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够杠(糖尿病iv)
糖尿病生的久了,人也皮了,啥都敢吃了,也不怕血糖升高了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人要是生病的话,时间长了,情绪上一定会进入倦怠期。
就拿我叔来说,刚开始确诊糖尿病的那一两年,简直可以用惶惶不可终日来形容。
我叔整天把自己的血糖值,看的比天都大,一天到晚没事就测血糖,最少四遍打底,分别为餐前,餐后,早空腹,和晚上临睡前。
在测血糖的时候,血糖值只要有一点飙升,我叔那个饭呀,就吓得不敢吃了,心情也变得无以复加的灰暗,整个人看上去就急燥的不行。
后来大约过了一两年的时间,我就看我叔明显的倦怠了下来。
首先是血糖测的没那么频繁了,从以前的一天四次,直接降到一个月一次,再到后来变成了半年都不测。
偶尔测一次血糖,还要我婶子催着测,他才去测。
其次是在吃饭方面,也明显的没有那么小心翼翼了,胆子一天变得比一天大,慢慢的啥都敢吃。
不过,这时候还讲究一个食物的量,也就是说他吃的时候,只吃一点,过过嘴瘾,不大量的去吃。
再往后走,又过了一年时间,简直可以用放飞自我,来形容我叔了。
血糖是彻底不测了,药也吃的有一顿没一顿,还有在饮食上也更加放纵了。
面条,包子,饺子,一吃就是一大碗,非得吃的心满意足,才放下筷子。
而且吃完饭以后,绝对性不遛弯,不锻炼,就那样窝在沙发上看电视。
这时候,你如果多嘴去劝他,少吃点饭,顺便测测血糖值,再锻炼锻炼,换来的必定是我叔的回怼,他肯定说你闲着没事干了,老盯着他干嘛?
搞得你还不知道怎么说了,总有一种好心,做了驴肝肺的感觉。
不过我叔的放纵,也没给他带来好处,他在确诊糖尿病没几年以后,就招来了并发症。
糖尿病病足,导致左边脚的小拇指头都掉了,按理说这可以引以为戒了吧,也算给我叔一个深刻的教训。
谁知我叔出院没几天,立马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
一点想控糖的意思都没有,有一回我婶子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他说,你咋不控糖呢?你就不害怕再出现并发症吗?
你猜我叔咋说?
我叔说,他要是饭吃的少的话,他总觉得身上没劲,心里面也很烦。
只有多吃饭,他才有劲,心里才会得劲。
这个病把他折磨的心里很烦,他也不想和这个病杠劲了,所以现在就放飞了,爱咋咋吧!
听到我叔这样说,我心里总是难免担忧,我觉得既然生病了,就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像他这样子摆烂,我觉得还是不要了吧!
认真控糖,虽说会很辛苦,但身体一定会越来越健康,如果都像我叔这么摆烂的话,那并发症早早晚晚还是会找上门来的。
到时候自己会受更大的罪,何苦那?
所以生了病的友友们还是重视起来,好好的控糖,好好的锻炼吧!
