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遵医嘱(糖尿病遵医嘱给予什么治疗)
不少糖友存在降糖误区,专家提醒:降糖要遵医嘱
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谭俊伟 吴萍
患上糖尿病后,降糖药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然而,一些糖友在胰岛素的使用上存在一些误区,有的听见别人说好,自行擅自使用,甚至还有的使用家人的胰岛素……
对此,记者6日采访了江城多家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他们均表示,每名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治疗方案存在个体化,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胰岛素使用不当,会导致低血糖等后果,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糖友擅用降糖针竟低血糖
吴齐(化名)今年65岁,是名老糖友,从多年前开始就一直使用胰岛素。
最近,他血糖控制得不太理想。在和一名糖尿病病友交流时,他了解到,该糖友在用了一种“降糖针”,一周只用打一次,不仅降糖效果较好,而且还能帮助减轻体重。吴爹爹动了心,于是自行到家附近医院开了该降糖针回家打,打该降糖针时,他也照常使用之前自己的胰岛素。谁知,吴爹爹刚使用了一次,晚上睡觉时就突然出现心慌、出冷汗的情况,意识到自己可能出现了低血糖,他赶紧起来补充糖分,第二天赶到武汉市东湖医院找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管雅文就医。
管雅文经详细询问后,了解到吴爹爹这两天擅自使用的降糖针,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有特定适应人群,并非每个人都适合。糖尿病患者遵医嘱使用时,可起到减重、抑制患者食欲的作用。她告诉爹爹,这类药品,本身是不直接导致低血糖的,吴爹爹是因为未经医嘱擅自使用该药,并将此药与胰岛素联用,胰岛素并未减量,因此出现了夜间低血糖。幸好及时就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经过住院调理血糖后,吴爹爹的血糖值已恢复正常。
不少糖友存在降糖误区
6日,记者从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汉口医院、武汉市东湖医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到,临床上出现降糖药使用误区的患者并不少见。
家住汉口的张婆婆(化姓)和老伴同患糖尿病,夫妻俩都在使用胰岛素。前不久,张婆婆将自己的胰岛素用完后,还没来得及去医院开,见老伴用胰岛素后将血糖控制得不错,自己也拿来打了几天。谁知使用后,血糖忽高忽低,后来实在撑不下去了,张婆婆才来到武汉市汉口医院找内分泌科血液科副主任杨丽就诊。
杨丽详细询问了整个过程,并查看了张婆婆和老伴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发现张婆婆使用的胰岛素是短效胰岛素,一天需要注射3次;而张婆婆的老伴使用的胰岛素是预混胰岛素,不适合在三餐前进行皮下注射。张婆婆使用了不适合自己的胰岛素,并且还每天注射3次,因此出现了血糖波动大的情况。
专家提醒降糖药需要遵医嘱使用
“许多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问题不找医生,爱咨询自己的朋友、病友们,不少人就医时,常常说,我的朋友用了什么药效果好,我能不能也用这些药,其实,这些都是一种误区。”管雅文表示。
管雅文提醒,每名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不一样、胰岛素分泌基础功能不完全一样、肝肾功能的基础不一样,因此,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别人用了效果好的治疗方案,不一定适用于你,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管雅文也强调,患者不能因为现在一些胰岛素降价了,就随意加大胰岛素的使用剂量,以免因此血糖波动太大。患者调药,需要遵医嘱进行,在医生的精心计算和管理下进行调整。”
杨丽也提醒,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方案均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建议擅自调药,以免因把握不好导致血糖波动,诱发低血糖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糖友遵医嘱实现病情缓解,专家建议:“管住嘴,迈开腿”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吴萍喻茜
“感谢医生!我的糖尿病真的缓解了,终于不用吃药了。”23日,患糖尿病3年的王女士拿到筛查结果,得知自己停药半年,但血糖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别提多高兴了。
