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未来治愈方法(糖尿病未来治愈的可能性大吗)
中国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这类糖尿病患者有望摆脱胰岛素,或将实现治愈
糖尿病治愈“难题”有望出现新解法。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宏魁研究组联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彭小忠研究组,开发了一种全新的胰岛移植策略,有效支持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在体内存活、成熟,并长期维持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移植策略有望使糖尿病患者脱离胰岛素注射,实现1型糖尿病的治愈。该成果日前已在《自然·代谢》期刊发表。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赖胰岛素,胰岛移植能使他们脱离胰岛素注射,是治疗的理想途径。然而,由于人胰岛组织供体极其稀缺,科学家又将目光聚焦到人多能干细胞上,它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为胰岛细胞的潜能,为胰岛移植提供替代方案。
“开发细胞存活率高、安全性好、有利于人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细胞的移植方案,是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邓宏魁说,联合研究组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移植策略——腹直肌前鞘下移植,将人多能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细胞,植入包裹腹直肌的腱膜下方。“手术在B超引导下就能完成,没有出血和凝血风险。”邓宏魁举例说明新策略的优势:相较于其它腹腔外移植方案,腹直肌鞘下移植通过影像学手段就可以对移植物进行监测和控制,有效支持人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细胞的早期细胞存活和长期功能维持。
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胰岛细胞移植后,控制血糖的效果如何?数据来说话:团队以糖尿病模型猴为实验对象,腹直肌前鞘下移植后第12周,糖尿病猴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了44%,达到健康猴水平。研究还证实,腹直肌前鞘下移植,可以使内源胰岛素分泌水平大幅提升,且能响应血糖浓度变化。
“未来在人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细胞临床移植中,接受腹直肌鞘下移植有望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脱离胰岛素注射。”邓宏魁说,腹直肌前鞘下移植操作方法简单,相关不良反应少,移植后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细胞能高效存活,在体内逐渐获得成熟功能并长期稳定地维持其生理功能。这些优点使腹直肌鞘下移植成为未来人多能干细胞用于临床糖尿病治疗理想的移植策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糖尿病有什么好的疗法?能治愈的那种
众所周知,目前糖尿病没有治愈的方法,需要通过饮食以及运动控制血糖,如果饮食、运动仍然控制不了血糖,还要到医院去找专科医生进行药物治疗,一般是口服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
不过,临床上有一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通过短期、每日多次(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可令使血糖获得满意控制的治疗方法,甚至逆转糖尿病。
很神奇是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疗法。#关注糖尿病#
胰岛B细胞在高血糖等有害因素作用下,可能处于暂时的“休眠”状态而非死亡。尽早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解除高血糖对B细胞的抑制,有可能激活被抑制的B细胞功能,使血糖重新下降到目标水平。
研究发现,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能使53%的糖尿病患者在1~2年不用任何药物,维持血糖基本正常,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特别是对那些起病较急、病程短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胰岛B细胞功能尽快恢复,短时间内控制住高血糖,有可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短期胰岛素强化适应的人群有三类:
①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糖化血红蛋白>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
②具有一定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的最大耐受剂量3个月以上,糖化血红蛋白仍>9.0%;
③具有一定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使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且经过充分剂量调整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仍然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0%或反复发生低血糖。
不过,老年、体质较差、低血糖风险高、预期寿命较短、伴有严重慢性并发症或伴发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不推荐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包括三种方案,即基础 餐时胰岛素注射方案、胰岛素泵治疗方案以及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注射方案。
胰岛B细胞功能修复一般需要3个月时间,因此,我国强化治疗的时间一般是两周至3个月。治疗目标是空腹血糖维持在3.9~7.2mmol/L,非空腹血糖在10.0mmol/L以内。
如果时间过短,则血糖不能达标,诱导不出缓解期;如时间过长,发生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又会增多,短期强化治疗的获益就会被长期强化治疗的副作用抵消,从而达不到强化治 疗的初衷。
经过一段时间强化治疗后,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逐渐下降,胰岛素用量也应随之减少, 此时就需要进行调节。
强化治疗2~3周后,先减少注射次数, 再减少用量, 当胰岛素剂量减少50%以上,结束强化治疗,次日空腹血糖仍<6.1mmol/L,考虑血糖临床缓解,也就是所谓的“治愈”,可暂停使用降糖药物,仅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停药后需注意每1~3个月随访监测血糖,若血糖一直维持在空腹<7mmol/L,餐后<10mmol/L,可继续随访观察。
如果强化治疗时间已到3 个月, 空腹血糖仍然> 7.0mmol /L,非空腹血糖>10.0mmol/L表明强化治疗失败,就要转为常规治疗,即恢复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或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的治疗。
年过50,糖尿病还能治愈吗?4个方法坚持一年,医生建议停药
糖尿病的患者多吗?
