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按背穴(给糖尿病人按摩后背怎么办啊)

糖友圈大圣 0
文章目录:

降糖小良方——背撞墙

在2011年出版的《中国中医药报》上介绍了一实用的降糖小方法——背撞墙;实施方法简单,场地器材限制小。大家可以尝试

糖尿病患者通常采用步行、跑步、游泳、跳舞、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运动来控制血糖,但是这些方法常易使人疲劳,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人,其实,不妨采用“背撞墙”的运动方法,也能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背撞墙”运动方法是:人体后背依靠墙壁站立,脚后跟离墙体约10厘米,双手叠加捧小腹,运动时先前倾身躯,当背部离开墙壁5厘米~10厘米时再返回碰撞墙壁,重点撞击脊柱中间部位,力度应适中,每分钟碰撞约30次左右,一般不超过20分钟。

初锻炼者先进行短时间适应性运动后,再逐步延长运动时间。还可使用无靠背的座位实施坐姿“背撞墙”运动,则更轻松。由于人体所有器官,特别是胰脏对人体长期直立运动缺乏敏感性,实施“背撞墙”运动能产生罕至的有氧反序“横向震动”,比起步行运动,更有利于激活胰岛细胞功能,增强胰岛素的分泌代谢而降低血糖。另外“背撞墙”还能消耗身体热量(一般碰撞达50次时浑身有发热感),因此,对于某些糖尿病患者,只要坚持锻炼,合理治疗,控制血糖,就有助于逐步减缓对糖尿病药物的依赖。

“背撞墙”运动的另一特点是:能对脊柱附近的大量经络穴位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疏通经络,激活背部皮下组织中处于休眠状态下的大量免疫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听糖尿病音乐、了解糖尿病饮食问题请加糖顾问微信号:itangyou

按摩大有益处!但糖友背“脆”!按不好适得其反,按摩技巧快收藏

专家支持

马彦红:解放军305医院理疗科主任

许樟荣:解放军306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

罗 华: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主任

按摩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糖友背部敏感度要比健康人弱,所以同样程度的按摩,对糖友而言,就是轻了。因此,他们喜欢按重一些,但这很不科学。

不科学的按摩,会加重病情

门诊,经常遇到糖尿病患者抱怨后背疼,找了社会上的非医疗机构,比如按摩院、盲人按摩等消除背痛。经过一段时间的按摩,结果后背疼稍微缓解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后背变得毫无弹性,像龟壳一样把身体紧紧箍住,甚至手臂的活动范围都要受限。一抬胳膊,就感到有什么东西揪着。用患者的话来讲,真想 找把改锥给硬壳撬开,让自己舒服一下。

按摩本来是一件好事,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脏腑病,适当刺激后背的膀胱经,有助于气血通畅、缓解背部疼痛。

可有些糖友为什么会越治越重呢? 通过初步检查和问询,我发现糖尿病人背部感觉比健康人要弱,所以同样的按摩手法,在糖尿病患者而言,就是轻了,他们喜欢让按摩师按重一些,再重一些,甚至觉得暴力按摩很舒服。

但是,这种舒服是不科学的,因为皮肤感受不到难受,但肌纤维已经出现挤压伤,肌纤维、筋膜已经被按断了,引起局部肌肉、筋膜损伤,这种损伤是以瘢痕的形式进行修复,最终导致粘连,气血更不通畅。久而久之,按压的局部皮肤粗糙,弹性差,像硬壳一样的表现。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想背部舒服些,可以让家人帮助捏脊,轻轻地从骶尾骨到颈项部提起背部肌肉,起到舒缓的作用,可以减轻疼痛。我经常跟患者打个比喻,非医疗按摩一旦手法不当,就会像打地基一样把肌肉往下压瓷实了,而捏脊像刨地、松土,让肌肉适当松弛,促进气血通畅。

糖友按摩有技巧

不仅如此,由于有些糖友的足部皮肤感觉较为迟钝,烫伤后不容易及时发现,而且一旦破损恢复起来很慢。

所以,糖友做足疗或自己泡脚时,也要注意手劲儿不能太大,温度不宜高,以手腕试水温觉得不烫为度,最好经常检查双脚,在明亮处检查足部及趾间,一旦发现水泡、血泡、红肿等尽快治疗。

手掌匀力推揉脊柱两侧,或用按摩棒、老头乐,敲打后颈到腰骶,重点按揉胰俞(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局部阿是穴(痛点),适合于2型糖尿病乏力、腰背酸痛者。

双手掌互擦至掌热,左手掌压右手掌紧贴神阙穴(肚脐),从右上腹部向左上腹部,从左上腹部向左下腹部,用力推揉,适合于2型糖尿病腹满、大便不畅者。

以手指揉点按足三里(外膝眼向下4横指)、三阴交(内踝上3指)2分钟,以酸胀为度。手擦涌泉穴(前脚掌心)以透热为度,适合于2型糖尿病头晕、乏力、眠差,或下肢麻痛者。