王女士(化姓)今年40岁,3年前在武汉市东湖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当时她觉得自己这么年轻就患上了慢性病,一度有些消沉。听到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管雅文说可以帮助她实现糖尿病缓解,她半信半疑。3年时间里,她按照管雅文医生的指导,时刻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严格控制饮食并规律运动,不仅血糖控制达标,还成功减重8公斤,体重指数一直保持在23kg/m2左右。半年前,经过评估各项指标达标后,王女士开始尝试停用降糖药物,停药同时仍然坚持饮食运动控制,定期复查监测,23日,她再次复查的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6%,血糖也在正常范围内,真的实现了2型糖尿病缓解。
医生查房中 通讯员供图
管雅文介绍,2型糖尿病缓解是指在无降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仍可处于达标状态或正常状态,具体标准是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6.5%。
“病程小于5年的超重肥胖、自身有一定胰岛功能、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可以实现糖尿病缓解的人群。”管雅文指出,对于这类人群要实现糖尿病缓解,无外乎“管住嘴,迈开腿”。要在合理的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强化饮食控制,同时进行抗阻训练增加肌肉含量,从而减轻体重,消除脂肪肝。另外也可以使用药物胰岛素等方式实现疾病缓解,必要时也考虑减重手术可能。
管雅文提醒,随着近年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管理得早、管理得好,会避免很多并发症发生。而且,从血糖正常到糖尿病前期再到糖尿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能在身体形成高血糖记忆前进行管理干预,后期发生不良后果会大大减少。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糖尿病病人应该怎么办?
审核专家信息
宁志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 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各类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人中,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基础的病人重症率、病死率较高。
糖尿病病人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应该如何做才能保护自己?下边将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一、坚持治疗
继续用药
遵医嘱继续使用降糖药、胰岛素等药物。
调整药物剂量
如食量减少、运动量增加,则遵医嘱减少相应药物。
如食量增加、运动量减少,则遵医嘱增加相应药物。
二、监测指标
自测血糖
自测空腹、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情况。
空腹血糖为晨起后未进食时的血糖值。
三餐后2小时血糖为进餐第一口后2个小时的血糖。
测量前用酒精消毒手指尖。
用专用道针扎破手指尖。
按照血糖仪使用说明用试纸吸取血液,进行测量。
吸取血液后用医用无菌棉签压迫手指尖,直到血止。
扎手指的针避免扎到他人。
如血糖小于等于3.9mmol/L(毫摩尔/升)或大于等于16.7mmol/L,或超过医生要求的血糖范围,需及时告知医生或就诊。
自测血压
每天测量血压。
每天测量血压的时间应固定在一个时间。
测量前避免运动、紧张、频繁说话等。
测量前可休息5~10分钟,排除活动对于血压结果的影响。
测量时保持一个姿势,如坐位或平卧位。
测量时只测一个部位,如同为右侧上臂。
测量时袖带绑在肘窝上2厘米处,袖带松紧度可容纳1个手指。
测量时避免活动、说话、攥拳等行为。
收缩压(高压)大于等于180mmHg(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低压)大于等于120mmHg,或超过医生要求的血压范围需及时告知医生或就诊。
三、注意饮食健康
合理膳食
饮食规律
三餐定时、定量。
避免减少或增加食量或进餐次数。
每日食物种类搭配固定。
控制主食,发生感染后不可节食减肥,要保证充足营养
可选择小米、大米等谷物,大豆等豆类,土豆等薯类。
谷物、豆类最好占主食的1/3。
保证蔬菜摄入量。
蔬菜每日摄入量为300~500克。
多选择深色的蔬菜,如菠菜、西红柿、胡萝卜、紫甘蓝等。
深色蔬菜最好占每日蔬菜量的一半以上。
最好多食用菠菜等绿叶蔬菜。
适当食用水果。
如血糖控制较好,可以在两餐之间食用适量的水果。
每次水果的食用量为100~200克。
适量食用蛋白类食物
尽量选择鱼肉、鸡肉、鸭肉、豆制品等。
适量食用蛋类、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等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少吃肥肉。
不吃火腿肠、腌肉、腊肉等加工类肉制品。
如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须遵医嘱选择蛋白类食物的种类,控制蛋白质食物的总摄入量。
用餐顺序
先食用蔬菜,再食用肉类,最后食用主食。
保证饮水量
发热出汗时更要有意识多补充水分,保持尿液清亮,如果尿液发黄提示体内缺水。每日至少饮水1500~2000毫升,相当于3~4瓶矿泉水的量,进餐时饮用的汤、粥也可以计入每天饮水的量。
