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白内障症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

眼科医生郭海科 0
文章目录:

上海眼科医生:白内障症状表现在糖尿病病人身上时,有什么不同?

现代社会,糖尿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后,调查显示,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中,有1/3会合并有糖尿病,这种情况下,糖尿病病人的白内障症状表现和非糖尿病病人相比,有什么不同?

马来西亚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显示: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中,约37.1%同时患有糖尿病。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院长郭海科教授指出,老年性白内障在糖尿病患者中,临床上表现为比非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发生的年龄也较早,且比老年性白内障发展迅速,白内障成熟较快,常见于4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可先单只眼发病。

对于有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病例,需要通过手术这一有效治疗手段,恢复视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郭海科教授提醒道,要注意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病程可累及眼底,因此,手术前我们要及时进行眼底照相、OCT检查,来评估他的眼底黄斑部、视网膜有没有发生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这也会影响到术后视力的恢复。

手术治疗的另一个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观察眼底是否有病变,以及对一些眼底不清楚的病人,术后能够更好的观察看清眼底,方便后续进行眼底的检查评估,及早的进行激光治疗、眼内注射治疗等手术治疗,这也可以减少糖尿病对于我们眼底以及视网膜的影响。

因此我们做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时候,既是对糖尿病病人眼底进行评估的手段,也是摘除白内障以后对眼底进行治疗的一个手段,同时对一些合并有糖尿病黄斑病变或者有黄斑水肿的病人,在做白内障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眼底的注药、激光的联合手术治疗。

另一方面,由于糖尿病的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更高。郭海科教授强调道,和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相比,实施超声乳化手术,角膜水肿的发生、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风险会相对更高,手术时应更加注意角膜内皮和眼底的保护、人工晶状体的选择等。考虑为了术后方便观察眼底,做白内障手术时要尽量选择选择低PCO发生率的IOL,让后囊可以保持的更清晰,术后也都要注意对眼底的保护,定期进行眼底复查。

不知不觉得了糖尿病?这些早期症状你要了解

早发现,早控制!

一说起糖尿病,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可想它的危害有多大!

防治糖尿病,关键在于“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

但其实很多人在确诊时,都没有出现这些典型症状,有些反而出现了看似与糖尿病毫无关系的症状。

难道这只是特例吗?现今,糖尿病早期症状绝大多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三多一少”了。

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这里,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

糖尿病高危期,也就是糖尿病前期,主要是糖耐量受损,一般这段时间没有任何症状,患者往往也毫不知情。

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1%,而近36%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如果这时还不进行干预,每4个糖尿病前期得的人有1~3个在10年内进展为糖尿病。

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1 皮肤干燥、瘙痒

这种皮肤干燥不等同于秋冬季节的皮肤干燥,糖尿病前期即使涂抹身体乳等保湿产品,也没办法缓解干燥的皮肤问题,此时需要考虑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发痒部位多集中在手脚和小腿,女性则会经常出现外阴瘙痒。

2 视力变化

血糖升高会引起体内液体的变化,导致视力不稳定。

视力变化大多表现为视力会下降或眼前出现黑影,不过也有少部分人表现为视力突然变好甚至不需要佩戴眼镜。

很多人碰到这种情况,会误以为是“老花眼”提前到来,或诊断为老年白内障,殊不知这也可能是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3 伤口久不愈合

伤口不易愈合是糖尿病典型的症状之一。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存在外周血管病变,所以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会受到影响;而且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差,加之高血糖有利于致病菌生长,常导致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和阴道炎症等,久难痊愈。

4 睡眠障碍

很大一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轻度或中度的睡眠呼吸紊乱,且多表现为睡眠呼吸暂停。

白天感到疲倦嗜睡、夜晚睡觉鼾声过大的人最好进行血糖检测。

5 餐前饥饿

糖尿病初期,可能出现餐前低血糖、饥饿难忍等。

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与血糖变化不同步,导致餐后血糖达到高峰时,胰岛素还没来得及分泌,而等到胰岛素分泌达到高峰时,又正好出现在下一餐前,从而导致出现低血糖和饥饿状态。

除了上面说的几个症状外,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肢体麻木感、针刺感等都是糖尿病早期的症状。

