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预防与保健(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采取多方面措施预防控制糖尿病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11月14日电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记者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获悉,我国多位糖尿病防治领域专家在安徽合肥联合发起倡议,希望通过科学普及、早诊早治、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措施,早日实现糖尿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翁建平教授表示,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要合理膳食,吃少吃好;规律运动,建议每星期运动4次以上,每次约40分钟;充足睡眠,每天最好能睡7小时或以上;降低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近40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饮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肥胖、老龄化等是造成糖尿病流行的主因。”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呼吁,人们应该把改善生活方式作为预防糖尿病的基本手段。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贾伟平说,针对糖尿病防治存在的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等问题,呼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大众认知,糖尿病高危人群重视筛查。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共计约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近一半患者即大约2.12亿人对自己的病情缺乏认知。这一机构预测,到2045年全球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数量将达到约7.83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秋冬交际,中医如何防“秋燥”?糖尿病患者如何养生保健?丨时令节气与健康
中医如何理解“秋燥”?秋冬交际,应该如何养生来预防“秋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仝小林
“秋燥”就是说秋天到了,气温下降,空气变得干燥。《黄帝内经》里提到“燥胜则干”,很多人会感觉咽干口燥、眼睛发涩、鼻子痒,还有可能出现皮肤干痒、头发干枯甚至掉发的情况。所以,秋天的养生重点就是“养阴润燥”。
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推荐一款饮品——“五汁饮”,由清代名医吴鞠通发明,把梨、莲藕、荸荠、鲜芦根和鲜麦冬五种食材一起榨汁饮用,可以加点蜂蜜或黄糖调味,还可以水煮后放凉饮用,能够起到养阴、润肺、润燥的功效。如果找不全这些食材,使用其中一两种也可以,其他可以用椰汁、牛奶、鲜石斛、鲜百合、鲜银耳等替代。
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节如何做好养生保健?
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容易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加上消瘦,中医辨证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若与“秋燥”叠加,症状容易加重。
首先要控制好血糖,血糖高时人体会表现为“燥”。中医提倡“苦酸治甜”,就是多吃一些苦味、酸味的食物。一些食物像苦瓜、野菜,喝的苦丁茶、苦咖啡,中药里面的黄连、苦参、黄芩等都有降糖作用。同时,建议多吃酸性的食物,可以敛气、敛阴、敛汗。有些糖尿病患者尿多、汗多、睡不好,可以食用山楂、乌梅、酸枣仁等酸味食物。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非药物疗法,比如经常揉一揉鱼际穴,可以养阴、清肺、润燥。
文字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
来源: 健康中国
糖尿病会遗传吗?做好这五点有效预防
随着疾病发生的年轻化,你是否也会担忧遗传病已经悄悄找上你?现如今中国有1.41亿糖尿病患者,那么糖尿病是否一定会遗传?青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您解答。
研究表明,父母中有一方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的患病率为7.7%~14%;父母两人都有糖尿病,子女的患病率是50%~60%。但糖尿病是否会遗传还要取决于后天的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如缺乏运动、长期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肥胖、精神刺激等。
预防糖尿病 跟我这样做
1
坚持运动
保持运动对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规律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储存葡萄糖的量,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研究表明,与每天进行体育活动少于5分钟的人相比,每天进行超过1小时的中等到高强度体育活动使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74%。
2
科学饮食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合理膳食结构。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水平有直接影响,推荐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类、豆类、新鲜水果和蔬菜,而避免快速消化的高GI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和糖果。尽量避免加工食品中的糖分和高热量食物,如甜点、甜饮料和油炸食品。
3
控制体重
肥胖患者更容易得糖尿病。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BMI:18.5~23.9kg/m2)和腰臀比达标(男性<0.9,女性<0.85)。在我国20~69岁人群中,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1.0%。肥胖患者常伴随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痛风等。治疗肥胖的意义并非单纯的控制体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意义是希望通过保持健康的体重以改善肥胖患者健康状况,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4
充足睡眠
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改变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水平,会产生更强的胰岛素抵抗,成年人每晚应睡满7~9小时。经研究提示积极改善睡眠障碍有利于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达标能减少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5
定期监测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适用于20~74岁群体。得分范围0~51 分,总分≥25分者应进行葡萄糖耐量(OGTT)检查。同时建议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如果出现明显症状,如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多饮、多食、多尿,需及时就医,尽量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总结
所以,父母有糖尿病不可怕,控制可控因素,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遗传基因是不能改变的,要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做自己健康责任第一人。
报送:汤卫祎(青村镇)
编辑:王鹏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奉贤这么干→
一年可免费使用3次!这项福利全市发放
让“林·志愿”成为你身边的第一志愿!
钱国良:为乡村医疗奉献一生的志愿者!丨国际志愿者日
绘好“三张”民生服务画卷,奋力擦亮“一湾”幸福底色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