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虹睫炎(糖尿病人结膜炎)
糖尿病患者可以做白内障手术吗?听听医生怎么说
老年人是白内障的多发人群,在60岁到89岁白内障的发病率达80%,9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90%以上。
若血糖控制不佳、病程长,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严重者还会继发虹睫炎青光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医生提醒
一旦出现视物模糊、眼胀、眼前黑影等应及时到眼科就诊。而已被确诊的患者,则应该尽快进行白内障手术,以防出现眼底病变。
糖友如何避免糖尿病眼病?如何正确认识白内障?对于白内障这种疾病,常见的有哪些误区?听听医生怎么说——
1
糖尿病成为白内障高发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的发病率上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群体,且患者视力下降速度较快。
很多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视力出现问题的时候,起初容易被会忽视,以为这是由于年龄增大,视力开始下降,殊不知这是由于高血糖导致。
当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应尽早就诊。
那么,白内障是如何发生的?
简单来说,白内障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小部分在出生后逐渐形成,多为遗传性疾病引起,部分需要手术治疗。
后天性白内障是指因衰老、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
衰老是最常见的病因,此种白内障也就是常说的老年性白内障,它多见40岁以上人群,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
病因与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
2
白内障如何治疗?
对于白内障,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是手术。
现在常用手术方法有手法小切口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等。
具有并发症少、愈合快、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但最终术式的选择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如白内障患者晶体硬化的程度、病人的身体状况来进行选择。
3
糖尿病病人不能做手术?
高血糖容易引起眼睛感染与延缓创口愈合,所以手术前后要控制血糖。
后者有两层意思,一是近期一段时间血糖较为平稳,而并非手术当天正常就可;二是空腹血糖控制在8.1mmol/L以下。
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要经内科控制血压、心功能、血糖等在相对正常范围内,才可以进行手术。
若是患者心肺功能不好,需要在内科医生的监护下进行手术。
在白内障患者人群中,有很多人认为老年病人手术危险性大,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没必要遭这个罪。
事实上,目前先进的白内障手术已经基本突破了年龄上的限制,上至百岁的老人,下到仅3个月的孩子,都是可以进行手术的。
是否意犹未尽?
明天上午十点来现场,
代艳医生讲给你听!
点击图片,即可报名参加讲座
讲座详情
时间:7月10日(周二)早上9点30分签到,10点讲座开始。
地点:锦江区书院西街1号亚太大厦4楼。
讲座嘉宾:成都第五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代艳。
亲临讲座有福利:现场免费口腔检查与咨询。
另外,四川省首届控糖明星,有奖征文活动现已正式开始,欢迎大家踊跃报名,点击链接了解详情吧!
控糖明星报名
征文报名热线:(028)6998 2575
本文编辑:杨乔 图片来源:123rf
制图:黄冉兴
关于糖尿病眼病最全面最专业的解答,全都在这里
医生,我只是得了糖尿病,眼睛上的毛病跟糖尿病有什么关系啊!?
——这是大白常常在门诊听到的话。
其实,很多糖友并不了解,从他们罹患糖尿病开始,各种各样的全身并发症早已如影随形,而糖尿病眼病也可能随时上门,无论你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攀升,糖尿病眼病也随之快速增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糖尿病眼病所致的失明依然屡见不鲜。
关于糖尿病眼病,你了解多少?以下10个常见问题,大白带你一眼看穿糖尿病眼病的真相。
一、糖尿病眼病与糖尿病发病年限有关吗?
截至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证实,糖尿病眼病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限紧密相关。简单地来说,发病时间越长,罹患糖尿病眼病的几率越大,所造成的眼部损害越重。相比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更早且更为严重。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延缓眼病的发生,反之则加速眼病的到来。因此,大白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论病程长短)应每年作详细的眼科检查,对于已经出现眼底病变的患者则应作更加频密的检查,一般是每3个月1次。
二、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视力时好时坏?