我和血糖的 “爱恨情仇”
我和糖尿病 “杠上” 也有好些日子了。一开始,我还真有点懵圈,这病就像个不速之客,打乱了我原本的生活节奏。不过,咱也不是轻易会被打倒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也算是找到了和血糖 “和谐共处” 的小窍门。
以前我吃饭那叫一个随心所欲,啥好吃吃啥,哪管什么健康不健康。现在可不一样了,我就像个上了发条的闹钟,每天准时准点吃饭。早上 7 点到 8 点吃早餐,中午 12 点到 13 点吃午餐,晚上 18 点到 19 点吃晚餐,雷打不动。而且每餐的量都差不多,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暴饮暴食了,不然血糖分分钟就 “造反”。
主食基本都是全麦面包、糙米、燕麦这些粗粮,它们就像是我控糖路上的 “忠诚卫士”。蛋白质就从瘦肉、鱼、蛋和豆制品里获取,妥妥的优质蛋白。吃油也有大学问,我现在都用橄榄油、亚麻籽油这些植物油,动物油和油炸食品基本都被我 “拉黑” 了。每餐还得保证有蔬菜,一天下来怎么也得吃个 500 克左右,而且深色蔬菜得占一半以上。
高糖食物更是我的 “禁区”,糖果、巧克力、蛋糕、甜饮料这些,我都不碰。有时候实在嘴馋想吃甜的,我就会找些低糖或无糖的替代品,比如木糖醇口香糖、无糖酸奶之类的。
以前我可是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的 “懒癌晚期患者”。现在为了控糖,我每周至少得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晚饭后我会去溜达 30 - 40 分钟,有时候也会去游泳,每周游个 2 - 3 次,每次游 30 - 45 分钟。运动的时候我还得注意心率,得保持在最大心率(220 - 年龄)的 60% - 70% 。像我 40 岁,运动时心率就得控制在 108 - 126 次 / 分钟左右。
运动前后我都会测血糖。要是运动前血糖低于 5.6mmol/L,我就会先吃点含糖的东西,像一小块饼干或者喝半杯果汁,然后再开始运动。运动完也得测一下,要是血糖低了,就得赶紧补充能量。同时,我还得留意运动后的身体反应,要是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这些低血糖症状,就得马上停止运动。
每周测 2 - 3 次血糖,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都得测。每个月至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我会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跟医生沟通,让医生帮我调整治疗方案。要是血糖控制得不好,连续几天空腹血糖高于 7.0mmol/L,或者餐后 2 小时血糖高于 10.0mmol/L,我就得赶紧去看医生。
大多数控糖药物都会有副作用,像二甲双胍可能会让肠胃不舒服,出现腹泻、恶心这些症状。阿卡波糖可能会让人腹胀、排气增多。要是出现这些副作用,我就赶紧跟医生说,看看是调整服药时间、剂量,还是直接换药。
休息时,我会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这些方式来缓解压力,让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花 10 - 15 分钟冥想,放松一下身心,这样睡眠质量也能提高,压力对血糖的影响也能减轻。
我成功把烟戒掉了,二手烟也尽量躲得远远的。以前抽烟的时候,总觉得它是我的 “好伙伴”,现在才发现它就是健康的 “大反派”。偶尔在社交场合难免要喝点酒,我一般会挑红酒这种低度酒,毕竟咱是糖尿病患者,可不能掉以轻心。每次喝完酒,我都会赶紧测一下血糖,就怕血糖突然 “闹脾气”,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
和糖尿病斗争的日子虽然不容易,但只要咱掌握了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把血糖控制得服服帖帖的。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对糖友们有所帮助,大家一起加油,把血糖这个 “小怪兽” 牢牢控制住!
如果两条杠了,也不用怕,慢病患者,请查收这份“二阳手册”
“我又阳了。”近日,多地网友晒出“二阳”抗原检测结果,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亲友“阳”了?
“首阳”过后,有人觉得积累了“二阳”的防治经验,应对起来问题不大。但对于有慢性基础疾病的市民而言,“二阳”又将是一次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考验。如何正确应对新冠?针对慢性基础疾病的市民,潮新闻准备了一份“二阳手册”,邀请医疗机构的专家医生,对有常见基础病的市民分门别类地解答现阶段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视觉中国 供图
●哮喘、慢阻肺患者
指导医生: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颜伏归
家中备个血氧仪
若气急需去医院就诊
对于患有哮喘或慢性阻塞性的群体来说,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急性加重几率增大。哮喘病人可能会发病,甚至威胁到生命,慢阻肺病人多感染一次病情就会加重一次,预后也会变差。所以这两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怎么注意呢?这类病人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减少感染几率。如果要去人群密集场所,比如乘坐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务必戴好口罩。同时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可以随身携带75%的小瓶酒精喷雾或酒精凝胶消毒,减少感染风险。
符合条件能打疫苗的,在病情稳定期内还是要打疫苗,特别是感染6个月后,体内抗体水平已经下降,还是需要打加强针。有些人可能有顾虑“打疫苗会不会加重我的病情”呢?在病情稳定期内,打加强针其实问题不大。
如果“二阳”了,这类患者也不用紧张。
首先要注意,对于哮喘、慢阻肺等疾病的原有治疗不能自行中断,药量频次都不用减少。
