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喝冰酒(糖尿病能喝冰镇水吗)

温哥华团购网 0
文章目录:

30瓶高档冰酒/蓝梅酒农历新年走亲访友的最佳选择!

【厂家批发特价】 送礼再也不用愁!McWines-麦克酿酒中心直销【高级冰酒/藍莓酒30瓶(每瓶375ml)】

原价$300,嘻哈价$180!

冰酒有红/白可选 每30瓶只能选一种口味

高档冰酒

冰酒(英语Icewine,德语Eiswein)顾名思义就是冰葡萄酒的意思。冰酒是用特别的方法酿造出来的有特殊口感的冰葡萄酒。冰酒最初于1794年诞生在德国的弗兰克尼(Franconia)。人们发现,留在葡萄树上经过了冰冻的葡萄在解冻过程之后,葡萄的糖分和风味得到浓缩,口感独特芳香。后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冰酒已经成为酒中极品。

这款高品质的冰酒由雷司令葡萄制作,经过长达8 周以上的发酵酿制而成,此品高雅华贵,口味芳香。请在餐后与其它甜品餐点一起享用,也可单独品尝享受它的美味。

蓝莓,综合目前的研究被认为,其具有:抗氧化;抗癌;预防癌症;保护及改善视力;缓解眼睛疲劳;抗衰老;抗自由基;软化血管;保健;强心;改善睡眠;治疗糖尿病;美容养颜;解毒;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减肥;提高免疫力;改善肌体循环;理气;降血压等。

每百克蓝莓鲜果中花青素含量高达163mg,蛋白质400~700mg、脂肪500~600mg、碳水化合物12.3~15.3mg,维生素A高达81~100国际单位、维生素E2.7~9.5μg、SOD5.39国际单位,维生素都高于其他水果。微量元素也很高,每克鲜果中钙220~920μg,磷98~274μg,镁114~249μg,锌2.1~4.3μg,铁7.6~30.0μg,锗0.8~1.2μg,铜2.0~3.2μg。

蓝莓发酵成酒后,不仅口感比普通蓝莓果、蓝莓汁更有吸引力,还使得花青素、硒、氨基酸、维素、钙、磷、铁、锌、多种营养元素更丰富且更易被人体吸收。其中花青素的含量更是高达苹果的50倍葡萄的30倍,再搭配蓝莓果胶与生俱来的超强抗氧化能力,在欧洲蓝莓酒被誉为“给人类寿命带来第三次飞跃” 的神奇产物。

● 嘻哈券有效期:2016年1月28日-2016年3月31日

● 嘻哈券过期作废,作废后不可退款

● 本单不含5%税。请当面支付商家

● 嘻哈券不可兑换现金

● 本单支持即买即用

● 商家电话将在嘻哈券上显示

● 商家地址:1470 Pemberton Ave,North Vancouver

● 营业时间:周二至周五 10:00am-6:30pm 周六:10:00am-4:00pm 周一周日休息

● 如无信用卡,可进行线下充值,充值地址:#5245-4000 No.3 Road

● 更多信息请关注新浪微博:"温哥华团购网"http://e.weibo.com/1899582611/profile

● 温哥华团购网公众微信284841463(关注后每日最新团购直接发送至您的手机中)

来酒馆你能喝到啥?其实也没啥新鲜的

1、

“跳东湖”

文 | 谢丁

我对武汉的感情就来自东湖,很多年前考研时,我在湖边住过几个月。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很少去武大,总是骑车去华中理工大学。学校后门有一条奇怪的小街,很多水饮小店,还能唱K,网吧2块钱一小时,每天吃六碗米饭,米饭不要钱。去一趟汉口,像出了远门。汉口是属于长江的,而武昌才是东湖。

