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美国药(美国治疗糖尿病最好的药)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美药管局批准首款延缓1型糖尿病病程新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近日批准首款用于延缓1型糖尿病病程的新药,适用于患2期1型糖尿病的成人和8岁及以上儿童,可延缓其病程发展至3期。

1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其特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高血糖。这种疾病主要是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被破坏所致。1型糖尿病患者中儿童和年轻人比例较高。

获美药管局批准的这款新药名为Tzield。据美药管局介绍,该药可与某些免疫系统细胞结合,延缓1型糖尿病的病程从2期发展至3期。该药能够使攻击胰岛素生成细胞的免疫细胞失活,同时增加能帮助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比例。Tzield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每疗程连续14天。

美药管局药物评估与研究中心糖尿病、血脂紊乱和肥胖部门主管约翰·沙利特表示,这款新药的获批为一些高风险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用不起胰岛素,美国人开始当“药神”

作为糖尿病患者眼中的“救命药”,胰岛素在我国已被列入甲类医保。但在美国,这类药品价格近10年来飙升3倍之多,平均下来,用买3瓶10毫升胰岛素的钱,买一台iPhone最新款手机绰绰有余。

药价连年飞涨,美国人的医保也“靠不住”:再有医保的情况下,仍有约25%的患者买不起胰岛素;而美国去年丧失医保人数同比增加了320万,若“奥巴马医改”被取消,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千万级别。

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内出现一个个类似“药神”的故事:有患者偷偷在社交网络共享、在“黑市”上贩卖胰岛素;有人则开始创办“山寨”药厂,自行研制药物……

病友分享多余药物

护士拿药上“黑市”低价贩卖

综合《华尔街日报》、CBS新闻网12月3日消息,美国糖尿病协会公共政策和战略联盟副主席迈耶(Krista Maier)介绍,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医疗开销高出2.3倍。如今每个美国糖尿病患者每月必须在胰岛素上花费500到600美元。

CBS:高额药价迫使糖尿病患者减少胰岛素剂量

即便是在有医保的情况下,4个美国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人无法获得足够的胰岛素药物。

这也与美国复杂的医保体系有关。

简单来说,美国医保体系呈现商业化趋势,对于自理费用以外的额度,大多数医保会有一个报销比例,超出部分还得自理——最后这部分费用叫做“自付金额(out-of-pocket)”。

而随着近年来胰岛素药价飙涨,各大保险公司对“有病史”客户的投保明细作出调整。《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美媒报道透露,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自理额度被上调,自付金额被扩大;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保险公司发通知,告知客户不再将胰岛素纳入投保范围的情况

到了今年9月,《商业内幕》指出,“自付金额”超过1000美元的美国人数首次超过总投保人数的50%,部分民众“自付金额”接近5位数。

《华尔街日报》在3日的视频报道中,就采访了一位居住在乔治亚州的糖尿病患者瓦夫德(Karyn Wofford),她每个月需交医保260美元,但需自付的费用高达6800美元。这名患者为了避免“睡着睡着就再也醒不过来”的情况,在社交媒体上寻找帮助。

瓦夫德以及其医保单 图自华尔街日报

所幸,病友群中有一位糖尿病患者,每月会给她免费邮寄药物。由于胰岛素是处方药,这类操作系违法。面对《华尔街日报》的采访,这位不愿露面的“好心人”直言,这是因为医生给他开的药,“我不用经常用”。

这种“共享药物”的情况早就有媒体曝料。

ABC新闻网去年9月透露,目前在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存在大量的“病友群”。除了瓦夫德的例子外,还有人是因为医生本来给他开了一种胰岛素,随后又转开另一种药物,导致前一种出现剩余,可以和其他人分享。

“病友群”聊天记录 图自ABC新闻网

“病友群”中并不是所有的药品物资都是免费,同时也有一个“黑市”在暗中运作,但售价大体要远远低于市面价格。

譬如,售价接近100美元的胰岛素注射器,在“病友群”中用30美元就能买到。

一位接受ABC新闻网采访的病友透露,一些在“病友群”贩卖药品物资的人,就是在医院工作的护士。

“我们要自制胰岛素,不准备注册专利”

