白天都有自己的工作,下班后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如此紧张的生活节奏还为我的一句话忙活半天,着实令人感动不已。

不爱运动的埃及人

埃及人虽然性格活泼开朗,却大都不爱运动。糟糕的路面环境和稀缺的公共空间或许是导致他们“好静”的重要原因。

埃及专门为行人设计的人行道和红绿灯很少,在这里散步可不见得是放松的事情,相反需要随时保持警惕,因为需要处理的信息太复杂:比如路面凹凸不平、丢放的垃圾、野猫野狗、开得飞快的汽车、要钱的小孩或者妇女等等。

那么公园呢?要知道,在埃及这样一个90%都是沙漠的国家,公园简直少得可怜。即便是在首都开罗,也只有市中心的爱资哈尔公园和偏远一些的家庭公园可以选择。

作者在开罗最大的公园爱资哈尔公园。

在公园里,你也见不到跑步、散步、打拳、滑旱冰、跳广场舞的人群,埃及人更愿意坐在公园长椅上静静享受这片绿色,或是在草地上搭个帐篷野餐。

有少数喜欢健身的埃及人会去健身房或者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是会员制,需要支付价格不菲的会费。

热爱甜食的埃及人

开罗的甜品和蛋糕店很多,各式甜点外观精致、种类五花八门,不过它们都不太对我的胃口。因为尝过便知,它们的甜度都是“原子弹”能量级别的。

作者拍摄的埃及各式甜点。

不仅如此,埃及人在喝咖啡和红茶时必须加糖。分社的一名埃及雇员说,他通常每杯加一包糖,这已经是埃及人当中很少的量了。在埃及,一杯咖啡或者茶搭配两三包白糖是特别常见的事。

在埃及超市的货架上,一般有一整排货架摆满各种品牌和种类的糖。我甚至觉得,这里的可乐、冰激凌、士力架要比国内的甜很多。

埃及人口6600万,据说每年糖的消费量在200万吨左右,按人口来算,平均每人每月的糖消费大约为3公斤,因此一些成年人每月糖的消费达到十几公斤是很普通的事。

埃及人喜好甜食也产生了很多健康问题。有数据显示,埃及是世界上肥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埃及成人的肥胖率高达35%,大约10%的埃及人患有糖尿病。

什么?下午三点吃午饭!

埃及人一日三餐的时间都比中国人要晚。他们的早餐时间是8:00-10:00,午餐是15:00-16:00,晚餐是21:00-22:00。

有时我和同事出去吃饭或逛街,因为吃饭时间差异,难免遇到尴尬情况。比如中午十二点多感觉有些饿,我们想去饭店吃午饭,却被告知午餐13:00以后才开始,现在只供应简单的早餐。

作者的女儿在埃及大街上吃当地的大饼。

除此之外,埃及人还有一些其他的风俗习惯。比如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和来宾会伴随着富有节奏感的阿拉伯音乐一起跳舞,场面非常热闹;埃及人还喜欢抽水烟,喝红茶、咖啡等。

不过埃及人也有许多与中国人相似的地方,比如家庭观念非常强、重视子女的教育和培养等等。

因为民族、宗教、文化的因素,埃及人身上一些独特的东西时常让我感到新鲜有趣,而他们身上与中国人相似的地方又让我和他们相处时感觉舒服亲切。

作者 高阳新华社中东总分社英文编辑室发稿人

原标题:驻外手账 | 埃及人可能跟你想象的有些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