后来我几乎再也没去过武昌,每次到武汉都住在江边。去年秋天在汉口认识了姜麒,是个酿酒师,那时我想写点关于啤酒的东西。我跟着姜麒和18号酒馆的老板光头,参观了他们起步的“作坊”,以及正在筹建的新车间,“跳东湖”瓶装啤酒刚上市,两个人都踌躇满志,准备干一番事业。光头比较外向,混江湖谈生意的老板样,姜麒稳重敦厚,是低调踏实的生活。“跳东湖”这名字,我猜应该是光头取的,商标海报都很炫,但我一喝这啤酒,总是浮现出姜麒站在东湖边跃跃欲试的样子,像老实人进了风月场所不知所措,所以这啤酒在我这儿多了一丝可爱的气息。

我喝过的精酿啤酒不多,也不懂怎么品尝,所以总选那些有记忆的名字。国内的IPA瓶装,我是真喜欢“跳东湖”,个人口味。姜麒毕业于湖北啤酒学校,我应该是被这个校名震住了。

2、

圣培露气泡水

文 | 叶三

去意大利之前我一直不喜欢气泡水。加气的白水是什么东西?每次吃正式的饭,我都矜持地跟带着领结的跑堂说:“still water”。

但我就是容易被故事俘虏。若干年前我第一次去意大利,其中一个环节是参观圣培露的厂房和原产地。记得那天,会客厅里坐着英俊好客的主人,还有我们一帮嬉皮笑脸的所谓媒体人。每人面前放三四个杯子——试水。主人带头,英俊地、专心地,每个杯子小啜一口,闭目细细品尝,随后缓缓点头面露笑容,然后示意我们照做。

我们照做了。主人殷殷垂询:觉得怎样?这一杯,这一杯,和那一杯,区别在哪里?我身边一个朋友,极为严肃地回答:没区别!

我感觉到了区别么?老实说没有。但在主人的淳淳善诱下好像又有。我努力说了一大堆话,不然,很难收场了。

那天下午,我们驱车去附近一个小山头。下车又走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一个不起眼的小房子面前。小房子小得像一块闲章,铁栅栏围着。主人说,这里守护着圣培露的泉眼。真正的地下天然矿泉水,经由岩石层层过滤而来,它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一人尝了一小杯。我还是喝不出区别。但是看着意大利人红扑扑的脸,我有点感动。

那年在意大利,我喝了好多圣培露。好像正是他们推广新产品的关头,所以才不远万里,邀请来了我们这帮不三不四的中国媒体人。说来俗气又滥情,但意大利人对传承的尊重和热爱确实感动了我,因为他们真挚。而且,那年圣培露推出的果汁口味中,有一种橘子的特别好喝,酸甜适中,气泡柔绵,与主人招待我们的下午茶西班牙火腿,真是绝配,我每天都吃很多喝很多。回国后再找这种口味的圣培露,却找不到了。

然后,我就养成了喝气泡水的习惯,尤其是夏天。因为有气,冰过的一小瓶可以慢慢地一口一口喝,喝很久。我通常在读书或听音乐的时候喝。读书是一件独立的事,听音乐也是,喝水也可以是。好像必须在盛夏,特别容易产生幻灭感的时节,我就靠在沙发上,这样消磨时光。

好喝又有故事的气泡水肯定还有很多。但怎么说呢,我跟圣培露有缘吧。人生苦长,弱水三千。

3、

创始者早餐世涛

文 | 吴哲豪

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哥们,200多斤的大胖子,为了拍婚纱照减肥。哥们脑子直,准备靠挨饿生减。结果几天不吃饭,实在撑不住了,说话气若游丝,眼睛一翻一翻随时准备昏厥。未婚妻看不下去,威逼利诱他多少吃点。总算是去楼下相熟的串摊吃了一顿。老板看着他小山一样的身躯,盘子里就可怜巴巴地躺了五根肉筋,就送了他一瓶两块钱燕京。五根肉筋不过瘾,一瓶绿棒子倒挺顶。喝完他砸吧砸吧,寻思说啤酒不是液体面包嘛,遂决定今后一律用啤酒当晚餐,还真就每天两瓶啤酒几碟小菜过了一年,减重60斤。

