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逐渐消瘦(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糖友”日渐消瘦?可能是这4个原因!增重要讲究科学方法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超重或者肥胖状态,部分降糖效果是以增加体重为代价的,比如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的病人,容易出现体重增加。控制体重有利于血糖控制。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甚至明显消瘦,这是什么回事呢?

糖尿病患者消瘦的原因有哪些?

01血糖控制不达标

虽然患者进行了降糖治疗,但是由于平时忽视了血糖管理,未定期监测血糖,不了解血糖状况,治疗方案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甚至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葡萄糖利用不足,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出现体重下降或消瘦状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伴有多食、易饥饿,说明血糖可能又升高了。

02治疗方案不合适

有一些降糖药物有减重作用,比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选用这类药物是合适的。但是体重偏低或者是体质较差、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后,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纳差、恶心、腹泻,也会出现体重明显的减轻。

03饮食控制过于严格

还有一部分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过大,过于紧张、焦虑,为了血糖数据漂亮主食都不敢吃,什么都忌口;或者过于追求血糖正常范围,运动量过大,而能量的摄入不足。这样出现了负平衡,最终出现体重减轻甚至消瘦的情况。注意锻炼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而不是过度消耗。

04病情有变化

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合并发症,比如近期出现感染性疾病、较大的手术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原有方案不合适、血糖升高了;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反复腹泻;或者是合并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或长期的失眠,抑郁症等,也会出现体重的减轻。要注意出现体重减轻伴有相关系统的一些症状,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警惕,仔细查找原因,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增重?

01专业指导,制定个体化方案

糖尿病患者如何增重,首先要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说高血糖状态时就应该及时用胰岛素治疗;胰岛ß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在多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应该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体重不达标患者慎用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的范围内。

02科学饮食

饮食一定是要科学,定时定量,不要担心血糖升高而过于严格的饮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要注意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不同的,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的血糖应宽松管理,注意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要重视生活质量。对于体重不达标人群,在医生的帮助下,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或者调整饮食结构。

03坚持运动

坚持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控制餐后血糖,还能增强体质。适当进行抗阻运动,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能够增加肌肉含量,保持健美的形体。

04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

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出现合并症或者是并发症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此外,要加强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还要经常测量体重,发现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都要认真查找原因。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为什么糖尿病人会越来越瘦?是不是瘦一点比较好?

很多人患上糖尿病之后食欲会增大,而且食量会增多,按理来说吃得多就会更加肥胖,但是很多人尽管吃很多却变得越来越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

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已经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下,血糖就不能够正常的进入细胞内,会引起血糖浓度上升,那么就会出现高血糖症状。当血管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的情况下,人体就会出现渗透性失水的症状,细胞缺少水分,那么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发生口渴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大量喝水,那么人体内大量的葡萄糖也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而且大量的水分会进入到尿液当中排出体外,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水分,当人体水分含量比较低的情况下,也就会出现明显消瘦的现象。

还有当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不足的情况下,细胞就没有办法正常的通过胰岛素的方式被消化吸收,进一步就会出现饥饿的现象细胞没有办法利用血糖的情况下,就会燃烧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就会出现糖异生的症状,会自身产生一部分血糖,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情况下,体内的大量脂肪和蛋白质就会被消耗,所以就会慢慢的变得消瘦起来,身体素质和免疫力都会下降,进一步会出现精神不振和全身乏力等症状,也会出现体重迅速减轻的现象。

为什么糖尿病人会越来越瘦?是不是瘦一点比较好?

糖尿病人是不是瘦一点比较好?

糖尿病人适当的减肥这是适度的消瘦,是有利于病情稳定的,当肥大的脂肪细胞慢慢缩小的情况下,人体就可以逐渐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这种情况更利于血糖的控制,当胰岛素功能慢慢得到恢复之后,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胰岛素的易感性。

而且糖尿病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疾病,有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的慢性并发症,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高血脂以及肾病等,其实这些心血管疾病多与过度肥胖有关,所以适度的消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对于糖尿病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了,体重却增加了,这是为何?听听医生怎么说

作为我国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可引起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等多种靶器官损害,经合理降糖后虽然减轻了靶器官损害,但体重却有所增加,而体重增加与高血糖一样,会增加心血管与肾脏损害。那么为什么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后体重会增加,如何干预?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体重与控制血糖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体重增加一方面可增加血糖控制难度,另一方面可增加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控制血糖方面,体重增加可加重胰岛素抵抗,使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导致血葡萄糖难以被充分摄取利用,进而引起血糖升高,增加血糖控制难度。在控制慢性并发症方面,体重增加还可引起血压、血脂等多种代谢指标异常,可加速心脑血管损害,协同糖尿病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同时体重增加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逐渐恶化,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体重的控制。但部分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以后,体重却有所增加,这是为何?