另一方面,也有美国人开始自制糖尿病相关药物。加利福尼亚州的迪弗朗哥(Anthony Di Franco)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迪佛朗哥自2015年起创立“公开胰岛素计划(Open Insulin Project)”,开始自制胰岛素。

谈及“是否违法”的话题,“公开胰岛素计划”实验室的一位法裔研究人员表示,不会照抄礼来、诺和诺德等公司的产品成分、制药公式,而是“自己搞”。他强调,等产品研制出来,并不会注册专利,“我们并不是想争第一,而是想研制出一个大家都能使用的药物。”

截止目前,这个项目还没有研制出任何药品成品。迪弗朗哥本人就是该试验的“小白鼠”,任何试验用胰岛素都在他体内进行测试。他表示,“还有几周就能有最终研究成果”。届时,“公开胰岛素计划”生产的胰岛素,将售价20美元

3瓶胰岛素=1台新iPhone

12月3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刊出的一篇论文指出,如今1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患有糖尿病。而该国糖尿病监测、治疗、药物递送市场目前主要由3大公司垄断:诺和诺德(Novo Nordisk)、赛诺菲(Sanofi)、礼来(Eli Lilly)。

三者的胰岛素类药品在2007年至2017年间,药价平均翻了三倍。

例如,截止去年5月2日,一瓶10毫升的礼来Humalog售价已经飙升至274.7美元,同比上涨7.8个百分点;同等计量的诺和诺德售价达275.58美元,相比2016年的价格贵了7.9%。

药价逐年变化 图自商业内幕

同时,这两家药商的胰岛素在美销售价格,超出一些其他国家4倍还多。

加拿大、英国、韩国、美国甘精胰岛素(一种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药价对比 图自华尔街日报

目前苹果网站(美国)最新型号手机iPhone XR售价为749美元,在价格上比3瓶10毫升的胰岛素便宜。

而根据英国医学杂志《BMJ Global Health》在今年9月的研究,一小瓶人胰岛素的生产成本在2.28到3.42美元之间;胰岛素类似物的生产成本仅在3.69到6.16美元之间浮动。

为此,《商业内幕》曾报道,这三家药厂在去年被美国糖尿病患者协会告上法庭。前者做出妥协,承诺未来每年胰岛素药价涨幅不会超过10%。

美国内分泌医生特里格尔(David Tridgell)曾于去年6月22日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署名文章,称自己给一些患者开胰岛素处方,但由于药价过高,患者出现“少用”、“不用”等情况,加重了病情,甚至出现患者死亡。

他指出,胰岛素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是“三巨头”已经注册了该药物的专利,并不断地推动胰岛素的更迭换代,随意左右药价。“胰岛素是必需品,是时候让我们回到‘1美元专利时代’了,(应该)把人放在利润之前,这些利欲熏心、毫无公正的行为,应该适可而止了。”

“我为我的国家骄傲

但这种情况几乎让我想离开美国”

《人民日报》曾在今年1月发文指出,美国药贵是一种“顽疾”。

新的药物出来之后,医生能否及时接受,保险公司能否列入报销名录,都是患者选择便宜药物的障碍。弗吉尼亚医学中心医生罗查娜•伯特鲁说,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对药品价格并不熟悉,并且选择范围有限,对患者保险又了解不多,因此药品价格一般不是医生开处方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复杂,药品中间环节多。美国媒体报道,药价约1/3是保险公司、医药福利管理机构、药店等中间人的利润。

而在流通环节,美国CVS、沃尔格林、来德爱等药店,以及沃尔玛、塔吉特等超市药品专区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3家最大的药品福利管理机构控制了近80%的市场份额,他们代表制药商和保险公司的利益,再加上反垄断监管机构不作为,让价格像脱了缰的野马。

同月(1月16日),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发布调查结果说,2017年美国没有医保的人数增加了320万,去年第四季度美国有12.2%、约39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而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随着共和党政府废除《平价医疗法案》中强制购买医保的条款,可能导致1300万人失去医保。