温馨提示:老人少用电动按摩椅

老人大多都有骨质疏松症,由于电动按摩椅的力道不易控制,力道小的时候,作用不大,力道大的时候可能导致老人本来就不够坚固的局部骨性结构发生骨折。而不少人认为按摩力度越大、按得越痛,保健效果越好,这是个误区,这样做只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而且,按摩时间一定要控制好,不要超过20分钟,并不是按的时间越久越好。

像颈椎腰椎不好的老人,也最好不要用。按摩椅只能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不具备治疗的功能,特别是本来就有颈椎、腰椎问题的老人,如果按摩椅使 用不当,会导致脊柱生物力学的改变,出现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等情况,造成身体不适加重。

至于很多厂家宣称按摩椅对颈椎、腰椎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也先不要急于购买。如果出现颈肩腰腿痛,应该第一时间就医,接受专业治疗,清楚了解自己的病症后,再根据医生意见,选取适合的按摩器械。

关注微信公众号【糖来糖往】或者搜索微信账号(jksb2016),学习更多糖尿病健康科普知识,参与更多活动,每天都有精彩内容!

糖尿病患者日常多按这几个穴位,轻松控糖不烦恼!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 “战斗”。除了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外,咱们传统中医里的穴位按摩也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辅助控糖方法哦。今天就给广大糖友们介绍几个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的穴位,快来一起学习一下,让控糖变得更轻松吧!

足三里穴

穴位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简单来说,大家可以先找到膝盖外侧的凹陷处(犊鼻穴),然后从这个凹陷往下量大约 4 横指(3 寸)的距离,那里就是足三里穴啦,按压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

功效原理: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着 “保健要穴” 的美称。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够调理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水谷精微得以正常输布和代谢,避免精微物质在体内堆积转化为多余的糖分,从而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按摩方法

可以用拇指指腹按在足三里穴上,稍用力下压,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宜,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也可以手握空拳,用拳眼轻轻捶打该穴位,同样能起到刺激作用哦。

三阴交穴

穴位位置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大家可以先摸到内踝尖,然后从这个位置往上量大约 4 横指(3 寸),靠近胫骨内侧缘的地方就是三阴交穴了,按压时会有明显的酸麻胀感。

功效原理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可谓是 “一穴通三阴”。脾主运化,肾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与人体的气血、津液代谢以及脏腑功能调节都息息相关。按摩三阴交穴,可以调和气血、滋养肝肾、健脾利湿,从整体上调节身体的内环境,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对血糖的调控能力,对于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控制血糖有着积极的意义。

按摩方法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三阴交穴,力度适中,以穴位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度,然后保持按压状态 10 - 15 秒,再慢慢松开,如此反复进行,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天可多次按摩,闲暇时、睡前都可以按一按哦。

涌泉穴

穴位位置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脚底心的位置。

功效原理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时,往往容易伤肾,导致肾阴亏虚或肾阳不足等情况。按摩涌泉穴能够补肾固本、引火归元,调节肾脏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使身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进而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病情,辅助控制血糖。

按摩方法

可以采用搓揉的方式,每晚睡前先用温水泡脚 15 - 20 分钟,泡完脚后擦干,坐在床边,用一只脚的脚跟去搓揉另一只脚的涌泉穴,每只脚搓揉 3 - 5 分钟,直到穴位处感觉微微发热即可。这样不仅能刺激涌泉穴,还能放松身心,帮助入睡哦。

胰俞穴

穴位位置

胰俞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背部,在第 8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处。大家可以先找到背部的第 8 胸椎棘突(一般可以通过低头,摸到背部最突出的骨头,然后依次往下数到第 8 个),再往旁边量大约 2 横指(1.5 寸)的距离就是胰俞穴啦。

功效原理

从名称就能看出,胰俞穴与胰腺的功能调节密切相关。胰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负责分泌胰岛素等物质来调节血糖。经常按摩胰俞穴,能够调节胰腺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机体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着较为直接的帮助呢。

按摩方法

由于胰俞穴在背部,自己按摩可能不太方便,可以请家人帮忙。让家人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在胰俞穴上,稍用力向下按压,然后做小幅度的旋转揉动,力度以能耐受且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天按摩 1 - 2 次即可。

需要提醒广大糖友们的是,穴位按摩虽然有一定的辅助控糖作用,但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和其他生活方式干预哦。大家在日常控糖过程中,可以把穴位按摩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手段,坚持按摩,相信会对血糖控制起到积极的效果。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通过综合的方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享受健康生活呀!#糖尿病##中医##健康真探社##关注糖尿病##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