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浓茶、咖啡等。
如有严重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应遵医嘱控制饮水的量。
适量补充维生素
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这对于感染性疾病控制有力。
复合维生素补充产品应从正规渠道购买,按说明书使用,避免乱用。
注意饮食卫生
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肉类。
处理生肉刀、案板等厨具应和处理熟食、生吃食物的厨具分开使用。
烹饪时各类食物要煮熟。
生吃水果、蔬菜要洗净,尽量去皮。
水要煮开,晾凉后饮用。
每人使用独立的餐具、水杯,避免共用。
四、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做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至少做2次肌肉训练。
有氧运动可选择平地快走、打太极拳等;肌肉训练包括深蹲、举哑铃、俯卧撑等,或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运动。
尽量选择在室内进行运动。
如需外出运动,需佩戴口罩,选择人少的人行道的区域,尽量远离他人。
避免久坐。
避免餐后立刻运动,最好在餐后60~90分钟后进行运动。
如血糖控制不佳,有严重心、肺、骨骼、肌肉疾病,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运动,避免因运动过度使疾病加重。
五、做好自我防护
尽量在家中,不要外出。
勤洗手
回家后、饭前、便后、接触身体上的分泌物后、烹饪前后都要洗手。
用有灭菌消毒功能的洗手液、肥皂等洗手。
洗手时注意洗到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指甲缝等手的所有部位。
开窗通风
选择白天气温较高时开窗通风。
通风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外出时做好防护
外出时佩戴口罩。
尽量不去或少去人口密集的区域,如公交地铁、商场、饭店等。
如去超市购物,须距离他人1米以上。
手避免接触口、眼、鼻、口罩外边。
回家后摘口罩时避免接触口罩外边。
摘除口罩后将口罩密封后丢弃。
外套、帽子等应放到通风处。
处理好衣物后应立即洗手。
避免聚会
不要去别人家里、餐厅等地方进行聚会。
尽量避免亲友到家中做客。
六、心理调节
可通过读书、听音乐、电影、与家人聊天,或通过电话、网络与亲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
多运动,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尽量不去室内健身房、地下室等空气流通差地方健身。
七、合理就医
复诊开药:
尽量选择离家较近的、可以步行到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检查、开药。
如去较远的医院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尽量减少在医院逗留的时间,可提前了解就诊流程和医院各区域分布。
就诊时应佩戴口罩,避免接触医院的设施或物品。
如接触了医院设施或物品,可使用含75%酒精的消毒剂清洁双手,同时避免接触自己的口、眼、鼻等部位。
感觉不适:
如感觉症状比平时加重,或血糖、血压控制不满意,可先电话咨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如需到医院就诊,按照复诊开药的要求前往医院。
如出现严重情况,如言语不清、剧烈头痛、意识不清、胸部压榨性疼痛等感觉,本人或家人需要立即拨打“120”呼叫救护车。
在等待救护车过程中,本人和家人都要佩戴口罩,提前做好防护。
有疑似表现:
如糖尿病病人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胸闷等症状,或接触了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考虑可能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此时应立即前往医院。
前往医院的过程中须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打喷嚏、咳嗽时按紧口罩,之后立刻洗手,或用含75%酒精的消毒液消毒。
避免接触他人。
如出现呼吸困难,或病情严重不能自行前往医院,需要拨打“120”呼叫救护车。
拨打“120”时应明确告知调度员病人的情况,以便医务人员做好准备。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前,本人和家人都应佩戴好口罩。
如有发热需要到发热门诊就诊。
就诊时如实告知医生患病经过及表现,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检查,如需隔离,应遵医嘱进行隔离。
参考资料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2020.2.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https://mp.weixin.qq.com/s/k4XC9OKy4YfhI7MJRohp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