这种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美国的“胰岛素危机”。ABC新闻网指出,一些医生甚至已经透露,部分患者因为国内的胰岛素价格太高,产生了“移民加拿大”的念头。

“胰岛素对于我们(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如同水、空气一样,” 瓦夫德对《华尔街日报》记者说道,“我为我的国家骄傲,但这种情况几乎让我想离开美国。”

(来源:观察者网微信公号)

美国发布最新的糖尿病指南,二甲双胍瓜不再是“王者”

近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2022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标准》,当中对糖尿病检测、用药、护理、监控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指导。尤其是在血糖控制方面,有比较重要的调整,在糖尿病界有着“神药”“基药”之称的二甲双胍,“王者”地位不再。这对全球糖尿病的防治都非常有借鉴意义。

我们知道,控制糖尿病,主要是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指南用一个图形象地描述了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的综合方法。

基础:生活方式干预

主要是指非药物疗法,从糖耐量异常或确诊糖尿病就要开始进行,措施包括:

1、在家中备一套量杯和厨房磅秤,严格按医生或者糖尿病食谱选择食物类型及分量。

2、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尤其要限制那些经过精加工的碳水,例如蛋糕、甜点、奶茶等,饮食中避免添加糖,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快餐。

3、多吃富含纤维的非淀粉类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以及乳制品,比如胡萝卜、青菜、西葫芦或西红柿,每摄入1000大卡热量至少包含14克纤维。多吃鸡肉或豆腐这样的瘦肉蛋白质,以及糙米或藜麦这样的全谷物。

4、控制体重,建议超重及肥胖者减掉目前体重的5%-10%,能让胰岛素更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而肥胖不但增加糖尿病风险,还会增加新冠肺炎重症的风险。

5、适当锻炼,运动能促使肌肉从血液中吸收糖分,有助于你饭后血糖水平下降得更快。

支柱1: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和监测血糖数值,定期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不同于即时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过往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样医生就能知道患者控制的情况是好是坏了。

指南建议:在不引起低血糖的前提下,推荐将成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在7%以下。如果能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健康范围内,那么就能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比如神经损伤、眼部问题或者心脏疾病。

首先通过饮食和锻炼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控制得不好,就必须开始用药,如二甲双胍、胰岛素。

但要注意,目前没有医学证据能证明某些食物或者保健品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支柱2:使用有心肾获益的药物

以往,一旦开始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会被推荐使用二甲双胍,因为其效果好,副作用小,被广泛作为基础用药。

但是,新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二甲双胍的一线地位,如果糖尿病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梗、脑梗、脑出血、周围动脉硬化等,或者合并有心血管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可以首先选择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者SGLT-2抑制剂;如果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可以首先选择具有肾脏获益作用的SGLT-2抑制剂。

如果需要注射用药,首选GLP-1受体激动剂而不是胰岛素,也可以二者联合用药。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人,7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高危因素,也就是说,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把两类新药作为一线降糖药物而不是首选二甲双胍。

当然,如果没有心血管和肾脏病变,还是可以首选二甲双胍的。胰岛素治疗开始后也应该继续使用二甲双胍,这对控制血糖和代谢都有益处。

支柱3:血压管理

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我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伴有高血压。

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会使心血管病、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反之,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mmHg就要考虑开始药物降压治疗;若≥160/100mmHg,必须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140/90mmHg。

五类降压药物(ACEI、ARB、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都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其中ACEI或ARB是首选药物,也是联合降压方案中的基础药物。

支柱4:血脂管理

2型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高,治疗率以及达标率却较低,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血脂管理。

伴有多重心血管风险因素(男性≥40岁或绝经期后女性、吸烟、肥胖和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在确诊2型糖尿病后每3个月监测血脂1次。

对于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下,每4~12周监测1次血脂,此后每3~12个月监测1次血脂。

SGLT-2和GLP-1

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重吸收葡萄糖,促进尿葡萄糖排泄,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研究显示,它可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肾脏事件的风险显著下降,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以减量使用。目前我国被批准临床使用的SGLT-2抑制剂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卡格列净等。

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能显著降低体重、改善血脂和血压,也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均需皮下注射。#二甲双胍##关注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