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每年都在增长,患病的人数可谓是一年比一年多。
曾有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甚至已经高达了11.2%,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糖尿病患者。
这么多糖尿病患者,其实大家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糖尿病彻底治愈?
“如果真的有办法能彻底治愈糖尿病,多花点钱也可以呀。”
这种论调其实并不罕见,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
可是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是无法治愈的,即使查阅大量文献,也没有找到能够治愈的方法。
而糖尿病前期在没有成为糖尿病患者之前是可以逆转的,不过那也只局限于这类患者而已。
总之任何医生和指南都不觉得糖尿病可以有效治愈,所以希望大家也不要被骗,不要道听途说,而去相信某种治疗方式或者治疗仪器。
可是有没有人经过一系列治疗方案之后,慢慢摆脱药物呢?
当然有。
隔壁有一个邻居年过50岁了,查出糖尿病已经一年多了,因为发现的时候血糖非常高,当时根据医生的建议,应用了糖尿病相关药物:口服二甲双胍,再加上胰岛素治疗。
但是在患者及时努力之下,圆满完成了医生给的4个建议,今年再去复查的时候,医生已经觉得他可以暂时不用药物了,如果能继续保持,可以摆脱药物。
当时医生给了哪4个建议呢?
@康复Therapy
一、减轻体重。本来体重挺大,特别是人过中年啤酒肚不知不觉就出现了,即使不太喝啤酒,腹部的脂肪也比以前厚了很多。
可是这和糖尿病的关系也很大,会让血糖更加难以控制。
所以,在其他治疗之前,一定要告诉患者保持体重,建议成人糖尿病患者,最好把体重减轻5%~10%。
这对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让血糖控制得更好。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吃出来的疾病,所有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最后都会慢慢变成血糖,让血液中的葡萄糖慢慢升高。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饮食是必修课,一定要好好掌握自己的饭量。
每次吃饭不要吃得太多,八分饱就够主食,一定要控制好,三两米饭刚刚好。
另外也不要喝粥,这会让血糖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波动。
吃饭的同时也要注意补充蔬菜,也不要忽视肉类,均衡饮食很关键。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暴饮暴食,每样食物都少吃一点,每顿饭都不要吃饱。
运动,其实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
每天适当的运动对身体很重要,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之后不但可以控制体重,也可以让身体中的细胞慢慢作出改善。
一点一点,对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就会有效好转,这样也可以缓解胰岛素的不足,让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慢慢恢复。
而且有研究显示只要规律地运动8周以上,就可以把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66%。
只要坚持规律运动,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也会相应延长。
成年患者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保持中等强度运动就够了,即使是散步也可以。
无论以前多喜欢抽烟,戒烟都是控制血糖的重要生活方式。
除了糖尿病以外,烟草和肿瘤以及其他微血管病变也有很大的相关性。
本来血糖就不好,而且还抽烟,心血管肯定就越来越差了,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出现。
所以在积极控制血糖以外也要控制烟草,这样会有效地改善自己身体的代谢,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降低血压,控制白蛋白尿。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邻居的血糖越来越好,即使不吃药不打胰岛素,血糖也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但是不吃药不打胰岛素,真的就结束了吗?
还差得远呢,这种生活方式虽然很健康,而且可以把药物暂停下来,但是要知道他的病依然存在,依然是一个糖尿病患者。
这种生活方式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别越界,不要让自己的努力前功尽弃。
@头条健康#哆咔医生超能团##健康明星计划##谣谣零计划#
工人搬重物后肚子痛,去医院发现肠道缺血?医生:心脏大血管破了
老人跌倒不严重?医生辟谣:15%需要住院,经历过才真的明白
用「激素」的医生都没良心?医生辟谣:医院里,这5个科室经常用
头疼要去医院吗?医生盘点:分情况讨论,有4种情况要拨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