末了,他逢人便说,这啤酒确实可以当饭吃。

然而这每顿都喝工业拉格难免过于寒酸,这哥们在减肥过程中硬是把自己喝成了啤酒专家。任何啤酒都能给你形容出一个主食味来。IPA和APA是全麦面包,酸啤是酒酿圆子,世涛是咖啡煮燕麦糊糊,三料四料的BPA是刚出炉抹了蒜蓉的法棍。我让他给正午酒馆推荐一款正餐,他气若游丝地给我发了一段语音说:“创始者的早餐世涛。”忽略奇丑无比的酒标,它的燕麦味和咖啡味都很浓郁,完全没有掺奶。泡沫细腻,仔细回味还有巧克力味。

虽然我们不提倡早晨饮酒,但就是它了。

4、

“摩尔曼斯克”

文 | 驻店台球手

这是正午酒馆的第一项液体发明。吊儿郎当的吧员在橙汁断货的情况下,坚持要卖给二楼的朋友们一杯螺丝起子。他从仓库翻出一瓶北冰洋橘子汽水,加了冰块和一盎司的伏特加,搅拌之后成了一杯消暑长饮,呈鲜艳的橙色。时尚圈的朋友说,橙色是新的宠儿(Orange is the new black),只是两种原料看起来似乎有些单调,于是再添了一盎司伏特加。

二楼的朋友尝了一口说:“再加一盎司伏特加。”之后又说:“再做两杯。”最后才总结:“好喝的。”

打烊之后,吧员决定把它设置为常驻饮品,但必须先起好一个名字。他将北冰洋和伏特加并置,马上想起高中地理教师戳着地图上的北极圈大声问道:“为什么摩尔曼斯克能成为俄罗斯北部唯一的不冻港?”大概是因为东北的岛屿隔绝了北冰洋浮冰,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则从西方的豁口送来南方温暖的海水,东南西北的温度在这儿彼此消磨。

把伏特加的量加到四盎司,冰酒入喉,牙齿打颤,胸口一热,这就是摩尔曼斯克。

5、

香草苏打

文 | 淡豹

听起来别具风致,其实就是屈臣氏的。自己在家里也很好做,苏打水 香草提取物(容易倒多,最好熬一点糖浆先,放凉再拿一小瓶香草提取物倒点进去,搅一搅,做苏打时按需要取用香草糖浆) 。若再加一丢丢无脂牛奶就变成cream soda.

现成的么,搜了一下“香草苏打”这四个中文字,看起来敝国似乎只有屈臣氏生产这样的产品。我喝了很久了,以前在店铺里面买,现在到网络上买。味道很人工,很强烈,香香的,我特别喜欢喝。可乐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甜,要超冰才好喝,而且也不香,香草苏打永恒香,也不甜,有一点凉就很好喝了,真是一款好饮料。而且它的外包装是绿色的,看起来很清爽(就是屈臣氏蒸馏水外包装的那种绿),不像原味苏打是铜色易拉罐,让人很没食欲。关于外包装,我还有一个看法,那就是:如果一款汽水想让人长久地敬仰,就千万不可以出塑料瓶包装的版本。即使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齐飞,塑料瓶这种选择的存在本身也会令人对内在汽水的品质产生怀疑,降低该产品的“汽水性”。“汽水性”神秘迷人,强烈脆弱,需要以易拉罐和玻璃瓶来高亮,绝不可遭塑料瓶的中伤。纸质包装当然更加不行,从外面看不到气泡,摸起来又缺乏凉意,只适合椰子水和果汁。

香草苏打究竟有多吸引人呢?我不想形容自己喜欢它的程度,没有用的。因为我如果喜欢一样东西就总是喜欢得绝对、忠诚、大开大阖、投入比我全部还要更多的感情。所以反而无法说服人它的独特性与普遍价值。我的喜欢总是偶然的(arbitrary, not contingent)。And then?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啊看我摔一跤。

百度可以说明它有多吸引人。输入“香草苏打”,自动联想的几条结果包括:

“香草苏打能不能治糖尿病?”