眼睛的晶状体(就是白内障那个部位)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晶状体的营养供给来源于眼睛里面的房水。当咱们血糖骤然升高的时候,房水中的葡萄糖浓度相应升高并扩散进入晶状体造成其渗透压升高,晶状体纤维大量吸收水分导致肿胀变大,从而发生近视;相反,当咱们的血糖骤然下降的时候,晶状体脱水,从而发生远视。这种时好时坏的视力变化(屈光状态变化),就是在提醒糖友们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了。
三、糖尿病能引起那些眼病或眼部不适?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但糖尿病所引起的眼部病变和不适,并非只有“糖网”!糖友们可以按照下列症状进行简单的鉴别,以便寻找相应的眼科专家进一步诊治。
1、屈光改变: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血糖变化,表现为时而近视,时而远视;
2、眼表及角膜病变:如反复发生睑腺炎、睑缘炎、结膜炎。顽固性干眼、角膜上皮糜烂等;
3、葡萄膜炎及青光眼:表现为瞳孔粘连(虹睫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
4、白内障:包括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和老年性白内障等;
5、眼外肌麻痹:表现为斜视、复视(看东西重影)及视疲劳等;
6、眼底病变:最多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变等。
四、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人类的眼睛好比咱们使用的照相机。老百姓所熟知的晶状体就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而我们的眼底视网膜就好比照相机的感光胶卷。糖尿病最为常见的眼部病变就是引起视网膜微小血管病变,也就是咱们耳熟能详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糖网最主要影响的就是我们的视网膜,一旦咱们的视网膜受损,就好比照相机的胶卷曝光了一样,无法再产生清晰的图像(视物模糊),甚至完全不能形成图像(失明)。一般来说,罹患糖尿病的时间越长,发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就越大。
五、什么是糖尿病性黄斑病变?
黄斑是视网膜视觉最敏锐的部位,就好比我们的心脏一样,对于视力至关重要。我们通常所检测的视力就是黄斑视力。某种程度上,黄斑的好坏决定了视力的好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往往都会容易影响到黄斑。黄斑区受损可以表现为渗出、出血及黄斑水肿,从而使糖友们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黄斑水肿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性黄斑病变,在以往,黄斑水肿通常采用药物、激光等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常用的如康柏西普、雷珠单抗等)已被国内外学者证实对治疗黄斑水肿安全有效,逐渐成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一般来说,黄斑水肿患者若及时接受恰当的治疗,大多可以恢复良好视力,正常生活工作。
六、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需行眼底血管造影?
糖尿病最为常见的眼部病变就是引起视网膜微小血管病变,从而引起视网膜渗出、出血及水肿。这就好比家里装修不过关,水管漏水一样,造成了墙面的水渍、地面的积水。而眼底血管造影可以精准地分析视网膜微小血管的改变,尤其可以检测出那些即将“漏水”的不合格的水管——新生血管,同时还能发现闭塞的毛细血管以及显示黄斑区是否水肿等。根据造影所显示的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才能给医生的临床诊疗提供充足的证据,从而给予患者眼底激光光凝、抗VEGF注射以及玻璃体切除等治疗。
七、什么是新生血管,如何治疗?
新生血管是由于视网膜缺血缺氧所诱导生长出的不健康的血管。新生血管就好比咱们装修过程中不合格的水管一样,非常容易“漏水”——出血,如果出血量大就会出现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友的视力。新生血管的出现往往标志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入到比较严重的增殖期阶段。对发现眼底出血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明确视网膜无灌注区(缺血)及新生血管部位,根据造影结果,及时进行眼底激光光凝等治疗,以防止糖网病继续恶化造成失明。对糖网病患者而言,稳定控制血糖和及时恰当的治疗可以控制病变的发展,大部分患者可以维持终生有用视力。
八、什么是视网膜激光光凝,它的作用?
眼底激光光凝的根本目的是减少盲目的发生,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预防措施,而并非老百姓所认为的“可以恢复我视力的治疗”。对于光凝的作用,大白觉得有个成语“丢车保帅”比较形象。实际上,光凝就是通过在视网膜上产生破坏性的光斑,杀死视网膜耗氧量大的细胞(车),从而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减少视网膜出血的风险,从而保住黄斑这个“老王”,尽可能挽救患者的残留可用视力。通常情况下,单眼的全视网膜光凝需要3~5次才能完成,如有需要还可以根据造影报告补充光凝。一般来说,患者光凝后会有短时间的视力下降、视物黑朦,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完全恢复。整个光凝过程,部分患者可出现眼部及同侧头部胀痛,但一般休息20分钟左右就可缓解恢复,个别敏感患者给予药物后也能缓解疼痛。
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案如何选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案与它的临床分期紧密相关。一般来说,非增殖期患者可以采用观察随访及药物保守治疗,部分患者可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而对于已经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的增殖期患者,则通常需要手术干预,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激光和/或联合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玻璃体切除手术等。一般来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多是综合手段治疗而非单一治疗。以糖网合并玻璃体积血而言,就好比一个水池(眼球)里面被水龙头(新生血管)放满了水(血)。要想清除水池里的水,首先就要关闭水龙头(注射抗VEGF药物),其次清除积水(玻璃体切除手术),最后彻底拆除水龙头防止它再漏水(眼底激光光凝)。
十、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做白内障手术?