其次,大家要学会自我评估。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学会判断到底是不是重症,对于哮喘、慢阻肺等疾病患者,可以购买一个指夹式血氧仪,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3%时,要格外注意,这时就需要去医院就诊,由医生来进行对症治疗,有气急的话也需要去医院就诊。如果家里没有备血氧仪,还有一个监测的方式,当呼吸频率一分钟大于30次时也需要去医院就诊,就是这一监测的难度相对高一点。
当有咽痛、咳嗽等比较常见的症状时,患者只要按照普通感冒处理就可以,而48小时以上高热的话,就要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情况来下判断和处理。
在饮食方面要清淡,多喝水,不要劳累,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用抗生素,一些新冠病毒药物一定要遵循医嘱使用,有些药物是不能合用的。
很多病人担心“阳”了后,会不会出现肺纤维化、肺结节,其实临床上医生更关注的是“二阳”后会不会出现肺炎。从我们接触的病人来看,目前出现肺炎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出现重症肺炎的比例很低。还有些病人不放心,“二阳”后就急忙去做胸部CT,怕自己肺不好,其实做或者不做,还是要看症状的,仅仅只有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喉咙痛,还有短期发烧,没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到93%以下,没有呼吸频率增快,没有持续高热不退,这种就没必要去做胸部CT。“二阳”转阴后,有些人还是会继续咳嗽,担心会成为慢性的咳嗽。其实不管是“首阳”还是“二阳”,这都是一个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就是容易诱发咳嗽,比如最常见的感冒后咳嗽。同样,新冠病毒也会引起咳嗽,大部分就像感冒后的咳嗽很快会好,时间在三到四周左右,慢性咳嗽大约持续八周时间。这种患者也是有方法来治疗的,大家不必太紧张。
●心脏等心血管疾病患者
指导医生: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拱墅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血管疾病医生叶岚
注意监测三高
慢病用药不能停
本身患有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平时要进行自我血脂、血糖、血压的监测。这些检测设备,建议家里自备。如果这些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那么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一旦感染了新冠病毒,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血脂可能更高、血糖也会更高。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多监测血糖血脂。
有时在感染新冠后,可能并不能马上感觉到,但当血糖血脂血压无缘无故升高后,在控制好的情况下,那肯定是有其他原因的,所以得警惕,查一查是不是感染了病毒。
如果是感染了新冠病毒,治疗心血管病的药还是要跟原来一样规范服用,不能停下来。之前的一波疫情中,就有市民对新冠病毒认识不清,感染后把原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全停了,怕原来吃的药对治疗新冠有影响,但等到新冠治好了,一查,原来心血管方面的指标都不好了。
另外注意休息保暖,适度运动,避免久坐久卧,预防深静脉血栓。
●糖尿病、肾病患者
指导医生: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九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首席医生端木焰、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拱墅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肾病医生李道婷
注意控制血糖
知己知彼防御重症发生
新冠二次感染的症状普遍比第一次要轻,重症率也低,大家的物资准备会较充足,因此不需要过度恐慌,也不要轻敌忽视。
首先,慢病患者家中要自备血压计,糖尿病患者需要自备血糖仪,学会自我监测血压血糖。加强血糖控制,有研究显示血糖控制不佳的更容易感染新冠,并且一旦感染后更容易发展成新冠病毒肺炎重症和发生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第二,如果糖尿病患者不慎感染新冠,首先要增加检测血糖的频次,做到知己知彼。如果血糖正常,不需要调整日常的口服或胰岛素药物。如因为短期内胃口差或腹泻等情况血糖过低,可适当减少当天的药物。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感染的基础下,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血糖会明显升高,升高的血糖不仅会加重全身的炎症反应,甚至导致炎症风暴的发生出现新冠重症,也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加重,此时要及时和医生联系就诊。
第三,患者要监测有没有呼吸困难,尤其是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监测血氧饱和度,如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3%或意识较差,必须要去医院。如果是高危人群,建议新冠感染前五天甚至前三天就使用。
最后,建议慢病患者能够全程接种新冠疫苗。
肾病临床上很多是因为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肾病。这类病人平时要加强自我防护,不去人多的地方;出门戴医用外科口罩;勤洗手、多饮水,增强免疫力。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会损伤肾脏,可能会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坏死,加重肾小球损伤,所以应该及时就诊。在临床上,首先要维持病人生命体征,检测肾小球滤过率,看一下肝肾功能是否好。如果是轻症的,可以口服中成药,重症病人,就需要找专科医生寻求帮助。一般这类病人都有签约医生,在告知医生目前有哪些基础疾病后,医生会指导用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