糖尿病患者体重增加有多方面原因。首先,超重或肥胖本身属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且多数糖尿病患者确诊时体重已超出正常范围,统计发现糖尿病患者中超重(BMI≥24kg/㎡)占比高达41%,肥胖(BMI≥28kg/㎡)占比高达24.2%,所以不少糖尿病患者体重基数较大。其次,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糖升高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引起,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人群,为了增加血糖达标率,机体会分泌较多的胰岛素,而胰岛素不仅可控制血糖,还可抑制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合成,从而可使体重进一步增加。此外,部分降糖药也可使影响体重,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格列奈类降糖药等,它们是控制血糖的主力军,因此多数糖尿病患者不得不使用,但也可使体重不同程度增加。

与上述降糖药相反的是,部分降糖药在降血糖的同时,可不增加体重,部分降糖药甚至有助于降低体重,如二甲双胍,可降低体重正常、超重、肥胖人群的体重,且随着体重的增加,经二甲双胍治疗后体重下降越多,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16周以后体重可分别下降2.81、2.92千克;再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不仅可降低体重,还可缩小腰围,且体重基数越大、腰围越大,改善效果越明显,长期使用可使体重下降约1.0-3.2千克;再如达格列净与恩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类药物,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使体重平均减少1.8千克。其它降糖药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α-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DDP-4抑制剂,虽然不能降低体重,但也不会增加体重,或仅轻度增加体重。

可能部分朋友会问:既然这些药物既能降血糖又能降体重,那为什么还要使用其它降糖药呢?这就和降糖强度有关。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虽然体重的控制不容小觑,但控制的重点依然为血糖。血糖大幅升高近期可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的发生风险,远期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虽然部分降糖药不增加体重甚至可以降低体重,但降糖幅度有限,二甲双胍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0%-2.0%,GLP-1受体激动剂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1%-1.6%,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5%-1.0%,DDP-4抑制剂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4%-1.0%,SGLT-2抑制剂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5%-1.0%。

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才能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糖化血红蛋白高达9%及以上的患者,单用这些降糖药很难控制血糖达标。单用虽然无法控制血糖达标,多药联合则可控制血糖达标,这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是较为常用的降糖方案,一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达标,可依次递增至两种甚至三种,可增加血糖达标率。但随着年龄的进展,部分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分泌的胰岛素逐渐减少,而上述药物虽然能降低血糖,但需要依靠足够的胰岛素水平,病情进展至晚期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极差,因此即使多药联合也难以控制血糖达标,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胰岛素作为最强、最有效的降糖药物,似乎没有它无法控制的血糖,但胰岛素也易增加体重,此时该怎么办?

对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单用胰岛素可控制血糖达标,但也可与其它降糖药联用,既然胰岛素会增加体重,那么联用不增加体重或可减轻体重的降糖药,可减轻对体重的影响,如二甲双胍,相比于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联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一方面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另一方面可使体重少增加2.28-3.85千克,二甲双胍也因此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全程药。当然,生活方式在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控制方面也占据重要地位,即使已经使用降糖药,糖尿病患者也应控制每日饮食总量,在无低血糖发作、显著高血糖,无急性并发症、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情况下,应坚持运动,一方面有助于增加血糖达标,另一方面有助于减轻体重或减少体重的增加,受益颇多。

综上,部分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存在超重或肥胖,体重基数较大,糖尿病早期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水平相对较高,可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脂肪合成,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格列奈类降糖药等降糖药也可增加体重,因此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增加。在降糖药选择方面,部分降糖药如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药物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部分降糖药如α-糖苷酶抑制剂、DDP-4抑制剂等虽然不能降低体重,但也不会增加体重。糖尿病患者使用这些降糖药可减轻对体重的影响,但这些药物降糖作用有限,单药无法控制血糖达标时,可多药联合降糖,多种降糖药依然无法控制血糖达标,则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使用胰岛素的同时,联合部分降糖药如二甲双胍,不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还可减少体重增加,在药物降糖的同时,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也有助于减轻体重。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