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尿病患者若存在白内障也会影响视力,他们是可以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可以在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同时进行眼内注射抗血管生长因子或类固醇药物来帮助抑制眼底病变;或在手术之前通过眼底激光光凝的方法控制眼部病情后再行手术;对于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同时存在的糖尿病眼病患者还可以行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除的手术。因此,糖尿病并非白内障的禁忌症。
糖尿病眼病源于糖尿病本身,截至目前糖尿病尚无有效治愈方案,同样糖尿病眼病也是无法治愈的,但及时恰当的治疗可以有效延缓它的进展,绝大部分患者可以享有终生可用视力。
本文转载自眼科大白有话说(ID:baymax-clinic),不代表中国药店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yaodian2019@163.com)。
图片来源:品牌方提供
亲,中国药店公众号长期公开征集稿件,如您欲抒发心声、记录生活、分享经验……可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将作品发送到yaodian2019@163.com(邮箱),稿费=200元 阅读量*0.01元。温馨提示,投稿时请注明联系方式
在看一下呗!↘
「原创科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常见问题解答
中日友好医院
公众号ID:zryhhospital
关注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
关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我们汇总了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在这里通过问答的形式,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问题一:糖尿病会发生哪些眼部并发症
答:对于糖尿病眼病患者来说,主要的眼部并发症包括——发生在眼睑的麦粒肿,发生在结膜的毛细血管扩张,微血管瘤;角膜会出现知觉减退,上皮剥脱,虹膜会发生虹睫炎,新生血管青光眼,白内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屈光改变等。还包括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玻璃体出血。而危害最大的一种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并发症。
正常黄斑的OCT图像
黄斑水肿的OCT图像
问题二:什么样的人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呢?
答:1型糖尿病患者,30 岁以前诊断糖尿病的,10 年后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几率为50%,而30 年后为90%。
2型糖尿病病程在5到10年以上发生眼底病变的约占50%以上,特别是血糖失控的情况下。
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致盲率也升高。患糖尿病后5年内有30%的人会发生视网膜病变,10年内有50%,15年内有60%,25年则占80%,随病程延长疾病发生率增加,30年病程无一幸免。
血糖、血压、血脂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3个重要危险因素。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水平与DR的发生有直接关系。DR发生还与不良嗜好有关,例如吸烟、喝酒。其他的风险因素包括蛋白尿、妊娠、体重指标、遗传因素等。
问题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是什么?
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逐渐出现闪光感及视力减退,病变侵犯黄斑时,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当发生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时视物模糊,甚至视物不见,如果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会同时出现头痛、眼眶疼。所有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筛查眼底,及时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问题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致盲吗?
答: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失明的最常见的病因,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后导致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是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失明者常常是存在晚期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不能复位,甚至发生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此时可谓“又疼又瞎”,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严格的血糖控制,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预防失明的关键。
问题五:哪些糖尿病人应该检查眼底?
多少时间查一次?
正常的眼底图像
答:一经确诊为糖尿病,就应了解糖尿病可能会造成视网膜损害,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开始筛查时间不同。
1型糖尿病指南建议:青春前或者青春期诊断的1型糖尿病在青春期后(12岁后)开始检查眼底,之后应每年随诊。
2型糖尿病应在确诊时开始筛查眼底病变,每年随诊一次。
对于妊娠糖尿病应在妊娠前或妊娠初期3个月开始筛查。
糖尿病患者首次接受眼科检查和随诊的时间为
1型(10-30岁 )发病后5年,每年1次;2型(31岁)确诊时,每年1次;
妊娠期(1型或2型)妊娠前或早孕3个月内,每3个月。
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建议缩短检查间隔。
如果已经发现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检查间隔。
问题六:如何才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
患者注意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可以减少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
问题七: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治疗吗?
答:可以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分期,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当然不同是期别和严重程度,预后也是不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入严重非增殖期或增殖早期,即出现新生血管但尚未出现纤维增生改变时,要考虑进行全视网膜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入增殖期,考虑手术治疗。
问题八:手术治疗能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恶化吗?
视力能恢复吗?
答:手术治疗目的为清除玻璃体出血,松解玻璃体视网膜牵引,视网膜复位,完成激光治疗。根据眼底情况,在玻璃体切除的基础上,恢复了屈光间质的透明性,行视网膜光凝、剥除纤维増生膜、使用硅油或惰性气体眼内填充等使视网膜复位,早期的手术成功率普遍具有90%以上,部分可以视力恢复,控制了疾病的发展。但是一旦进入疾病的晚期手术则难以成功。
专家介绍
陈宜,主任医师,中日医院眼科副主任。
擅长眼底病和白内障诊治和微创手术治疗,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疾病,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儿童白内障,复杂白内障手术。对老年白内障,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孔,黄斑前膜,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完成玻璃体手术5000余例,白内障手术近万例。
出诊时间:周二、周三上午,周四上午(西区特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