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可选择检测血糖来确诊是否为糖尿病。

如果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到诊断标准,则为糖耐量减低。

当然,除了确诊的或出现糖耐量减低的人群外,以下这些糖尿病高危人群也需多加注意和预防。

注意!糖尿病高危人群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1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当父母或同胞兄弟姐妹有一位有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如果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可达一般人群的6倍。

2 超重、肥胖或腰上赘肉很多

体重指数(BMI)≥24kg/m2属于超重,BMI≥28kg/m2属于肥胖。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的人群都需要注意预防糖尿病。

这类肥胖者一般胰岛素受体不敏感、胰腺负担重。

另外,如果你体重并未超重,但四肢肉比较松软,看起来也比同样体重的人显得胖的话,同样也需要注意预防。

3 年龄40 岁人群

人过中年,胰岛素受体也会开始老化,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数据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4 饮食习惯不当

主食比菜吃得多,以白米饭、馒头、面包等精细面食为主,从不吃杂粮。

做菜重油重盐,偏好甜食、饮料等。

5 饭后易疲倦

大部分人可能会有“饭困”,但一般不会特别严重,但如果自己比其他人的“饭困”明显很多,可能需要当心了!

另外,容易低血糖或偶尔未及时进食就饥饿感明显的人,也建议进行血糖检测。

6 久坐不运动

不爱运动、活动量小、体能较差的人群,连上几层楼梯都觉得十分费力人群。

7 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儿(≥4kg)生产史者。

上面7点中,占有2条及2条以上,就极有可能成为糖尿病候选人。

除此之外,其他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有引发糖尿病的风险,值得警惕!

但糖尿病除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大多还是由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引起的。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糖尿病和其他疾病最为有效的良药!

总 结

糖尿病早期症状

皮肤干燥、瘙痒

视力变化

餐前饥饿

睡眠障碍

伤口久不愈合

糖尿病高危人群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超重、肥胖或腰上赘肉很多

年龄40 岁人群

饮食习惯不当

饭后易疲倦

久坐不运动

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

参考文献

[1]小周, 糖尿病早期症状勿轻视 [J]农村科学实验. 2017.1:37

本文首发丨维他狗营养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谨防糖尿病引起白内障!“糖友”右眼视力骤降到0.02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术前右眼只有0.02的视力,现在提升到了0.6,我很满意!”日前,患有糖尿病的胡阿姨(化姓)因“双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在武汉爱尔眼科汉口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重获清晰视力。

据该院老视与白内障科主任常晓可介绍,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发病更早、发展速度更快、核硬度更高、病情程度更严重。近一个月来,科室收治了多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来院时病情发展到了中重度。

胡阿姨今年60岁,四年前意外查出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得时好时坏。四个月前,她的右眼视力急剧下降,生活主要依赖左眼。为提升双眼视力、提高生活质量,胡阿姨来到了武汉爱尔眼科汉口医院就诊。

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发现胡阿姨右眼视力仅有0.02,诊断为右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建议手术治疗。

医生正为患者精心手术。通讯员敖盼盼 摄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胡阿姨于11月11日上午接受了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第一天,胡阿姨右眼视力提升到了0.6。

70岁的徐先生跟胡阿姨情况相似,一个月前,徐先生感觉双眼视物模糊,自觉症状逐渐加重,于是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老人患有“双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右眼视力0.08,左眼视力0.2。

“糖尿病会导致白内障,甚至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青光眼、干眼症等并发症,对眼睛造成严重的伤害。”常晓可介绍,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发病风险较无糖尿病患者高4—5倍,发病年龄提前10年左右。她强调,由于糖尿病患者有血糖高、伤口较难愈合等特点,若等晚期再行白内障手术,将会大大增加手术难度与风险。

常晓可建议广大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视力改变都应定期接受眼部检查。“糖友”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可以顺利进行白内障手术,绝大部分患者的术后视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如果患者术前已出现视网膜出血、渗出,甚至发生了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出现了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即使白内障手术很成功,术后视力恢复仍不会很理想,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眼底。”常晓可说。

为迎接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武汉爱尔眼科汉口医院将在11月14日举办“糖尿病眼病关爱日”科普活动,但凡参加活动的糖友朋友可免费享受欧堡SLO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

(通讯员敖盼盼)

【编辑:余丽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