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脸神经(糖尿病脸神经疼怎么办)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有糖尿病的人,如果有了周围神经病变,要怎么办?

有位患糖尿病的老患者和华子说,感觉自己的手脚发麻,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糖尿病引起了周围神经病变,这是个什么病,以后要怎么治疗呢?

华子说,患糖尿病的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长期患病的人群,超过10年的糖尿病人,有半数的人会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但疾病形成机制现在尚不明确,所以治疗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糖尿病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现在人们还没有弄明白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确切机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有关。从而导致了微血管病变、DNA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神经炎症、细胞营养障碍等多种反应,最终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损伤。

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症状,就是在四肢远端出现灼烧、针刺、蚁走、麻木、疼痛等多种感觉异常。同时也有可能累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导致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调节异常、消化不良、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多种症状。

不过此病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式,出现上述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在排除了血管炎症、脊椎疾病、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感染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其他因素影响后,可考虑发生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二、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

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机制中,最主要的是“山梨醇蓄积假说”。人体的血糖(葡萄糖)正常代谢时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进行有氧代谢,最终会生成水和二碳化碳;二是进行无氧代谢,生成乳酸。

但是当血糖过高时,主要代谢途径无法利用全部的葡萄糖,就会使葡萄糖的旁路代谢增多,使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下,生成山梨醇。大量的山梨醇蓄积,就会引起周围神经损伤。

所以说,高血糖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原因,治疗的关键就是控制好血糖,一般来说,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内,就可以较好地预防周围神经病变。

三、药物治疗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不确切,可能有多个危险因素,所以药物治疗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1、改善代谢紊乱:可以使用依帕司他,这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阻止葡萄糖进行旁路代谢,减少山梨醇的生成和蓄积。

2、对抗氧化应激:可以使用硫辛酸,这是一种B族维生素,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可以抑制蛋白质糖基化,并且也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

3、改善微循环:可以使用胰激肽原酶,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加对神经组织的营养和氧气供给。

4、促进神经修复:可以使用甲钴胺,促进神经细胞的核酸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促进轴突的运输功能与再生。

5、缓解疼痛症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症状是疼痛,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止痛治疗。抗抑郁药物、抗神经痛药物、中枢性镇痛药物,都可以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止痛治疗,具体药物选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结一下,长期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是引起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但疾病机理现在并不明确,药物治疗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具体药物的选择与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和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引起神经病变,会有哪些表现?早期防治做好4点,为时不晚

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很大,可以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2001 年全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显示,我国住院糖尿病病人神经病变患病率为60.3%。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神经病变

葡萄糖进入神经细胞时不需要胰岛素的帮助,所以糖尿病病人神经细胞中葡萄糖浓度常较高,这些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的催化下,先生成山梨醇,进而又转变为果糖,使神经细胞中的渗透压升高

同时由于病人血糖高,神经细胞中蛋白质发生糖化变性,再加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造成局部缺氧,最终导致神经细胞肿胀,神经纤维的鞘膜脱落,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

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损害,按其所在部位和功能,可将糖尿病神经病变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病变两大类。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糖尿病也可影响脊髓,表现为肢体的感觉与运动失常,位置觉消失,还可能有排尿困难与阳痿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脑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自主神经病变4种

(1)脑神经受损的表现

脑神经共有12对,多数都能受糖尿病的影响,脑神经受害的表现包括上眼脸抬不起来、眼球活动障碍、看东西双影、听力下降、口眼歪斜等。

(2)感觉神经受损的表现

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非常常见,主要表现为末梢神经炎,有时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末稍神经炎的症状为肢体疼痛、麻木,疼痛严重时有的病人会丧失继续生活的勇气。

病人可有皮肤感觉异常,如有烧灼感、蚁走感、触觉过敏,但真正受到高温、低冷或刺伤等外界刺激时反而不能有正常的感觉,不能立即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而容易受伤。还有的病人叙述“脚下没根”,“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容易跌倒。

(3)运动神经受损的表现

与感觉神经相比,运动神经受累的情况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性病变,如全身无力、肌肉萎缩、肢体疼痛等,偶有单神经麻痹引起肢体瘫痪者,多数病人经过积极治疗,症状可以消失。

(4)自主神经受损的表现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也非常多见,病人常诉说大汗,特别是头面部和躯干部大汗,四肢汗不多,吃饭或稍事活动就大汗淋漓,有的病人半身出汗。

腹胀、大便失常、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也不少见。

病人还可有直立性低血压,他们往往躺着时血压高,一站起来血压就下降,甚至头晕跌倒。

另外不少病人排尿障碍,或有尿尿不出来,或小便淋漓不尽。

糖尿病病人的阳痿、不育也很常见。这些症状都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

如何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很高,遗憾的是治疗,特别是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当困难,所以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它的发生,控制它的发展

(1)控制好糖尿病,以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

糖尿病控制得好坏,有时并不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速度相平行,由于遗传特点的不同,控制比较好的病人的神经病变不一定就比控制较差者轻,也就是说人和人没法儿比。但是对一个人自己来说,控制好糖尿病肯定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利。

(2)使用剂量较大的维生素

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如甲基维生素B12(甲钴胺)可能有所帮助,近年来有人主张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硫辛酸)或神经节苷脂类药物改善神经磷脂代谢,减少山梨醇的产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以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问题,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3)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血管活性物质

因为有人认为神经干上的微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在这一方面,中医中药可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4)对症治疗

以尽量减轻糖尿病神经病变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有时三环类抗抑郁药对缓解疼痛也有帮助。对症治疗包括缓解疼痛、减轻麻木、避免直立性低血压、调节好大小便、治疗好阳痿等。吸烟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也很大,糖尿病病人不能抽烟。

糖尿病患者警惕神经病变

武晓泓 雷 雨

长期血糖异常,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代谢,还会导致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糖友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千万别不当回事儿。

心跳变快 静息时心跳增快、直立性低血压、运动耐力减低等都是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后果最严重,当出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疲乏、水肿、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时,糖友需警惕这种可能。一般来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多见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糖友,但不排除在糖尿病确诊时就已存在,需要格外重视。

便秘 便秘、上腹部饱胀感、胃部不适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严重者可出现顽固性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甚至大便失禁。这是“肛门-直肠”功能紊乱所致,一般发生在血糖控制较差的青年男性Ⅰ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并发症。此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还可导致食管蠕动减少、食管远端压力异常等,造成吞咽困难、呃逆、胸部不适。

排尿无力 膀胱感觉减退、收缩力减弱是最主要的糖尿病膀胱病变,可出现膀胱内大量积尿却无尿意;其次是出现逼尿肌功能减弱,排尿无力,残余尿增多;晚期则出现排尿失禁、继发尿路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这时需进行膀胱残余尿、尿流动力学或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以辅助诊断。

出汗异常 在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出汗障碍最为常见。据统计,83%-94%的患者会出现出汗障碍,表现为少汗甚至无汗,半身出汗而半身无汗等,造成皮肤干燥、瘙痒,最终出现溃疡。足部出汗减少或停止是最早表现之一。体温调节异常也较常见,患者常有发热情况,且体温可随外界温度波动而波动;皮肤温度出现过低或过高。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