6、

其他

请问你们一般都喝什么酒水?有没有新鲜的?

—— 完 ——

香草苏打,还有”怡泉“呢!

本月轮值主编是谢丁,若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可写信给他:xieding@jiemian.com。非诚勿扰,不保证会得到回复。三天之内没有收到回复的投稿请自由处理。

古人消暑度夏的“黑科技”

唐代凉屋图

眼下是“二伏”,天气闷热的时候多了,吃冰棍儿、吹空调几乎成了人们消夏的标配。说起来,古人防暑消夏的妙招,也有不少,有的堪称“黑科技”。

唐代凉屋, 水从高处来

怎么对付炎热的天气?你肯定想到了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它始建于公元1703年(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前后历时89年才完工,占地564万平方米,比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还要大3000亩,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我们透过清代画家冷枚的《避暑山庄图》,也能鸟瞰这“热河行宫”的华丽景象和壮观——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湖水荡漾,荷花盛开,岸柳垂荫,亭台、水榭、宫室、高楼,因地制宜,聚散错落,真是美不胜收。据考,这画作呈现的,还只是乾隆时扩建山庄之前的风貌。

不过,建这行宫可着实耗资巨大。仅修建楠木殿,就耗费白银7.2万两。这么一比较,如只为消暑,再早些时候古人的发明,性价比就高些了。比如,唐代张仲素曾作《杂曲歌辞·其三·宫中乐》中讲到唐代的含凉殿,也叫凉屋。据说,凉屋(如上图)要邻水而建,其运行原理大致如水车,依靠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还有的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流水潺潺,形成人工水帘。水从高处来,便能形成降温效果,真是绿色又环保。

到了宋代,这样的凉屋、凉亭依旧广受欢迎。爱好风雅的宋人,还会在凉屋四周或是厅堂里摆置各式鲜花,使冷风带香,透着赏心悦目的高雅意趣。而到了明代,此种凉屋又升级了。明代戏曲家高濂在专著《遵生八笺》中这样描述凉屋:在家里凿几口井,再用带洞透气的板盖起来。汩汩井水,携潺潺凉气自下而上升腾,暑气自消。

冰鉴,古人的“冰箱空调一体机”

此外,古人还有颇具巧思的“冰箱”。论体积,大的就是地下冰窖,一般要建在阴凉的地下,在窖里铺上芦席和新鲜稻草,而后又用树叶等隔热材料覆盖于冰上,最后封窖。冰块需在前一年的冬季备好,冬天藏冰,夏天吃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夏日乐趣,有“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的说法。古代还有贡冰制度,唐代有专为皇家提供贡冰的冰户,对所进贡的冰块尺寸也颇为讲究,要求“方三尺,厚一尺五寸”,倘若不符合形制,是要受到处罚的。

另有冰鉴,算得上是现代冰箱的雏形了。战国初期,有铜冰鉴,鉴内套缶,夏天,在鉴和缶之间放上冰块,可制冰酒。冰鉴功能之多,既有冰镇之效,也能保鲜食品,打开盖子,有凉意沁出,某种程度上堪称“冰箱空调一体机”。后来,冰鉴进一步演化,就有了冰桶,冰桶和现代冰箱更为接近,外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作而成,内以铅或锡为里,具有隔热效果,延长冰块融化时间。

元朝已有冰淇淋雏形

看古装剧,总觉得古人里三层外三层的,隔着屏幕都想为他们“抹一把汗”。无须担心,古人夏天穿衣看似“量多”,却也讲究一个“凉”字,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衣服材质的甄选。

