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否属于长期病(糖尿病是否属于心脑血管病)
报告指糖尿病患病5年是“糖网”高危期 呼吁及早发现和治疗
《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出炉”。 陈静 摄
《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出炉”。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陈静 李柔)中国科学院中科科技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14日联合发布了《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
据此,糖尿病患病5年是糖网发生的高危期,且随着患病时间增长,发生糖网等疾病的可能性越大;在已发现病变的患者中,有将近三分之一者未能按照医嘱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根据《报告》,家庭医生、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需要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的了解。
《报告》显示,未被确诊为糖网的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长多在5年内;而已经被确诊为糖网的患者,患病时间大多 陈静 摄
作为常见致盲性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忽视的健康问题。该疾病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表现,因此极易被忽视。在当日举行的“糖尿病眼病关爱日”活动中,记者了解到,《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调查对象覆盖全国糖尿病患者、糖网患者以及基层公卫医生、家庭医生等。
中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众多,血糖和糖尿病足、心血管及肾脏等并发症正受到更多关注,但是糖网等眼部并发症却经常被忽视。事实上,糖尿病会引起多种眼部疾病。其中糖网致盲风险最高,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4.7%~37.5%。糖网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一旦症状发生,患者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为何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均有发生糖网病变的可能?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糖尿病使视网膜血管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因而变得脆弱,血管就像裂缝的水管一样,容易渗漏、出血,形成病变。
《报告》显示,未被确诊为糖网的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长多在5年内;而已经被确诊为糖网的患者,患病时间大多在5年以上。“不只是老年人,年轻人同样需要关注糖网。”据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上海特区副总院长李文生教授当日对记者介绍,在多年的临床诊疗中,有不少因视网膜病变致盲的案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才20来岁。《报告》显示,在已发现病变的患者中,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未能按照医嘱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
几年前,才28岁的小吴被确诊罹患I型糖尿病。由于最初无症状,小吴并没有重视。几年后小吴的视力继续下降,等再去医院就诊时,已被确诊为糖网中期。但此时,小吴仍没有遵从医嘱定时来院进行眼底激光治疗。“直到几乎快看不见了才想起来找眼科医生。”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唐仕波教授接受采访时谈及该病例时深表痛心,并表示,“糖网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完全有可能避免失明的。时间拖得越久,治疗难度就越大,治疗效果越不尽人意。”唐仕波教授提醒,民众一经确诊罹患糖尿病就应该马上检查眼底;无眼底病变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当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党委副书记、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协会委员郭浩岩通过远程连线解读分享了《报告》。郭浩岩表示,要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眼健康水平,降低糖尿病的致盲率,对患者进行专业的、终身的、动态的眼健康服务管理很重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副会长冯子健通过远程连线表示,如何有效控制糖尿病减少并发症、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致盲率是当今需研究的重大课题。基层医疗机构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糖网预防、筛查和诊治的能力,是提升糖尿病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报告》显示,虽然超半数的基层医疗机构内分泌科医生、家庭医生从医时长超过10年,但仍有部分医生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甚至有误,难以为糖尿病患者和糖网患者提供科学的防治引导。
当日,记者了解到,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公卫医师分会主办的第一期“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项目”已在中国15个城市开展,覆盖了6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近2000名医务人员。据透露,第二期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糖尿病患者也能高寿,对于高寿的糖友,往往都有这2个共同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其特征是长期血糖水平升高。高寿指的是人类寿命超过平均预期寿命,通常指85岁以上。那么,糖尿病患者真的能够高寿吗?对于那些成功延年益寿的糖友,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呢?
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高寿,这并非天方夜谭。许多糖尿病患者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生活方式,不仅控制了病情,还延长了寿命。对于这些高寿的糖友,我们发现他们往往具有两个显著的共同点。
第一个共同点是严格的血糖控制。这些高寿的糖友们深谙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他们像对待珍宝一样珍惜自己的健康。他们每天都会按时监测血糖,就像守护自己的生命线一样。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寒来暑往,他们都坚持不懈地记录血糖数据,仿佛在编织一幅生命的画卷。这些数据不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他们与疾病抗争的见证。他们深知,只有了解敌人,才能制定有效的战略。因此,他们会根据血糖波动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饮食结构,就像一个精明的将军,随时调整战术以应对敌人的变化。
这种精准的血糖管理,使得他们的血糖水平始终保持在理想范围内,犹如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稳步前行。长期稳定的血糖不仅减少了并发症的风险,还为他们的身体各个系统提供了稳定的能量供应,让他们的身体机能得以长期维持在良好状态。
第二个共同点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高寿的糖友们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视为生命的基石。他们的饮食习惯堪称典范,就像一位精明的厨师,精心挑选每一种食材。他们的餐盘上总是色彩斑斓,各种蔬菜水果争相绽放,仿佛一幅美丽的油画。
他们会细心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就像计算珍贵的财富一样精打细算。蛋白质和优质脂肪也是他们餐桌上的常客,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此外,这些高寿的糖友们还热衷于运动,将其视为生命的活力之源。他们或许不是运动健将,但他们坚持每天适度运动,像春天里的小草一样顽强生长。有的人喜欢晨起散步,沐浴在晨光中,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有的人热衷于太极拳,在柔和的动作中舒展筋骨;还有的人喜欢游泳,在水中畅游,仿佛鱼儿回到了大海。
这些运动不仅帮助他们控制血糖,还增强了身体的抵抗力,让他们焕发出不输年轻人的活力。
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就像潜伏的毒蛇,随时可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致命一击。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且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河床上逐渐积累的淤泥,最终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糖尿病肾病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并发症,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滤过单位,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就像一个逐渐失效的过滤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就像一盏逐渐熄灭的灯。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导致四肢麻木、疼痛或感觉减退,就像电线被老鼠啃咬,信号传导受阻。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血管和神经造成的慢性损伤。
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增加氧化应激,激活炎症反应,从而加速血管病变的进展。同时,高血糖还会导致神经细胞代谢异常,影响神经营养因子的产生和作用,最终导致神经功能的损害。
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在患病后保持健康呢?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像呵护幼苗一样呵护自己的身体。合理的饮食结构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像精明的理财专家一样,合理分配每天的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就像调整投资组合一样。
适度运动也是预防糖尿病的有力武器。我们不必成为运动健将,但应该像小溪流水一样,保持运动的持续性。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保持理想体重同样重要,过重或肥胖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就像给身体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定期体检也不可忽视,它就像是身体的"年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们,除了上述建议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控制血糖是重中之重,就像驾驶员时刻关注仪表盘一样,我们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饮食上要更加谨慎,需要精确计算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就像精密的仪器一样精准。
运动时要注意安全,运动前后都要测量血糖,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定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足部检查等,就像定期保养汽车一样,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戒烟限酒也很重要,烟酒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就像给疾病火上浇油。
总之,糖尿病患者完全有可能延年益寿。通过严格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与糖尿病和平共处,甚至活出精彩的人生。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像对待珍宝一样珍惜它,用科学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健康乐章。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1. Diabetes Care, 2021, 44(Supplement 1): S1-S232.
王微, 纪立农.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 36(3): 191-195.
杨文英, 朱大龙.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策略.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9, 38(6): 601-605.
李光伟, 陆菊明. 糖尿病患者运动指导专家共识.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8, 26(9): 709-717.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久坐、营养过剩 年轻“糖友”增多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李晓姗、黄燕)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期间,世界各地标志性建筑陆续亮起蓝光,呼吁各国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广州塔也为呼吁控糖点亮蓝光。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薛耀明教授介绍,近30多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1.6%。为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危害性的认识,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积极响应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中华医学会的号召,启动年度“蓝光行动”,于10-11月期间在省内各个城市开展糖尿病筛查、患者宣教等公益活动和科普宣传。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延兵教授指出,我国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糖尿病人数的62%。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绝大多数人营养过剩和久坐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原因。控制糖尿病、强化糖尿病健康管理,刻不容缓!他强调,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人人都应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如果长期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最终将会导致心脏、眼、肾脏等多器官损坏,严重者致残甚至致死。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主委严励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长期的管理非常重要,其中包括糖尿病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糖尿病前期和肥胖患者的饮食管理,糖尿病饮食、运动管理,自我血糖监测,定期门诊随访复查和定期完善并发症筛查,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及糖尿病综合管理等。实现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糖尿病,血糖达标、综合达标至关重要,同时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