纱衣是夏天富贵人家的最爱单品。所谓“纱”,薄如蝉翼,相传有一位阿拉伯商人透过某一官员身着的五层纱衣看见他胸口的黑痣,可见纱衣之清凉,薄汗亦可透。

身穿葛布,在古时候也是夏日潮流。“葛”是一种草本植物,其纤维可做葛布,葛衣是古代最常见的度夏衣物。葛藤可用来做葛屦,即今天的凉鞋,有成语“葛屦履霜”。另有“竹衣”,亦称“隔汗衣”,穿在内衫与外袍之间,网状样式十分透气,还能保护外袍不受汗渍的浸染。

其实古人穿衣,也不全然像剧中所见的那样层层包裹,严严实实,对于暑期需要在田间劳作的普通百姓,赤膊劳作更加方便舒服。

饮食方面,夏天最为消暑的要数冷饮了。唐代冰块价格昂贵,冰饮多为富贵人家享用。到了宋代,冷饮逐渐走向市井,《东京梦华录》便提到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冰雪冷元子”等多种夏日饮品。北宋市井经济繁荣,六月一到,沿街遍布冷饮摊,人们三三两两,坐在红木桌椅,或轻啜,或一饮而尽,好不畅快。元代,冷饮界又玩出了新花样,“里木渴水”成了新宠,也就是酸甜可口的柠檬水。而此时,冰淇淋也逐渐展现出了自己在冷饮界的地位。早在唐代,便有冰酪,到了元朝,冰淇淋雏形初现,后经由马可·波罗,冰淇淋的制作工艺传至西方。

除了用冰块进行冰镇,古人还善用自然之物,既消暑,又风雅。碧筒饮就是一例。所谓碧筒饮,便是在荷叶中盛入酒,将荷心刺穿,与荷茎相通,折成象鼻状,从末端饮用,被荷香浸润的美酒更为清冽绵长。

夏日如何清爽入睡,也成了一大难事,古人床上有避暑三件套。一是“竹夫人”,这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类似于今日的抱枕,睡觉时将它抱于怀中,能有效避免肌肤的黏热之感。二是凉席,古代称之为“凉簟”,簟性清凉,因此也被誉为“夏清侯”。三是夏被,称为“神锦衾”,是一种高级真丝被,用蚕丝而制,盖在身上,可降低体温,算是名副其实的“空调被”了。

三伏贴,实现“冬病夏治”

夏天不仅要消暑,更得注重养生。

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黄帝内经》,就把夏天怎么过,给人们“安排得明明白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在春季和夏季,人们应该更注重对体内“阳气”,即“火力”、人体新陈代谢能力的保养。

建议在夏季昼长之际,虽然天气炎热,白天时间长,但不要厌恶,不要躲避室外的阳光,总是待在室内甚至是人工营造的冷环境,寒气容易损伤阳气。情志应保持愉悦,切勿发怒,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以顺应夏天万物生长自然之道。而夏季养生,就是养心。夏季与心脏的关系最为密切,主气是心气。如果逆了夏气,就容易损害心脏,留下“隐患”。到了秋冬季节,患病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上述夏日的“精神调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要不怎么会有“着急上火”这个词儿呢?而盛夏时节,炎热的气候又容易使人烦躁焦虑,这也会加速心跳频率,加重心脏负担,令血压升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疾病。这么想想,因发怒、焦躁而“伤心”,实在不值得。

夏季更是切勿贪凉。元代丘处机著有养生学著作《摄生消息论》,针对四时的防病调摄原则与方法分别作了简要的论述。到了夏季,中医还强调更应注意机体的调摄和保健,提倡未病先防、冬病夏治,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使一些宿疾痼疴得以消除。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症,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寒性胃肠病、关节冷痛僵硬等阳气不足所致虚寒性病证。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阳气最旺之时,借用自然之“温”“热”鼓舞正气、补益阳气。通过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并结合外用灸刺贴敷等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达到阴平阳秘,以预防、治疗和调养冬季易发之病。

不同人群、不同病症也适用不同的三伏贴,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贴三伏贴。专家提醒,穴位贴敷主要适用于治疗慢性病及一些关节类疾病等。那些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孕妇,体质壮实易上火之人等都不适合贴三伏贴。③6 摘编自《大众日报》